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首页
资讯
投融资
HR科技云图
专栏
出海
评选
AI
深圳论坛
登录
注册
那年今日【08月03日】
资讯
【招聘第三方】游戏化招聘
最近hiall在热炒一个概念,游戏化招聘。 看看@HiAll-Rocky 对游戏化招聘的定义。“90后新生代的求职理念的革新和企业在校园招聘中遇到的种种困境,使得‘游戏化’走上舞台,并在中国的校园招聘市场上落地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游戏化招聘将在不久的将来,更好的符合90后学生的求职习惯,并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招聘成功率。” 90后的新生代更注重“酷”的工作,更喜欢自己的工作能够“改变世界”,当然这些工作都要“有意思”,而相对应的企业方的困境是招聘同质化且无法对优秀人才形成足够吸引。在这种情况下,游戏化招聘孕育而生,雇主需要提炼出适合自身并能够激发目标学生认同的iCon,并通过游戏化的方式传递出去。HiAll帅先将该理念应用到雇主活动中,先后推出了GE开放日、腾讯编程马拉松、星巴克文化之旅、强生Summer Camp之“什刹海里寻什刹”等雇主活动。 http://page.renren.com/601003991/note/890068494 http://edu.people.com.cn/n/2013/0107/c1053-20115659.html hiall将游戏化招聘的概念应用校园招聘是基于他们的定位和产品的,hiall目前在推广hiall微信招聘频道,也有hiall一问一答,不过我认为hiall的游戏化招聘目前仅仅在冰山以上知识技能方面的选拔与展示。 看几个案例 完美世界未来之星大赛 http://wenda60.com/wanmei/kscs.htm 德勤在线挑战 http://wenda60.com/deloitte/ 再来看看国外在这方面的做法 1、@村长TZ 介绍过一个信息-瑞典武装部队开发一个游戏,招聘人员。 http://rekrytering.forsvarsmakten.se/rekrytering2009/en.html (网址之前进去是游戏界面,全英文,貌似现在这个链接失效了,链接进去是一家瑞典文的网站,看不懂) 村长的微博信息 http://weibo.com/1643129542/yAdyQfbLT 2、一位以色列企业家Guy halfteck新创始的公司Knack开发的众多视频游戏中的一款Happy Hour预计在5月28日发布。这一系列的游戏包含一个用寿司替代美酒的Happy Hour版本游戏,Words of Wisdom(一种文字游戏)和气球大队游戏(用气球和水去灭火)。这些游戏都是借助一些最新的科学研究,测试雇主可能比较注重的认知能力,如模式识别、情商、风险承受度和对变化环境的适应性。 http://www.ecocn.org/thread-67804-1-1.html 壳牌公司中为石油巨头寻找突破性新技术的GameChanger部门即将测试Knack是否能帮助它去发现创新者。贝恩咨询公司在这方面将启动一次试点:它将让现有职员参与去玩些游戏以帮助决定哪些技能是有助于去做一个成功的咨询者。 【附】“Happy Hour”——欢乐时光,传说happy hour起源于四十多年前纽约的一家酒吧。有一天店主在玻璃橱窗上贴了一张广告,上面说每天下午五点到六点饮品全部半价出售,立即吸引了街上熙来攘往的人群。不久happy hour这股风便吹起来,很多地方还把happy hour延长为几个小时。上班族的happy hour其实很简单,The Housemartins曾拍过一个名为“Happy Hour”的MV,黏土制作的办公室男人,从办公桌前一下子跳到酒吧门口,从西装革履摇身一变为休闲装扮,跳起有些笨拙滑稽的舞,但非常chill out。结束了一天工作的你,准备去哪喝点儿呢?看看你的“同事们”喜欢的去处吧!Knack公司的地址是:http://knack.it/ 3、游戏化概念 @王文佶 #游戏化#很多同学不明白什么是Gamification,这篇Forbes的文章具体介绍了游戏化在人才吸引、领导力发展和敬业度提升方面的具体案例。比如德勤总部就和哈佛、斯坦福、IMD等世界一流商学院合作将游戏化融入到了高级领导力培养课程;美国国防部也将游戏化概念运用于军官训练。http://t.cn/zjkxJZs 以上是搜集的一些信息以及各家观点, 可以看出国外的游戏化招聘及训练更注重冰山以下部门的挖掘,游戏化招聘不仅仅只能针对90后00后,也不仅仅只限于做校园招聘,只不过目前国内还没有类似网站或者平台机构做游戏化招聘,设计和策划此类项目成本很高,专业度也很高。 可以思考的方向,比如以户外和拓展的方式来设计游戏化招聘项目,或者角色扮演类型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或者考察候选人在角色扮演游戏(比如魔兽或暗黑)中喜欢扮演的角色及玩游戏的心态动机等。 以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对游戏化招聘深入探讨。 欢迎各位关注奶兄新浪微博@打劫买奶粉,以及个人微信@kinwa2002
资讯
2014年08月03日
观点
谷歌 Inbox 启示:众多通知邮件里,如何找到真正重要的那些?
