• Salesforce
    Salesforce 3.6亿美元收购报价软件公司SteelBrick 客户关系管理公司 Salesforce 今天宣布,公司已经以 3.6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SteelBrick。SteelBrick 的主要业务是 CPQ(配置价格报价软件),可以帮助销售人员匹配最精准的销售方案,并在复杂的 B2B 销售中实时调节产品价格。   就在几天前,还有消息称 Salesforce 正在洽购 SteelBrick,当时传言称收购价格可能为 6 亿美元。   对于此次收购,SteelBrick CEO Godard Abel 在博客上表示:“加入 Salesforce 大家庭可以加速将 SteelBrick 的报价技术服务应用到 Salesforce 里,以帮助更多用户实现更快速的营收增长。”   SteelBrick 的报价软件可以和 Salesforce 无缝集成。除了可以为商品算出最合适的报价外,SteelBrick 的工具服务还可以处理订单、合同、开票和支付等业务,这和 Salesforce 本身的业务都是紧密相关的。   SteelBrick 成立于 2010年,位于加州。今年早些时候,SteelBrick 曾获得过一轮 1800 万美元的投资,投资方包括 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Emergence Capital 和 Shasta Venture。今年2月 份的时候,SteelBrick 约有 350 个客户。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venturebeat.com
    Salesforce
    2015年12月24日
  • Salesforce
    调查了全球2000多名企业家后,Salesforce总结出20条未来数据分析发展的结论 今年年初,普华永道发布了一份针对77国逾1300位CEO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推动数字技术发展、提高组织能力方面,数据挖掘分析占有第二重要的战略地位,仅次于提高客户参与度的移动技术。同时,这些CEO还认为,数据分析对于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并提高业务效率来说是一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本身并不能提供洞识。如果数据分析的结果无法在组织内部分享和公开,那就无法促进业务成果和运营效率的最优化。   如今,我们面对着一道“消费者鸿沟”。没有洞识的数据是毫无价值的。国际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企业平均分析到的数据只占其可用数据的不到1%。剩下那没有分析的99%会对公司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大数据就是21世纪的石油,但数据本身是不会说话的。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数据的话,它就毫无价值可言。这就好比石油,它本身也只是一团黏糊糊的东西,直到有人将它提炼成燃料。从大数据提炼出来的燃料就是企业的专有算法。专有算法能够解决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将会成为未来成功企业的秘密武器。下一轮数字淘金热的重点,就在于如何用数据来进一步做文章,而非仅仅处理数据。这才是算法经济的未来。 ——Gartner高级副总裁兼全球研究主管彼得·森德高   说到利用算法来实现价值,组织和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但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发展自身的分析能力。要想发展出算法,企业必须抓住数据、分析数据,并将研究结果反馈到整个系统里(即所有利益相关方: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Gartner预计,到2017年70%的公司将会发展出各自的分析中心。   而当今的企业是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取得竞争优势的呢?为了了解企业现在的数据分析情况,我们调查了全球的2000多位企业领导,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数据分析在当今企业中的角色转变 数据分析的运用在哪些领域呈上升趋势 杰出企业(high perfomers)如何利用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我们有如下重要发现: 数据分析跃为企业的战略重心。有90%的杰出企业表示,数据分析绝对是他们制定整体战略和改善运营成果的关键。 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急剧增加。