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联招聘
模式之争:拉勾凭什么PK智联招聘们?
每个人,都在为衣食住行打拼,而打拼的基础,就是需要一份好的工作,中国十三亿人口,除去儿童和老年人,15岁以上的潜在的工作人群,约有10亿,平均中国3000多县市而言,每个地区均需要数十万的工作机会,而中国的网民基数则早已超过5.9亿,中国约有44%的人在使用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寻找一份工作机会,不管是对于坐在写字楼的白领,还是在工厂手拿套筒扳手守着台架的蓝领,都成为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这也给中国孕育了一个巨大的互联网在线招聘行业市场。
根据艾瑞咨询预估,2014年在线招聘市场整体营收将为39.2亿元。在这片市场里面,呈现四股力量:以前程无忧(51job)、智联招聘为代表的偏传统模式的招聘网站,以58同城、赶集网为代表的信息结合者,以猎聘网、拉勾网为代表的垂直网站,第四股力量则来自于各个区域类的地方型招聘网站。
风起:新模式迅速崛起 老模式命运多舛
过去,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不断上演“三国演义”,目前这些老前辈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前程无忧自2004年上市起,一直保持盈利;智联招聘经过垂死挣扎,终于在2011年实现盈利,中华英才网命运较坎坷。
上市曾经是众多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最终目标,中国第一家上市互联网企业中华网却在去年已经被卖掉,取名中华英才网的招聘网站经营多年后,正在做最后的资本搏斗:去年下半年获得2.5亿人民币的注资,作为老牌竞争对手的智联招聘,则是进行了17年的长跑之后,在2014年上市,这也距离他扭亏为盈的三年之后。
时间,是互联网公司试错的最大障碍,在尚未得到喘息之际,以创业主题咖啡馆闻名的3Wcoffee,也推出了自己的招聘垂直平台:拉勾网,旨在建立互联网企业与人才之间更加便捷的通路,并且迅速拿到启明创投领投,贝塔斯曼和华兴资本跟投的2500万美金融资,整体估值超过1亿美金,让业内惊诧,短短几个月极速的发展变化,让拉勾网成为在线招聘市场新贵。
至此,以智联招聘为代表的传统招聘网站面对新一轮的互联网风口之际,与新垂直模式的拉勾网形成明显沟壑,这种现象其实也是必然。
趋势:大而全与小而美
在美国,传统招聘网站Monster正在面临新模式Dice的挑战,Dice是一家垂直于IT行业的招聘网站,这正与目前拉勾网的模式接近。Dice上市后,流量是Monster流量的二三十分之一,收入做到了Monster的四分之一,净利润和Monster一样多。Monster的利润率只有5%;而Dice利润率有20%。
简历库是在线招聘网站的最大核心,求职者与招聘单位沟通的最直接通路,曾几何时,传统在线招聘网站提供的建立模板可以直接生成,招聘单位可以通过搜索、标签选择等方式迅速找到目标的简历,进行人才的面试通知。
但问题也随之产生,假简历、跨行业重复投递等现象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但这个数据库的精准度和筛选规则依旧陈旧,在运营初级阶段,用人单位可以迅速找到匹配的简历进行招聘流程,实际上现在来看,这也成为负担,庞大的数据仅仅是看上去很美的臃肿外衣,招聘者与求职者的体验会受到影响,招聘效率大为降低。
从Dice和Monster的收入差距来看,大而全的模式,利用蚂蚁雄兵的方式,以接近中国互联网最早期的分类信息服务手法提供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招聘者与求职者的需求,大量的虚假信息存在于B端与C端,双方的权益无法得到保证。而当下招聘者更愿意直接为效果付费,小而美的拉勾网模式在信息透明度以及针对C端的服务显著提高了招聘者与求职者之间的沟通成本,服务价值更高。
服务:差异化与深度 传统模式的危机
从智联招聘14年财报分析,Q1总营收为2.557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网络招聘营收为2.036亿元,同比增长13%,占总营收的80%。而4198万元的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3%。智联招聘不仅对企业收费,对求职者也收费。一方面,求职者付费的比率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即使他们付费,也未必能得到称心如意的结果。
一方面,B端用户付费希望获得更加精准的效果,而C端用户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实际上,这种服务本来应该是平台提供的正常结果,但现实来看,简单的简历投递与审阅,极大的考验着一个最不可控的因素:人治。
对于人力资源部门而言,需要有极其专业的招聘经验,并且具备自身行业的专业知识,能从万千简历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才,但万一人力资源部门招聘者的专业度不够,很有可能就找不到精准目标人才,并且转化效率一直成为传统招聘方式的诟病。大流量的转化,无法进行数据的筛选、利用和拓展利用,流量的批发方式造成浪费。
智联招聘对于高端用户的做法是开通了卓聘,但中间加了猎头的环节,加大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负担,简单粗暴的盈利模式并不符合互联网思维带来的便捷以及成本的奖励。付费方式不一定代表精准,只不过将原本本该免费的午餐加价又卖了一遍,产品本身的价值并未提升,仅是一种新的盈利方式。
与之相比,拉勾网则通过信息匹配度给C端用户和B端用户匹配相应单位和简历推荐,因为只精细化于互联网行业,平台首先本身的互联网专业度决定了简历的精准度和推荐单位建议的权威性,所以双方的体验和用户转化效率与传统在线招聘要高,对于招聘人员的专业度要求相应降低,仅仅通过工具软件和平台对简历的自动筛选分析,精准匹配招聘人才,且按照结果付费的方式与猎头公司相近,也容易被单位认可,与传统在线招聘方式的笼统收费比较,更加透明公开,而对于求职者免费的方式也是符合互联网思维,相应降低了求职者负担。这样的方式,也完成了另外一种类似O2O的方式,属于创新。
用户的体验不佳造成了互联网行业招聘者更加青睐拉勾网,因为信息精准,简历价值高,用户习惯的改变给传统在线招聘网站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长尾效应难敌行业趋势 传统招聘行业被围剿
这两年一直火热的词汇,叫做互联网思维,旨在针对那些急需变革的传统行业从业人士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实际上,即使是面对运营多年的网站而言,也面临着各种变革的危机,实际上也是互联网思维的碰撞,在变与不变之间,已经不是一堵墙,而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新手法和旧手法形成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运营思路。智联招聘更加长尾效应,而拉勾网则侧重扁平化的精细化运营,重视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体验。
最近拉勾网和智联招聘进行了广告大战,地铁有大量拉勾网广告出街,而智联招聘则在主要城市投放了媒体楼宇框架广告等硬广,拉勾网主打的跳槽节,而智联招聘则用传统广告手法,人物照加宣传语的方式。
从马德龙、许单单等人玩转3W咖啡可以看出,他们对如何积聚粉丝的互联网玩法非常在行,所以不管是互联网职场O2O项目“拉勾夜宴”,用轻松的“饭局”取代刻板的面试,还是通过公众号获取流量,这群年轻人对互联网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拉勾网自然深植了互联网基因。这一点可以从页面偏绿色的设置看出来。智联招聘:相比拉勾网的轻松活泼,智联招聘显得老气横秋。
拉勾网正在用社交化的方式,快速的形成以互联网科技行业为核心的社群结构,在这个社群里面,找工作变成了一种快乐的交流方式和人脉拓展方式,各种新鲜的互联网语言和活动体现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试想你是愿意严肃的盯着电脑屏幕忐忑的投放简历,还是愿意快乐的和朋友玩耍过程中,就把招聘和求职的事儿都办了,还能找到行业内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传统互联网网站的运营模式被僵化,由于智联招聘涉及的行业较多,很难进行整体的社交化转型,过度严肃的交互方式和模式的老化,也是拦路虎,但船大难掉头。
美国Monster不断被Dice挤压,也同样是因为招聘者与求职者的需求转变,长尾效应的优势在于积聚的市场会很大,但是很难对于求职者的高薪需求,模糊化的服务方式与精细化的推荐方式对比,服务落伍,口碑下降必然给网站发展带来隐患,何况智联招聘面临的对手不仅仅有拉勾网,还有同类的其他网站以及类似58同城、赶集网的后起之秀,差异化不够明显,如果没有更多的改变,市场的占有率会更加受到影响,直到完全被新产品以及新模式所替代,这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不变革的结果难以预料!
