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美国】HR科技公司 goHappy 获战略投资,提升前线员工沟通与参与效率
HRTech概述: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HR科技公司 goHappy 宣布获得 Pamlico Capital 的战略增长投资,继续深耕一线员工沟通领域。goHappy 为企业提供免App短信平台,便捷连接100万+前线员工,覆盖餐饮、医疗、零售等行业。
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2025年7月22日 — 专注于一线员工参与的领先解决方案提供商 goHappy 今日宣布,已获得私募股权公司 Pamlico Capital 的一笔战略增长投资。Pamlico 专注于高增长科技与服务型企业,此次投资将助力 goHappy 进入下一阶段的扩张与创新,进一步实现其愿景:通过提升一线团队参与度,推动企业实现更强业务成果。
goHappy 服务对象涵盖全国各大知名品牌,覆盖餐饮服务、酒店、医疗、制造和零售等行业,用户总数超过 100 万名前线员工。其产品支持关键的员工参与工作流程,提供有价值的分析与基准比对,并实现业内领先的员工触达率。近期推出的 Engagement Hub(参与中心)更进一步,支持企业向员工无缝分享文件、资料与内部资源。
goHappy 首席执行官 Shawn Boyer 表示:“一线员工是大多数企业的基石,但他们却常常缺乏应有的工具与支持。这笔投资将推动我们继续为企业带来真正解决前线挑战的创新产品。我们非常高兴能与 Pamlico Capital 合作,他们与我们价值观一致,愿意共同推进更广泛的一线员工影响力。”
Pamlico Capital 合伙人 Christiane Felts 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 goHappy 合作,并与 Shawn 团队及现有投资方 Growth Street Partners 密切协作。goHappy 所提供的工具正在为企业带来显著价值,解决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关键问题——如何有效连接并激励一线员工。我们期待助力 goHappy 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推动其使命发展。”
此次融资是 goHappy 成长历程中的又一关键里程碑,继其推出 Engagement Hub、奖励与认可(Rewards & Recognition)、员工推荐(Referrals)和劳动力分析(Workforce Analytics)等系列新产品之后。早期投资方 Growth Street Partners 自 2022 年起参投,仍将继续持有公司重要股份。
交易过程中,Vista Point Advisors 担任 goHappy 独家财务顾问,Goodwin Proctor LLP 担任其法律顾问;Pamlico Capital 的法律顾问为 Alston & Bird LLP。
关于 goHappy
goHappy 正在革新企业与一线员工的沟通方式,打造最强大、简单且包容的“免App”一线参与技术平台。其核心能力是帮助企业实现对 100% 一线员工的有效触达。goHappy 团队拥有逾 25 年一线员工服务经验,使命是让每位前线员工都能感受到被重视与连接,从而发挥最大潜能。企业也因此实现更高的沟通效率、员工幸福感与业务增长。了解更多,请访问:www.gohappyhub.com
关于 Pamlico Capital
Pamlico Capital 成立于 1988 年,是一家专注于北美中型市场的私募股权公司,重点投资通信、医疗信息技术、信息服务、软件和技术服务类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目前管理资产约 54 亿美元。详情访问:www.pamlicocapital.com
关于 Growth Street Partners
Growth Street Partners 提供早期成长型资本,聚焦高速成长的 SaaS 及技术服务企业,尤其关注被低估或服务不足的市场。其投资对象多为创始人亲身经历所要解决问题的公司。该机构已成立两支基金,管理资产逾 2 亿美元。官网:www.growthstreetpartners.com
资讯
【加州】薪酬科技公司 BetterComp 完成 3300 万美元 A 轮融资,加速全球扩张与 AI 创新
HRTech概述:总部位于加州的核桃溪的薪酬管理科技公司 BetterComp 宣布完成 3300 万美元 A 轮融资,由 Ten Coves Capital 领投。创立于 2019 年的 BetterComp 专注于现代化薪酬管理,其平台融合 AI 市场定价与薪酬推荐,已服务多家《财富》500 强企业。近两年实现 100% 年增长,团队规模扩大 33%。本轮融资将推动其全球扩张、产品迭代与团队建设。
【美国加州 Walnut Creek,2025年7月22日】——专注于薪酬管理软件的科技公司 BetterComp 宣布完成 3300 万美元 A 轮融资,本轮由知名金融科技投资机构 Ten Coves Capital 领投。这笔资金将用于加强产品研发、拓展全球市场、加速人工智能在薪酬管理领域的应用,并持续扩充团队以满足企业客户的增长需求。
BetterComp 成立于 2019 年,由 Alan Miegel、Sandra Leon 和 Derek Watson 三位薪酬领域资深人士共同创办,致力于通过现代技术手段重塑传统企业薪酬管理流程,提出了“市场定价规模化(market pricing at scale)”的全新理念,解决企业在全球化、合规化、数据一致性等薪酬策略制定中的痛点。
员工薪酬是大多数企业最大的单项支出,然而大型企业的薪酬团队往往依赖于几十年前开发的单点解决方案和传统、脱节的平台。BetterComp 打破了这一现状,提供了一个由专业领域专家团队支持的现代化、用户友好的平台。其尖端技术可显著节省时间,并提供 AI 驱动的洞察,使薪酬专业人士能够根据不断发展的人才战略和监管要求,做出更快、更准确的薪酬决策。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lan Miegel 表示:“多年来我们亲眼见证 HR 部门在技术加持下不断进步,但薪酬团队却长期依赖老旧系统与表格工具。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将繁琐的流程自动化,把时间还给薪酬团队,让他们专注于战略决策。”
过去两年,BetterComp 实现了连续 100% 的年度营收增长,客户中已有 38% 为《财富》500 强企业。2025年,公司团队规模已增长 33%。此次融资是 BetterComp 创立以来首次引入外部资本,标志着其从自筹阶段迈入快速扩张期。
Ten Coves Capital 合伙人 Steve Lula 表示:“薪酬科技领域长期被忽视,BetterComp 以其深厚的行业洞察力与技术实力脱颖而出。我们相信它将成为该行业的领先者,重新定义全球企业的薪酬策略实践。”