杰出企业大量使用数据分析的可能性是落后企业的3倍,他们能在十多个领域中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平均分析的信息类别超过17种——这个数字几乎是落后企业的2倍。 实时分析的时代已经到来。杰出企业利用现有分析工具获取及时有效信息的能力是落后者的5.1倍。 杰出企业欣然采纳这种新的数据分析文化。顶尖团队里过半员工使用分析工具的可能性是落后团队的2倍。   经过分析,我总结出了20条重要结论。 1. 到2020年,杰出企业有效分析的数据源数目将会增长150%,从2015年的20个数据来源增长到2020年的50个以上。   2. 缺乏自动化技术会给数据分析制造痛点。   以下是数据分析的十大难点: 需要手动将所有数据源导入到一个视图中; 太多数据不能得到分析; 花费过多时间更新电子数据表; 分析者是业务分析师,而非终端用户; 产出分析结果的周转周期太长; 数据不能为终端用户定制; 不能灵活地根据需求提供数据分析结果; 企业用户无法完全相信业务成果; 缺少迅速创建报告的自助服务接口; 不能解答关键的商业问题 总的来说,建立数据驱动型文化的关键在于三点:数据整合和定制的自动化,确保数据源的可信度,以及移动设备的实时报告。   3. 数据分析对制定企业战略至关重要。 杰出企业更可能将数据分析视为战略制定和改善运营成果的重点,是落后企业的8.2倍。84%的杰出组织表示,到2017年,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就会大幅提升。   4. 针对数据分析的投资将会增长。 到2017年,杰出企业在数据分析方面的投资提高至少50%的可能性是落后企业的6.4倍。   5. 到2017年,企业领导将会在以下领域的数据和分析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工具和技术(51%) 人才(35%) 培训(35%)   在我看来,各个行业的企业领导人应当投入更多资金招揽数据和分析专才,比如数据科学家。杰出企业也应设立首席数据官(CDO),并投资建立中央分析中心,这样就能精简最佳实践模式的应用过程,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具体的分析培训。在客户关系管理和分析平台方面的投资可以使分析结果的获取、定制和传递更为大众化,同时大幅提高业务敏捷性,便于达到预期成果。   6. 除了简单的保留记录,杰出企业更有可能利用数据推动实质的企业决策,其可能性是落后企业的4.6倍。 在制定企业决策时,落后企业依靠自身直觉而非数据的可能性是杰出企业的5.7倍。我曾经当过首席客户官和首席营销官,从我的经验来看,只有数据驱动的企业才能持续保持业务优势。   7.数据分析正逐渐遍及每个业务领域。 以下是数据分析的十大优势: 提高运营效率 促进增长 优化运营过程 改善现有产品、服务和特点 找到新的收益来源 产生新的想法,推动创新 监管消费者行为 预测消费者行为 改善员工之间的合作 提升决策速度和准确性   从我的经验来看,杰出的数据驱动型组织能够从数据分析的描述功能(即描述过去)进化到预测功能(基于回归分析预测未来趋势)和规范功能(基于预测结果改变企业行为,从而取得预期成果)。为了尽可能提高分析水平,企业必须动员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并保持数据驱动的思维模式,营造数据驱动式的企业文化。成功企业的所有决策都以客户为中心,他们利用数据来保证决策透明度、问责机制和以成果为导向的机制。   8. 杰出企业分析的数据源数量约为落后企业的2倍。   9. 杰出企业使用的十大数据源包括: 电子邮件 研究数据 交易数据 商业化数据 日志数据 企业系统数据 事件驱动数据 社交媒体 合作方数据 客户服务中心记录数据   10. 销售、市场和服务将引领数据分析革命。 到2016年,74%的销售主管会采用销售数据分析手段。杰出的服务团队高效利用数据分析的可能性是落后团队的19倍。54%的市场营销人员相信,数据绝对是建立深度客户合作的关键所在。   11. 速度、便捷性和相关性是关键的区分点。 杰出企业利用分析工具来收集实时商业分析的可能性是落后企业的5.1倍。从我的经验来看,能够在收集速度上拉开差距的组织最有可能实现或超越其内部预期和外部的客户预期。   12. 杰出企业利用移动分析手段的可能性是落后企业的3.5倍。 企业领导必须具备在何时何地都能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 但是,移动并不等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移动指的是能够在运作过程中始终工作良好的能力。除了在办公桌前,你要学会随时随地都能工作。移动分析则必须能在运作过程中实时提供分析。   13. 顶尖团队的管理层都会大力支持发展数据分析。 90%的杰出企业的管理团队都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分析工具和分析技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有的主管都应该问问自己——如何能让消费者相信我们的决策是明智的?