智联招聘的更多隐忧在于市场下沉深度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节白领跳槽调研》报告中显示,在12228份调查问卷中,47.8%的白领已经在春节前后更新了简历在找工作中,而有13.7%的白领已经办理了离职或新工作的入职手续。从城市白领跳槽目的地情况来看,跳槽到一线城市的白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新一线城市及二三线城市分别上涨10%和13%。白领逃离一线城市,投入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怀抱的形势进一步显现,这也就意味着在线招聘市场正在急剧下沉。
已经在全国众多城市构建了分类信息壁垒的58同城的触角不断延伸,面对传统招聘方式,他们做了不断的改良,加大了对用人单位的服务,比如一对一客服,提供数据分析以及简历推荐等等,对于传统单位招聘而言,同时招聘的将会是很多岗位,加上58同城不同品类行业影响力发挥的协同优势,将综合招聘尽量做的个性化,并且坚决只做线上,建立自身的“护城河”的数据壁垒。
从政府角度,尤其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本地的就业率问题,也给创业者和求职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体现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并不是智联招聘的优势区域,从这一点来看,传统在线招聘方式并没有完全复制成功,三四线城市的在线招聘市场依旧存在且市场庞大,主要被区域互联网企业和政府所控制。
在数年前,对于人力资源招聘的限制还比较多,但近年来,各地的人才市场与互联网招聘方式的结合威力显现,比如江苏盐城,当地知名网站“鹤鸣亭”网的O2O招聘方式,年收入过千万,线下招聘交流活动因为过度火爆不得不进行交通管制,另外一家隶属广东省佛山市辖的区级社区网站高明论坛,仅仅招聘行业的收入高达数百万,安徽东部的滁州本地网站“E滁州”人才收入也数百万级别。中国除去一二线城市,类似这样的地方,全国尚有三千多,尤其是工业商业较发达区域,这类互联网招聘市场容量,几乎都是千万级的,综合来看,在线招聘市场巨大,但也凸显了本地属性和行业属性,加上近年来众多城市的用工荒屡见不鲜,即使不被区域互联网招聘方式取代,而类似58和赶集的分类信息方式造成的蚕食对于类似智联招聘的传统招聘模式的冲击也不容小窥。
这也就意味着,在一二线城市,智联招聘的份额被拉勾网、58同城等同业竞争对手侵袭,在三四线城市又无法与一些地头蛇抗衡,市场体量变大,但由于原有运营方式很难触及未来区域,市场份额未来可能会进一步缩减。
拉勾网带给传统在线招聘的启示
按照拉勾网的商业规划,目前拉勾网只会专注于互联网行业的在线招聘业务,对于模式的拓展,也仅仅会放置于互联网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线城市或者其他优质二线城市,从行业覆盖上会少于传统招聘网站。
当下的传统在线招聘还在维持按照投递简历和查看简历数量的方式收取招聘者的费用,而拉勾网选择的是按照效果,即入职为标志来收费,且收费标准仅有传统猎头公司的10%,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成本。对于求职的体验则是限制用户投递简历的次数,不会出现海量投放不够精准的结果,所以转化率以及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在移动端,拉勾网考虑当下用户投递简历的方式还是多以PC端为主,但移动端可能采取封装APP的方式存在,移动端现在以微信端为辅,当下不能简单的割裂为PC和移动化,而是应该基于用户如何产生好的体验去不断迭代自身产品。
整体来看,拉勾网模式是基于一个行业的深度挖掘,符合当下互联网对于精细化深度运营的要求,变革了行业的收费模式,由于比较重视自身效果,所以提供招聘者与求职者更加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在当下具有互联网优势的城市极具优势,在未来看用人单位对于互联网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加大,互联网对于每个行业都有人才需求,所以这个细分行业的选择又能辐射其他行业,为更大发展埋下伏笔。
拉勾网不鼓励麻木的跳槽,更加建议求职者去一些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将人才的价值真正发挥到位,用招聘服务去拉升行业的水准,拉勾网成立的初衷是因为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盲目投递,由于创始人草根的生活经历,在大城市立足,更希望能在人生选择节点上,用互联网的方式给予合理的建议,这样的价值观与传统在线招聘行业靠信息收费的立意完全不同。
在当下,在线招聘不仅仅是简单的简历库的流转结果,而是面临着点对点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优质的服务体验,仅靠产品并不能解决,高度垂直的运营细节又自然给传统在线招聘网站建立了难以逾越的壁垒。
如果智联招聘等传统在线网站依旧选择当下的方式去进行运营,无法进行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招聘以及求职者的配套服务,引以为傲的庞大数据库将会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在未来,对于传统招聘网站,有机会的应该是自身基于庞大数据库的数据搜集、筛选、分类、延伸应用的大数据方式,除了自身招聘行业之外,还会有其他行业的竞争机会,坚持和盲从可能仅仅是一线之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快速的转型提升会是传统在线招聘网站的最大挑战。
(作者微信公众号:netmedia)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HRTechChina立场
本文由 王新宇V 授权 ,来源:虎嗅网 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12266/1.html
-
智联招聘
【财报】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净赚990万美元 同比增51.7%
[摘要]期内总营收为5510万美元,超出公司预期区间上限。
智联招聘(纽交所证券代码:ZPIN)公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15财年第二财季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总营收为人民币3.418亿元(约合55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880亿元增长18.7%,较公司此前预期的区间上限高出人民币680万元(约合110万美元);净利润为人民币6150万元(约合9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050万元增长51.7%。
第二财季主要业绩: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总营收为人民币3.418亿元(约合55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7%,较公司此前预期的区间上限高出人民币680万元(约合110万美元);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在线招聘服务营收为人民币2.640亿元(约合42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5%;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毛利率为89.0%,高于去年同期的88.4%;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净利润为人民币6150万元(约合9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1.7%;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净利润为人民币6800万元(约合11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0%;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1.20元(约合0.20美元)和人民币1.10元(约合0.18美元);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1.32元(约合0.22美元)和人民币1.22元(约合0.20美元)。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智联招聘所持现金总量为人民币17亿元(约合2.679亿美元),相当于每股美国存托凭证5.2美元,其中包括人民币3.537亿元的定期存款和人民币550万元的限制性现金。
第二财季财务分析:
营收: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总营收为人民币3.418亿元(约合55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880亿元增长18.7%。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在线招聘服务营收为人民币2.640亿元(约合42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191亿元增长20.5%。智联招聘在线招聘服务营收的增长,主要由于使用公司在线招聘服务的独立用户人数增加。智联招聘第二财季中的独立用户人数为272,281人,比去年同期的210,178人增长29.5%,主要由于公司加强了获取和留住用户的措施,以及由于雇主日益利用互联网作为招聘员工的渠道。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每独立用户平均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7.0%,主要由于新加入的用户最开始通常会购买价格较低的入门级服务。独立用户人数的增长反映了公司继续扩张地域业务以及获取新用户的战略重点。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其他服务营收为人民币7780万元(约合12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6890万元增长12.9%。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其他服务营收的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评估和校园招聘服务的增长。
智联招聘的其他服务营收主要是指来自于各种补充性服务的营收,这些服务是为了迎合求职者在其职业寿命周期中的不同需求而推出的,涵盖从大学到毕业、首次求职到换工作等各个领域。这些服务在建立和加深智联招聘与求职者和雇主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高度的战略性意义。在中国的人才需求超过供应的形势下,这些服务将变得日益重要,可帮助我们的雇主用户找到最好的人才。
毛利润和毛利率: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毛利润为人民币2.999亿元(约合483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495亿元增长20.2%。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毛利率(即毛利润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89.0%,高于去年同期的88.4%。