据介绍,BetterComp 未来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投入:
强化 AI 能力:构建具备安全性与透明度的 AI 工具,提升市场定价、薪酬推荐和数据归一处理效率
产品扩展:开发新的功能模块与数据集成方式,满足跨国企业与中大型组织的定制化需求
全球市场开拓:将产品从北美市场延伸至亚太、欧洲等地区,加速本地化适配与客户支持能力
生态合作:持续扩大与咨询公司、人力资源系统与数据供应商的集成合作,构建开放型薪酬科技生态系统
BetterComp 的平台现已具备强大的可扩展架构,能够支持不同薪酬政策、数据源与全球团队协作,其“可配置、安全性强、易用性高”的设计理念也获得了众多薪酬专业人士的认可。
随着薪酬透明化、合规管理与人才竞争加剧,企业对智能化、自动化薪酬工具的需求日益增长。BetterComp 此轮融资不仅是对其产品与愿景的肯定,更标志着全球薪酬科技市场迈入新一轮创新周期。
关于 BetterCompBetterComp 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 Walnut Creek 的薪酬管理软件公司,致力于通过现代化平台与 AI 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薪酬决策自动化、数据一致化与全球市场定价管理。其客户涵盖从中型企业到《财富》500 强公司,产品强调可扩展性与战略适应性,已成为薪酬科技领域的重要创新力量。更多信息请访问 bettercomp.com。
关于 Ten Coves CapitalTen Coves Capital 是专注于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成长型投资机构,投资领域覆盖支付、保险、资产管理、人力资源与薪酬系统等关键垂直行业。其团队已成功推动超过 40 家软件公司实现商业化规模增长与价值创造。了解更多请访问 tencoves.com。
资讯
【突发】日本Recruit宣布HR科技部分裁员1300人,Glassdoor合并入Indeed
HRTech概述:7月11日,日本Recruit Holdings宣布,其HR科技部门将裁员1300人,占总员工数的6%,裁员对象主要为美国的研发及可持续发展团队。这一部门负责运营全球招聘平台Indeed与Glassdoor。CEO出木场久征表示:“AI正在改变世界,我们必须确保产品体验真正卓越。”此次整合也包括将Glassdoor并入Indeed,原CEO将于10月离职。
AI驱动招聘巨头战略大调整,美国招聘科技行业进入洗牌阶段
裁员1300人,重组波及美国核心团队
2025年7月10日(美国时间),日本Recruit Holdings正式宣布其HR Technology事业部将裁员约1300人,占该部门全球员工总数的6%。受影响岗位主要集中在美国,涵盖产品研发、人力与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职能部门。
该部门下属的Indeed和Glassdoor是全球招聘科技市场中的重要玩家。公司在声明中指出,本轮裁员属于战略性组织调整,相关财务影响已纳入2025财年的财务展望,因此公司维持对截至2026年3月31日财年的全年业绩预测不变。Recruit CEO Deko 在发给员工的内部信中写道:“AI 正在改变世界,我们必须适应,并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真正为用户提供卓越体验。”
CEO更替:Chris Hyams卸任,Deko重掌Indeed
此次裁员之前,Indeed也已完成最高领导层的更替。今年6月,现任CEO Chris Hyams 宣布卸任,由Recruit集团现任CEO出木场久征(Hisayuki “Deko” Idekoba)重新接任Indeed业务的全面领导。
Chris Hyams自2010年加入Indeed,2019年起担任首席执行官。他的离任标志着Indeed在新时代开启战略转型。接任者出木场久征在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表示:“AI正在改变世界,我们必须适应变化,并确保产品体验真正卓越。”
Glassdoor不再独立运营,CEO将于10月离任
本次重组的另一核心动作是Glassdoor的全面整合。Recruit宣布将Glassdoor的品牌、技术与运营团队并入Indeed,以提升招聘流程的统一性和平台体验的连贯性。Glassdoor作为独立平台的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与整合同步,Glassdoor现任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Sutherland-Wong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离任。他在公司服务已有十年,是Glassdoor品牌的关键建设者之一。
此举显示,Recruit正在减少业务线重叠与品牌分散,通过合并资源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并为下一步推出基于AI的“Agentic AI平台”打下基础。
招聘科技行业动荡升级,多平台陷入调整期
Indeed与Glassdoor的重组,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以来,美国招聘科技行业整体处于高度震荡状态,多个知名平台陆续传出裁员、破产或高管变动的消息。
今年6月,老牌招聘平台CareerBuilder因未能完成数字化转型、债务高企,被迫申请破产保护。作为曾与Monster、Indeed并肩发展的主流平台之一,CareerBuilder的退场反映出中型招聘企业在AI转型浪潮中的艰难挣扎。
几乎同一时期,科技招聘平台DICE的母公司DHI Group宣布裁员约100人,占其总员工数超过三成。由于科技行业整体招聘需求疲软,DICE所依赖的B2B订阅模式面临收入压力,公司正在寻求业务重构。
虽然LinkedIn等头部平台尚未出现大规模裁员,但也正在加速AI招聘助手、技能图谱、人才匹配技术的开发,以应对未来的人才获取模式变化。
AI重构招聘平台生态,行业洗牌加速
从裁员规模、高管更替到平台整合,美国招聘科技行业正经历由内而外的“AI重构”。企业客户的招聘预算更加谨慎,对平台效率、数据智能与精准推荐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Recruit的此次大规模调整,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通过精简组织、集中资源、加速AI平台建设,公司试图重新定义“未来招聘平台”的角色——不仅是职位信息的中介,更是智能化、自动化的招聘合作伙伴。
随着AI技术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交汇,这场从业务、产品到组织的全方位洗牌仍将持续。下一阶段的胜出者,将是那些真正理解用AI提升招聘体验、整合资源并高效运营的平台。