今天,我们的经济体高度连接,谁能在没有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为了在未来赢得客户,企业必须利用数据获得洞察,迅速做出决定、采取行动,为客户、合作伙伴和员工提供真正及时且有价值的服务。   14. 数据要对所有员工开放,并且利于他们的理解和使用。 杰出企业给至少半数员工提供分析工具的可能性是落后企业的2倍。我的经验是,在所有员工都能够接触正确的工具和商业流程的前提下,给员工进行培训和授权是扩大规模的关键。企业往往会将获取分析数据和使用分析工具的权限限制在管理层和分析师之间,但这么做就限制了整个企业的视野和潜能。系统集成、数据质量、数据整合定制和移动性是激发公司上下共同分析结果、发展洞察的关键。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说分析平台是成功的关键。   15. 杰出企业内部各类人员合作分析的可能性是落后企业的15.5倍。 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销售、市场营销和服务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客户的预期要求我们重新思考、设计其业务程序,建立更为流畅协调的新模型,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采取最佳行动。你必须广泛分享你的分析成果才能保持高效。假设你如果在跑一场接力赛,数据分析就是你的接力棒;想要赢得比赛,就必须完美并及时地传递这个接力棒。   16. 选择分析工具的5大决定性因素: 运用的速度和易用性 商业用户使用该工具的易用性 自助服务和数据发现工具 发掘和分享数据的移动性 云部署   17. 杰出企业更倾向于认为,选择分析工具的关键在于发掘和分享数据的移动性(即上文第四点)。   18. 92%的杰出企业强烈赞同一点:拥有数据分析能力对企业未来的成功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19. 杰出企业更可能相信分析非结构化数据对于了解消费者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落后企业的5.3倍。 社交媒体数据就属于非结构化数据。在我看来,结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是发挥数据预测和规范功能的唯一有效途径,并需要向你的雇员、合作伙伴和客户反馈及时、具体、有价值的信息。   20. 企业高效利用数据分析手段的关键: 制定更灵敏的战略——利用数据分析来制定战略并衡量成果 扩大数据分析范围——推动跨部门合作 营造数据分析文化——使公司上下都能接触并使用分析工具 投资数据分析——越早投资越能确保竞争优势 采纳新兴技术——持续发展数据分析方面的竞争力   根据星座研究公司(Constellation Research)的分析,目前全球90%的数据是在过去一年里创造出来的。我们正处于数据科学革命的开端,想要生存并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更多、更有效地利用数据分析手段和工具。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投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发展自身的数据驱动型文化。   由钛媒体编译自Salesforce首席数据宣传官Vala Afshar的评论文章,王雨思/翻译,Joyce/编辑。 来源:钛媒体    链接:http://www.tmtpost.com/1478477.html
    Salesforce
    2015年11月25日
  • Salesforce
    Salesforce第二财季净亏85.2万美元 同比收窄 据外媒报道,云计算领域的领导者Salesforce今天发布了该公司截至7月31日的2016财年第二财季财报。财报显示,Salesforce第二财季总营收为1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按照持续汇率计算则同比增长28%;净亏损为85.2万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6109万美元。 与分析师比较:Salesforce第二财季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摊薄利润为0.19美元,高于分析师预计的0.18美元;营收为16.3亿美元,也高于分析师预计的15.98亿美元。 Salesforce预计2016财年第三财季营收将达到16.9亿美元至17亿美元之间,预计第三财季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摊薄利润将介于0.18美元到0.19美元之间,分别高于分析师预计的16.8亿美元和0.18美元。 Salesforce预计2016全财年营收将介于66亿美元到66.25亿美元之间,预计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摊薄利润将介于0.70美元到0.72美元之间,而分析师的预计分别为65.5亿美元和0.71美元。 