运营支出: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运营支出为人民币2.281亿元(约合36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940亿元增长17.6%。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销售和营销支出为人民币1.654亿元(约合26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82亿元增长19.7%。智联招聘销售和营销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销售员工增加、销售佣金和商业开发支出增长、广告支出的增加、以及租赁费用增长。智联招聘第二财季销售和营销支出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49.1%,高于上年同期的49.0%。智联招聘第二财季销售和营销支出中包括人民币10万元(约合2万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去年同期的销售和营销支出中包括人民币20万元的股权奖励支出。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总务和行政支出为人民币6270万元(约合10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570万元增长12.5%。智联招聘总务和行政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员工薪酬成本、股权奖励支出以及折旧支出的增长。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总务和行政支出中包括人民币640万元(约合100万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去年同期的总务和行政支出中包括人民币340万元的股权奖励支出。
运营利润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运营利润为人民币7180万元(约合11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550万元增长29.3%。智联招聘第二财季运营利润率(即运营利润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1.3%,高于去年同期的19.7%。智联招聘在第二财季中认列了人民币650万元(约合100万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去年同期为人民币360万元。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智联招聘第二财季运营利润为人民币7830万元(约合126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5910万元。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智联招聘第二财季运营利润率为23.2%,高于去年同期的21.0%。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的净投资和利息收益为人民币530万元(约合9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50万元增长257.4%。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其它支出为人民币220万元(约合4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00万元增长127.1%。
净利润: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净利润为人民币6150万元(约合9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050万元增长51.7%。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净利润为人民币6800万元(约合11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420万元增长54.0%。
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收益: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1.20元(约合0.20美元)和人民币1.10元(约合0.18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人民币0.98元和人民币0.88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1.32元(约合0.22美元)和人民币1.22元(约合0.20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人民币1.06元和人民币0.94元。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及定期存款: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智联招聘所持现金和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16.621亿元(约合2.679亿美元),较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5.367亿元增长8.2%。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通过运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人民币1.643亿元(约合265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027亿元增长59.9%。
上半财年业绩分析:
智联招聘上半财年总营收为人民币6.354亿元(约合1.02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5.274亿元增长20.5%。
智联招聘上半财年在线招聘服务营收为人民币5.169亿元(约合833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244亿元增长21.8%。
智联招聘上半财年毛利润为人民币5.682亿元(约合916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662亿元增长21.9%。
智联招聘上半财年运营利润为人民币1.401亿元(约合226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071亿元增长30.9%。
智联招聘上半财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214亿元(约合196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8780万元增长38.3%。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智联招聘上半财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364亿元(约合22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014亿元增长34.5%。
智联招聘上半财年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2.36元(约合0.38美元)和人民币2.16元(约合0.34美元),上年同期分别为人民币2.16元和人民币1.88元。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智联招聘上半财年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2.66元(约合0.44美元)和人民币2.44元(约合0.40美元),上年同期分别为人民币2.50元和人民币2.16元。
业绩展望:
基于当前的市场状况以及公司的当前业务,智联招聘预计2015财年第三财季总营收为人民币3.05亿元(约合4920万美元)至人民币3.15亿元(约合5080万美元),同比增长13.5%至17.0%。这一预期反映了公司管理层的当前和初步观点,未来可能有所改变。
市场预期及股价表现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业绩好于市场预期。汤森路透的调查显示,市场分析师此前平均预计,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摊薄收益为人民币1.15元,营收为人民币3.3057亿元。
智联招聘股价周一在纽交所常规交易中下跌0.16美元,跌幅为0.98%,报收于16.16美元。过去52周,智联招聘最低股价为11.45美元,最高股价为18.68美元。(明轩)
来源:腾讯科技
-
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86万简历泄露,到底谁脱了谁的“裤”?
今天上午,国内漏洞应急平台乌云公开了一个导致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的漏洞。
该漏洞由乌云用户“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在昨晚9点左右提交,据其表述可导致智联招聘的用户简历数据库泄露,其中包括用户的姓名、地址、身份证、户口等信息。
漏洞提交后,智联招聘今天早上主动“忽略”并公开了该漏洞(忽略为乌云的一种状态,表示否认、不相关的意思),其官方在乌云回应称,漏洞披露的网站IP并非智联招聘所有,图中的用户信息还待核实。
“感谢对智联招聘的关注,经核实,漏洞详情中披露的IP地址,非智联招聘的。图片中的标有‘智联招聘’的信息待核实。建设总比破坏有意义,这个事情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尽管智联招聘官方还未确认被曝光的用户信息是否为其所有,但据接近此事的白帽子透露,这次被泄露的信息是在另外一家招聘网站上,并确认为智联招聘所有。
对方解释称,这件事情看起来古怪,但有其可能性。很可能是智联招聘曾经遭遇脱库,这批信息被转手到本次事件中的招聘网站,然后因为漏洞又被发现。这些事情在地下黑产中并不少见。
当前国内招聘网站中,老牌的有中华英才、前程无忧,新兴的有58同城招聘、大街网、拉勾网、猎聘网等,还不清楚这次信息泄露主角会是哪一家?
在漏洞公开大概一小时后,智联招聘向新浪科技回应称称,正在确认该漏洞并进行修复,目前尚未有更新回应。我们将持续跟踪此事。
乌云平台上信息泄露的细节图片:
乌云曝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漏洞(敏感信息已打马赛克)
乌云曝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漏洞(漏洞证明)
来源:雷锋网
-
智联招聘
在线招聘,老兵不会死
从去年年底开始,在线招聘领域的投资就没有断过。今年 4 月高端猎头网站“猎聘网”获得由华平投资领投,经纬中国跟投的 C 轮 7000 万美元融资;与此同时,垂直招聘网站 "拉勾网" 也被报道完成 A 轮 500 万美元投资,拉勾在 8 月又获得了 25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同样是互联网,IT 人才招聘网站“哪上班”确认获得王淮、Philip Su、朱华明三人天使投资;专注程序员招聘的内推网也在去年就拿到了创新工场 250 万元天使投资......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领域被投资人看好,常常是因为(1)既有的老的模式将要被颠覆(2)市场很有潜力需要扩容。对很多人来说,在线招聘上前者的意味更甚,拉勾网创始人许单单在一次公开分享中提到,
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一直使用的 Monster 模式在美国已经快死了,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在过去十年基本没有任何长进,甚至把很多并不是很高端的用户也变成了猎头的用户。
确实,仔细看前程无忧最近发布的财报,会发现前程无忧的营收结构在过去一年间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在运营策略上也依然以传统招聘网站的销售 + 广告为主。忽略掉因为互联网和国内人才需求增长带来的福利,这家公司在过去风云变化的 12 个月,还是固守着过去 10 年未曾改变的模式。智联招聘的报表上也有相似的情况,不过支出的增长还包括“商业开发支出增长、以及租赁费用增长。