附录:2024年05月,Indeed,这家招聘网站宣布裁员约 1000 人,约占其美国员工总数的 8%。这一决定是通过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海姆斯(Chris Hyams)的一封信传达的,主要影响到研发团队和市场团队。与去年因节约成本而裁员 15%不同,此次裁员旨在简化组织结构,以更好地进行决策和实现收入增长。
资讯
优蓝国际成功登陆纳斯达克:7月10日完成上市,融资超2700万美元,开启全球化新篇章
2025年7月10日美东时间,中国领先的蓝领服务平台优蓝国际(Youlife Group Inc.)通过与Distoken Acquisition Corp的SPAC合并方式,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YOUL。本次交易为公司带来了超2700万美元的融资,并采用双重股权结构确保创始人王云雷对公司的控制权。作为蓝领终身服务平台,优蓝国际已构建覆盖招聘、派遣、培训、灵活用工等服务的闭环生态,2023年实现营收超过9000万美元,净利润达460万美元,展现出强劲增长势能。
【HRTech 报道|2025年7月10日,美国纽约】中国领先的蓝领人力服务平台——优蓝国际(Youlife Group Inc.),于2025年7月10日正式通过借壳上市方式,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YOUL。本次上市通过与Distoken Acquisition Corporation(纳斯达克代码:DIST)的SPAC合并完成,优蓝国际由此获得超过2700万美元的总融资,正式开启其全球资本化战略布局。作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中国本土人力资源企业之一,优蓝国际的上市标志着其“科技+服务”驱动的蓝领生态平台战略获得国际资本市场认可,也为更多中国服务型企业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出海路径。
上市路径:通过SPAC模式完成“借壳”,结构复杂但效率高
优蓝国际本次上市并非传统IPO,而是通过与SPAC公司Distoken的合并方式完成“借壳”上市。在技术操作上,优蓝国际与两家设立的合并子公司完成结构重组后,成为上市主体Youlife Group Inc.。交易完成后,优蓝国际不仅实现在美股挂牌,还获得了由PIPE投资人和现金信托账户提供的超过2700万美元融资。
本次上市采用SPAC合并方式完成,避免了传统IPO的冗长流程。在控制权结构方面,公司采取双重股权机制,创始人王云雷通过持有Class B类普通股掌控多数投票权,确保其对公司战略方向的持续主导。交易完成后,王云雷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并通过VIE架构维持对境内运营实体的有效控制。
根据最新提交的Form POS AM文件,本次合并交易中,公司已预留部分资金用于支付超过1000万美元的交易成本、法律及审计支出。其余资金将主要用于平台系统升级、市场拓展以及加强运营能力。此外,优蓝国际同步注册了“2025年股权激励计划”与“员工股票购买计划”,显示出公司高度重视中长期人才战略,计划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核心管理与技术人才。
融资结构:超过三分之一资金用于交易成本,实得资金更显珍贵
根据公司披露信息,优蓝国际共发行超过6200万股A类普通股,交易对价按每股5美元计算,理论市值达3亿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合并与上市成本高达1000万美元左右,包括法律顾问费、审计费、金融顾问佣金等。这意味着,虽然融资总额接近三千万美元,真正可用于业务发展的净得资金约为1700万美元。
这部分净资金将主要用于:
推动技术平台建设;
加强就业撮合能力;
投资运营基础设施;
补充一般运营资金。
财务表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展现平台规模化优势
在最新公开的2023财务数据显示,优蓝国际年收入突破9000万美元,同比增长超过40%;全年净利润超过460万美元,增幅也超过40%。同时,公司总资产超过1亿美元,现金储备达1360万美元,保持健康的财务结构和充沛的运营现金流。
从财务结构来看,优蓝国际的营收主要来自于蓝领人力外包服务、灵活用工、技能培训与劳动力匹配系统。其平台模式强调服务生命周期管理,通过连接工人与用人单位,提升匹配效率并建立雇主粘性。
控股结构:创始人持超级投票权,保持战略主导地位
本次上市后,创始人王云雷依旧掌控公司核心决策权。他持有全部B类普通股,每股拥有20倍投票权,整体投票权占比超过78%。这意味着即便公司引入大量外部资本,其战略方向和治理核心仍牢牢掌握在创始团队手中。
同时,优蓝国际被认定为“受控公司”(Controlled Company),依据纳斯达克规则,该类公司可以不完全遵守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治理规定,为其上市初期的快速战略执行提供更多灵活性。
商业模式:专注蓝领终身服务,打造就业服务闭环生态
优蓝国际定位为“蓝领终身服务平台”,服务内容覆盖:
蓝领工人招聘与外包;
灵活用工平台管理;
技能培训与岗位适配;
就业推荐与区域调度;
数字化管理系统赋能。
该模式以人力资源为载体,以数据为中台,逐步构建劳动力运营闭环,覆盖“招、培、用、留”全生命周期服务,被称为“蓝领领域的京东物流”。
核心风险:VIE结构、监管政策和高集中控制
尽管此次上市为优蓝国际带来了可观的融资与国际品牌影响力,但其仍存在以下三类核心风险:
VIE结构带来的监管不确定性。优蓝国际的中国业务由境内运营实体承担,境外上市公司通过协议实现控制。一旦中美监管环境变化,可能影响其控制权与资金流转。
资金使用效率与治理结构的挑战。在SPAC模式下,融资成本高、资金到位周期短,对财务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创始人控制权高度集中。虽然有助于战略稳定推进,但也意味着投资人参与治理能力有限,需在未来业务治理与资本运作中取得平衡。
蓝领服务的资本化试验正式开启
优蓝国际的成功上市,为中国蓝领服务行业打开了新的窗口。面对经济转型与灵活用工的崛起,优蓝国际正走出传统人力资源服务范式,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快数字化、平台化与区域协同布局。
未来,它能否在全球蓝领劳动力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还需经受市场、政策与自身经营的三重考验。但毫无疑问,这一“借壳上市+深耕蓝领”的组合,已经引发中国人力服务行业对于“出海资本化”新路径的高度关注。
资讯
【评选】谁为中企出海保驾护航?—2025最佳出海人力资源大奖评选火热提名中!