摘要: 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邮箱,但也越来越不愿意在电子邮箱里停留太多的时间。 每当提起中国与Internet的渊源之始,不少熟悉互联网的人会立刻想起这么一件事:1987年钱天白教授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从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这件事固然有其独特意义,但我们的关注点在于:原来在互联网发展至今所形成的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里,电子邮件早就先于它们存在了很多年,并且伴随着它们的成长一直到了今天。 自然,在此过程中,电子邮件的网络承载者——电子邮箱也在随着Internet的发展不断改进着;从无论是邮箱与个人的关系、邮件收发方式、还是邮箱的形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人们使用电子邮箱的方式再次发生了巨大改变。 最熟悉的陌生人 电子邮件在人们最初的设想中,是作为人与人之间在互联网上进行沟通的工具;其在现实世界的原型就是传统信函。当人们把传统的两个人之间用来表达情感、沟通心灵、共享信息的书信电子化,从而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运行在网络之上的时候,其便利性、快捷性和安全性,都是传统书信无法比拟的。 所以,人们很快就接受了电子邮件,并通过电子邮件彼此写信,而且到后来由于技术发展,还可以分享图片、文档等,甚至到了后来,许多邮件服务商还提供了虚拟贺卡等功能。可以这样说,电子邮件大大方便和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沟通方式。 然而,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后来的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人们更加青睐在线沟通,更加乐于在社交网络上针对某些话题互相讨论;从而通过互联网模拟出一个更加灵活和更加便捷的社交场合。电子邮件的沟通功能被逐步取代,走向边缘化。 但是,正当电子邮件的社交功能几乎被完全取代的时候,我们却越来越离不开我们的电子邮箱。 原因是这样的: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当我们在互联网上享用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服务的时候,不得不在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提供商那里注册账号;而我们在注册账号的过程中,除了提供用户名和密码,还被要求提供一个电子邮箱地址。因为网络服务提供商不仅需要通过邮箱验证我们的网络身份,还要为我们的账号密码丢失风险提供一个身份证明保障;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服务提供商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将相关的服务内容通知及时提供给我们。 这样一来,电子邮箱就承载了我们的网络身份识别和网络通知获取功能;尤其是随着我们对于互联网服务的参与增多,我们注册的账号就越多,而邮箱承载的身份识别和网络通知功能就越来越重要。 于是到现在,我们在许多网站注册的账号,直接要求以电子邮箱地址为用户名;我们打开邮箱,看到众多来自“非人”的网络通知邮件;我们一条条去查看并处理之后,却看不到任何一条来自朋友的问候祝福、生活感悟等——那些都在我们手机上的QQ、微信里。 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邮箱,但也越来越不愿意在电子邮箱里停留太多的时间。电子邮箱除了证明“我就是我”以及成为我们在网络上的“通知中心”,基本上可以称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离开家的孩子 1995年,Hotmail的创始人Jack Smith开始试图为计算机建立一种可以通过Web访问的电子邮件服务;此后不久,Web网页版邮箱凭借其免费服务和便捷性开始迅速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且逐步形成风靡世界的大潮。中国的一些互联网服务商也在不久之后加入其中,拥有了一系列的免费的Web电子邮箱服务系统。 于是,在传统互联网时代,Web网页版邮箱成为人们使用注册、使用和设置邮箱的主要方式。我们如果想要登录自己的邮箱,必须通过浏览器这个网页工具;在登陆之后,我们除了进行收发邮件之外,还可以在网页上对邮箱进行功能上的设置,比如修改密码、绑定账号、设置参数等等。 自然,随着技术发展,Web网页版邮箱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独特体验。比如说网页邮箱可以对邮箱界面进行美化,使用户选择更好看的“皮肤”;网页邮箱可以同时提供音乐播放功能,让用户在收发邮件的同时享受音乐。再比如,网页邮箱同时具备了网盘存储功能,可以允许用户把一些文件放在云端。而且,邮箱容量也在不断扩展,从一开始的25MB不断增长,到如今甚至已经不做限制达到“无限”了。 然而上面这一切,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冲击面前,并没有什么卵用。当智能手机的风潮开始普及,各大邮件服务提供商都随之而推出了相应的手机邮箱客户端。这样一来,我们通过极其简单的设置,就可以实现在手机上收发邮件;而且正如上文所言,当电子邮箱对我们的意义已经从沟通功能转化成为通知中心的时候,我们对于邮箱功能的依赖已经收窄到仅仅通过它来收取邮件了。所以,从功能上来说,手机邮箱客户端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我们对于电子邮箱的所有期待了。 那么,手机邮箱客户端会彻底取代Web网页版电子邮箱吗?不会。因为电子邮箱毕竟有很多收发邮件功能之外的设置,而这些设置只能通过Web网页版邮箱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Web网页版邮箱的功能更加全面,而手机邮箱客户端虽然更便捷,也越来越为人所接受,但是它只能承载最主要的邮件收发功能。 我们可以做一个不尽恰当的比喻:Web网页版电子邮箱就像是一个家,邮件收发功能就像是暂时离家的孩子;它虽然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在手机客户端上驰骋,而且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是这个孩子不能从根本上脱离这个家。二者本来就是一体的,后者正是前者在手机上的自由延伸罢了。 所以,至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邮箱的形态会以Web网页版邮箱和手机邮箱客户端两种主要方式并存。 Inbox的启示 其实目前的电子邮箱形态除了Web网页版和手机邮箱客户端两种,还有一种存在方式:Wap网页版。但是这种通过Wap网页登录邮箱的方式很有可能被最终取代;因为,作为理念上的先行者,Google在最新推出的Inbox by Gmail(下文简称Inbox)已经不存在Wap网页版了。