但是财报上也有不能忽略的数据。智联招聘的财报显示,智联招聘总营收 2.93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2.6%,超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前程无忧的报告中,第三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 4.740 亿元,同比增长 13.0%。增长率均高于 HR 行业平均水平;中国市场的人口红利同样不能忽视,一线城市之外,三四线城市的人才缺口正随着企业的进入而逐渐显现。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4 年第三季度就业信心指数》,三四线城市招聘需求同比增长 29%,远高于全国 23% 的平均水平。
所以,国内被唱衰的在线招聘老大哥们到底会不会重蹈Monster的覆辙?这好像还是一个尚未定论的问题。
回顾过去,国内三大招聘网站都是向 Monster 模式学习,过去也确实奏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对效率和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onster 模式下海量简历砸海量公司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较全盛时期,Monster 股价已经跌去 88%,它的收入和 LinkedIn 差不多,但是市值仅 6 亿美元,与 180 亿美元的 LinkedIn 相差 30 倍。11 月 4 日在发布了 Q3 的财报后,股价下跌将近 40%,连续亏损之下,CEO Sal Iannuzzi 也黯然离场。
在新形势下取代 Monster 成为全球招聘业热点的,是上市的日本招聘企业Recruit。Recruit 去年全年营收 1.2 万亿日元(约合 109.6 亿美元),税前利润率达 15.2%,营业利润大于世界排名前三的公司营业利润总和。今年 10 月 Recruit 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市值 180 亿美元,与 LinkedIn 相当。同时 Recruit 也是前程无忧的最大股东,持有 40% 以上的股份。
Recruit 成功的关键点在于运用手中的数据提高了求职者、招聘企业双方的效率,达到精确匹配的目的。
Recruit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求职者:Recruit 不仅提供基础的职位搜索,还为不同阶段的求职者提供职业咨询顾问服务。求职者工作后,还能从 Recruit 获得在线职业教育,并通过不断更新简历获得被猎头发现的机会。
企业:Recruit 为企业提供招聘广告刊登、临时工招聘等基本人力资源服务。如果企业有需要,Recruit 还能提供企业人力资源咨询、员工安置人力事物外包、组织培训和发展等深度服务。
同时接触到求职者和企业,让Recruit的数据更加的真实有效。这样的模式下数据的精确度和数量都是 Monster 的一个简历没有办法相比的,很多日本求职者从毕业开始就一直使用 Recruit 的服务,职位投递记录,职业发展轨迹,在线教育记录都在 Recruit 的平台上。在数据的反馈下,Recruit 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整个市场环境,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顾问服务,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总的来说,Recruit 同时深度了解双边客户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提供深度的服务,改变了过去 Monster 一篮子简历买卖生意的模式。从 Recruit 2014 年 Q2 的财报来看,Recruit 的 HR 业务占到整体业务的 73%,其中人力资源信息占到 22%,利润率为 36%;人才外包服务 51%,利润率为 17%。
但事实上做出这样新模式的Recruit并不是一家初创公司,它是一家成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公司,还是前程无忧的最大股东。期间经历了比现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还要艰难的局面。
Recruit 成立以校园招聘广告代理商起家。赶上 80 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福利,Recruit 的人力资源业务一路突飞猛进。Recruit 的商业模式在现在看起来同样的熟悉,他们为求职者提供刊载有招聘信息的杂志,通过杂志了解读者的情况,同时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相关的咨询和培训服务。中途也 Recruit 也失落了很久,80 年代末,因政治贿赂丑闻 Recruit 的声誉一落千丈,创始人锒铛入狱,时任首相 Noboru Takeshita 也因此辞职,Recruit 也被超商 Dabei 收购。
2000 年独立后,Recruit开始涉足互联网相关的在线招聘服务,成为日本在线招聘巨头。之后逐渐将业务扩展到香港、台北、新加坡等地。从 2005 年开始基于在线数据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2006 年入股前程无忧,10 年收购猎头公司伯乐,12 年推出针对应届生的 Recruitment Navi,Rikunabi Direct,同年全资收购美国在线招聘网站Indeed.com,为整个集团的 HR 业务提供强大的算法和模型的支持。
从 Recruit 的例子上看,在整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老兵们拥有更多的数据和资源,如果愿意,他们可以做很多高效整合行业链的事情。再反观 Monster 的失败,更像是一个领导层管理思路的问题,Monster 前 CEO Sal Iannuzzi 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坦言,
在 Monster 的经营上,我过去把利润这件事看得太重,只考虑了有益于股票投资人的事情。
那么谁更有可能在中国做成Recruit模式?
在中国,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样的公司做这些事情或许会顺手一点。目前活跃的市场和外界的冲击也是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借鉴 Recruit 的经验, 推动内部转型的好时机。
从数据的来源上看,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在互联网外其他垂直领域有很好的积累,它们拥有大量长期合作的用户和多年来积累的一手调研行业、企业需求数据;在应届生资源上,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在国内校园招聘市场上有极高的渗透率,能够获取求职者从职业生涯开始阶段就具有的特性、爱好点、跳槽概率、发展潜力等信息。
LinkedIn 目前已经在使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招聘服务,企业通过 LinkedIn 的平台,能够搜索到大量符合要求的,但暂时还没有换工作打算的“被动求职者”,LinkedIn 用户中更高的即时简历更新率也是竞争优势。但 LinkedIn 的短板在于入华不久,主要用户也还是在互联网相关行业。
在今年投资领域非常火爆的互联网垂直招聘行业,几家创业公司都是从源头就极大简化了信息来源,但是增进准确度的同时其实是牺牲掉了来自应届生的数据和其他垂直行业的数据。无论是拉勾还是哪上班,他们都向36氪表示,希望避免出现应届生涌入的状况。
从数据的应用来看,大型的招聘网站有能力将数据支持下的顾问服务迅速推广到更广的范围。在行业上,除了互联网垂直招聘领域,目前其他行业的在线招聘服务还是主要由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掌握,他们有能量在多个垂直行业范围内同步推进。在地域上,在垂直招聘领域和 LinkedIn 这样的高端的求职社区都几乎没有渗透率的沿海三、四线城市,中西部城市,智联和前程无忧有先天优势。
智联招聘已经开始在尝试转型,他们上线了“卓聘”这样的产品,为学生、白领、高端人士等人群提供线上、线下的测评、网络招聘、教育等服务。
当然,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并不是完全稳操胜券。LinkedIn 在在线招聘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上已经先行一步;拉勾、哪上班、内推这些新公司拥有优秀的算法和技术。以哪上班为例,他们开发出了一个智能简历投递系统,主动的帮用户投简历。当然,他们还有新公司的优势——面对市场更快的反应机制。
不管最后会是智联、前程,还是未来的 LinkedIn,或是渐渐壮大的拉勾、猎聘成为 Recruit,对于整个在线招聘行业都是很大的进步,在线招聘的行业价值变为最大化的利用手中的资源服务用户,而不是单一的考虑挣钱。
智联、前程虽然手握重金和深厚的客户资源,但凡客和陈年的故事告诉我们,进行内部改革的勇气不亚于再一次创业。体量像智联、前程这样的企业,特别是在现在看起来还不错的营收面前,进行改革和创新需要更坚定的决心。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饭遥]
-
智联招聘
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智联招聘VS前程无忧
11月13日,智联招聘(纽约股票交易所证券代码:ZPIN)今天发布了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财报显示,智联招聘第一财季总营收达到2.935亿元人民币(约合4780万美元),同比增长22.6%;净利润为5990万元人民币(约合9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8%。而在11月7日,前程无忧也发布了该公司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前程无忧第三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4.740亿元(约合7720万美元),同比增长13.0%;净利润为人民币1.872亿元(约合30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人民币1.174亿元增长59.5%。
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分别创立于1997年和1998年,这两大老牌传统的招聘网站经常被放到一起作比较。今年6月智联招聘成功上市,虽然晚了前程无忧10年。今天HRTechChina小编将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发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放到一起做个比较。
营收:
智联招聘第三季度总营收达到2.935亿元人民币(约合47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393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2.6%。(前程无忧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4.740亿元(约合772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196亿元增长13.0%,超过公司此前的预期。)【在总营收这个数字上来看,显然前程无忧更胜一筹,数值将近是智联的两倍,但相比去年同期的总营收,刚上市没多久的智联招聘的上升数度显然更快。】