2025最佳出海人力资源大奖评选奖项设置:
2025最佳出海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奖(仅限企业HR团队)
2025最佳出海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奖(仅限机构)
评选流程:提名参与-初审-案例提交(视频)-颁奖典礼
主办单位:HRTechChina、HRTech出海俱乐部
申请地址:http://hrnext.cn/He19E4
评选咨询:小科
微信:hrtech-china
邮件联系:hi@hrtechchina.com
近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面对海外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企业出海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首要挑战。许多优秀的出海企业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出海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HRTech早在2022年率先发起了出海俱乐部,并设立了“最佳出海人力资源大奖”,旨在挖掘和表彰在中国企业海外拓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及那些勇于探索和分享经验的个人和团队。
2025最佳出海人力资源大奖
“2025最佳出海人力资源大奖”不仅是对个人和团队在海外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卓越贡献的认可,也特别设立了奖项以表彰支持企业出海的杰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这些机构通过专业的服务,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他们的努力不仅帮助企业在海外市场中快速适应、招聘合适人才、合规管理,还涉及到文化整合等多个方面,为企业的海外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HRTech出海俱乐部
HRTech出海俱乐部自成立以来,举办了包括线下高端私享会、空中论坛、线上直播互动、年度出海实践评选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深受出海企业高管和HR同仁的广泛好评。通过这些活动,HRTech出海俱乐部汇聚了中国出海企业HR相关负责人、海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顾问、服务出海企业服务的人力资源机构同仁,共同探讨和分享出海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挑战。这一平台的建立,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和学习机会,也为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诚挚邀请
我们诚挚邀请业界同仁积极参与,踊跃提名那些在出海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团队以及服务机构。让我们共同见证和表彰他们的卓越成就,激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在出海征途中不断前行,共创辉煌。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一起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迈向新的高度。
欢迎加入HRTech出海俱乐部:HRTech出海高端俱乐部汇聚中国出海企业HR相关负责人、海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顾问、服务出海企业服务的人力资源机构同仁。诚邀出海企业HR同仁和出海服务机构加入,为中国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合作咨询:奈斯 获取详细合作方案微信:hrtechnice 奈斯邮件:nice@hrtechchina.com 关于主办方HRTech出海俱乐部 HRTech出海俱乐部是中国领先企业出海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为出海企业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信息指南;同时联合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结合本地化资源和服务,为企业出海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企业可以聚焦组织目标实现业务快速发展!
HRTech出海俱乐部全新2.0升级,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会员专属高端私享会、需求服务对接、出海管理奖项评选、调研报告以及海外参访等活动。诚邀出海企业HR及出海服务机构加入。
HRTechChina.com 是专注人力资源科技商业服务平台,作为HR领域唯一深度垂直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致力于推动人力资源科技进步与发展,持续引领行业新科技新趋势新产品新方向。
HRTechChina.com核心报道HR科技创新企业与产品,关注并实时分享全球的人力资源科技资讯。定期发布行业市值榜单和HR科技云图,持续举办高品质的专业前沿论坛,表彰认可业内先进。
资讯
【深圳】2025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Whats Next” 9月11日在深圳隆重举办!诚邀参加!
2025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Whats Next” 9月11日将在深圳重磅举办!在这个快速演变的数字化时代,人力资源行业正站在创新与变革的交汇点。我们诚邀您共聚在深圳-人力资源科技年度盛会的现场!与300+名企HR,行业领袖一起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员工体验、招聘创新、数字化实践、出海以及更多前沿话题如何重塑我们的工作生态。
HRTech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历经8年精心打造,这是行业极具影响力的关注人力数字化转型综合性的巅峰会议,不仅成为人力资源科技行业的风向标,每年论坛上发布的新趋势、 新产品、新实践、新技术也深刻影响人力资源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论坛每年定期在北京、上 海、深圳三地举办,影响力辐射华北、华东、华南地区,会议传播曝光量达50万+专业HR人群。
论坛亮点
AI赋能HR: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在人才管理、智能招聘、员工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探索AI如何助力HR决策和效率的双重提升。
员工体验革命:分享如何运用最新科技打造极致员工体验,从智能办公环境到个性化福利方案,全方位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招聘科技前沿:揭示招聘领域的最新科技趋势,包括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人才匹配、虚拟现实技术优化面试流程,以及AI在招聘决策中的关键作用。
数字化转型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展示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如何助力企业实现人力资源流程自动化、数据分析驱动的决策制定,以及构建智能化的人才管理系统以及高效协同。
全球人才管理: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构建既具有全球视野又能适应本地文化和法规的人才管理模式。探索出海企业如何平衡全球统一标准与本地化需求,实现人才的最优配置和管理。
创新产品深度接触:在这场盛会上,HR能了解接触到最前沿HR科技产品,开拓眼界为企业需求采购增加更多选择项。
更多前沿话题,都等着您来和我们一起探讨交流!
