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
微软将用Office365淘汰Outlook.com
[摘要]在2015年之内,微软将把Outlook.com的全部用户,迁移到Office365中。
Outlook.com是目前微软最主要的网页版免费邮箱服务。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 Verge引述消息人士报道,微软计划对网页版邮箱产品进行整合,Office365中的网页邮箱将会取代独立的Outlook.com产品,但是未来这一域名仍然会保留。
消息人士称,现有Outlook.com产品的后台技术和网页界面都将被淘汰,代之以Office365的产品。另外在2015年之内,微软将把Outlook.com的全部用户,迁移到Office365中。
Office365是微软推出的联网特色较强的Office产品(微软继续发行电脑版Office套件),可以提供用户包月使用。Office365包括了微软Office的主要办公组件,在网页版邮箱方面,提供了一个名为“Outlook网页版访问”的产品。
不难发现,在网页版邮箱服务方面,微软出现了重复和冗余的问题。
据报道,未来Outlook.com的域名将会继续保留,但是用户将使用完全来自Office365的网页邮箱产品,只不过服务仍将是免费提供,不会类似Office365要求付费。
媒体分析称,微软这一次整合的举措,目的是提高Outlook邮箱、Exchange、以及Office365几个旗下产品间的用户体验一致性。
上周,微软的一位高管透露,作为网页版邮箱产品整合的一个举措,一些用户界面将会进行修改调整。
据报道,微软已经连续几个月未对Outlook.com免费邮箱进行功能升级,另外就在此前,微软还宣布,将取消在网页版邮箱中整合谷歌和Facebook的聊天服务。这些举措或许和产品整合计划有关。
微软一直在做大免费邮箱服务,去年底,微软宣布将对外开放一些接口,让第三方开发者给邮箱服务开发更丰富的应用功能。
在早期互联网服务上,微软行动较晚。微软依靠收购全世界有名的Hotmail,进入了网页免费邮箱服务。但在收购之后,微软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品牌改动,从MSNHotmail到LiveMail,再到后来的Outlook.com,引发了一些老网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这些换汤不换药的名字改动,毫无必要。(晨曦)
来源:腾讯科技
微软
彭博社: Salesforce可能会被微软收购
据彭博社网站报道,有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称,微软正在评估对Salesforce发起收购,消息传出后,Salesforce股价一度飙升。市值从470亿美元上升至接近490亿美元。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成为史上最大的软件公司收购案。
Salesforce是创建于1999年3月的一家客户关系管理(CRM) 软件服务提供商,总部设于美国旧金山,可提供随需应用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排行榜上Salesforce名列首位,而且连续第四年稳居宝座。
SAP、IBM、Oracle、微软,都被认为是潜在的买家。考虑到 Salesforce 的市值近 500 亿美元,收购方有可能不得不通过债务融资进行杠杆交易。
Oracle CEO Safra Catz 上周表示,收购 Salesforce 会造成软件市场的混乱,并拒绝评论 Oracle 是否有收购的兴趣。SAP 方面则明确表示,不会考虑收购 Salesforce。
彭博社继续爆料,称 Salesforce 正在与两家投行推敲相关事宜,最后可能卖,也可能不卖。而微软正在单方面评估收购 Salesforce,双方还未接洽。
对此,微软发言人和 Salesforce 发言人均拒绝置评。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微软
微软预计 2018 财年其企业云服务业务营收将达到 200 亿美元
微软今天在 Build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该公司企业云(commercial cloud)服务在其 2018 财年的营收将达到 200 亿美元。这意味着, 微软企业云服务在其 2018 财年的每个季度的营收将达到 50 亿美元左右。这项业务包括 Azure 云服务、Office 365 商用服务等。
微软企业云服务当前的年营收在 63 亿美元左右 ,而且第一季度收入比前一个季度增长了 8 亿美元,而微软 2018 财年距离现在还有 9 个季度的时间,也就是说,微软预计其企业云业务在未来几年内的收入会以每个季度超过 10 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当前速度。
因此,微软预计企业云服务会很快成为本公司一个主要的收入来源。微软 今年第一季度 的总营收为 217 亿美元。
作为一家公司,微软正在努力将 Windows 和 Office 免费用户转化为 Windows 和 Office 付费用户。消费者版本 Office 365 的收入增长十分迅速,第一季度新增付费用户数量环比增长 35%。目前,消费者版本 Office 365 付费用户总数已达到 1250 万,对微软的经常性收入贡献巨大。
所以,微软的确正在向云服务转型,而该公司刚刚不过是在告诉投资者,这项业务的增长速度有多快。如果旗下企业云服务在 2018 财年的营收没有达到 200 亿美元的预期目标,外界要么会认为微软对企业云服务的发展吹嘘过度,要么会广泛质疑微软的战略。
来源:techcrunch.cn
微软
传Salesforce在进行收购谈判,买家是Oracle还是微软?