智联招聘第三季度在线招聘服务营收达到2.528亿元人民币(约合412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052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3.2%,此增长主要是由于使用公司在线招聘服务的独立客户数量增加。(前程无忧第三季度网络招聘服务营收为人民币3.155亿元(约合51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776亿元增长13.6%。使用前程无忧网络招聘服务的独立雇主数量增加。)智联招聘第一财季服务的独立客户数量为264,978家,比去年同期的206,579家增长了28.3%,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加强措施并购和挽留了客户,以及雇主使用互联网作为招聘渠道的数量增加。前程无忧第三季度共有28.3651万名独立雇主使用了的网络招聘服务,比去年同期的23.7526万名增加19.4%,主要由于公司加大了为获得新客户而付出的努力,以及客户对前程无忧网络招聘服务的使用量增长。前程无忧第三季度每独立雇主平均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4.9%。)【两者皆在雇主数增上上做了努力。虽然前程无忧在雇主数上略高于智联招聘,但其在网络招聘营收增长上低于智联,想必是其每独立雇主平均收入的下滑以及从2014年6月1日开始增值税政策的转变对网络招聘服务营收造成了影响】
智联招聘其它服务营收达到4070万元人民币(约合6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41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19.3%。其它服务营收指为印合求职者职业生涯周期的各需需求而推出的不同补充性服务,这些服务主要是战略性的,帮助建立和维持智联招聘与求职者和雇主之间的关系。随着中国市场的雇员不足,这些服务对帮助雇主招聘适合的人才起到了重大作用。
智联招聘校园招聘服务营收达到1470万元人民币(约合2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1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21%,此增长主要是由于校园招聘活动数量增加。
智联招聘其它人力资源相关的营收达到1230万元人民币(约合2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2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1.2%,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包括教育培训和海外招聘服务等新服务产品线的营收增加,但被印刷刊物业务营收下滑部分抵消。前程无忧第三季度出版物广告营收为人民币200万元(约合3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940万元下滑78.5%。前程无忧第三季度出版物广告营收的下滑,主要由于正在进行的业务转型与印刷广告服务不相关。(前程无忧第三季度其它人力资源相关营收为人民币1.565亿元(约合25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26亿元增长18.0%。前程无忧其它人力资源相关营收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对人力资源外包、以及培训服务需求的提升。)【在其他人力资源相关的营收方面,无论从金额还是增上上来看,前程无忧胜出许多。当然,这主要的原因应该是要究其产品服务的数量等方面。但值得一提的是,两家公司同样在第三季度的刊物印刷等方面营收下滑。】
另外,2014年4月,前程无忧完成了发售1.725亿美元可转换高级票据的交易。前程无忧在第三季度业绩中计入了人民币5850万元(约合950万美元)的按市价调整收益,这项收益与可转换票据公允价值的变动有关。
开支:
智联招聘运营开支达到2亿元人民币(约合32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52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1%。(前程无忧第三季度运营支出为人民币2.062亿元(约合33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772亿元增长16.4%。)其中,智联招聘销售和营销开支达到1.334亿元人民币(约合21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09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2.3%,此增长主要是由于销售员工数量增加、销售奖励增加以及业务研发开支增加、租赁成本增加等。(前程无忧第三季度销售和营销支出为人民币1.438亿元(约合23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197亿元增长20.1%。前程无忧销售和营销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员工人数的增加、员工薪酬支出的增长、以及广告支出的增长。)
智联招聘总务与管理开支达到6660万元人民币(约合10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61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18.7%,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员工奖励成本增加、股权奖励开支增加、办公室开支增加以及职业服务费用增加等。(前程无忧第三季度总务和行政支出为人民币6240万元(约合102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740万元增长8.7%。前程无忧总务和行政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员工薪酬支出和专业服务费用增加,以及办公室支出、租金和折旧支出增加。)【在运营开支方面,两家公司的数值相当,就连分别花在总务,行政,销售和营销方面的支出比例且支出分配项目都类似,两家公司的运营模式看来也基本类似。】
各种利润:
智联招聘毛利润达到2.683亿元人民币(约合43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67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3.8%;毛利率达到92.8%,去年同期为93%。(前程无忧第三季度毛利润为人民币3.340亿元(约合54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915亿元增长14.6%;前程无忧第三季度毛利率为72.9%,高于去年同期的72.4%。)
智联招聘运营利润达到6840万元人民币(约合11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15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32.7%;运营利率为23.7%,去年同期为22.1%。不计入股权奖励开支在内的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运营利润达到7690万元人民币(约合125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6160万元人民币;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运营利率为26.6%,去年同期为26.4%。(前程无忧第三季度运营利润为人民币1.278亿元(约合20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144亿元增长11.8%。前程无忧第三季度运营利润率为27.9%,低于去年同期的28.4%。不计股权奖励支出(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前程无忧第三季度的运营利润率为32.6%,低于去年同期的32.9%。)【两者在运营支出方面数值相当,但在运营利润方面虽然前程无忧的增长幅度低于智联,但运营利润数额仍是智联招聘的2倍左右】
智联招聘净利润达到5990万元人民币(约合9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72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26.8%;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净利润达到6840万元人民币(约合11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73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19.5%。前程无忧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872亿元(约合3050万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人民币1.174亿元。前程无忧第三季度每股普通股完全摊薄收益为人民币2.17元(约合0.35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95元。
智联招聘其它净利润为20万元人民币(约合3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00万元人民币下滑了91.5%。其它利润包括政府财政补贴510万元人民币(约合80万美元)在内,但此补贴又被一次性税收开支480万元人民币所抵消。
智联招聘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1.18元人民币(约合0.2美元)和1.06元人民币(约合0.18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1.2元人民币和1.04元人民币;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1.34元人民币(约合0.22美元)和1.22元人民币(约合0.2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1.46元人民币和1.26元人民币。(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和汇兑损失,前程无忧第三季度(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1.504亿元(约合245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370亿元。前程无忧第三季度(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每股普通股完全摊薄收益为人民币2.52元(约合0.41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28元。)
资产负债表:
截至2014年9月30日,智联招聘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定现金和定期存款总额分别为15.086亿元人民币(约合2.458亿美元),截至2014年6月30日为15.367亿元人民币。截至2014年9月30日,前程无忧持有的现金和短期投资增至人民币43.455亿元(约合7.080亿美元)。【从以上资产以及收入来看,还是先上市十年的前程无忧更胜一筹】
业绩展望:
智联招聘预计,公司2014年第四季度总营收将介于3.25亿元人民币(约合5300万美元)到3.35亿元人民币(约合5460万美元)之间,此预期根据当前初步状况制定,未来可能会进行调整。前程无忧预计2014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将在人民币5.15亿元至人民币5.30亿元(约合8390万美元至8630万美元)。【从两者上述的2014第三季度财报的数据分析来看,其下一季度的业绩展望两者的比例合理。】
HRTechChina编辑:yudan
-
智联招聘
在线招聘开启新赛季,能否改变整个市场的游戏规则?
左言/文
沉寂多年的在线招聘市场再受资本眷顾,以垂直和社交为卖点的“小而美”招聘网站强势崛起,它们能否撼动传统的泛招聘平台把持多年的王者地位,又是否能改变整个市场的游戏规则?
行业新生力量的异军突起和新一轮融资热潮的涌现,让在线招聘行业重新吹响了新赛季开启的号角。包括拉勾网、内推网和周伯通招聘在内的一批“小而美“的垂直在线招聘产品,凭借大数据、移动化和社交化为工具搅乱着稳定多时的行业格局;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曾经的“老三大”地位面临挑战,尝试以差异化谋出路;而以赶集网为代表的跨界平台类招聘网站也加入了近身肉搏之中。这是否意味着新一轮比赛规则的出台?