2025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Whats Next”深圳站时间:9月11日 周四 9:00-17:00地点:深圳 益田威斯汀酒店三楼(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028号-2)适合参会人群:企业HR领导者,负责人、HRSSC\HRIT相关同仁、HR各模块负责人等HR免费报名:http://hrnext.cn/YJK0G4 企业HR同仁可获得免费门票,但需审核HR服务机构及顾问(非企业内部HR均需购买门票)
提供和展示中国的人力资源科技的数字化探索和实践,一起开拓科技引领未来全球视野。本次2025HR科技年度论坛深圳站上将邀请国内外优秀的HR科技机构、最佳实践的组织和个人、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等一起为您呈现中国HR科技势力榜!特邀30多位HR科技的大咖专家、20+专业话题谈及未来、趋势、新技术、新实践、新产品、30+中国最优秀的人力资源科技机构展示最新成果和产品;特别举办深度交流的Workshop私享会!与此同时,2025年还有更多科技在改变工作,生成式人工智能颠覆发展认知,大会现场同样也会邀请行业专家与您一起探索人力资源领域生成式AI的世界!重塑商业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它们将改变职场,改变人力资源!此外,此次论坛将在现场隆重颁发2025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大奖及2025员工体验大奖!聆听HR数字化最佳企业及产品实践案例,进行面对面交流机会!业内权威专业大奖,致敬优秀的企业HR和HR科技服务机构! 9月11日,让我们相约300+HR专业人士,在现场碰撞思维火花,聆听最佳实践,推动中国HRTech发展。HR决不能错过的盛会
大奖现场颁发,HR数字化最佳企业实践交流
获得最新HR科技动态,保持最前沿
未来新环境中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方法
从知名专家和企业中学习,强大自己
体验新的产品和技术,时刻警惕市场动态
与同行交流互动,加入HRTech互动圈子
前沿深度的互动专业Workshop (门票有限)
最佳采购机会-汇聚国内优秀的HR科技机构和产品
获得2025年最新版本HR科技云图珍藏
更多收益,就在现场!
日程安排即将揭晓,现场大咖云集报名参会:联系我们:科科微信:hrtechina邮件:hi@hrtechchina.com欢迎更多HR机构加入
了解客户需求: 在论坛上与各大HR负责人直接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挑战。这样的直接反馈将帮助贵司更好地定位和调整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期望。
建立业务关系: 论坛汇聚了业内领先的HR科技同仁及采购负责人。抓住他们涌向展位的机会,建立有影响力的业务关系,带来合作和商机。
产品展示的舞台: 论坛提供了展示贵司的产品和服务的最高舞台。展示贵司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潜在客户亲身体验产品及服务,获得HR科技达人第一时间关注。
增加品牌曝光:会前会中会后全网推广合作伙伴品牌增强影响力,让参会HR深深记住。这也是机构塑造数字化品牌的绝佳通道,提升品牌科技属性、提高市场认知度。
行业影响力的提升: HRTech论坛及大奖在业内有着极高的权威及关注度,这有助于巩固贵司在市场上的地位,增加公司的声望,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的关注。
赞助参展:欢迎预定,所剩不多 奈斯 获取详细合作方案微信:HRTechnice邮件:nice@hrtechchina.com关于主办方HRTechHRTech是专注人力资源科技商业服务平台,作为HR领域唯一深度垂直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致力于推动人力资源科技进步与发展,持续引领行业新科技新趋势新产品新方向。HRTech核心报道HR科技创新企业与产品,关注并实时分享全球的人力资源科技资讯。定期发布行业市值榜单和HR科技云图,持续举办高品质的专业前沿论坛,表彰认可业内先进。往届精彩回顾
资讯
【重磅】招聘巨头落幕:CareerBuilder 与 Monster总部关闭,解雇员工,出售公司
HRTech概述:CareerBuilder+Monster传出重大消息:公司总部即将关闭,员工被通知永久解雇,并启动整体出售流程。根据公司CEO Jeff Furman签署的邮件,该公司将于2025年8月4日正式解雇位于美国总部的大多数员工,并明确指出“此次解雇将是永久性的”。虽然公司随后通过媒体发布声明称目前“并未进行人员调整”,但内部邮件显示,该公司已根据联邦与州法律中的WARN法案向大多数美国员工发出提前裁员通知。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公司出售及重组计划已进入实质阶段。
CareerBuilder自2017年起由Apollo Global Management与安大略教师退休金计划联合持有;而Monster则在2024年被Randstad出售给Apollo,随后两家公司于2024年9月完成合并。本次整合后并未带来明显业务突破,反而逐步削减管理层,最终走向出售。截至目前,CareerBuilder.com与Monster.com仍正常运营,但此次总部关闭及裁员通知,标志着传统招聘平台向AI驱动的新型招聘平台让位的趋势愈发明显。业内预计,Apollo可能将该公司继续分拆出售,或重塑后寻求IPO。
2025年6月,一个曾统治全球招聘行业的时代正式落下帷幕。据外媒报道,美国老牌招聘平台 CareerBuilder 与 Monster 合并后的新实体,正在进行大规模架构调整:关闭位于芝加哥的美国总部、向多数员工发出永久性解雇通知,并正式启动公司出售流程。
这则消息,不仅揭示了两大招聘巨头的命运,也让我们重新思考“招聘平台”的未来形态。
一、从高光到低谷:招聘双雄的前世今生
在数字招聘的黎明时期,Monster 和 CareerBuilder 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Monster 成立于1994年,是全球第一家互联网招聘网站,曾一度登陆《财富》500强,成为招聘自动化的象征。
CareerBuilder 则依托媒体资源和本地化优势,在2000年代迅速扩张,服务于大量中大型企业,是LinkedIn出现前北美最主流的职位发布平台之一。
然而,随着 AI驱动的人才匹配系统、社交招聘兴起、职位分发渠道多元化,这类以“职位发布+简历搜索”为核心的传统平台,逐渐力不从心。
Monster于2016年被荷兰人力资源巨头 Randstad 以4.29亿美元收购,CareerBuilder则在2017年被Apollo Global与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金计划联合私有化。
直到2024年,这两家企业在Apollo的主导下完成合并,组建成CareerBuilder+Monster,试图以“品牌+资源整合”重启增长。但这一设想,并未获得市场有效反馈。
二、终局:总部关闭、员工解雇、公司待售
2025年6月5日,公司CEO Jeff Furman 向员工发出正式信函,宣布:
关闭美国总部(芝加哥200 North LaSalle Street)
向多数员工发出符合WARN法案的60天解雇通知
明确指出“解雇将是永久性的”
公司正进行出售,未来去向不明
尽管随后公司官方发布声明试图淡化消息,强调“目前并未立即裁员”,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美国员工已收到正式裁撤通知,显示公司运营正处于不可逆的收缩阶段。
这也意味着,Monster 和 CareerBuilder 作为独立品牌的黄金时代正式结束。
三、投资逻辑背后的“剧终脚本”
从收购到合并再到出售,Apollo等金融资本的操作轨迹十分典型:
低价收购“落难巨头”
剥离非核心业务,转手套利
整合品牌资源,压缩成本
最终打包出售或分拆变现
有数据显示,Apollo通过出售CareerBuilder部分资产,已获得7至10倍的投资回报。Monster的交易结构未公开,但在Randstad退出控股后,其市场价值显然已大幅缩水。
这些资本运作,对品牌价值和产品创新的投入极为有限,这也加速了平台的“功能老化”和“市场脱节”。
四、招聘平台何以失宠?