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在手机上,邮箱客户端和Wap网页版邮箱本来就是高度同质化的东西;而且与Wap网页版相比,邮箱客户端更加方便快捷,也更加节省流量。所以,Inbox放弃Wap网页版就显得比较明智了。 但Google通过Inbox想要表达的东西不限于此;它在功能和技术上,都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1、 简约化。Inbox功能上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简约,除了收发邮件和通知提醒,没有任何多余的功能;在交互界面上,采用了Android 5.0的Material Design界面,卡片式、扁平风,一切归于简单。 2、 跨平台的一致体验。Google为inbox同时推出了邮箱客户端版本和Web网页版本。但是在这两种不同的版本上,Inbox为用户提供了几乎完全一致的用户界面和操作体验;甚至连按钮的位置也完全一致。当用户在电脑上使用Inbox 的时候,整个界面可以随着浏览器窗口的大小而自适应地改变大小,这也就意味着,Web网页版可以在不同屏幕尺寸的设备上使用,而且操作体验完全一致。 3、 智能化。Inbox在Google强大的技术支撑下,可以智能识别不同类型的邮件并进行归类,并且可以直接筛选并显示对用户最重要的邮件内容。不仅如此,inbox还设置了事件提醒功能,从而变身一个智能通知管家。这一点国内已经有服务商在试图跟进,但在技术和使用体验上还有不小的差距。 其实Google之所以在Gmail已经大受欢迎的基础之上推出轻量型的Inbox,正是基于其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电子邮件的功能属性和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微软的Outlook邮箱客户端里,也有类似的“Focused(聚焦邮件)”功能,也是希望用户能够在众多的通知邮件里迅速找到真正重要的那些。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仍旧是信息过剩的时代,所以我们必须从众多繁杂的内容中挑出那些最重要的东西。Inbox所代表的电子邮箱正在帮我们这么做,但还不够,我们必须靠自己。 本文系作者 科技新知(hard1024) 来自:钛媒体 链接:http://www.tmtpost.com/1366346.html
观点
2015年08月03日
产品
借“微信企业号”的东风,“企微云平台”要解决中小企业办公信息化的问题
微信企业号第三方应用平台官方推荐的前三的服务商中,“企微云平台”应用套件在今年 1 月 28 日上线,“办公逸”在 4 月 24 日上线,“微加”在 6 月 30 日上线。 时间上“企微云平台”赶早的原因是...“我们在微信团队旁边办公。”创始人覃章波半开玩笑的告诉记者,这家位于广州的公司在企业号发布半年前就开始与企业号团队进行合作,也是企业号各种新功能的内测对象之一。 “企微云平台”是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的移动办公平台,定位于“审批工作到现在还是通过纸质来完成”的公司。提供基于微信的移动OA、CRM、工作协同等方面的企业办公应用。对于一些复杂的办公操作,他们也在 PC 端进行了部署。 “企微云平台”从 2013 年开始就在做原生的企业移动办公应用。但实际操作中,团队发现,产品在推广中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企业员工手机的类型五花八门,系统版本也是各式各样,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做兼容,帮助员工进行应用安装。“于是在听说微信要做企业号的时候马上找过去了。”数据显示,在第三方应用平台上线以来,他们目前获得了 13000 家公司的授权。 企业内部的通讯社交、各种办公流程都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下进行,没有个人互联网产品那样强的粘性。基于此,很多公司相信企业服务会存在第二、三、四、五、六、七。但现在可能需要思考的是,企业的移动 IM 系统和移动办公系统能够像在PC端一样相互独立吗?在微信进入企业 IM领域的情况下, 移动办公系统应该怎么做? 在微信外的推广上,“企微云平台”和之前聊过的“办公逸”们大同小异,会选择与当地原有的一些软件服务商合作。他们也会对服务商进行认证和培训,同时在这些服务商的配合下到各地做公开课。 “企微云平台”是广州道一的全资子公司,后者是新三板上市企业。 来源:36氪,作者:饭遥
产品
2015年08月03日
新创
蓝领公社:餐饮业人力资源服务商,探索细分市场蓝领招聘
来源:猎云网(文/袁婕) “蓝领”是一个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指的是一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资收入者。“新蓝领”指在二线或以上城市为城市日常运转贡献力量的基层工作者,包括销售、房产经纪人、保安、美容美发师、快递员等职业人群,也涵盖了部分基层白领工作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这一阶层的人数已超过2.7亿,他们的工资水平不比普通白领低。 感谢生活服务O2O的玩家,他们亲手打造了一片“新蓝海”。今年5月5日赶集网与北大联合发布了《2015年新蓝领薪酬报告》,并推出了针对新蓝领人群的金融分期产品;58同城曾在2014年的战略发布会上提出,未来三年用10亿美金构建生活服务领域的生态圈。现在两家老对手又成了一家人,其“圈地抓壮丁”,占领蓝领圈的意图不言自明。 蓝领招聘市场规模巨大,是一个不次于传统白领招聘的市场。蓝领之家、橄榄公社、蓝领网、打工邦、小美科技、快试招聘、找工雷达、中劳网等都是这个领域的玩家。小美科技CEO刘柯志就曾预言,蓝领招聘的窗口期将在两年内关闭。谁能分到这块万亿级大蛋糕中最大的一块就看这两年内的发力圈地了。 蓝领公社在竞争中努力寻求差异化,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的餐饮人力资源服务商。通过签约商家对接求职者的模式,蓝领公社为中餐、西餐、烘焙店、咖啡馆等餐饮机构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对商家,该平台收取一定金额的服务费,对求职者则免费。 普通的互联网招聘模式在蓝领招聘领域不接气,与白领招聘不同,对于这些基层服务者,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离上班地点的远近、工作经验、长相、甚至性格,对于学历和专业的要求并不高。蓝领工作的流动率普遍偏高,对招聘信息的需求比较大,但由于蓝领人群自身的特点,违约现象又频频发生。 创始人李务胜告诉记者,以往餐饮业求职者想找工作最普遍的方式是扫街。这种方法效率低下,求职者很难了解全面的工作信息,遭遇违约时也没有保障。若上网查找,很容易碰到虚假信息。在蓝领公社的平台,一方面可以保证雇主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违约风险,保障求职者的权益。随着网站的完善和发展,蓝领公社希望能进一步解决市场痛点。 蓝领公社今年6月底上线,基于微信的便利,产品目前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行,App正在开发中。 团队方面,创始人兼CEO李务胜曾在大众点评网、糯米网任职。CTO曾在移动猎豹任职,有多年项目管理经验。COO有十年连锁餐饮运营经验。 记者了解到,蓝领公社已获得种子轮融资,目前正在寻求天使轮。