垂直正当红
一年内3次融资、估值1.5亿美元、B 轮融资 2500 万美元,拉勾网的这份创业成绩单让许多人艳羡不已。据腾讯科技报道,截至2014年8月15日,拉勾拥有注册用户近100万,总简历投递量超过了300万人次;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2万多家互联网公司在拉勾发布招聘职位,有效职位达到12万。
拉勾锁定的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互联网行业,因此,与传统招聘网站视用人企业为“上帝”不同,它的核心用户是求职者。在“知乎”上解释能在短时间获得高估值和高融资的理由时,拉勾网CEO马德龙写道:“拉勾的第一核心是用户,不是企业。这是拉勾与所有平台的不同,所以拉勾获得了巨大的用户认同感。”
微信产品经理邹剑波在“知乎”上如此阐述自己对拉勾商业模式的理解:“拉勾网不管从思路和从产品上,完全是电商的思路,把岗位当成是商品。并且,是一个客单价高、佣金抽取高、顾客购物需求明确直接易分析、垂直口碑好、持续收入稳定又不烧钱、无库存物流等烂摊子事的电商。求职者可以在购买过程中,看到一个商家的融资阶段(经营情况)、公司信息、规模(月销量)、领域(经营类目)和关键服务(年终分红、股票期权),也可以看到岗位的职位诱惑、详细描述、价格(工资)。”所有这些设定,目标只有一个—提升用户体验,改变传统网站仅仅停留在用户导向的功能,并据此推动盈利模式从广告到按效果计费。
拉勾网所规划的盈利模式,既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等传统招聘网站依靠发布招聘职位和展示广告来获得收入截然不同,也与其最初模仿对象、美国最大的IT和机械行业招聘网站Dice.com有所区别,虽然都是向用人企业收费,但2013财年,Dice.com高达88%的收入来自于企业为使用更为高端的定制化服务而交纳的年费。
垂直的切口似乎并不太难找,内推网、猎聘网还有100offer,都扎堆在了人才缺口较大的互联网行业,难点依然是如何打动用户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主打高端人才招聘市场的猎聘网,把猎头顾问的模式搬上网,于2014年4月获得了由华平投资领投、经纬中国跟投的7000万美元C轮融资。其采取了同时向企业客户和用户两端收费的方式。根据猎聘网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30日,猎聘网总注册用户超过1300万,专业猎头顾问总数逾10万,服务的企业近20万家。
社交化行不行?
同样走垂直路线的周伯通招聘,将受众进一步收窄为移动互联网,更强调自己的强社区属性。用其创始人冯涛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原话来说,“我们希望营造一个社区,虽然和豆瓣不太一样,但是同样是由一种氛围,而不是只是一个工具性的网站,而且用户在社区中沉淀下来的内容会形成我们的竞争壁垒”。
与从线下3W创业咖啡馆转为线上的拉勾网不同,周伯通招聘最早脱胎于豆瓣上最大的招聘小组“圈内招聘”,拥有超过 32 万活跃用户。如今,打开其网站,一眼就能看出页面布局和其他招聘网站的风格极为不同,而和豆瓣小组的类BBS形态则十分接近,充斥着大量“我们只要最牛B的前端工程师”和“期权激励,别错过移动互联网的下一座金矿!”等夺人眼球的帖子标题。甚至连专题走的也是“标题党”路线,包括了“阿里人跳槽专场”和“90后招90后”等,将社区文化的包装营销发挥到极致。
自2014年年初正式改版上线后,周伯通招聘的企业用户已经超过了6000家,上线半年发职位逾3万个,简历投总量近70万。今后,为了进一实现精准定位,其计划借由包括微信、QQ、微博和豆瓣在内的社交媒体,以安卓巴士为代表的专业论坛,以及36氪和虎嗅等行业媒体为三大媒介,推送招聘广告,吸引用户投简历,即而引来更多的用人企业。
正是托了对社区形态坚持的福,对网易新闻跟帖文化了如指掌的网易资本投资经理一眼就看到了其价值,让周伯通招聘在转型短短半年后就成功收获了2800万元的A轮融资。只是,社交招聘这条路在中国能否行得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小的质疑。
拉勾网一开始上线的想法就是做一款中国版的LinkedIn,但2013年4月产品上线运行不到一个月,创始团队就觉得这条路走不通,用户增长慢、“社交”不活跃,最终还是选择了主打“工具性”。
而业内人士对于LinkedIn领英在中国的前景,多数也持保留意见,原因多半是同一个:水土不服。马德龙在“知乎”上写道:“LinkedIn平台为用户提供的最核心价值是职场的人脉关系,并非招聘服务,所以这个模式在持续地获取大量职场用户,他们之间建立联系获取价值。招聘作为商业化变现方式,属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但是在中国,这个商业模式几乎难以成立。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国人具有严重的功利主义。”
泛招聘平台的出路
无论是垂直,还是社交,这些新兴的在线招聘网站的诉求是一致的,既以更精准的信息提升个人和企业双方的效率,个人减少了广撒网的无用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筛选无效简历的精力。而这些恰恰正是以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等为代表的传统招聘网站的软肋所在,传统招聘网站是否会就此走向没落?
从近几年美国三类在线招聘公司的股价走势中,或许能一窥它们各自的成长性。传统招聘信息发布平台Monster(MWW.NYSE)过去5年的股价下跌了70%;同期Dice.com母公司Dice Holdings(DHX.NSDQ)的股价小幅上扬30%—Dice Holdings旗下拥有多个招聘平台,除了IT、财经和医药等垂直类业务外,同时也拥有信息发布平台,是传统和垂直结合的典型;LinkedIn(LIKD.NYSE)在这三者中最晚登陆资本市场,但过去3年的股价增幅接近130%,同时期内Monster和Dice Holdings的股价均呈下跌之势,且Monster不出意外地垫底(图1)。再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传统与新兴力量之间的对比关系更是一目了然(图2)。
在中国,除了拉勾网和周伯通招聘这些“小而美”招聘网站的迅速崛起之外,以58同城(WUBA.NYSE)和赶集网为代表的分类信息平台依托广泛的用户基础和灵活的市场布局,定位于中低端人才招聘,快速发力在线招聘业务,成为另一支有力的竞争队伍。
新兴力量的不断涌现,无疑让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稳坐多年的第一梯队地位面临着无可避免的冲击。面对行业新趋势带来的挑战,智联招聘一方面更着力开发中小企业客户,另一方面则通过收购区域公司来强化自己在各个市场的实力。最新季报显示,2014年4月1日-6月30日,其单季独立用户访问量上涨了逾30%,超过了24万。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智联招聘还于2013年11月推出了定位高端的智卓招聘。不过,从整体来看,过去3年,其对人才测评业务、高端人才招聘业务、校园招聘业务进行了更多开发与投入,网络招聘服务的收入虽持续增长,但对集团的贡献则逐步走低,从2012财年的90%降至2014财年(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的84%。
比智联招聘早10年上市的前程无忧,采取的同样是以用户和流量换广告的商业模式,不过,过去3年中,其网络招聘服务的占比从62%逐步攀升到68%。与一众“小而美”的招聘网站相比,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最大的优势无疑是在规模效应:行业涉及广泛、简历数量众多,并以此为基础持续获得广告收入和企业客户付费收入。但随着垂直网站的兴起和逐渐成长,市场被蚕食在所难免,Dice.com就大举抢占了原本属于Monster的IT和机械招聘市场份额。学习Dice Holding的做法,通过收购开辟自己的垂直领域、深耕细分市场,并通过技术开发向企业客户提供越来越多的增值服务可选项,或许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毕竟,招聘虽是刚性需求,但使用频率偏低,即便是抢手如IT人才,基本也要1-2年才使用一次,行业的增量主要来自于新增用户而非既有用户。因此,在线招聘行业虽然目前依然快速膨胀,但成长空间有着天然的限制。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规模为30.8亿元,而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两家的收入就高达26.6亿元,刨去非网络业务的部分,占比高达64%。显然,留给拉勾网和周伯通招聘们的空间并不大,更何况它们自身还面临着如果互联网行业发展放缓、甚至出现泡沫破灭的考验。■
-
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推新产品智联卓聘 瞄准中高端人才市场
9月4日晚间消息,智联招聘集团今日宣布正式推出中高端人才招聘产品智联卓聘,并举办首届“金融人才招聘季”活动。
