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
    突发:微软宣布将以262亿美元收购LinkedIn 北京时间6月13日晚间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科技巨头公司微软宣布将以262亿美元收购全球职业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据悉,目前LinkedIn市值在150亿美元左右。 对此,linkedln中国区CEO沈博阳在朋友圈予以确认,“是的,这是真的。这是科技史上最大的收购之一。领英中国会继续保持独立发展,获取更多的资源支持,向着连接全球职场人士的使命努力。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根据协议,微软将为每股LinkedIn股票支付196美元,较该股上周五收盘价溢价50%。 截至发稿,盘前微软股价跌0.35%报51.3美元;领英(LNKD)盘前大涨48.71%报194.89美元。 微软表示,计划发行新债券为此项交易融资,并预计此项交易将使其2017财年剩余时间的每股盈利减少约1%。 此项交易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LinkedIn现任CEO杰夫·韦纳将继续领导该公司,并向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汇报。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曾多次尝试收购LinkedIn,但遗憾地是,最终都错失了机会。 微软方面表示,杰夫·韦纳仍然将担任LinkedIn CEO ,LinkedIn的品牌、文化及独立性将得到保留。 据悉,微软以及LinkedIn董事会一致批准这一交易,杰夫·韦纳以及LinkedIn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Hoffman也都支持这一交易。 几年前,LinkedIn CEO杰夫·韦纳(Jeff Weiner)险些将公司以20亿美元出售给微软,幸亏微软临阵退缩。 BI曾报道称,在LinkedIn于2011年IPO(首次公开招股)之前的几年,微软曾多次试图收购LinkedIn。 最初,微软报价5亿美元收购LinkedIn,虽然接近达成协议,但最终还是告吹。在LinkedIn IPO之前的数月,微软又给出了最后的报价:近20亿美元。 但是,当时负责微软战略与合作的副总裁汉克·维吉尔(Hank Vigil)却临阵退缩,认为报价太高,最终放弃收购LinkedIn。维吉尔已于2011年离开微软。 LinkedIn创建于2002年,2003年5月5日网站正式上线。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已超过 3 亿。 来源:腾讯科技(王潘)
    微软
    2016年06月13日
  • 微软
    这是对的:传盖茨和纳德拉劝阻微软80亿美元买Slack 据媒体人士乔恩·鲁塞尔(Jon Russell)的消息,微软内部曾有人士考虑斥资80亿美元收购当时超级热门的团队沟通应用Slack,但是这一计划遭到了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现任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的反对,因此,微软方面才最终放弃了收购Slack的念头。 据鲁塞尔的消息,负责必应(Bing)、Office和Skype等研发工作的微软执行副总裁陆奇(Qi Lu)一直是游说该公司花费巨资竞购Slack的关键人物。 但是,盖茨阻止了微软的这一计划。在盖茨看来,与其收购Slack,倒不如将这些资金更好地用来打造颇具人气的Skype应用方面,以此进一步让给Skype增加全新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吸引企业用户。 事实上,Skype当年也是被微软收购而来。2011年,微软斥资85亿美元将Skype收购麾下。 就Slack而言,据称该公司近期刚刚完成了1.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此轮融资也让Slack的估值达到了40亿美元。在此之前,即2015年春季,Slack的估值约为28亿美元。2015年5月,Slack首席执行官斯图亚特·巴特菲尔德(Stewart Butterfield)宣称,该公司已经拒绝了“8到10家公司”的收购要约。 至于微软为何有意收购Slack,这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事实上,鉴于微软收购了大量的其它颇具人气的商业软件初创型企业——例如电子邮件应用Acompli和日历应用Sunrise等,并将这些应用功能整合到Office软件之中,因此,Slack也就常常成为传闻中微软公司收购的目标。 Slack经常被部分业界人士视为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自从两年前正式成立以来,Slack的单月活跃用户数量增加了230万。Slack还声称,该公司产生的年度营收约为6400万美元。 尽管微软没有收购Slack,但总体而言,Slack还是得到了用户的青睐。微软虽然拥有自己的社交应用,例如Yammer等,但是,这些应用作为协作工具,却很难得到企业用户的青睐,与此相比,Slack却凭借自身速度较快、设计精良以及便于使用等优势,而赢利了用户的支持。 不过,由于盖茨和纳德拉反对微软收购Slack,因此,目前来看,Slack与Skype似乎注定要成为竞争对手。最近,Slack正在公开测试全新的语音和视频电话功能,随着此过程的进一步推进,Slack也将开始蚕食Skype的领地。 对于上述传闻,微软方面目前还未置评。(金全)
    微软
    2016年03月05日
  • 微软