来源:极客头条 作者:刘江主编
Bloomberg爆料说,云计算巨头Salesforce已经找了金融机构,正在进行收购谈判,但买家并未确定。公司的股票因此大涨超过10%(最高17%),市值一度超过500亿美元。
类似的传闻印象中不是第一次了,如果此次确实,将是软件和云计算历史上最大的收购。Salesforce虽然更多地被业界视为一家CRM公司(他们的股票代号就是CRM),但16年来它已经扩展到很长的产品线,包括营销、社交、客服、数据分析等SaaS服务,还有PaaS(Force.com和Heroku)。2014年营收50.13亿美元,同比增长32%,但尚未盈利。员工16000人。
最可能的买家当然是Oracle,Salesforce本来就是云时代的小Oracle,不仅公司创始人Benioff自己和高管团队很多成员出自Oracle,而且Larry Ellison也是Salesforce的最初投资人。虽然Benioff与Ellison好像这些年表面上总有些恩恩怨怨,但其实两人关系很亲,高管中不少人也都是在Oracle心生怨气过来的(比如公司的总裁兼副董事长Keith Block是被Oracle开除后加盟),但这种紧密关系却是天生的,文化上也相近。另外,Oracle也是少数掏得起钱的公司,他们有137亿美元现金。
业界评论方面,SugarCRM的CEO Larry Augustin指出,收购不会令业界惊奇,唯一的问题是,Oracle已经有三款CRM产品了,加上Salesforce就是第四款,怎么整合?我的看法是,其实不仅CRM,其他产品线这种问题也存在。但总体上,两家还是有很强的互补性。道理很简单,对于马化腾而言,虽然有QQ,但如果有收购微信(假设微信是张小龙从腾讯出去创业开发的)的机会,他会放弃吗?
VentureBeat的Andrew Jones则认为,Oracle或者其他公司收购Salesforce可能是看中了他们的市场营销云,这方面比CRM竞争少。
Business Insider列出的其他比较可能的买家包括:
手握近千亿美元现金而且越来越强调企业业务的微软,双方的合作已经非常多,而且Benioff不久前还在Build大会现场Twitter发声。这个听上去也靠谱。
Google,644亿美元现金,企业业务薄弱,但增长比较快。这个可能性其实不大,除非Google战略上真正把企业作为广告之外的另一条腿。
IBM(88亿美元现金)、SAP(50亿美元)还有其他媒体提到的HP,感觉都是想买但力不从心的主儿。
微软
微软推出移动端文件扫描应用Office Lens,试图将产品引入Windows系统之外的更多设备
昨天,微软发布了Office Lens文件扫描应用,支持iOS和Andriod双平台,可与Microsoft Office的数字笔记本应用OneNote搭配使用。
Office Lens通过光学字符辨识(OCR)识别摄像头捕捉的图像,此后,用户便可以在OneNote及微软云存储工具OneDrive中使用关键字搜索定位文件。同时,用户也可以将扫描的图像转换成其他格式的文件,如Word、PPT、PDF或JPG等。
另外,Office Lens的名片扫描功能可将名片内容转化成联系人信息,用户可直接将其导入手机通讯簿,并将其存储到云端。
这一功能听起来跟印象笔记的名片扫描挺像,不过印象笔记连接的是Linkedin。相较于印象笔记简单的一键扫描导入信息,Office Lens则麻烦得多——它得先通过OneNote识别图像,并将其转化成VCF通讯录格式文件,再保存到Outlook或手机通讯录中。
类似Office Lens的移动扫描应用还有很多,比如Scanner Pro、TinyScan Pro及Scanbot等。不同的是,Office Lens其实对OneNote功能的扩展,后者才是Microsoft的主打应用。
实际上,一年前Office Lens就在Windows Phone设备上推出,将这个应用引入iOS和Andriod平台表现出微软的新战略:将其最好的软件引入尽可能多的设备,无论其是否基于Windows系统运行。
来源:36氪 作者:李植树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微软
微软公布新一轮中小初创企业扶持计划
[摘要]截至今年1月,微软创投加速器在30个月中已经完成了五期100家初创公司的孵化。
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贺乐赋
4月1日,落地中国一年后,微软公布了其云服务成绩单:Azure在华增长3.5倍,Office 365增长1.5倍。
不过,这样的成绩仍然难以匹及过去一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增长幅度。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的增长超过了4倍。
为了借助这股增长动力,微软周三公布了一项名叫“凌云”的投资计划。微软称,其将携手北极光等投资机构,在未来6个月内向100家初创及中小企业提供价值一亿元人民币的Azure服务、软件和开发工具。