据悉,此次智联推出卓聘产品,旨在向中高端人才招聘领域拓展。智联招聘CEO、智联卓聘创始人郭盛表示:“智联招聘服务人群主要是白领和学生,但随着中国人口的变化,高端人才开始成为市场需求的缺口,智联卓聘希望以人为中心,营造一个人才的环境,并从各种社交平台丰富个人简历,使人才的价值最大化,真正帮助高端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
郭盛同时指出,未来希望智联招聘成为一个职业发展平台,服务用户的整个职业发展生涯。
据了解,智联卓聘在IT、房地产等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金融行业也将成为卓聘的一大特色。智联卓聘将面向职场高端人才、猎头、有高端需求的企业,打破传统网络招聘模式,首创网络招聘电商模式的多维度展示、多渠道评价、以及多形式人岗匹配平台,实现企业、求职者和猎头在线互动多元化。
“我们是以创业的心态在做卓聘,在智联招聘这个大公司里做一个创业产品。这是智联招聘未来的心态,我们以小弟的心态做事,智联招聘的转型才能更快实现。”郭盛如是表示。
据悉,智联卓聘是智联招聘转型职业发展平台的第一步,智联卓聘将帮助智联招聘在中高端人才领域实现测评、招聘和培训等产品,完成业务闭环。(扬子)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
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郭盛:网络市场规模不止50亿
郭盛表示,智联招聘最近被资本市场看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新发的财报收入增长了20%,第二是资本市场看重智联招聘稳健的发展表现,另外智联招聘正着力于打造一个发展平台,整体发展空间比较大,这一点也为资本市场所看重。
郭盛认为,网络招聘的市场非常大,不止40-50亿,市场的潜力远远大于这个数字,而且未来会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郭盛表示,现在智联招聘现在在中高端市场面临非常大的压力,智联招聘有充足的资金和客户需求,现在也在挖掘高端人才方面的机会。
对待在线招聘今年的融资热,郭盛认为只是一件好事,说明在线招聘大潮正在到来,另外竞争对手更多是智联招聘的学习对象。
另外,郭盛认为BAT有可能进入这个领域,但是术业有专攻,会不会成功不一定。
接下来一年,智联招聘将在高端人才和校园招聘上下功夫,由于品牌定位,暂时不考虑进入蓝领招聘领域。
以下为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盛专访实录:
主持人: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智联招聘的CEO郭盛先生,请郭总跟大家打声招呼。
郭盛:腾讯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看到最近智联招聘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还不错,我们最近也是刚刚发了财报,现在先有请郭总简单的对咱们财报的数据做一个分析,分析一下咱们资本市场看好智联招聘的原因是什么?
郭盛:第一,我们这次的财报从收入利润方面,收入增长了近20%,所以应该说还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财报。
第二,资本市场对我们很感兴趣,对我们的股票进行投资,我觉得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个稳健的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稳健的企业现金流和利润增长非常快,很大的发展空间是因为智联招聘着力于打造一个发展平台,所以它的整个发展空间非常大。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智联招聘是一个稳健的公司,同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资本市场投我们的原因。
主持人:因为我们看到有一些报告在说传统招聘市场份额现在40到50亿之间,我们智联招聘怎么看这个情况?我们未来的空间是什么?
郭盛:我觉得是这样,就是首先你怎么定义这个传统的招聘模式,那么我们觉得如果我们只是仅仅定义为网络招聘,其实真正的招聘市场非常大,网络招聘只是很小的其中一部分,那么我们也跟很多的企业打交道,他们招到一个人每年花很多钱,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这是第一它本身的市场非常大。然后企业对人才越来越重视,这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第二个是网络招聘,包括在线招聘,包括无线招聘,过去的几年发展很快,整个市场范围里面我觉得这不止是40到50亿的市场,而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这个市场的潜力远远大于你前面讲的数字,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大的发展。
主持人:其实我可以理解在中高端市场在互联网上做的一个比较小的市场空间,咱们智联招聘现在主要靠什么?
郭盛:对于我们来说只是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压力,别人看到这个市场好,一定会进来,有新的模式、新的方法,想办法从你这儿拿走一杯羹,对于我们来说竞争并不怕,更重要的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他们缺少着技术手段服务他们,对于我们来说现在有很多资金,有很多客户需求,所以我们也是想这个品牌为高端人才找到自己非常理想的机会,让他们的价值得到体现,让他们知道更适合的老板,我们希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自己认为更重要的是卓聘的CEO,有一天卓聘把智联招聘干掉了我也很高兴。
主持人:卓聘和智联招聘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郭盛:卓聘是人才多,智联招聘是工作多,智联招聘上我们有海量的人有海量的招聘,那么卓聘我们更多的是一些高端的,比较成熟的人士,希望他们在卓聘上更快、更简便的方式,因为他们的需求不是一样的,高端人士更多的我们让他们到卓聘上去找到工作变成我们的人才。
主持人:我们看到今年的招聘公司在招聘市场有不错的表现,比如说融资,咱们怎么看待竞争对手?
郭盛:第一个我觉得是好事情,说明一个大潮正在起来,我们是大潮里面走在前面的一条船,所以我觉得是一个好事情。
第二个我从来不觉得这个行业里面有真正的竞争对手,更多的是我们学习对象,我们经常观察我们的竞争对手,更重要的不是打败他们,而是向他们学习,这是我们的学习对象,我觉得有很好的资金过来挺好的,我希望这些资金能够从别人的失败中教我们走的更快。
主持人:我看到有一些公司在采用一些新的模式,我们不对企业收费,不对用户收费,按照最后的效果收费,你觉得这样的模式怎么样?
郭盛:我觉得任何商业模式都会有创新的时候,其实这样的方法我们也有,只是我们没有叫的那么响,随着大家在整个产业链里面做的越来越深,其实最经典的按照效果收费的并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线下的猎头,他们完全是按照效果收费的,我觉得首先这不是一个新的模式,其实很多人已经在做了。
第二个,我觉得企业的需求有的会看重直接成本,有的会更看重间接成本,更看重直接成本的企业他会更多的用现场招聘的方式,更看重间接成本的它会以效果招聘,所以我觉得企业的方式不一样。
主持人:现在我们卓聘的业务有没有一个发展目标?比如说一两年内达到什么样的收入级别?
郭盛:这个收入级别我们不是很在乎,一两年之后我希望高端人士都能上卓聘。
主持人:招聘接下来一年中还有什么样的发展?
郭盛:一个在高端花了很多的力气去做高端的人去,另外一方面我们在校园招聘也是花了很多的力气,对于我来说我希望覆盖它的整个职业生涯,然后在用户里面我们更多的以前是覆盖白领,未来我们从学生到白领都会覆盖,这是一个更新的用户思维。
主持人:因为最近有一些网站,他们也说招聘市场确实很大,他们的目标是低端的招聘,那我们今年会去做这些市场吗?
郭盛:蓝领我们现在还不做,因为我们的品牌定位,包括我们的一些主导思想,在我们的DNE里面我们的团队是希望能够为白领,包括大专级以上这些人提供服务。但是它的客户需求和蓝领是不一样的,他对职位的真实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学生其实是非常弱势的群体,他们对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蓝领来说低很多,所以说职位的真实性是我们非常追求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在这个方面会下很大的精力,所以我们现在不会进入蓝领。我们会在白领上下更多的工夫,希望在服务白领方面做的最好。
主持人:能不能追问一下,可能低端市场用户群他们其实对于互联网手机,他们使用不像高端用户、年轻用户这么超前,在互联网这个方面低端市场做招聘更好?