新创
2015年08月03日
资讯
HRTech一周(7.27-8.02):SaaS是一种趋势,但也竞争火热
HRTechChina编者按:以下是HRTechChina为您整理的上周(7.27-8.02)人力资源科技行业精彩动态。每周的人力资源科技行业一周动态我们将分为三个板块,分为一周热文、一周融资/收购报道、以及一周产品报道。 上周的一周热为saas话题占据了2篇,看来SaaS的确是一种趋势。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道,到2016年底,对SaaS的投资有可能上升到780亿美元。SaaS当前正在向客户关系管理、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以及A / B测试这些领域渗透,所面临的区域竞争者的数量也随之与日俱增。 关于招聘第三方,奶兄为大家带来了7月下期动态。上榜的分别有猎公社、内聘网、友谱、见招、一米网络、拉勾网、无忧精英等招聘第三方。 如对HRTech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作品以及资讯,也欢迎大家投稿至tougao@hrtechchina.com 一周热文 【招聘第三方】2015年7月动态(下期) 以下内容是奶兄为大家搜集罗列的关于招聘第三方的最新动态。7月下期将为你带来猎公社、内聘网、友谱、见招、一米网络、拉勾网、无忧精英等招聘第三方的最新动态与奶兄微点评。微点评仅仅代表奶兄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指正纰漏与拍砖。 7月份下期的动态的关键词是上线、融资、战略升级 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388 亚洲市场大浪淘沙,这5家SaaS公司值得借鉴 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道,到2016年底,对SaaS的投资有可能上升到780亿美元。虽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踏足了SaaS领域,想要从中分一块蛋糕,但是作者这里只列出了五家公司。这五家公司从很早就进入了这个领域,SaaS从新生事物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他们功不可没。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287 暴雨将至,“职场社交”大战略态势分析:攻略地图、精准进击 近日,领英中国独立开发的职场社交产品“赤兔”上线,意欲打造最懂中国职场的社交产品。此前,脉脉的地铁蓝色风暴刚过,钉钉“钉一下”的特色企业沟通正引热议,而会会、名片全能王、和聊、微人脉、脉圈、好好约等主打移动端的产品也都磨刀霍霍,一时之间“职场社交”这一战场风云突变,大有恶战爆发之势。而赤兔作为“洋公司”再创业杀出的本土产品,究竟是上演Uber对本土专车平台的打压,还是变成易趣对淘宝的悲剧?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299 最成功的SaaS企业类别有哪些? 在每一家SaaS初创企业的销售过程中,都有一件事情在影响着人们的购买决定。这就是SaaS消费者的预算。SaaS企业在很多不同的领域在提供服务,究竟哪个领域的SaaS企业能够赢得最多的消费者? 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327 推荐阅读:经纬投资左凌烨谈企业应用服务之道 经纬在三年前开始系统化地投资企业服务,到今天为止投资的公司已经接近30家,未来还会更多。相信到2018年,中国企业服务市场会诞生出第一批估值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这篇文章是由经纬投资左凌烨,他给大家谈了谈企业应用服务之道,推荐给大家。 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343 一周融资/收购报道 华云数据宣布C轮融资1亿美元 考虑在国内上市 7月28日消息,华云数据CEO许广彬今日正式公布,华云数据C轮融资顺利完成,获得海通投资领投的1亿美元融资。 华云数据是综合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成立于2010年。 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311 金融垂直招聘平台“职业梦”完成 A 轮近千万美金融资 金融领域垂直招聘平台“职业梦”宣布完成 A 轮近千万美金融资,长安私人资本领投,乐视、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BAI)、Infinity Ventures Partners(IVP) 和 3 名金融机构高管跟投。 “职业梦”早期是一个金融领域的教育平台,今年开始转型金融领域的垂直招聘平台,定位包括应届生、实习生在内的 5 年工作经验以下金融从业者。 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355 企业营销自动化企业Radius完成Peter Thiel领投的5000万美元D轮融资 由 Facebook 的第一个实习生 Darian Shirazi 创建的企业营销自动化企业 Radius获得由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 领投的 D 轮 5000 万美元的融资。 截止到这次融资,Radius 已经获得了总共 1.25 亿美元的投资。 Radius 围绕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客户展开 B2B 营销自动化服务。 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360 国内一周产品报道: 兼职地带 网址:http://www.jzdd.net/ 创立时间: 2003年 创始人:徐丹和尹啸天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275 简介: 兼职地带以全面颠覆大学生兼职就业现状,杜绝欺骗为使命。致力于为企业输送培养优秀的兼职人才,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大家由普通在校大学生向成功求职者过渡。 优企宝 网址:http://www.youqibao.net 创立时间: 2015年1月 创始人:孔小兵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320 简介: 优企宝是一个微信第三方应用开发平台,基于微信的提供移动互联网企业服务应用。南京酷羊网络科持旗下产品。 人啊人职业定位 网址:http://www.renaren.com/ 创立时间: 2014年8月 创始人:温建林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29 简介:人啊人职业定位是一个专注人才测评的网站,基于荣格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对大量用户进行访谈并总结分析数据后,总结出具有原创性的十二维度分析方法对用户进行职业测评和规划。 