业绩概要:Salesforce第二财季总营收为16.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2亿美元增长24%,如果计入持续汇率影响则同比增长28%;其中订阅与支持营收为15.2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专业服务和其它营收为1.13亿美元,同比增长32%。 Salesforce第二财季净亏损为85.2亿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6109万美元;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摊薄利润约为零,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摊薄利润为0.19美元。 Salesforce第二财季运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为3.04亿美元,同比增长24%。 截至2015年7月31日,Salesforce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可兑换市场债券总额为20.7亿美元;递延收入为3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如果计入汇率影响则同比增长33%;非收费递延收入为62亿美元,同比增长24%。 业绩展望:Salesforce预计2016财年第三财季营收将达到16.9亿美元至17亿美元之间,即同比增长22%到23%之间;预计第三财季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摊薄亏损将在0.01美元到0.02美元之间,而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摊薄利润将介于0.18美元到0.19美元之间。 Salesforce预计2016全财年营收将介于66亿美元到66.25亿美元之间,即比上一财年增长23%左右;预计全财年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摊薄亏损将在0.15美元到0.17美元之间,而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摊薄利润将介于0.70美元到0.72美元之间。 Salesforce预计2016全财年经营现金流将比前一财年增长24%到25%之间。 股价表现:受上述财报业绩好于分析师的拉动,Salesforce当日盘后股价呈现较好的涨势。 在周四美国股市常规交易中,Salesforce股价下跌4.22美元,报收于67.82美元,跌幅为5.86%;在当日盘后交易中,(截至发稿之时),Salesforce股价止跌上扬2.98美元,到70.80美元,涨幅为4.39%。在过去的52周,Salesforce最低股价为51.04美元,最高股价为78.46美元。(悦潼) 来源:腾讯科技
    Salesforce
    2015年08月21日
  • Salesforce
    价格太高谈不拢!微软收购Salesforce告吹 [摘要]微软愿意出价约550亿美元,但后者要价700亿美元。 CNBC援引知情人士爆料称,微软与企业云计算和世界上最大在线软件服务商Salesforce.com曾于今年春季就收购问题举行“重要谈判”,但由于双方在价格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而导致谈判失败。   CNBC报道称,微软当时愿意出价约550亿美元收购Salesforce,但后者的创始人兼任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坚持要价700亿美元左右。Salesforce目前市值约为484亿美元。   投资银行FBR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丹·埃夫斯(Dan Ives)表示,如果说有买家愿意出资700亿美元收购Salesforce,那么很可能就是微软、甲骨文以及亚马逊。在午盘交易中,Salesforce的股价上涨了4%,而微软股价却下降了1%。   CNBC还报道称,除了Salesforce索价过高外,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似乎也有点儿不太愿意接受如此大规模的收购案,因为其结果对微软的影响难以预料。   微软和Salesforce都拒绝对此发表评论。埃夫斯表示:“Salesforce是云计算领域的明珠,鉴于其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卓越的品牌和分销能力,我们认为其非常适合融入微软生态系统中。”   Salesforce总部位于旧金山,是全球客户关系管理(CRM)市场的领军力量。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公布数据显示,CRM每年市场价值高达230亿美元。CRM软件可帮助企业组织和追踪销售电话和销售引导(sales leads)数据等。   Salesforce提供在线服务,没有软件直接安装在电脑上,已经吸引了甲骨文、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兴趣,因为它们在进入快速发展的云计算市场时已经落后一步。   彭博社4月份曾报道称,已经有潜在买家接触Salesforce。这引发诸多猜测,微软、甲骨文、IBM、亚马逊以及SAP等都可以运行Salesforce。路透社援引2名知情人士的话称,微软目前未考虑收购Salesforce。   SAP首席执行官比尔·麦克德莫特(Bill McDermott)表示,他们不会收购Salesforce,他也不认为业内任何其他竞争对手会收购Salesforce。(风帆)   来源:腾讯科技