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乐赋在宣布这一计划时,格外强调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对跨国企业的挑战。“如何与中国公司共同创新发展非常重要。”贺乐赋对腾讯科技表示。
据了解,目前由世纪互联运营的Windows Azure云服务已拥有超过50000家客户,其中包括34家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用户;Office 365已经拥有超过35000企业用户,其中63%的业务来自于遍布全国的700个合作伙伴。
事实上,这并非是微软第一次为中国创业者提供扶持计划,以带动其产品普及。2008年,微软曾在中国启动了“新创企业扶持计划”,而在微软云Azure落地之后,也曾推出以加速云端创业为目标的“微软创投加速器”。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微软创投加速器在30个月中已经完成了五期100家初创公司的孵化,90%的企业已经获得新一轮融资。微软称,其总估值超过100亿美元。
腾讯科技讯(梁辰)
微软
InsideSales.com同时获得Salesforce和微软的6000万美元投资,估值已超15亿美元
猎云网注:大数据时代,风云四起,各路高手,此起彼伏。谁能逐鹿中原,一统天下,仍是大变数。本文的主角InsideSales就是一家把大数据做成一个辅助决策工具的公司,虽然无法确保它一定能走出混沌,但是能获得Salesforce和微软的青睐,也绝对不能小觑。
InsideSales.com,《华尔街日报》亿万美元初创公司俱乐部成员,最近又大出风头。它在最新的一次融资活动中,从Salesforce和微软共募集到6000万美元的资金。
这家来自犹他州Provo的公司主要为Salesforce提供分析数据的软件,该软件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来预测人们最有可能购买的时刻。该公司先前在一场融资活动中融资1.39亿美元,估值约10亿美元。根据首席执行官Dave Elkington的介绍,截至目前,InsideSales的估值已经超过15亿美元。
在此次融资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能同时获得Salesforce和微软的投资,毕竟这两家行业巨头曾经是死对头,这样的状况一直到去年才得到改变。去年,纳德拉从鲍尔默的手里接过执掌微软的大权,随即在五月,纳德拉和Salesforce的首席执行官Marc Benioff就宣布两家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这两家公司向公众承诺会进行友好合作,“把顾客放在首要位置”。当时的计划是让两家的关键软件互相兼容,给顾客打造更有效率的工作环境。现在,这两家公司似乎又开始一起投资了。
Elkington说:“这是一种真正的平衡关系,随着两种都极其重要的生态系统走向融合,最大受益者将会是无数像我们这样的用户。”
InsideSales起先并没有期待能够融得更多的资金,但是由于他们参加了Salesforce公司的年度客户会议Dreamforce,他们的期待就有所改变了。在这次会议上,Benioff和Salesforce的其他高管注意到了InsideSales可以创造更多的业务,这让InsideSales获得了难得的机遇。
Benioff让Elkington向Salesforce的高管们展示了公司的季度业务报告,之后就提出了投资意向,开出的价格远远高于Salesforce已经投入的“名义金额”。
与此同时,InsideSales也正在和微软进行合作洽谈。在先前的融资轮中,微软就有意投资InsideSales,而在谈判中,Elkington也向纳德拉展示了公司的软件。
Elkington说:“我并不想出售自己的业务,毕竟这是我的心头肉。一直以来我都想建造一个足够大足够有效的事物来改变世界,所以我认为只和Salesforce合作是不明智的。”
虽然两家公司都想投入更多的资金,但是彼此之间还是很愿意一起进行投资的。而公开市场的投资者们也听说了这次融资活动,并踊跃参与。之前Elkington已经拒绝了上亿美元的投资,他最终将融资终值确定在了一个合适的数字上,这既保证了自家公司受益,也保证了合作双方都没有稀释太多的投资者股份。
新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将InsideSales的软件与Salesforce和微软的产品进行整合,为客户创造新的产品。举个例子吧,有些公司的高管不喜欢电话骚扰,他们更愿意回复短信;还有些公司的程序员更喜欢在深夜查收邮件,并且很可能在那个时候看中一款产品。这些行为可以通过微软的Outlook和Salesforce的历史行为记录里查询到。InsideSales产品有一个“连续学习”的算法层,他们会把各种影响销售行为的因素汇聚在一起,这些因素范围很广,包括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天气到本地燃气价格,包罗万象。最后InsideSales会把海量销售交互数据和外部资源数据汇总到一起,导入自己的平台里面进行分析。