    微软收购热门初创企业Xamarin [摘要]对微软而言,最终的一大目标就是打造更大规模和更具吸引力的云产品。 BI中文站 2月25日报道 微软刚刚收购了一家热门初创企业Xamarin,这家初创企业主要帮助开发者编写应用并将开发者编写的作品投放到任何智能手机或操作系统之中。 对微软而言,收购Xamarin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最近几年中,微软一直努力将更多的应用引入自己的Windows Store应用市场之中——这也是微软大力推行Windows 10系统的重要举措之一。 诸如JetBlue和Coca-Cola Bottling之类的客户都使用Xamarin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开发者也不需要学杂费时间来为iPhone、Android或其它的任何系统重新编写相同的应用,这些应用一旦编写完成之后,往往都具有更大的生产效率。 微软在将更多的iPhone和Android应用引入Windows 10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微软已经大力投资技术,以此帮助开发者更加无缝地将他们的应用引入Windows之中。 Xamarin当然非常支持微软的这些举措,同时也能够让微软支持的大量开发者更加容易地利用他们的.NET和C#标准编写程序代码,并将他们的应用引入诸如Android和iPhone等平台之中。 微软与Xamarin的历史较为久远,但双方之间的关系曾经也飘忽不定:双方曾经是长期的合作伙伴,与联合客户合作,并帮助他们打造应用,同时也给这些应用提供支撑。但是,曾有一段时间,微软被认为是Xamarin业务的秘密投资方,因而早在2014年就有过一段传闻,宣称这一并购交易即将进行。 针对这一交易,微软云业务主管斯科特·古斯瑞(Scott Guthrie)表示,“通过今天宣布这一收购交易,我们将进一步推动这一工作,以便让我们世界级的开发者工具和服务更好地进行深度整合,从而为开发者带来无缝的移动应用开发体验。” 2015年底,Xamarin与甲骨文签署了一份协议,以此将开发者引入甲骨文云业务(Oracle Cloud)之中,而甲骨文云业务与微软的Azure云平台之间存在竞争关系。Xamarin与甲骨文的这份协议,或许是刺激微软最终采取措施并完全收购Xamarin的重要原因。 从Xamarin的角度来看,该公司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初创型企业,宣称在全球拥有1.5万家客户。最近,BI还将Xamarin定义为秘密运行互联网的9家初创型企业之一。 与此同时,微软在吸引开发者以便为全新的Windows 10操作系统打造应用方面也一直存在困难。通过收购Xamarin,微软如今也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新且更加便捷的方式,从而更好地为Windows编写应用,并通过微软的Azure云业务来支持这些应用。总而言之,对微软而且,这一交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另外,Xamarin也提供所谓的测试云产品,这一产品能够让开发者查看应用在各种设备的运行表现——包括在Android、iPhone和BlackBerry等设备上。如今,所有的这些业务都将整合到微软的业务之中,这样或将更能够引开发者。 对微软而言,最终的一大目标就是打造更大规模和更具吸引力的云产品。随着微软与亚马逊都在争着吸引更多的客户,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收购Xamarin对微软将起着重要作用。另外,此次交易还将对Windows 10的应用战略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由此看来,收购Xamarin的确是微软的一个明智抉择。(金全)   来源:BI中文站   如果你或你的朋友的项目希望被 HRTechChina报道,戳这里可寻求报道。 HRTechChina提供、关注最尖端的人力资源科技资讯。您可以搜索“HRTechChina”公众号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软
    2016年02月25日
  • 微软
    深度分析亚马逊、谷歌、IBM、微软、甲骨文与SAP季报收入看云计算发展趋势   文章来源:“老醋花生米”公众号     最近国外几个巨头亚马逊、Alphabet(谷歌)、微软、IBM、甲骨文与SAP相继发布2015年6月1日到9月30日的季报,有喜有忧,仔细剖析财报内容,财报数字好的并不一定没有问题,财报数字不好不一定代表有问题。而且通过财报还可以看到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一起来看。   1 亚马逊第三财季净销售额为253.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05.79亿美元增长23%;净利润为790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为4.37亿美元。更详细财务报表如下图: 醋评:亚马逊在北美大本营的地位依然牢固,电子商务与广告等业务获得较大增长;在欧洲与亚太则遇到挑战,其实主要是在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对亚马逊挑战最大,媒体产品销售额出现下滑达8%。   在云计算方面则在全球发展一马当先,季度的销售额达到20.85亿,不仅基础稳定,而且应用更加丰富。但醋哥建议,如果详细公布一下云计算在各个区域的销售额,会更有看头。   2 Alphabet(谷歌)Alphabet第三季度总营收为186.7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5.23亿美元增长13%。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9.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7.39亿美元增长45%。更详细财务报表如下图:   其实除了上述财报,有两个更详细指标,一个是总付费的点击次数,一个是平均每点击成本,详细如下:   总付费点击次数(包括谷歌网站群和Network成员网站上广告相关点击)比去年同期增长23%。   