美洽 网址:http://www.mobilechat.im 创立时间: 2014年5月 创始人:黄海波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296 简介:MobileChat是一个基于智能手机浏览器HTML5的客服平台,帮助企业提供移动营销服务。成都锦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 Teampel 网址:http://teampel.com/index.php/zh-CN/ 创立时间: 2003年7月 创始人:陈实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323 简介:Teampel是一款企业级项目导向型即时通讯软件,旨在协助企业提高项目协作与沟通效率。 爱关怀 网址:http://51guanhuai.com/ 创立时间: 2014年6月 创始人:杨健伟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342 简介:爱关怀是一个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员工关怀服务的在线平台,包括福利商品采购、节日主题活动、在线福利发送等诸多服务功能。深圳爱关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产品。 办公逸 网址:http://www.bangongyi.com 创立时间: 2015年2月 创始人:刘建华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336 简介:办公逸是企业办公应用平台,它可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微信办公彻底贯穿于企业办公管理的各个角落。 薪朋 网址:https://incentivepower.firebaseapp.com 创立时间: 2014年12月 创始人:张英男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367 简介:薪朋是一家提供云端薪资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该系统是基于企业云平台 com,由 Bluesoft研发。
资讯
2015年08月03日
硅谷
【硅谷新公司】Avanoo:用科学的方法熬制员工培训“心灵鸡汤”
摘要: 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的公司很多,但这家名为Avanoo的硅谷初创公司却另辟蹊径,他们希望通过数据化和科学化的方法,为每一个企业熬制一份独特的培训“心灵鸡汤”。 有多少人真正喜欢眼前的工作?又有多少人除了完成分内之事,还能积极主动地创造更多价值?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咨询公司盖洛普咨询的最新研究表明,全球只有13%的员工真正敬业。 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员工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但却并不享受工作的过程。 一家叫做Avanoo的硅谷公司就想要改变这个现状。他们没有把精力放在已经是一片红海的技能导向型的员工培训模式上,而是聚焦在一直被忽视的领域——员工软实力上,也就是说,他们专门帮助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抗压能力、情感管理、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的潜能挖掘。 创始人Daniel Jacobs告诉记者,公司名Avanoo其实就寄托了他的愿景:Ava在古英语里表示“打开”,而“noo”的意思是“现在”。他们希望做的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帮助人们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 (创始人Daniel Jacobs) 培训有效吗?用数据说话 Avanoo采用的是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商业模式,与企业或者机构直接对接,给企业或者机构的员工提供软技能的培训服务。 他们的形式非常简单:在三十天的培训周期内,每天为员工提供定制化的三分钟的培训视频,然后利用数据追踪技术,给企业和机构的人力资源部门和领导层提供培训结果的实时数据报告,帮助员工提高软实力,也帮助公司提高员工们的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 为什么是三分钟?在Daniel看来,这就是一杯咖啡的时间,既不会给人带来太大的负担,也能传播足够有效的信息。 另外,Avanoo可以根据不同的公司需求“对症下药”,制定不同的合作方案。 同时,大公司与正在快速发展的创业公司需求差别很大,Daniel认为,只有真正了解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问题情境后,再推出个性化服务和软件配置才能让培训有成效。 Daniel特别提到他们其中一个客户,一家世界五百强的金融巨头企业,最初有一个非常反感企业培训的团队,甚至一开始员工就直接拒绝参与培训,以没有时间作为托词。针对他们的情况,Avanoo专门制定了特别方案,不断和团队磨合,到最后,该团队员工的参与度已经达到了50%。 Avanoo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提供可视化的数据报告。依托软件平台,Avanoo可以实时收集数据并把数据可视化地展示出来。人力资源部门和管理层可以清晰地看到培训相关的各项指标,例如参与率、完成率、职业发展指标以及员工的反馈。 通过这份实时的数据报告,企业和机构能更清楚的了解员工的培训成效。 用科学的方法做“鸡汤” 由于提供的是偏精神层面的培训,所以难免会让人联想起现在泛滥的“心灵鸡汤”。但是Daniel认为,Avanoo服务的特点反而是“鸡汤”最缺乏的“大规模科学化”(massively scientific)。 他们培训环节设计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是有理论依据和实验验证的,比如一个视频里应该包含多少个核心概念。 “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制作最科学的培训方向,对于培训的内容、设计以及表现方式都有理论依据。” Daniel说。 目前他们的平台上吸引了200多位知名的培训教练、演说家和个人发展顾问来提供培训素材,但这些仅仅是原始素材。Avanoo整个团队要对这些素材进行深度加工和仔细推敲,严格地控制每一个培训模块的质量。即使视频制作完毕了,但究竟能不能推广到市场上仍需要一段时间的实验检测。 (Avanoo平台上的导师) 而且他们也一直在和目前在行为学研究方面最领先的研究机构合作,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社会网络和社会行为专家、哈佛大学博士James Fowler就是他们的科学顾问。 