    Salesforce
    2015年05月25日
  • Salesforce
    Salesforce业绩好于预期 盘后股价大涨 [摘要]Salesforce第一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23%,上调了全财年营收预期。 Salesforce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 Salesforce今天发布了该公司截至4月30日的2016财年第一财季财报。财报显示,Salesforce第一财季总营收为15.1亿美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为409万美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9690万美元。   财报显示,Salesforce第一财季营收为15.1亿美元,不仅同比增长23%,而且也略高于彭博资讯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计的15亿美元。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企业使用该公司的产品,Salesforce也上调了2016全财年的营收预期。Salesforce在声明中预计,公司2016全财年营收将介于65.2亿美元到65.5亿美元之间,而此前的预期则介于64.75亿美元到65.2亿美元之间。   受这些利好消息的推动,Salesforce当日盘后股价呈现出大涨的局面。在周三的美国股市常规交易中,Salesforce股价下跌1.32美元,报收于70.16美元,跌幅为1.85%;而在发布第一财季财报之后的盘后交易中(截至发稿之时),Salesforce股价上涨3.54美元,到73.70美元,涨幅为5.05%。今年以来,Salesforce股价已经上涨了18%,而期间标准普尔500指数只上涨了3.3%。   在过去的两年中,Salesforce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和总裁凯斯·布洛克(Keith Block)一直在努力向新市场拓展业务,推出了新的营销产品、企业社交网络和数据分析产品等。这些新增长领域、再加上Salesforce在网络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方面的领域地位,使得该公司成为微软、甲骨文以及更大软件竞争对手等竞相收购的潜在目标。此前不久,有消息人士透露,Salesforce已经聘请金融顾问来帮助该公司处理相关的竞购报价事宜。   布洛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由于将业务重点调整到伙伴有关系和国际扩张方面,Salesforce这一季度业务有了长足发展。不过,他拒绝对“市场出现的各项传闻和猜测”发表评论。   Salesforce第一财季帐单营收(反映Salesforce帐单客户数量的营收)增长21%,达到12.5亿美元,好于业界分析师平均预计的增长15%。   Salesforce第一财季净利润为409万美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9690万美元;不计某些成本在内的每股摊薄利润为16美分,高于该公司此前自身预计的13美分到14美分,同时也超过了业界分析师平均预计的14美分。   Salesforce预计2016财年第二财季营收将介于15.9亿美元到16亿美元之间、预计每股摊薄利润将介于17美分到18美分之间,而业界分析师平均预计则分别为15.9亿美元和17美分。   在营销和服务等新领域内的增长足以弥补Salesforce在主要客户关系管理业务的疲软困境。Salesforce第一财季的主要客户关系管理业务营收增长了9.3%,而新产品营收则增长了29%。市场分析机构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师史蒂夫·科尼格(Steve Koenig)声称,Salesforce第一财季客户关系管理之所以增长疲软,主要是由于多家公司已经开始取代基于诸如Siebel技术的传统系统。目前,科尼格将Salesforce股票评级定为“持有”级。   就在周三早间,Salesforce竞争对手之一的SAP公司首席执行官孟鼎铭(Bill McDermott)声称,Salesforce未来的营收将会面临压力。在过去的几年中,他已经与贝尼奥夫举行多次会晤,商谈可能的战略联盟和可能的并购问题。不过,孟鼎铭在本月初也声称,SAP公司“无意”收购Salesforce。(悦潼)   来源:腾讯科技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Salesforce