网站付费点击(包括与Alphabet旗下相关网站点击)比去年同期增长35%。   网络付费点击(非谷歌网站上广告相关的点击)比去年同期下降5%。   平均每点击成本(包括与谷歌网站群和Network成员网站上广告相关点击)比去年同期下滑11%。   谷歌网站群(包括与Alphabet旗下相关网站点击)平均每点击成本比去年同期下滑16%。   谷歌网络(非谷歌网站上广告相关的点击)平均每点击成本比去年同期下滑4%。   醋评:在谷歌如此亮丽的财务报表中,(1)可以看到虽然总付费点击次数增长,但网络流量在分化。在社交与移动时代,网络运营的网站部分点击次数下降,付费点击数同比减少5%,遭遇冲击,流量在减少;而谷歌仍然保持着流量的优势,自家的付费点击数同比增长35%。如下图所示,在社交平台上,谷歌+仍然占有用户较多的时间。 社交平台使用时间表   (2)平均点击成本降低,尤其是在谷歌自家网站上点击成本下降了16%,表明搜索点击类的广告越来越多元化,用户有了更多选择。如在商品搜索有亚马逊、社交平台搜索有FaceBook与Twiter,即使在老本行信息搜索,也有微软Bing的挑战。说到这儿,你也能理解百度的现状了。   (3)在云计算方面,按亚马逊增长率78%算,谷歌增长率好象有点少。但从收入上看,AWS业务为20.85亿美元,谷歌是18.94亿,不知道有多少是云计算,但以谷歌云数据中心以及大数据等方面的能力,只要不错失时间,潜力还是无限的。   3 微软微软公布2015年7月1日到9月30的营收为216.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232亿美元下降9%;但净利润为4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45.4亿美元还增长2%。详细报表如下: 醋评:微软经过几年挣扎,整体上业务清析并步入正轨,收入结构呈良性。其实微软应该真心感谢当年谷歌,当年谷歌推出的SaaS软件与浏览器等产品,让微软感到压力被迫创新,通过微软这些年的投入,有钱+持续,终于有了结果。在收购Yammer后,Ofice365的营收增长了70%,订阅数量增加约300万,达到1820万。同时,面向中小型企业的Dynamics营收增长了12% ,Dynamics CRM Online增长了三倍。   在SaaS方面,用流行的说法是“企业社交与协作”与“CRM”方面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全球范围里“企业协同与社交”和“移动CRM”是个大存量市场呀,竞争这么厉害也就正常了。   在云计算这块,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营收增长了13%;Azure营收和计算用量同比增长了两倍以上;企业移动(Enterprise Mobility)客户同比增长了一倍多,达到2万多,安装规模同比增长了近6倍。   其实,对于比如 Windows Server、SQL Server等,在每个云主机安装收费后都是微软件的利润呀。其他家提供Window Server主机服务也是要收钱的。window真是一本万利呀。   在个人计算方面,继续不看好手机端。唯一感到开心的是Bing增长了,醋哥在谷歌不能使用的情况下,使用bing是个不错的选择。   4 IBMIBM第三季营收为192.8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3.97亿美元下滑14%;净利润为29.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4.55亿美元下滑14%。详细财报如下表: 按照地域划分,IBM来自美洲地区的营收为9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   来自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营收为61亿美元,同比下滑16%;   来自亚太地区的营收为41亿美元,同比下滑19%;   来自于“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营收同比下滑30%。   醋评:如果按IBM所说,剥离的是利润低的产品,那么收入减少,利润下降应该是小于销售额的下降,但现在下降都是14%。其实IBM这次转型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压力,不但IT基础设施的产品与模式发生变化,而且要转型为云计算服务商面对的对手不一样了。一是这些对手已经领先较大,二是这些对手都是由其他生态与商业支撑,如谷歌有搜索,亚马逊有电子商务。IBM不只是产品与服务模式重构,更重要的是还要重新抢用户,压力大。   5 甲骨文甲骨文季度总营收为84.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5.96亿美元下滑2%;净利润为17.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84亿美元下降20%。详细财报如下表: 醋评:甲骨文的传统软件收入连续第二次出现下滑了,尤其是新软件授权营收下滑较大为16%,说明转折点就快要来了。在SaaS与PaaS收入方面,甲骨文的增长已经落后SAP了,云服务方面SAP收入5.99亿欧元,如果算成美元是6.58亿美元了。而且在这么关键的转型口,一方面掌门人埃里森的后退已经感觉没有当年的勇猛,二是在前期收购方面,甲骨文收购的厂商当年竞争力比SAP收购的要更牛逼些,比如Taleo、ATG等,但从最近一年发展看,还是让人失望的。不知这对甲骨文的转型会带来什么,只能走着看了。   6 SAPSAP的最新季报是总收入49.85亿欧元,同比42.54亿欧元增长17%,税后净利润是8.95亿欧元,同比8.81亿欧元增长2%。详细财报如下表: 醋评:SAP在软件授权及支持领域35.23亿,同比31.84亿增长11%,最重要的怕是得益于S4/Hana的全新升级与推进。在本季度,1300家升级到SAP的S/4与HANA上,这将对Oracle是极大挑战,应用在谁手上谁牛逼呀。在这里,醋哥其实最想知道的是有多少是新增的licene,多少是升级与更新的费用,因为这代表着传统软件还有多大空间。   