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科学的态度,上线几个月Avanoo发展非常快。Daniel说,一些巨型企业例如丰田、毕马威都已经成为他们的客户。甚至一些政府机构,例如全美人口排名第19位的El Paso市也加入他们的项目中。而且更令人惊讶的是项目的平均参与率为74%,完成率为63%,远远超过了平均水平。 Avanoo设计课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激发人们内心的源动力。对于参与培训的企业和机构来说,他们发现随着员工参与度的提高,机构的日常运转和工作氛围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我们每天都要收到很多邮件和评论,大多数来自于参与培训项目的企业员工或者机构工作人员,”Daniel说,“他们都很感谢我们所提供的课程,这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工作,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在他们的官网上,一个连锁餐厅的经理还评论到:“我的团队都很喜欢Avanoo的培训项目。从开始参与这个培训项目后,餐厅的客户满意度都提高了很多。” 让人们快乐起来 Avanoo的团队并不大,现在只有13个正式员工,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和背景。 他们今年刚从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毕业,去年十月网站才上线,但他们的发展却是指数级增长的:去年11月的营收还只有2000美元,仅仅半年时间,截止今年5月营收已经超过一百万美金。 当被问起如何萌生了这个创业想法的时候,创始人Daniel Jacobs认真地讲了个故事。 在创立Avanoo之前,Daniel一直在非盈利组织工作。有一次他去中美洲帮助修建孤儿院,让无家可归的孩子们不再流落街头,有一个安身之处。他本以为这些缺少关爱、经常挨饿的孩子们会不快乐,但恰恰相反,这些孩子总是能找到乐趣。 “物质上的匮乏并没有束缚他们寻找快乐的自由。与他们相比,拥有丰富资源的美国孩子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Daniel说。 于是,他开始反思其中的原因。他觉得也许可以把这些孩子的快乐带回美国,帮助不快乐的人找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于是他创办了Avanoo,提供触及心灵和精神层面、能促成行为改变的在线培训,帮助那些什么都有、但是最不快乐的人群——上班族们,了解自己的内心,重新燃起热情。在Avanoo刚上线的时候,他甚至自己就录制了前四个视频,有和幸福感相关的,甚至还有瘦身的课程。 “哪怕是瘦身,我并不会讲你应该怎么去做,而是在3分钟里鼓励人们真的去行动。这就是Avanoo和其他培训平台的不同。”Daniel说。 最近,Avanoo还获得了包括国内知名投资机构PreAngel、前摩根士丹利总裁Robert Scott、NBC总裁Jeff Bader在内的总计330万美金的融资。有了这笔资金,他们可以发展得更快。“未来我们的眼光不会只局限在美国。”(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陈琛 来源:钛媒体 链接:http://www.tmtpost.com/1374569.html
硅谷
2015年08月03日
投融资
团队协作办公软件“石墨”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上线企业版进军2B市场
今日,团队协作办公软件石墨文档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 Pre-A 轮融资,领投方为山行资本,心元资本、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跟投。据悉,此次融资取得资金一半将继续用于产品研发上,另一半资金则将用于石墨文档的商业化上。 会上,石墨文档还正式上线企业版产品。企业版产品不仅囊括了个人版的所有功能,还允许设置多个管理员进行企业文档共享成员的管理。在内外部协作上,企业成员可邀请企业外部成员进行协作,并能对其访问控制进行管理。此外,企业文件的所有权将归属于企业,防止因企业成员离职而导致资料泄露。同时,石墨也公布了其企业版产品价格,18元/人/月。 通过发布企业版产品,石墨文档开始拓展B端市场。据了解,美国实时协作工具Google Docs 的企业级解决方案——Google Apps for business的活跃用户已超2.4亿,企业用户达500万,年收入达10亿美金。在石墨看来,中国2/3的企业都在使用文档,市场潜力巨大,加之没有Google Doc这样的巨头在该赛道内,石墨有机会成为国内“文档协同办公”类工具的领头羊。 恰巧,Salesforce也宣布将以7.5亿美元收购了团队协作应用软件Quip。被问及对此事的看法时,石墨文档创始人吴冰表示:“Quip产品主要以文档和表格为主,技术层面不算复杂,我们的技术水平也能达到,甚至更高。虽然美国大部分市场是被Google Docs和office365所占据的,但Quip在这么竞争激烈的市场里,还能估值7.5亿美元,说明这个市场非常有潜力。拿我们与Quip对标的话,我觉得我们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此外,石墨文档还宣布了与钉钉的合作。通过此次合作,钉钉将补足其文档协作工具功能板块,石墨文档也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引流渠道。 来源:36氪,作者: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0441.html
投融资
2016年08月03日
硅谷
个性化人才招聘平台 TheRight.Fit 获得 75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帮助品牌商找到最酷的创意和专业人士
编者按:找临时模特、演员是不是很难?但是个性化人才招聘平台能够搞定这一切。 TheRight.Fit,这家初创公司可以帮助品牌商和代理商找到创意、专业人才。本周一(8月1日),该公司宣布获得一笔 75 美元的种子轮融资,领投方是知名风投 AirTree Ventures,据了解,该公司计划利用这笔投资进一步开发其招聘平台,并加速向更多垂直行业提供服务。 TheRight.Fit 公司是在去年底成立的,两位创始人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分别是 Taryn Williams 和 Aurelien Labonne。该公司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帮助品牌商绕过传统人才中介和猎头公司,直接找到自己心仪的创意、专业人才;同时,在 TheRight.Fit 平台上很多业内专业人士也能建立资料档案,把自己“推销”给有需要的品牌商,TheRight.Fit平台的主要用户包括模特、演员、摄影师、化妆师、造型师、以及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用户完成资料注册之后,品牌商就可以搜索、预约、甚至可以在该平台上直接支付报酬。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个模特,完成资料注册之后,一些时装展的组织者就可以搜索到你,然后与你联系,提供工作机会。 