Elkington说:“我们开发的预测平台是具有主动性的,除了可以预测购买者和其购买可能性外,还可以预测人们将要买什么。”
InsideSales建设了一些云计算基础设施,例如其在弗吉尼亚州开设了一个新的数据中心,在欧洲建立了电信云中心。新资金也将会投入到这些基础设施中。而Elkington也透露道,由于Salesforce和微软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客户,这也将会加速InsideSales的国际扩张。
主导本次融资的是Salesforce公司,参与此次融资的其余投资者包括Polaris Partners、Kleiner Perkins Caufield&Byers、Hummer Winblad venture partners、U.S.Venture Partners和Zetta Venture Partners。
Source: WSJ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微软
微软与edX合作推出 IT 课程,MOOC 平台纷纷转向职场教育
近日,edX 宣布与微软合作,将从 3 月底开始陆续推出 7 门技术课程,课程老师来自工作在微软的一线工程师,内容主要是 IT 技能的学习,包括云端管理到编程语言。
所有的课程都会将使用微软提供的开发软件,同时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自微软的专家将全程参与,为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估,以及在 MOOC 平台上进行编码演习等等。在 edX 主页上,我们可以看到这 7 门课分别是:
Programming with C#
Introduction to TypeScript
Introduction to Bootstrap – A Tutorial
Querying with Transact-SQL
Building Cloud Apps with Microsoft Azure – Part 1
Introduction to Office 365 APIs
Windows PowerShell Fundamentals
MOOC 平台和企业合作,edX 并不是头一家。在今年 2 月份的时候,Coursera 宣布与 Google,Instagram 以及 500 Startups 合作,引入企业资源,为用户提供第一手的科技职场教育。
MOOC 的下一步是什么?答案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多的 MOOC 平台开始引入职业教育的内容,在其中 IT 教育便是领跑者。而对于微软来说,与 edX 合作不仅仅是要圈住那些潜在的人才,还有一点就是努力地推广搭建在微软平台上的 IT 工具。
[本文参考以下来源:edsurge.com, edx.org]
微软
微软开放Office 2016 Mac版预览下载
在将Office搬到iPad和iPhone上后,微软跨平台任务几乎只剩下Mac这一端了。今天,微软在官方博客中宣布开放Office 2016 Mac版预览下载,距离它的前代产品Office 2011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年。
外观上,Office 2016 Mac版将新的Windows设计风格与前代Office 2011相融合。功能上,Office 2016 Mac版集成了微软的云服务,即Office 365、OneDrive、Sharepoint都集成在了新Office中。
此外,Word、Excel、PowerPoint都有新的更新改进。其中,Excel将PC和Mac端的快捷键统一了,Mac用户可以使用cmd + shift(此前仅是cmd)进行快捷操作,功能上类似PC上的ctrl + shift快捷键,这将极大有利于在Mac和PC间频繁切换使用的用户。同时,Mac Office 2016还将支持沙盒机制,适配Retina屏幕等。
预计Office 2016 Mac版最终版将于今夏推出,微软官方尚未公布具体定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官网下载尝鲜体验。
来源:pingwest 作者:惊涛
微软
微软的小秘密:大批云计算用户只注册不使用
[摘要]真正用Azure的客户很少,微软向销售团队施压,使用数据不达标将拿不到奖金。
多名知情人士对Business Insider表示,最近几天,微软销售经理之间流传着一个令人恐惧的新词:消费。