在云服务方面,SAP的人力资本服务SuccessFactors,尤其是在美国以外市场获得突破,用户数增长79%。差旅及费用管理系统Concur,为SAP贡献了1.49亿欧元的收入。还有采购供应商管理系统Ariba,这三类应用起到关键作用。   但在收入区域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同情况。在欧洲、中东与非洲地区,云服务增长67%,云服务与软件业务增长是13%。在美洲区域,云服务增长139%,云服务与软件业务增长32%。在亚太与日本,云服务与软件业务增长8%,与全球云服务与软件业务增长19%相比,是低于平均增长率的,而且这个区域最大增长竟然是在韩国与印度。说明在大中华区与日本遇到了挑战。想想了正常,看看多少资本现在正进入中国的2B市场就知道了。   了解完成上述六巨头的财报后,醋哥认为整体趋势将会有如下变化。   云计算领域 1、IaaS巨头格局基本形成。且IaaS巨头大多都有多个生态与商业应用支撑。   2、不存在独立的PaaS领域巨头。PaaS领域的巨头,将由IaaS巨头向上延展形成,或者由SaaS应用软件类巨头向下延展形成,未来会多元化,也最丰富繁荣。   亚马逊、谷歌、微软与IBM四个巨头的座次基本排好,前面3个巨头由于有大量其他生态与商业支撑,谷歌有搜索引擎与部分SaaS应用优势明显、微软有协同与社交。IBM则没有其他新生的生态应用与商业支撑,粘性最小,也最危险。   在SaaS层面 1、部分传统应用软件将继续存在,但要升级或互联网化,比如ERP。   2、部分应用类软件将被重构,比如OA、人力资源与CRM等。   3、企业级互联网应用将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人力资源相关领域;2)企业社交与协作,其中全介质类的沟通服务是基础;3)财务服务领域,比如报销;4)客户管理CRM领域;5)营销与服务体验领域;6)B2B电子采购领域;当前除SalesForce一马当先外,其他都刚刚开始,谁是最后的赢家还不好说。现在在中国国内,上述几个领域是厮杀最猛的,也是资本投入最大的。   4、对于软件企业,整体SaaS等占有比例还较低,不超过10%。   在新常态的变革中,转型利润要下降,进入市场要烧钱,醋哥会继续观察,谁是最后的“剩”者,也可以和醋哥一起沟通交流。  
    微软
    2015年10月26日
  • 微软
    华为软件与微软中国达成 Office 365 相关合作 华为在其首届开发者大会(HDC,Huawei Developer Congress)期间与微软中国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期望双方在运营商通信能力和企业协同办公应用中达成合作。   据称,华为统一开放平台 Digital in Cloud 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有 11 个节点,提供运营商通信能力集成,合作后将与微软 Office 及世纪互联参与运营的 Office 365 达成合作,进一步开发 ICT 企业应用和服务。   华为电信软件数字业务产品线副总裁及聚合运营业务部部长曹一鸣提到:华为此前联合运营商为企业提供连接性服务,而近期行业发展让他们开始寻求业务层机会。相比传统大企业的定制化需求,业务层要求可复制性和标准化,最终和行业咨询师一起选择中小企业中最基础的办公协同服务,利用运营商现有的销售和服务能力,整合华为和微软的服务订阅与出售。   微软方面,Office 应用产品市场部总经理 Jared Spataro 指出,微软在全球范围内面向大客户已经有很成熟的内部直销团队,但中小企业因为地缘的关系需要在不同地区选择当地合作伙伴。华为对中国市场销售和渠道的了解,以及通信服务、开发生态领域的优势,是微软与其达成合作的原因。   微软新 CEO Satya Nadella 上台后对中国、印度等新兴(以往不规范的)市场表现出明显关注,但 Azure、Office 365 和 Office 套件在国内遇到中小企业销售、支付和相关整合服务方面的短板,与世纪互联合作可解决后续服务和部分牌照问题,本次与华为签约则依仗后者的客户群体和产品打包整合、销售能力。   来源:36氪  ,作者:sinCerus
    微软
    2015年10月21日
  • 微软
    微软与多家中国企业签协议 切入国有企业市场 [摘要]这一系列协议是在此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举办的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签署的。 美国当地时间9月23日,微软与多家中国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其产品在中国全面落地。   这一系列协议是在此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举办的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签署的。   与中国电科:为中国政府和关键国企提供Windows 10 微软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宣布,双方将展开合作,为中国的政府机构和关键基础设施国有企业专业领域用户,提供操作系统技术与服务。双方将共同合作寻求如何在专业领域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中配置、部署和维护本土化的Windows 10。   作为这项合作的一部分,中国电科的相关子公司将加盟“微软合作伙伴网络(Microsoft Partner Network)”,并签署“微软开发者高级支持服务协议”。以此为基础,微软将就Windows的部署、支持和实践,向中国电科的相关子公司提供最新技术的培训与认证。   据悉,中国电科已着手在未来几个月内开始内测对Windows 10系统的支持水平。   中国电科是中国国有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之一。   