从去年十二月份成立以来,TheRight.Fit 平台上已经注册的各行业专业人士数量超过 3000 人,并且与超过 1000 家品牌商和活动代理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奥美广告、第十频道、环球音乐、以及General Pants,等等。 对于本次获得 AirTree Ventures 的投资,TheRight.Fit 公司首席执行官 Williams 说道: Airtree Ventures 专注于以投资“平台型”初创公司,并且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成长。与他们合作同样也能确保我们获得最大的机遇,下一步,他们会帮助拓展澳大利亚和纽约的业务。 事实上,通过口碑营销,TheRight.Fit 业务目前已经获得了强劲的有机增长,因为这个平台能够满足品牌商和各垂直行业的专业人士的招聘/求职需求,实现双赢。下一步,TheRight.Fit 计划将这种人才招聘模式推广到广告和媒体行业,帮助专业公司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技能专业人士。 现阶段,TheRight.Fit 公司的业务主要覆盖澳大利亚和纽约两座城市,除了将拓展更多美国城市业务之外,他们还计划进军亚洲市场。 作者:Joker 来源:鸵鸟电台(微信:鸵鸟FM)
硅谷
2016年08月03日
资讯
裁员这件事,谁也没有鲍尔默、纳德拉这两届微软CEO演绎的淋漓尽致
滴滴、Uber达成战略协议,经过昨日的酝酿依然热度不减,今天继续霸占科技媒体的首页。不过,就在昨晚将近凌晨的时候,Uber中国的800多名员工,收到“合并完成现金奖励”的邮件,内容显示这项奖励相当于最多6个月薪资和6个月的可归属股票价值。 业内纷纷评论,这只不过是“遣散赔偿金”一个迂回的叫法。随后,证券时报援引一位内部人士的消息称优步中国正在商议裁员,制定离职补偿方案,补偿政策或将按照N+3来施行。 紧接着,彭博社再次确认称Uber即将调整中国业务150名工程师的岗位。 各项证据,似乎都在指向优步即将面临的裁员。事实上,大公司裁员已属常态,近两年包括微软、IBM、雅虎等等巨头都施行过大规模的裁员政策。对于滴滴、Uber来说,同属一个领域必然会导致业务以及人员配置的冲突,裁员似乎已经是意料之中。 但是,无论接下来滴滴、Uber是否裁员这件事会走向怎样的态势。在微软面前,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科技史上,似乎没有哪一家公司如微软一般,能够持续在两届CEO期间进行过如此大规模且有序的裁员。裁员这件事,被鲍尔默、纳德拉这两届CEO演绎的淋漓尽致。 鲍尔默时代的裁员 2000年1月,微软就宣布鲍尔默接替盖茨,开始担任微软首席执行官。但是直到2008年,盖茨彻底离开微软之后,鲍尔默才真正成为掌门人,因为在此期间盖茨仍然在插手微软管理事务。 不过,就在鲍尔默上任没多久,2009年1月微软就宣布在未来18个月内裁员5000人,裁员范围涉及研发、市场、销售、财务、法务以及人事等部门,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就直接解雇了1800名员工。 这一次裁员与营收的下跌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在宣布裁员的当天微软同时宣布了2008年12月31日之前第二财季的财报,财报显示收入为166.3亿美元,同比增长2%,但运营收入、净收入和稀释每股收益分别为59.4亿美元、41.7亿美元和0.47美元,分别同比下降8%、11%和6%。 当时鲍尔默在邮件中称,个人电脑市场需求疲软,低价格的上网本电脑日益盛行以及全球经济衰退是这次裁员的主要原因。经过这次裁员,微软预计年度运营成本将因此减少15亿美元,并在2009财年减少资本支出7亿美元。 营收不及预期,没关系,鲍尔默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个最直接简单的办法:凭借裁员来抵。 这次裁员,是微软成立34年以来,首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裁员,要知道2001年到2008年间,微软合计裁员数量也不过1078人。一次性裁员数量最多的也就是2002年1月,微软在硅谷UltimateTV部门裁员500人。 由于这次裁员史无前例,员工们在之后发布财报以及重大策略调整时,都变得胆战心惊。 以致于2013年7月,微软宣布重组计划时,微软所有员工以及外界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微软架构调整之后会不会带来裁员。不过鲍尔默给出的回答是No。 作为鲍尔默执掌CEO之后经手的微软最大一次重组,他把之前的8个产品部门重组为4个新部门:操作系统部门;硬件业务部门;应用服务部门;云计算和企业部门。 微软宣称此次重组是为了减少以往部门之间的竞争关系,因为这样的竞争关系可能导致了微软在某些领域重复配置资源。 但另一个层面也可能是鲍尔默上任之后,2012年微软发布的 Windows 8 操作系统以及 Surface 平板电脑,纷纷面临雪崩式的批评,微软其他位高权重的高管对 Windows 8 目前的市场份额不满,而鲍尔默难逃其责。 这次重组,极有可能是鲍尔默应对外界批评的对策。事实上,鲍尔默不只一次的说过,微软将转型成一家“设备及服务”公司,也就是说微软将摆脱纯软件公司的定位,更多地关注当代硬件设备中的其他元素。 也可以看出,微软在新的组织架构中更强调硬件。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们认定这一次重组是早有预谋。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将以37.9亿欧元(约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手机部门的大多数资产,再以16.5亿欧元(约2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的专利资产,总计54.4亿欧元(约71.7亿美元)的成本。 嗯,看来是真的很重视移动业务以及硬件产品,直接把诺基亚买了。但这也决定了,如果收购诺基亚并没有补足微软“设备+服务”战略的短板,诺基亚被微软大规模裁员是迟早的事,因为这笔收购,有将近3万2000名诺基亚员工转入微软,包括芬兰总部的4700名员工。 事实证明,诺基亚不仅没有给微软操作系统带来革新性的影响,更没有阻止其在全球操作系统之战中继续沦为配角。数据显示,微软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在2012年约占2.4%市场份额,到2015年前五个月,其市场份额从今年一月的2.25%直降到2.07%。 纳德拉裁员,摆脱诺基亚最直接、有效的武器 2014年2月,纳德拉正式成为微软新任CEO。5个月之后,微软史上最大规模裁员诞生,此次宣布裁员1.8万人,这其中有大约1.25万人是前诺基亚员工,占裁员总数的70%。也就是说,收购诺基亚并过来的人有一半都被“赶走了”。 纳德拉似乎正在用裁员,这一近乎悲壮的方式修正鲍尔默收购诺基亚的战略错误。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鲍尔默在微软重组计划中划定“设备与服务”重点,而纳德拉上台立刻将重点改换为“移动优先,云优先”,纳德拉还在有关微软发展新目标的备忘录中说:“设备与服务的概念对微软是有帮助的,但微软现在需要的是独一无二的策略,即移动和云计算。 