招聘平台之所以走向边缘,有三个根本性原因:
1. 职位信息不再稀缺
随着信息泛滥,职位发布已不具备天然流量优势,尤其是被 LinkedIn、Indeed、Google Jobs 和社交招聘所冲击。
2. 企业更看重“匹配质量”而非“流量数量”
海投简历的模式弊端逐渐显现,企业更倾向于使用AI工具、ATS系统进行精准筛选,减少人力成本。
3. 候选人行为改变
越来越多求职者不再依赖单一平台查找职位,而是主动建立个人品牌,通过社交网络、专业社区等渠道获得职业机会。
五、平台的未来不再是“信息分发”,而是“能力连接”
HR Tech 的发展方向,已从“找简历”转向“找能力”:
AI 招聘 Agent:如SmartRecruiters的Winston,自动完成筛选、邀约、协调流程
技能型人才市场:如HireEZ、Upwork等平台通过技能标签而非职位分类进行人才组织
企业内部人才流动系统:如Fuel50、Gloat聚焦内部员工机会匹配,挖掘“隐藏人才”
在这个趋势下,传统招聘平台若不进行彻底的技术转型,将被快速边缘化。
六、对比中国市场:招聘平台的危与机
对比之下,中国招聘平台依旧活跃,但也正在经历从**“流量平台”向“服务平台”**的关键转变,详细就不多展开了,也值得警示,尤其是类似的广告类型的招聘平台。
不过,中国平台同样面临挑战——如简历真实性、招聘信息合规、职位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
这段开放给大家,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七、HR Tech 的未来:以人为本,而非以简历为本
CareerBuilder 与 Monster 的谢幕,不是结束,而是信号——招聘平台的逻辑必须改变。
从“职位驱动”转向“人+能力驱动”
从“信息收集”转向“智能推荐与互动引导”
从“孤岛式服务”转向“全周期人才管理解决方案”
这不仅是技术的演进,更是对“人与工作的关系”理解方式的升级。
一个时代终结,也标志着新格局的开启。CareerBuilder 与 Monster 的谢幕,值得中国招聘平台深思。
招聘从不只是找人,而是连接机会与能力的过程。
下一代招聘平台,需要站在人力资源科技(HR Tech)的高度,构建更智能、更可信、更以人为本的人才生态。
最后现在买入这两家公司是一个机会吗?
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请注明来源:HRTechChina.com。关注我们,获取全球HR科技一线动态与独家解读。
资讯
全球知名招聘平台Indeed 的CEO宣布卸任,前任掌门人 Deko 回归接任
【HRTech报道】2025年6月2日,全球领先的招聘平台 Indeed 宣布重大管理层变动:现任首席执行官 Chris Hyams 宣布卸任,并由前任CEO Deko 重新担任公司最高领导职务。这一人事变动标志着Indeed进入AI战略升级的全新阶段,也为即将发布的“Agentic AI 平台”铺平了道路。
Chris Hyams 于2010年加入Indeed,最初担任产品副总裁,后于2019年起接任首席执行官。在其任内,Indeed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月活跃求职者从2000万增长至超过3亿,平台累计帮助超过7500万人找到工作,公司收入增长超过200倍。Hyams也因此被广泛认为是推动Indeed转型与全球化的关键人物。
Hyams在告别信中表示:“Indeed 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段经历。我们的使命不仅仅是帮助人们找到工作,而是赋予他们尊严、目标和人生的方向。”他也指出,尽管决定离职十分艰难,但“人生漫长,时间宝贵,应将其用于最能发挥影响力的地方”。未来他将专注于多个全球性议题,包括Responsible AI、信息透明、劳动者赋权及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Hyams强调,他将留任董事顾问至2025年底,并将协助新一届管理团队完成过渡。在交棒之际,Indeed也即将于今年秋季发布其“史上最重要”的产品创新——Agentic AI 平台。该平台旨在为求职者提供“个性化的职业代理人”,为企业提供“智能人才发掘工具”,借助AI重新定义招聘体验。
新任CEO Deko 曾在2013年至2019年间担任Indeed首席执行官,彼时他带领公司完成了核心产品的重构、全球业务拓展及关键技术堆栈升级,被认为是Indeed历史上创新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此次回归,也被业内视为Indeed押注AI未来的战略信号。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全球招聘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重塑。Indeed此时的人事调整,既是战略交接的自然延续,也展现了其在AI驱动的“未来工作世界”中继续保持领导地位的决心。
Hyams的离任,也引发了全球HR科技界的广泛关注。LinkedIn、X(原Twitter)等社交平台上,不少业内人士表达了对他领导风格的尊敬和对其未来行动的期待。
Indeed 的变革,或许正预示着一个全新招聘时代的开启。
附录其原文:
After nearly 15 years of helping people get jobs, I’ve made the decision to leave Indeed.