    2015年05月21日
  • Salesforce
    Salesforce:8/10的美国企业认为可穿戴设备将重塑企业未来 来源:199it   编译自:eMarketer  译者:孙莹 关于消费者希望从可穿戴设备中获得什么服务、以及消费者用可穿戴设备干什么已经有很多讨论,如,移动支付、追踪健康。根据最新的调查,可穿戴设备还将改变商界。 2015年3月Salesforce.com的调查显示,近8/10的美国企业可穿戴设备使用者认为可穿戴设备将重塑企业未来。超过3/4的用户已经看到可穿戴设备对企业绩效的改善,86%的用户计划未来12个月增加这方面投入。   企业对使用可穿戴设备追踪工作效率最感兴趣,除此之外还包括,通过实时访问消费者数据改善消费体验、业务分析和警报、客户指导和辅导。   Salesforce注意到,营销人士将可穿戴设备视为数据收集的良机,但是要想从中受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使用或计划使用可穿戴设的备企中约1/4表示数据收集是应用可穿戴设备的最大挑战。只有8%的使用者已经准备好实施数据收集;好消息是近6/10的企业准备采取行动。还有1/3的受访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企业将可穿戴设备视为数据源泉,其他调查显示消费者并不热衷于分享自己的信息。2014年12月TRUSTe 的调查发现87%的美国网民担忧智能设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使用自己的信息,其中包括可穿戴设备。约8/10的受访者只是担忧个人信息收集;约7/10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使用智能设备存储任何个人数据。   好消息是随着可穿戴设备普及,消费者越来越习惯数据收集。但是,企业还是需要证明收集数据是为了提高消费体验。  
    Salesforce
    2015年05月15日
  • Salesforce
    Salesforce身价直逼500亿美元,收购它真是一个糟糕的主意 注:前几天的一则传闻说微软有意收购Salesforce,把后者推向舆论的关注中心。但是微软很快否认了这个传闻。以下这篇文章来自赛迪网,作者刘彦青,指出现在谁收购Salesforce都不是正确的决定,最直接的原因:它实在——太。贵。了。   5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彭博社上周报道称,领先的CRM提供商Salesforce在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出售公司事宜。这一消息使得Salesforce股价创下有史以来新高。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收购Salesforce具有战略意义。2013年,Salesforce在规模达到2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54亿元)的CRM市场上的份额为16.1%,如果收购Salesforce,另外五大CRM公司中的任何一家就会成为领头羊。但是,Salesforce身价过高,收购它是一个糟糕的主意。   最可能的收购方 尽管现在否认了这一消息,但有媒体报道称,第二大CRM公司SAP去年曾与Salesforce进行收购谈判。五大CRM公司中的另外3家——甲骨文、微软和IBM,一直在快速进军云计算市场,Salesforce基于云计算的产品与它们的努力很契合。彭博社报道称,微软在评估收购Salesforce的可能性,但两家公司并未进行谈判。   微软对收购Salesforce有兴趣是合理的。微软有自己的CRM产品——Dynamics,但2013年其市场份额仅为6.8%。增加数十亿美元云计算业务营收有助于微软实现2018财年云计算业务营收达到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3亿元)的目标。目前,微软云计算业务年化营收为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5亿元),主要贡献者是Office 365、Azure和Dynamics。   微软有足够的现金收购Salesforce,截至上一季度末现金储备约为9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09亿元)。不过,由于大多数现金储备在海外,微软可能需要发行债券,募集所需要的资金。   SAP市值为8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42亿元),不足Salesforce的2倍,因此两家公司更可能的是并购。SAP现金储备不多,使得收购Salesforce的交易几乎是不可能的。   