“消费”也称“使用”,指的是一个客户实际消耗的云计算资源。
因为签订广泛的合作协议而注册微软云计算服务的客户数量,与实际使用这些服务的客户数量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
知情人士表示,这种脱节给微软内部造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
——为了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竞争,微软一直在努力吸引企业注册Azure。虽然只收取很少的额外费用,甚至分文不收,但其中很多客户其实根本不打算使用这项服务。微软一直在将这类交易中的部分营收算作云计算营收,但如果这些客户并没有真正使用微软的云计算业务,这些营收就无法持续。Office365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是一套基于云计算的电子邮件和生产力套件(尽管我们听说Office 365正在步入快车道)。
——微软正在向销售团队施加压力,迫使其将这些“只注册不使用”的客户转变成真正的“用户”。微软为此调整了很多销售团队的薪酬计划,为他们制定了“消费”目标。
——我们听说,一些销售员将因此离职,或者因为实际使用数据不达标而拿不到奖金。拿不到奖金对销售员而言可谓致命打击,他们都要靠奖金才能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销售部门正在召开各种各样的会议,制定相关计划来提升销售指标。
在我们就此询问微软后,该公司回复称,其云计算使用量“表现强劲”:“我们发现各类规模的企业对微软云计算服务的使用量都表现强劲。所有Azure客户中有超过60%至少使用一种增值服务,例如流媒体视频。还有超过80%的Office365企业客户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负载。”
挺进云端
要理解销售人员为何对这些新制定的消费指标感到头痛,最好先了解一些背景信息:
在云计算行业,企业只需要根据实际使用的资源支付费用,例如计算时间、存储空间,以及增值应用和服务的使用量等。
这种模式很受客户欢迎,因此他们纷纷放弃传统的软件和电脑使用模式,通过云计算来获取计算资源。
因此,所有大型科技公司都在争先恐后提供云计算服务,唯恐被竞争对手抢在前面。他们都不遗余力地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攫取份额。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测算,云计算市场规模将从2014年的566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270亿美元。
如之前的报道所述,微软过去几年一直在努力通过所谓的“先试再用”模式,吸引大批企业客户尝试该公司的云计算产品。所谓“先试再用”,指的是向企业提供云计算优惠,希望他们在用完优惠额度后继续付费使用微软的云计算服务。
但实际上,微软不会直接为用户提供免费的代金券。一位知情人士说:“客户必须为‘企业协议’(EA)中的所有服务支付费用。根本没有免费的产品。”微软的大型企业客户几乎都会签订这样一份EA协议。
只不过,作为这项协议的一部分,微软会为协议中的软件部分提供高额折扣——例如,Windows授权费或SQLServer数据库授权费——然后将这些折扣应用于协议中涵盖的云计算服务。
事实上,与不附带云计算服务相比,该协议总共收取的费用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但这却意味着微软可以把通过该协议实现的部分营收列入云计算营收。关于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做过相关报道。
这是一种很聪明的“先试再买”战略,可以帮助微软将资金导入云计算业务。但这项业务同样蕴含着风险,如果企业客户没有持续使用微软的云计算业务,而是在优惠券用光后停止使用,微软就无法将其算作真正的云计算客户——尽管从财务报表上看,它似乎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这其实正是某些案例的真实写照。
“微软这个令人不堪的小秘密是:真正使用Azure的客户其实很少。”知情人士去年11月对我们说。
另外一名知情人士最近对我们说:“微软拿到了钱,但客户并没有使用云计算服务。”
知情人士表示,微软会在谈判数百万美元的协议时,绑定数万美元的云计算优惠额度,但实际上,这家企业客户根本不准备使用Azure(甚至还没有对这项服务的安全性进行认证)。
知情人士说:“别误会我的意思,有些客户的确很喜欢Azure,也的确用它做了不少事情。”但在某些销售区域,不到20%的企业客户却贡献了90%的Azure使用量。
对于促成那20%交易的销售员而言,新制度非常有利,但对其他销售员来说,情况却有些不妙。
普遍情况?