Here is the note I shared with the team.
~~
Hi everyone,
After nearly 15 years of helping people get jobs, I’ve made the decision to leave Indeed. Indeed has been the most meaningful work of my life—and choosing to leave has been one of the hardest decisions I’ve ever made. I’ve had the incredible privilege of working side by side with people who care deeply about each other, and about our mission to help people get jobs. Together, we have helped millions of people make better lives for themselves, for their families, and for their communities.
Effective today, Deko returns as CEO of Indeed. From 2013 to 2019, Deko led the company through a period of extraordinary innovation and growth. I know his visionary leadership will guide the next era to even greater heights. I’ll remain on as a Board advisor through the end of 2025 to support the transition.
I joined Indeed in October 2010 as VP of Product. At the time we had 130 people, 20 million monthly unique visitors, and a simple and clear mission to help people get jobs. Indeed was the biggest company I had ever joined, and I worried I had missed all the fun of building something great. I could not have been more wrong.
Today, over 300 million job seekers use Indeed each month. Our revenue has grown 200x. Most importantly, 27 people get hired on Indeed every minute—one every 2.2 seconds. Since we started measuring hires, more than 75 million people have gotten jobs thanks to Indeed—and we know that number is a dramatic undercount.
Our mission to help people get jobs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Indeed. It’s our connection to the people whose lives we touch every day. We know that a job is more than just a paycheck. It’s a source of dignity and pride. A job is where we find meaning and purpose in our lives. The average person will spend 90,000 hours of their lives at work—more than most of us will spend with our loved ones. That time is precious, and the work we do to help people get jobs is a kind of sacred responsibility.
When my brother and I were kids, our dad told us a story about a close friend facing challenges in his life. The lesson of the story was that we make tough decisions not because life is short, but because life is long. Time *is* precious, and we need to spend it where we can be most useful.
At this moment in history, that means devoting myself to a few urgent issues ensuring that all technology—not just Indeed—is built with humanity at its core. This includes advancing Responsible AI, countering disinformation, empowering workers, defending human rights, and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the humanities. Many of you know my path began far from tech—a liberal arts degree, work in adolescent addiction recovery, teaching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My career in tech has been driven by the values instilled from these experiences. As technology reshapes our world, these values feel more urgent—and at risk—than ever. That’s what I want to help change.
There’s never a perfect time to leave a job that means so much. This fall, we’ll launch what I believe is the most profound innovation in Indeed’s history. Our new agentic AI platform will realize the vision of a personal talent agent for every worker in the world, and a personal talent scout for every employer. I’ve been inspired to work every day with the teams bringing this vision to life. But now is the time for the teams who will carry this work forward to lead the way.
I’m deeply grateful to our founders Rony Kahan and Paul Forster for their vision, and for inviting me on this journey. To Deko for bringing Indeed into the Recruit family and giving me the opportunity of a lifetime to lead Indeed. To the early team whose commitment to putting job seekers first resonates in every decision we make today. To our exec team for leading with vision, clarity, and humanity. To our Inclusion Business Resource Groups for everything you have taught me. And to the teams who rarely get the spotlight but are essential to everything we do—Client Success, Workplace Operations, Trust & Safety, IT, AV, Communications, HR, Finance, Legal, Aggregation Operations, Security, Business Technology, and our many partners like RK Catering and Allied Security, to name just a few.
Most importantly, I am grateful to all of you, along with the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job seekers and employers who have come together on Indeed to create a better world of work.
At last month’s quarterly update meeting, I said there has never been a more exciting time to be at Indeed. I believe that to my core. Thanks to AI, the world of work is changing faster than ever, and the world needs Indeed to innovate faster than ever. I will be cheering you on from the sidelines as you build a better future of work for all.
Chris
资讯
【上海】2025出海人力资源管理高端论坛将于7月18日上海举办,赋能企业出海新征程,企业HR免费抢票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关税大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相互交织,全球经济复苏之路荆棘丛生,充满不确定性与挑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政策风险、人才竞争与合规管理等问题,正站在十字路口上艰难抉择。为助力企业及HR们精准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提前布局,保障企业出海的安全、合规与持续发展,我们精心筹备了本次“2025出海人力资源管理高端论坛”。
我们相信,通过本次论坛,企业HR和高管们能更清晰地把握全球人才战略趋势,有效规避政策风险,推动业务稳健落地和高效发展。
期待大家今天的积极参与,一起开启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崭新篇章!
HR为何值得参会:
权威专家解读:邀请来自日韩、东南亚、欧洲、北美等主要市场的权威政策专家及HR实践专家,聚焦签证与移民政策解读、全球招聘管理、跨境合规用工、企业文化全球化建设等关键议题,为参会企业提供务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优质平台赋能:现场发布《2025中企出海HR服务机构推荐图谱与指南》,帮助企业出海HR负责人快速识别和连接优质服务合作伙伴,加速出海进程。
深度交流机会:汇聚众多出海企业HR高管、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法务合规负责人以及专业服务机构代表,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之路,分享经验、交流心得,拓展人脉资源。
适合参会人群
负责或参与全球化业务的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经理、HRBP及相关专业人士
正在进行或计划开启出海战略布局的企业高管(CEO、VP、CFO等)
负责跨境业务的法务合规与政策事务负责人
关注国际人才流动、签证移民、薪酬福利与用工合规的企业管理人员
提供跨境HR服务、签证移民咨询、合规管理服务的专业机构和咨询顾问
关注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相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及研究组织代表
2025出海人力资源管理高端论坛
时间:7月18日 周五
地点:上海静安铂尔曼酒店(梅园路330号)
费用:出海企业HR及高管免费参加(需审核)
HR服务机构及顾问(非企业内部HR均需购买门票,1980元/人,6月20日前优惠价980元/位)
报名地址: http://hrnext.cn/1Qym5
参会咨询联系:
科科
微信:hrtechina
邮箱:hi@hrtechchina.com
HR服务机构为什么值得合作?