很明显,纳德拉想方设法的与鲍尔默的战略划分界限。鲍尔默时代,在这一次大规模裁员之际真的结束了。 然而纳德拉上台之后,一年一次针对手机业务的裁员,逐渐成为微软的惯例。 2015年7月9日,微软宣布,将对手机硬件业务进行重组,并裁员最多7800人。至此,诺基亚几乎被完全清除出微软战略之外。 就在上周,微软周四提交给监管部门的文件显示,2017财年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850人,从而进一步退出智能手机业务。 微软在10-K文件中表示,“除去2016年5月宣布的裁员1850人之外,作为这一早起计划的延伸,公司未来一年还将在全球裁员约2850人。上述裁员工作预计将在2017财年年底前完成。” 事实上,微软今年5月就曾宣布,即将裁员1850人,主要影响的依然是智能手机硬件业务和销售。 如果对比鲍尔默与纳德拉两者的裁员方式,鲍尔默时代的裁员,目的可能是为了挽救日益颓靡的微软,给资本市场一份漂亮的财报。然而,进入纳德拉时代,裁员的目的更像是在想方设法和诺基亚这个赔钱货Say Byebye。 只是令人费解的是,纳德拉此前曾表示,微软的战略正从发展独立的手机业务转向发展和创建一个充满生机的Windows生态系统,包括我们自己的设备。 纳德拉还宣称,短期内会运营一项高效和专注的手机业务,同时又要保持在移动市场的长期创新能力。 那么,在逐渐停止诺基亚手机业务之时,Windows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不到1%的情况下,如何发力手机业务,并没有让我们看到希望。 而除去手机业务,到2018财年,纳德拉给微软定下的目标是:10亿台Win 10月活跃设备数量,商用云的年收入完成200亿美元。 莫非,真的是要等到2018年,才能看到纳德拉的表现?如果移动业务依然持续颓靡?是否还会涉及到裁员? 综合以上,作为微软近两届CEO,鲍尔默比纳德拉年长11岁,早于纳德拉12年加入微软(鲍尔默1980年加入微软,纳德拉1992年加入),直到2014年2月4日纳德拉被任命为微软新一届CEO时,鲍尔默才正式结束为期14年的微软CEO生涯。 可以说,两人的工作轨迹以及决策足以概括微软近20年间的历史,同时也必然会影响着微软今后的走向。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看微软走过的路,鲍尔默、纳德拉直接参与的这一段“裁员史”都将成为微软发展史上不可抹去的一笔。 最后,有一点需要提醒各位的是,如果你们的老板和鲍尔默、纳德拉一样是光头的话,要小心被裁员噢。 来源:36氪,作者:宋长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0452.html
资讯
2016年08月03日
资讯
百姓网宣布 1000 万元投资秒聘,占股比例达 70%
8月3日,百姓网对外发布公告,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客齐集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对上海秒聘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秒聘”)增资,投资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占股比例为 70%。该议案已获董事会通过。 百姓网公告称,本次投资主要是为公司实现在人力资源服务细分市场的线下拓展,不涉及进入新的领域,目的是促进网站流量变现,增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资料显示,秒工作网站是秒聘的主打产品,为企业提供秒速招聘、人才定制、员工技能培训、人事代理等系列人力资源服务,目前服务已覆盖京津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 近一年来百姓网持续进军招聘行业。去年12月,百姓网与知名蓝领人力资源公司天坤国际达成战略合作,发力蓝领招聘O2O,进行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将优质岗位和简历进行实时对接,并提供面试接送等线下服务。 1 目前分类信息市场纷纷加大对招聘领域的投入。58赶集集团旗下也有布局高端招聘的中华英才网以及涉足兼职市场的斗米等项目。 1 公告显示,百姓网本次对外投资是从公司发展战略的角度做出的审慎决策,分析人士也指出,此次收购能够帮助百姓网深化其在招聘生态圈的布局。 1 今年4月,百姓网公布挂牌新三板后的首份年报,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62.85%,首次收入破亿。
资讯
2016年08月03日
1
2
3
4
》
最近文章
【美国】Bullhorn 收购 TargetRecruit:开启医疗招聘智能中台新时代
2025年08月02日
SAP 收购 SmartRecruiters:整合创新人才招聘产品组合,助力企业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
2025年08月02日
【印度】Vahan.ai 获得 LemmaTree 的投资,收购 L.earn 以进行人工智能驱动的蓝领招聘
2025年08月01日
【英美】Unmind完成35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打造AI驱动的一体化职场心理健康平台
2025年08月01日
【财报】Fiverr 2025 年第二季度营收达 1.09 亿美元,AI 驱动服务收入同比大涨 84%
2025年07月31日
出海企业必看|2025《职场人:全球劳动力观点》白皮书限时免费下载:用34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真实诉求,破解全球团队管理难题
2025年07月31日
红海云 × 香港亚洲医疗集团 | 为医疗机构人力资源数智化注入新动能
2025年07月31日
【财报】ADP公布2025财年财报,营收206亿美元,持续实现双位数增长并发布乐观的2026年展望
2025年07月31日
【限时免费下载】用友大易发布《2025年企业AI招聘应用成熟度报告》
2025年07月30日
【旧金山】请假管理公司Sparrow 完成 3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加速全球 AI 请假管理解决方案扩展
2025年07月30日
热门文章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加入我们
|
2022新版员工体验旅程图
|
ChatGPT与HR
|
2024年HRTech活动计划
|
HR出海频道
|
HR云图
|
资料下载
|
员工体验研究院
|
北美华人人力资源协会
|
马上加入出海俱乐部
|
2024版员工体验旅程图
|
2024HR机构优秀品牌发展计划
|
推动HR工作中实践负责任AI的倡议书
|
出海北美第一站
|
HR上市公司财报
|
出海版HR科技云图
|
北美华人HR招聘平台
Email:
hi@hrtechchina.com
Copyright © 2025 HRTechChina.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 08005049号-4.
×
登录
用户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