另外一名接近微软的人士表示,这一问题并非普遍存在。
该知情人士称,在看过了数千份EA协议和Azure协议后,他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包含了企业不想要或没有使用的Azure优惠额度。
谈到折扣问题时,这位知情人士承认,上文所述的折扣方式也会应用于其他产品,以便微软可以计入Azure的收入,但他认为这个问题并不普遍。
“我们并没有给Azure打折,我们对其他产品打折,以便借此为EA中包含的Azure创收。但这种情况的比例很低。”该知情人士解释说。
他表示,微软不会在这些合同上“亏钱”。
“实际上,客户会为他们并没有使用的东西(Azure)付钱。Azure协议持续一年时间,所以如果这包含在他们的EA协议中,他们就有一年的时间来使用这项服务。如果不使用,他们虽然付了钱,但却享受不到这项服务所带来的价值。”
该知情人士还证实:“是的,我们会要求销售员吸引客户使用Azure,因为这才是我们收取Azure费用的真实渠道。”
然而,其他销售员却对我们说,这种绑定Azure的模式其实非常普遍。
软件授权顾问辛西娅·法伦(Cynthia Farren)也在我们去年11月报道此事时证实了这一情况。
她当时对我们说:“我也听一些微软销售人员说过,他们负责的所有EA协议都会附带一些云计算服务,但并非所有客户都使用了这些服务。”
华尔街质疑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些内部人士开始注意到这种情况,并要求微软披露更多细节。
当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Nadella)今年1月表示,该公司的云计算业务将成为一项年营收55亿美元的业务时,很多业内专家呼吁其公布更多细节。
“我真正想知道的是实际的活跃用户总数。我希望他们能以更透明的方式披露这些数据(例如活跃用户等。)”法伦之前对我们说。
华尔街分析师同样如此。
在今年1月的微软财报电话会议上,花旗分析师沃尔特·普利特查德(Walter Pritchard)就曾向纳德拉和微软CFO阿米·胡德(AmyHood)询问Office 365的实际用户数——知情人士对我们透露,这项服务的企业用户正在快速增加。
“能否谈谈部署率?我知道你们的合同数很多,但有多少用户真正使用了这项服务,使用了电子邮件、SharePoint和其他云计算服务?”普利特查德当时问。
微软管理层当时回避了这个问题,胡德并没有披露活跃用户数,而是表示:“实际目标是向用户展示云计算服务,然后让他们尽可能快地转向这类服务。”
压力增加
很显然,微软现在正在对销售人员施压,确保用户实实在在地使用这项服务。
“根本的挑战在于,微软激励销售团队大举销售Office365和Azure,而不在乎客户是否需要、是否想要,甚至是否计划使用这些服务。”一位知情人士对我们说。
知情人士表示,以往,销售奖金只与同意在合同中增加云计算服务的客户数量挂钩。而现在,微软开始将“消费量”列为销售员和销售经理的考核指标——即使是已经签订的合同,同样会使用这一指标。
“新的薪酬对销售员不利,因为他们签下的客户并没有‘消费’云计算服务。很多区域都会每月或每两周展开一次‘消费业务评估’,以便促使销售员完成任务。”知情人士说。
知情人士所谓的“完成任务”指的是让客户使用他们付费购买的所有云计算服务,而且还要多用一些。
正当一些销售员担心无法让客户真正使用微软的云计算服务时,亚马逊和谷歌却开始从微软疯狂挖角云计算人才。
知情人士表示,微软在不恰当的时候遭遇了谷歌的亚马逊的大举挖角,人才严重流失。
业界共识
事实上,其他企业也在努力转变观念,不再单纯吸引用户,而是开始关注实际的云计算使用量。
惠普CFO凯西·雷斯杰克(Catihe Lesjak)今年1月坦陈,该公司也在开展这类项目。
根据惠普2月末公布的最新财报,该公司去年的软件营收同比下滑5%。“我们将继续把产品组合和运营模式转向SaaS和订阅服务。客户的消费行为和销售动机的调整也将对短期营收产生影响。”她承认。
与此同时,有着被誉为“云计算之王”的Salesforce CEO马克·本尼奥夫(MarcBenioff)也在该公司在2月底宣布财报时大肆宣扬用户如何使用该公司的云计算服务。Salesforce是微软在云计算领域的最大竞争对手之一。
“我们本季度为客户处理了1770亿次事务,同比增长68%。你可以看到我们的使用率在飙升。客户使用我们产品的次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平均每个工作日处理约30亿次企业事务。这在企业技术领域堪称空间,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平台能够达到这一水平。”他说。
Salesforce多年以来一直在互联网上发布该公司的使用量统计数据。
现在,纳德拉也在面临压力,不得不开始披露使用细节。但在披露信息前,他显然希望先积累一些真正拿得出手的数据。(长歌)
BI中文站 3月5日报道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