收购Salesforce对甲骨文来说是可行的,甲骨文在CRM市场上的份额将超过四分之一。甲骨文4月末发行了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2亿元)债券,截至上财季末现金储备约为4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29亿元)。但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已经报道称,迄今为止甲骨文尚未出价竞购Salesforce。   IBM是最不可能收购Salesforce的。它在CRM市场上的份额仅为3.9%。尽管是全球第三大软件厂商,但IBM一直远离应用,而专注于中间件业务。IBM进军云计算业务的努力主要是Watson等服务。   IBM在很大程度上还对巨额收购交易退避三舍。过去数年IBM完成的最大一笔收购交易是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亿元)收购云计算基础架构公司SoftLayer。   微软和甲骨文最有可能收购Salesforce。但是,尽管收购Salesforce对它们具有战略意义,但在财务方面意义不大。   被忽略的潜在问题 收购Salesforce可能的问题在于价格。目前Salesforce市值约为4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35亿元),真正的收购价格还会高于此。Salesforce市值相当于营收的约8.5倍,尽管产生巨额自由现金流,但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它尚未盈利。   目前CRM市场规模仅约200亿美元。尽管Salesforce还有数字营销业务,但CRM软件仍然是其主营业务。在规模仅200亿美元的市场上的领先优势价值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57亿元)或更多?可能不值。   各大CRM厂商投资它们现有产品、蚕食Salesforce市场份额或收购规模更小的CRM厂商的成本要低得多。2013年,五大CRM公司在CRM市场上的份额不足半数。不收购Salesforce,潜在收购方也可以获得足够高的市场份额。   自出任微软首席执行官以来,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但斥资500亿美元收购一家估值过高的云计算软件公司将是一个巨大的失误。任何公司以当前的市值收购Salesforce都没有意义。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Salesforce
    2015年05月11日
  • Salesforce
    彭博社: Salesforce可能会被微软收购 据彭博社网站报道,有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称,微软正在评估对Salesforce发起收购,消息传出后,Salesforce股价一度飙升。市值从470亿美元上升至接近490亿美元。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成为史上最大的软件公司收购案。   Salesforce是创建于1999年3月的一家客户关系管理(CRM) 软件服务提供商,总部设于美国旧金山,可提供随需应用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排行榜上Salesforce名列首位,而且连续第四年稳居宝座。   SAP、IBM、Oracle、微软,都被认为是潜在的买家。考虑到 Salesforce 的市值近 500 亿美元,收购方有可能不得不通过债务融资进行杠杆交易。   Oracle CEO Safra Catz 上周表示,收购 Salesforce 会造成软件市场的混乱,并拒绝评论 Oracle 是否有收购的兴趣。SAP 方面则明确表示,不会考虑收购 Salesforce。   彭博社继续爆料,称 Salesforce 正在与两家投行推敲相关事宜,最后可能卖,也可能不卖。而微软正在单方面评估收购 Salesforce,双方还未接洽。   对此,微软发言人和 Salesforce 发言人均拒绝置评。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Salesforce
    2015年05月06日
  • Salesforce