与紫光股份:为国企提供混合云解决方案 微软、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股份”)、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互联”)共同宣布,以基于微软技术由世纪互联在华运营的Windows Azure和Office 365云服务为基础,为中国客户,特别是国有企业客户,提供按照客户需求定制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   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乐赋透露,紫光股份与世纪互联成立组建合资公司,提供定制云计算解决方案以满足国内客户需求。   “三方将通过合作,打造最适合中国客户尤其是国企客户的国际化云计算解决方案平台。”   根据现场签署的合作协议,微软将为合资公司提供Windows Azure和Office 365云服务相关的技术培训及支持;由世纪互联担负这两项公有云服务在华运营的基础保障;而紫光股份将发挥其深入了解国内各行业客户需求的渠道优势。   三方将共同促使合资公司成为相关云服务解决方案的研发和销售平台,并力求使其成为符合国家信息安全要求、确保国家信息安全核心利益的第三方平台。   百度成中国市场Windows10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 微软与百度宣布展开战略合作,百度将成为中国市场上Windows 10 Microsoft Edge浏览器的默认主页和搜索引擎。同时,百度也将通过“Windows 10直通车”提供Windows 10升级服务。   百度“Windows 10直通车”帮助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下载和安装Windows 10,为用户提供了安全和无缝升级体验。中国互联网用户在百度平台上搜索与“Win10”相关的关键词时,将被链接到百度升级助手“Windows 10直通车”。   此项合作将为中国用户定制,适用于本地用户的浏览及搜索体验。   此外用户升级到Windows 10操作系统后,在Microsoft Edge浏览器的起始页中即可直接使用百度搜索。同时,百度将为Windows 10提供搜索、视频、云和地图的通用Windows应用。   微软Windows和设备事业部执行副总裁特里·梅尔森表示:“我们致力于为全世界的用户提供Windows 10,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 ‘接地气‘的体验。”   腾讯科技讯(梁辰)
    微软
    2015年09月24日
  • 微软
    微软收购现场服务管理软件公司FieldOne 微软近日已收购了现场活动管理软件公司FieldOne,但具体交易金额并未透露。4个月前,两家公司刚刚达成数年的合作协议,将微软的客户关系管理(CRM)与企业资源规划(ERP)套件Microsoft Dynamics 与FieldOne 的工具进行打包销售。   微软在声明中称,现场服务管理是客户服务的一个特殊但至关重要的领域,可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现场服务支持。对于寻求通过现场服务改进对最终客户的响应性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独特的变革点。微软认为,这样的现场管理是电话或别的渠道无法解决的。   在这方面,成立于2001年的FieldOne提供了工单管理、自动调度、资产合同、存货及采购管理、工作流管理以及移动协作等现场服务管理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可以为企业改善端到端的客户服务提供各项所需的功能。FieldOne的平台可部署于本地数据中心或者云端,拥有移动、桌面等客户端。其客户包括Climatec、三菱-日立电力系统、卡尔蔡司等。   对于微软来说,收购FieldOne可以拓展其Dynamics企业套件的业务领域,增强微软解决方案的差异化优势。比方说FieldOne的软件可以跟微软的分析技术和Cortana个人助手以及Azure IoT物联网技术结合,把被动式的问题响应变成预测性服务支持,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感知。甚至日后凭借着软件巨头的地位建立起现场服务管理软件的新标准—目前这个领域仍然鱼龙混杂,各家都有各自的解决方案,但微软有可能借自己的影响力来推进相关领域的标准达成。   对FieldOne的收购只是微软强化企业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一部分,此前微软还收购了Aorato、Datazen以及Revolution Analytics等企业服务类公司。   来源呢:36氪,作者:boxi
    微软
    2015年07月17日
  • 微软
    微软新推出套件集合大数据和分析工具 微软在奥兰多举行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了 Cortana Analytics Suite。 它将该公司的机器学习、大数据和分析产品都集合到一个完全统一的套件中   微软寄希望于该套件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大数据和分析解决方案。   微软负责 Azure 机器学习的企业副总裁约瑟夫·斯瑞西(Joseph Sirosh)告诉 TechCrunch,“我们的目的是将这些分散的部分集成在一起,这样用户就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平台来搭建智能解决方案。”   至于 Cortana,这是微软在 Windows 10 中推出的语音驱动的个人助理工具,只是解决方案的一小部分,不过斯瑞西表示,微软以 Cortana 来命名这个套件是因为它象征着微软公司希望通过这个套件提供的符合实际的智能。   这个套件汇聚了微软的云机器学习产品 Azure ML、数据可视化工具 PowerBI 和上周宣布的企业数据共享和数据存储访问服务 Azure Data Catalog 等等。