高效展示机会:为出海HR服务机构提供专属展示区域,全方位呈现服务优势与成功案例,提升品牌曝光度。
精准获客渠道:搭建出海企业与服务机构的直接对接平台,助力服务机构精准触达有出海需求的企业客户,拓展业务机会。
专业交流平台:提供与出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及同行深度交流的机会,获取前沿市场信息与行业动态,提升专业水平。
权威推荐机会:现场发布《2025中企出海HR服务机构推荐图谱与指南》,为出海企业筛选优质服务机构提供权威参考,助力服务机构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品牌提升机遇:通过会前、会中、会后的全网推广以及论坛的广泛影响力和专业背书,提升服务机构的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赞助参展:欢迎预定,所剩不多
奈斯 获取详细合作方案
微信:HRTechnice
手机:15900483003
邮件:nice@hrtechchina.com
关于HRTech出海俱乐部
HRTech出海俱乐部是中国领先企业出海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为出海企业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信息指南;同时联合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结合本地化资源和服务,为企业出海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企业可以聚焦组织目标实现业务快速发展!
HRTech出海俱乐部全新升级,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会员专属高端私享会、需求服务对接、出海管理奖项评选、调研报告以及海外参访等活动。诚邀出海企业HR及出海服务机构加入。
资讯
【财报】日本HR科技巨头Recruit Holdings 2024财年营收达3.56万亿日元,净利润4085亿日元,增长15.5%,HRTech业务持续驱动增长
HRTech概述:日本HRTech巨头Recruit Holdings于2025年5月9日发布了其2024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报。公司全年营收达3.56万亿日元,同比增长4.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85亿日元,同比增长15.5%;调整后EBITDA增长13.5%,达到6788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核心增长动力依旧来自HR Technology业务,包括Indeed与Glassdoor平台,其通过优化广告变现模型,在全球范围内维持盈利能力,特别是日本市场增长超过63%。
【东京HRTech讯,2025年5月9日】日本招聘与人力资源科技领导企业Recruit Holdings(东京证券交易所代码:6098)公布了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4财年全年财报。尽管面临全球宏观经济放缓的不确定性,公司依旧实现了稳健增长,营收达到3.56万亿日元,同比增长4.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85亿日元,同比增长15.5%;调整后EBITDA增长13.5%,达到6788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
报告显示,推动公司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来自旗下HR Technology(人力资源科技)业务板块,尤其是全球招聘平台Indeed与Glassdoor的持续优化。同时,面向中小企业的Air BusinessTools等SaaS产品也表现活跃,构成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HR科技业务继续领跑,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在HR Technology板块,全年营收达到1.1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1.3%。美国市场招聘广告数量整体下降,但通过优化广告变现模型与提高单位价值,实现了美元营收持平。日本市场则受益于Indeed与Rikunabi的整合,“Indeed PLUS”策略大幅提升了本地变现效率,带动营收同比大幅增长63.5%。该板块的EBITDA为4041亿日元,同比增长17.3%,EBITDA利润率达到35.9%,为三大板块中最具盈利能力的部分。
中小企业SaaS工具助力营销业务转型
Matching & Solutions板块(自2025财年起更名为Marketing Matching Technologies)全年营收为8160亿日元,增长1.0%。其中,HR Solutions业务因并入HR科技板块而营收下滑,但以美容、旅行、餐饮等为核心的Marketing Solutions实现7.5%的增长。该板块EBITDA同比增长13.6%,达到1859亿日元。公司旗下Air BusinessTools生态体系发展迅速,注册账户数突破434万个,同比增长14.7%;支付产品AirPAY用户达53万,带动交叉使用生态进一步活跃。
人力派遣业务面临欧美市场压力
Staffing(人力派遣)板块全年实现营收1.6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0%。日本本土市场招聘需求韧性十足,推动本地业务增长7.1%。然而,欧美及澳洲市场由于企业缩减招聘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4%。该板块EBITDA为974亿日元,基本持平,但利润率依旧维持在5.8%的低水平,显示出在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该业务板块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积极资本运作,回馈股东力度空前
2024财年,公司采取了大规模股东回报策略。全年共计回购股票金额高达8244亿日元,派发现金股息每股24日元,总回报金额达到8591亿日元,同比增长237.5%,回报率高达210.3%。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持有的净现金为8227亿日元,较前一年下降3126亿日元,主要系大规模回购支出所致。尽管如此,公司仍维持充足的财务灵活性,并表示将在2026年3月底将净现金维持在6000亿日元的健康水平。
2025财年展望:营收小幅回调,盈利水平有望再创新高
展望2025财年,Recruit预计全年营收将略微下滑至3.52万亿日元,主要受到欧美招聘市场持续疲软的影响。但公司对盈利能力保持乐观预期,预计调整后EBITDA将增长2.7%,达到6970亿日元;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4.8%,至4280亿日元;每股收益则预计增长8.7%,至295日元。与此同时,公司计划将年度分红提升至每股25日元。
具体来看,HR科技板块尽管收入预计因汇率和市场趋缓下滑2.8%,但通过成本控制及变现效率进一步提升,利润率有望提高至34.5%。人力派遣业务受外部经济制约,营收预期下降1.6%,而Marketing Matching Technologies则预计将实现5.1%的营收增长,并推动利润率上升至27.5%。
管理层表态:技术驱动变现能力,稳健前行
Recruit Holding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出木场久征(Hisayuki “Deko” Idekoba)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过去一年,我们专注于产品和系统的优化,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交出了稳定增长的成绩单。我们将持续深耕HR科技领域,同时扩展企业服务型SaaS生态,进一步提升客户粘性与平台价值。”
公司首席财务官荒井淳一也强调:“通过审慎的资本分配,我们在强化股东回报的同时,也保留了对未来投资和并购的充足空间。我们对长期增长持坚定信心。”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