    传Salesforce在进行收购谈判,买家是Oracle还是微软? 来源:极客头条   作者:刘江主编 Bloomberg爆料说,云计算巨头Salesforce已经找了金融机构,正在进行收购谈判,但买家并未确定。公司的股票因此大涨超过10%(最高17%),市值一度超过500亿美元。   类似的传闻印象中不是第一次了,如果此次确实,将是软件和云计算历史上最大的收购。Salesforce虽然更多地被业界视为一家CRM公司(他们的股票代号就是CRM),但16年来它已经扩展到很长的产品线,包括营销、社交、客服、数据分析等SaaS服务,还有PaaS(Force.com和Heroku)。2014年营收50.13亿美元,同比增长32%,但尚未盈利。员工16000人。   最可能的买家当然是Oracle,Salesforce本来就是云时代的小Oracle,不仅公司创始人Benioff自己和高管团队很多成员出自Oracle,而且Larry Ellison也是Salesforce的最初投资人。虽然Benioff与Ellison好像这些年表面上总有些恩恩怨怨,但其实两人关系很亲,高管中不少人也都是在Oracle心生怨气过来的(比如公司的总裁兼副董事长Keith Block是被Oracle开除后加盟),但这种紧密关系却是天生的,文化上也相近。另外,Oracle也是少数掏得起钱的公司,他们有137亿美元现金。   业界评论方面,SugarCRM的CEO Larry Augustin指出,收购不会令业界惊奇,唯一的问题是,Oracle已经有三款CRM产品了,加上Salesforce就是第四款,怎么整合?我的看法是,其实不仅CRM,其他产品线这种问题也存在。但总体上,两家还是有很强的互补性。道理很简单,对于马化腾而言,虽然有QQ,但如果有收购微信(假设微信是张小龙从腾讯出去创业开发的)的机会,他会放弃吗?   VentureBeat的Andrew Jones则认为,Oracle或者其他公司收购Salesforce可能是看中了他们的市场营销云,这方面比CRM竞争少。   Business Insider列出的其他比较可能的买家包括: 手握近千亿美元现金而且越来越强调企业业务的微软,双方的合作已经非常多,而且Benioff不久前还在Build大会现场Twitter发声。这个听上去也靠谱。 Google,644亿美元现金,企业业务薄弱,但增长比较快。这个可能性其实不大,除非Google战略上真正把企业作为广告之外的另一条腿。 IBM(88亿美元现金)、SAP(50亿美元)还有其他媒体提到的HP,感觉都是想买但力不从心的主儿。
    Salesforce
    2015年04月30日
  • Salesforce
    甲骨文CEO再度抨击Salesforce:他们并不挣钱 BI中文站 4月26日报道 甲骨文与Salesforce的双方高管再度发生了激烈的交锋。作为行业内的两大竞争对手,甲骨文与Salesforce都有着明显的个性,双方也喜欢彼此相互攻击。当然,双方揭露的彼此弱点也都多是真实的。   上一周,甲骨文与Salesforce的激战发生在两家公司各自的首席执行官之间。《旧金山时报》的格莱格·瑞恩(Greg Ryan)和克莱格·道格拉斯(Craig Douglas)报道称,在本周波士顿大学首席执行官俱乐部会议上,甲骨文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Mark Hurd)对Salesforce进行了猛烈抨击。   马克·赫德称:“他们之所有拥有非常高的收益比率,主要是由于他们并不赚钱。他们没有现金流。如果你们谈及所谓的‘现金流量乘数’,那他们就会说‘没有’。他们现在到底值多少钱?350亿美元?谁信?真是太荒谬了。有人问我相关的真实数据,这些人问道,‘你们的现金流是多少?’那我们现在值多少钱呢?1900亿美元、1800亿美元,还是其它类似的数额?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用真实的数字说话。太疯狂了,真是太疯狂了!”   当然,马克·赫德也并非完全错误。今年2月,当Salesforce发布公司年度营收为50亿美元的财报以及公司首席执行官贝尼奥夫(Benioff)时承诺100亿美元的营收即将出现时(事实上,按照合约数据,Salesforce的营收已经达到90亿美元左右),投资者为之振奋。而且自此之后,Salesforce的股价也一度上涨至史上最高纪录,而且也一直上涨,并屡创新高。不过,当时Salesforce也在财报中公布了运营亏损1.46亿美元,这一亏损主要是由于去年该公司为获取客户而在营销和销售方面花费了28亿美元的巨额开支所导致。   但是,马克·赫德也不是完全正确。赫德的此次抨击正值周三贝尼奥夫与Box首席执行官阿侬·列维(Aaron Levie)一起出席Box的大型开发者大会之后不久。贝尼奥夫称,那些在甲骨文公司的高管都“敏感”。事实上,甲骨文也是贝尼奥夫的老东家。贝尼奥夫称,“你们可能不会想到他们是敏感的人,但是,他们的情感极度容易受伤。一旦我伤害了他们的情感,我就不得不道歉。”   或许我们错了,但我们可以猜测贝尼奥夫心有所指,主要是指他在今年2月份向华尔街分析师提及的事务。当时,他在批评甲骨文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服务(Oracle Fusion Applications)时称,“他们研发了‘Fusion’服务,却将该服务弄得‘一团糟’。甲骨文一直宣称他们在云领域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其它任何公司。当然,如果你从零开始,那当然就容易快速增长。”   贝尼奥夫的这番言论立即遭到了甲骨文方面的激烈回击。当时,甲骨文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直接回击称,甲骨文今年的云产品将会比Salesforce卖得更好,至少会和Salesforce一样好。(悦潼)
    Salesforce
    2015年0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