微软希望利用脸部和语音识别等一系列技术来生成推荐引擎和生产预测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一切围绕集成 微软希望通过提供一个集成的解决方案,第三方和系统集成商可以基于这一套件打造打包式解决方案,让一些不同的产品能够很好地在一起发挥功效,这样的产品将会吸引消费者。这正是这一集成所在做的事, 这样就会减少让这些类型的工具合作的复杂性——至少理论上是这样。   “这一套件提供的价值在于卓越的互操作性,已完成的解决方案,既有配方又有指导书,”斯瑞西解释道。   微软举了一个例子,它谈到 Dartmouth-Hitchcock 医疗中心的一个医疗保健协调项目。被称为 ImagineCare 的解决方案正是建立在 Cortana Analytics Suite 和 Microsoft Dynamics CRM 工具的基础之上。 这个解决方案希望通过向患者提供家庭监护来测量心率、血压、睡眠模式、体重等等,并且在 Azure 云中共享这些信息,这样医护人员可以协调更好的医疗服务,还可以防止像心脏病发作这类重大医疗事件的发生。   护士可以在医疗数据仪表盘上监控一组病人的数据,在病人的数据发生整体变化时,协调更好的治疗和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斯瑞西谨慎地指出,这更多的是一种未来的理想状态,但微软希望通过将这些分散的功能用一种协作的方式集合在一起,为这些复杂项目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   套件情结 微软用在这个套件上的是可靠实用的打包技术,那些我们多年来在微软、IBM 和 Adobe 这样的大公司身上所看到的技术,他们用这一技术把一组有些关联的产品放在一起,鼓励顾客去购买所有的产品而不是其中的一两个。   微软在 Office 套件中就万年不变地使用类似的集成手段。Adobe 在 Creative Suite 上也是如出一辙。两家公司都为套件中的产品提供了更方便的操作。   Cortana Analytics Suite 会在今年秋季晚些时候上市。斯瑞西没有说价格的事情,不过据他说,如果你想买这个套件,收费模式会更加简单,肯定比你单独购买这些产品要划算得多。   这看上去是一个挺不错的营销做法,但在现实中,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显示,消费者想要产品类别中最好的那一款,而且他们更愿意组合他们想要的或是已有的产品。   各家企业已经不想再受制于一家供应商。他们要让他们的供应商,特别是在云端,能够让各种不同的产品,不管生产商是哪一家,都能够更容易地一道工作。   这一套件属于逆势而上。时间会告诉我们消费者是否买账。   Microsoft Hopes To Unify Big Data And Analytics In Newly Announced Suite At its Worldwide Partner Conference in Orlando,Microsoft announced the Cortana Analytics Suite. It takes the company’s machine learning, big data and analytics products and packages them together in one huge, monolithic suite.   Microsoft has put together the suite with the hope of providing a one-stop, big data and analytics solution for enterprise customers.   “Our goal was to bring integration of these pieces so customers have a comprehensive platform to build intelligent solutions,” Joseph Sirosh, corporate vice president at Microsoft, who is in charge of Azure ML told TechCrunch.   As for Cortana, which is the Microsoft voice-driven personal assistant tool in Windows 10, it’s a small part of the solution, but Sirosh says Microsoft named the suite after it because it symbolizes the contextualized intelligence that the company hopes to deliver across the entire suite.   It includes pieces like Azure ML, the company’s cloud machine learning product, PowerBI, its data visualization tool and Azure Data Catalog,a service announced just last week designed for sharing and surfacing data stores inside a company, among others. It hopes to take advantage of range of technologies such as face and speech recognition to generate a series of solutions like recommendation engines and churn forecasting.   It’s All About Integration Microsoft expects that by providing an integrated solution, third parties and systems integrators will build packaged solutions based on the suite, and that customers will be attracted by a product with pieces designed to play nicely together. It is building in integration, thereby reducing the complexity of making these types of tools work together — at least that’s the theory.   “Where the suite provides value is the great interoperability, finished solutions, recipes and cookbooks,” Sirosh explained.   As an example, Microsoft talked about a coordinated medical care project at Dartmouth-Hitchcock Medical Center. The program, called ImagineCare, is built on top of the Cortana Analytics Suite and the Microsoft Dynamics CRM tool. The hope is that by providing patients with home monitoring to measure things lik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sleep patterns, weight gain and so forth, and sharing this information in the Azure cloud, they can coordinate better care and perhaps prevent a major medical event like a heart attack.   Nurses could monitor the data from a group of patients in a medical data dashboard and coordinate better care and responses to changes in the overall patient profile that could signal larger issues if left untreated. Sirosh was careful to point out that this is more of a future ideal, but Microsoft is hoping that by putting these pieces together in a coordinated fashion, it will provide a platform for these types of sophisticated projects moving forward.   Suite Emotion What Microsoft is doing with this suite is the tried and true packaging technique, we have seen from big companies like Microsoft, IBM and Adobe for years, taking a group of somewhat-related products and putting them together to encourage customers to buy all of the products instead of just a couple.   Microsoft made billions for years delivering a similar type of integration with the Office suite. Adobe did the same thing with Creative Suite, both companies delivering ways to work more easily across the products that make up the suite.   Cortana Analytics Suite will be available later this Fall. Sirosh wouldn’t discuss pricing, but if you buy one suite, you’ll get a simpler billing model and more savings than you would get buying the individual pieces, he said.   It seems like a sound marketing practice, but in reality customers have indicated ove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they want the best of breed across product categories and prefer to string together the products they want or already own.   Companies no longer want to be locked into a single vendor. They want their vendors, especially in the cloud to make it easier to make the various pieces work together, regardless of the manufacturer.   This suite bucks that trend. Time will tell if customers will bite.   来源:Techcrunch
    微软
    2015年07月14日
  • 微软
    价格太高谈不拢!微软收购Salesforce告吹 [摘要]微软愿意出价约550亿美元,但后者要价700亿美元。 CNBC援引知情人士爆料称,微软与企业云计算和世界上最大在线软件服务商Salesforce.com曾于今年春季就收购问题举行“重要谈判”,但由于双方在价格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而导致谈判失败。   CNBC报道称,微软当时愿意出价约550亿美元收购Salesforce,但后者的创始人兼任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坚持要价700亿美元左右。Salesforce目前市值约为484亿美元。   投资银行FBR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丹·埃夫斯(Dan Ives)表示,如果说有买家愿意出资700亿美元收购Salesforce,那么很可能就是微软、甲骨文以及亚马逊。在午盘交易中,Salesforce的股价上涨了4%,而微软股价却下降了1%。   CNBC还报道称,除了Salesforce索价过高外,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似乎也有点儿不太愿意接受如此大规模的收购案,因为其结果对微软的影响难以预料。   微软和Salesforce都拒绝对此发表评论。埃夫斯表示:“Salesforce是云计算领域的明珠,鉴于其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卓越的品牌和分销能力,我们认为其非常适合融入微软生态系统中。”   Salesforce总部位于旧金山,是全球客户关系管理(CRM)市场的领军力量。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公布数据显示,CRM每年市场价值高达230亿美元。CRM软件可帮助企业组织和追踪销售电话和销售引导(sales leads)数据等。   Salesforce提供在线服务,没有软件直接安装在电脑上,已经吸引了甲骨文、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兴趣,因为它们在进入快速发展的云计算市场时已经落后一步。   彭博社4月份曾报道称,已经有潜在买家接触Salesforce。这引发诸多猜测,微软、甲骨文、IBM、亚马逊以及SAP等都可以运行Salesforce。路透社援引2名知情人士的话称,微软目前未考虑收购Salesforce。   SAP首席执行官比尔·麦克德莫特(Bill McDermott)表示,他们不会收购Salesforce,他也不认为业内任何其他竞争对手会收购Salesforce。(风帆)   来源:腾讯科技
    微软
    2015年05月25日
  • 微软
    微软开发轻量邮箱客户端Flow 提供实时聊天 [摘要]用户可以利用Flow和所有拥有电子邮箱的人士进行对话,无需输入邮件主题。 腾讯科技讯 在手机聊天工具、电子邮件服务、个人通信服务领域,微软公司给外界的印象是并不占据行业优势地位,但其产品线却是“不停的进行折腾”。比如网页邮箱从收购Hotmail到今天,品牌就更改了许多次。   微软已经拥有一个移动手机聊天工具Skype。不过最新的消息称,微软又在给iPhone手机开发一个基于电子邮件通讯系统的“聊天对话”工具Flow,可以充当Outlook邮箱服务的一个“伴侣工具”。   微软这一手机软件,尚未登录苹果软件商店,但是Twitter上有相关人士泄漏了微软的开发资料。   微软表示,名为“Flow”的软件,目的是让用户利用iPhone手机,和自己认为十分重要的对方进行“快捷的邮件对话”。   用户可以利用Flow和所有拥有电子邮箱的人士进行对话。另外同一个邮件对话,用户也可以利用Flow客户端和Outlook客户端交替进行,互相衔接。   微软表示,通过Flow,要让基于邮件的通信和对话变得简单快捷,每次发信用户无需再输入主题、签名、敬称等。微软介绍文字称“Flow要实现实时、快速和轻量级的邮件对话。”   到目前为止,微软的Outlook邮箱服务已经推出了面向iOS和安卓的客户端。和普通邮箱客户端相比,Flow将会关注最重要的联络对象,去除掉普通收件箱中的垃圾邮件等信息干扰。   不难看出,微软的即时通信、移动聊天和邮件通信工具,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混乱和重复。   Skype是微软旗下用户最多的移动聊天和网络电话工具,已经覆盖了Windows、iOS和安卓平台。不过网络电话工具出身的Skype,诞生时间较早、社交属性不强。   在过去两年的移动社交热潮中,WhatsApp、Snapchat、Instagram、Facebook的Messenger、苹果iMessage等工具人气爆红,Skype被年轻人冷落。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ZDNET报道,早前,微软还曾经给Skype推出另外一个助手工具“SkypeQik”,主要针对智能手机用户,用户必须利用手机号码注册,即可以进行轻量级的移动聊天(微软认为Skype产品服务过于庞杂)。   去年底,微软收购了iOS平台上十分流行的邮箱客户端工具Acompli。随后,微软将其进行了改造,并启用了Outlook的新名字。   就在几天前,有消息称微软将会对免费的网页邮箱服务Outlook.com进行技术改造,将会放弃现有产品,利用包月办公软件服务Office365中的邮箱组件来取代。这被认为是另外一个换汤不换药的折腾。   有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APP市场的“玩法”已经发生了巨变。用户和开发商追求的是用户超过数亿人的明星APP,不仅人气旺,用户体验不断优化至完美。微软在产品规划上,仍不适应这种新玩法。在主力产品Skype已经边缘化的背景下,微软又开发新款的手机端实时通信工具,有多余之嫌。(晨曦)   来源:腾讯科技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微软
    2015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