郭盛:我自己觉得倒不一定,因为他们没有PC,所以手机成为他们更重要的一个交流手段,其实我觉得蓝领的手机使用,它的使用频率也是非常高的。
主持人:现在有一些新的互联网公司的模式是做轻,你觉得在招聘里面重和轻是怎么样的?
郭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哲学的问题,我不太愿意用重和轻这两个词,反而我愿意用网络模式这样的名词,有一些付费网站他会做的很广,但不像我们这么深,我们每天都在研究求职者在想什么,我前面讲的学生,我们讲的高端人士他们都是不一样的人群,适合不一样的产品,我们琢磨的很深。另外包括我们的网络招聘产品,更多的会从客户的需求着手,所以其实有的网站是比较浅,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做的非常深。然后深度和厚度是我们追求的东西,而不是重度。重和浅我觉得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区别,只要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再重我们也会做。
主持人:智联招聘其实现在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于这种企业客户,其实可能对于企业客户的服务能力,是我们这个模式或者我们这个公司发展的一个前提关键的地方,那我们在接下来的话,对于企业用户的服务这个方面会提供哪一些方法和措施呢?
郭盛:我觉得这个我倒未必同意,因为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这里有非常丰富的人才,人才储蓄我们是最大的,这是我觉得生存的根本。
第二个,我们对于企业和对于用户不一样的,我们希望提高它的用户体验,我们希望仔细的去研究,在招聘方面的一些想法,让他通过测评了解自己招聘的对象是谁,通过我们的招聘能够找到合适的对象,最后通过我们的培训招到合适的人,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是能够让人才方面企业做的最好,至于网络、线下或者手机不是我们局限的。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说现在我们招聘网站还是越来越多,你觉得未来的格局会是什么样的?会是百花齐放还是说有一些公司会死掉?他公司还是会出现很多。
郭盛:我觉得永远是百花齐放,我也希望百花齐放,因为它的门槛比较低,所以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网站,其实就在座我们房间里面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网站,然后招到人,但重要的不是你有没有网站,而是你网站上面有多少人才,所以我觉得未来仍然是百花齐放的局面。
第二个,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NGR1或者最多不超过NGR3这样的局面,N就是有很多小网站,3可能是一些大网站,1是小网站,所以具体是3还是1这个不一定,要看这几个网站之间最后做的怎么样,但是一定会是百花齐放的一个局面,当然这百花当中开的最亮的一个花我觉得会是我们。
主持人:你觉得BAT会进入这个行业吗?
郭盛:我觉得术业有专攻,有的企业适合做网,我觉得他们会进来,但是会不会成功是一个未知数。
主持人:非常感谢郭总,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谢谢!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
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上市后的第一个季度财报 第四财季净利890万美元 同比增47.6%
智联招聘(纽约股票交易所证券代码:ZPIN)今天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4财年第四财季及全财年未经审计的财报。财报显示,智联招聘第四财季总营收达到2.836亿元人民币(约合4570万美元),同比增长18.1%;净利润为5550万元人民币(约合8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7.6%。
2014财年第四财季业绩亮点:
*总营收同比增长18.1%,达到2.836亿元人民币(约合4570万美元),
*在线招聘服务营收同比增长17.2%,达到2.414亿元人民币(约合3890万美元)。
*毛利率为92.6%,去年同期为92.7%。
*净利润同比增长47.6%,达到5550万元人民币(约合890万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净利润达到6280万元人民币(约合1010万美元)。
*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1.24元人民币(约合0.2美元)和1.12元人民币(约合0.18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1.4元人民币(约合0.20美元)和1.26元人民币(约合0.2美元)
2014全财年业绩亮点:
*总营收达到10.798亿元人民币(约合1.741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18.8%。
*在线招聘服务营收达到8.825亿元人民币(约合1.423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14.7%。
*毛利率达到91%,前一年为92.1%。
*净利润达到1.867亿元人民币(约合3010万美元),比前一年增长19.8%。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净利润碹以2.169亿元人民币(约合3500万美元)。
*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4.42元人民币(约合0.72美元)和3.94元人民币(约合0.64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5.14元人民币(约合0.82美元)和4.58元人民币(约合0.74美元)
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盛称:“我们对公司上市之后的第一个季度财报中的业绩感到非常满意。在2014财年,我们的业务增长速度快于以往几个财报,主要是由于我们继续成功地执行了公司战略。这些强劲的业绩主要受益于三大重要因素:第一,我们在第四财报服务的独立客户数量同比增长30.3%,到244437家,此增长主要是由于我们重点关注了新老地区的中小企业客户的扩张;第二,由于我们继续执行了公司的城市战略,我们在一些重要市场的份额也不断快速增长,近期收购了CJOL就展现了我们此类并购业务之类战略投资价值,这些并购可以帮助我们在深圳和华南地区建立市场领先地位;第三,就求职者的流量而言,我们的职业服务网站仍然居于市场领先地位。尽管我们在求职者的流量方面已经建立了明确的市场领先地位,但我们仍计划继续投资,以便实现公司成为中国市场领先的职业平台之目标。为此目标,我们的战略和运营重点将持续是发展我们的新服务和新产品,并向新地区进军,同时还要通过并购补充业务等方式进行有组织的投资,从而促进我们在求职者和雇主市场上的份额提升。我相信我们能够成功地执行这一战略,并将努力增加我们的股东价值,同时还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业务。”
2014财年第四财季财务分析:
总营收达到2.836亿元人民币(约合45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402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8.1%。
在线招聘服务营收达到2.414亿元人民币(约合38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059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7.2%,此增长主要是由于使用公司在线招聘服务的独立客户数量增加。智联招聘第四财季服务的独立客户数量为244,437家,比去年同期的187,582家增长了30.3%,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加强措施并购和挽留了客户,以及雇主使用互联网作为招聘渠道的数量增加。
其它服务营收达到4210万元人民币(约合6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43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23%。其它服务营收指为印合求职者职业生涯周期的各需需求而推出的不同补充性服务,这些服务主要是战略性的,帮助建立和维持智联招聘与求职者和雇主之间的关系。随着中国市场的雇员不足,这些服务对帮助雇主招聘适合的人才起到了重大作用。
校园招聘服务营收达到1660万元人民币(约合2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6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13.7%,此增长主要是由于校园招聘活动数量增加。评估服务营收达到1440万元人民币(约合23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1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58.9%,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公司重点关注重要行业以推广评估服务。其它人力资源相关的营收达到1110万元人民币(约合1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6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4.9%,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包括教育培训和海外招聘服务等新服务产品线的营收增加。
开支:
运营开支达到1.917亿元人民币(约合30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61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2.8%。销售和营销开支达到1.305亿元人民币(约合21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39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4.6%,此增长主要是由于销售员工数量增加、销售奖励增加以及业务研发开支增加、租赁成本增加等。总务与管理开支达到6120万元人民币(约合9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22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45%,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员工奖励成本增加、股权奖励开支增加、办公室开支增加以及职业服务费用增加等。
各种利润:
运营利润达到6650万元人民币(约合10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94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12%;运营利率为23.9%,去年同期为25.5%。不计入股权奖励开支在内的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运营利润达到7380万元人民币(约合119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6060万元人民币;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运营利率为26.5%,去年同期为26.1%。
毛利润达到2.583亿元人民币(约合41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55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9.8%;毛利率达到92.6%,去年同期为92.7%。
净利润达到5550万元人民币(约合8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76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47.6%;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净利润达到6280万元人民币(约合10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89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61.6%。
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1.24元人民币(约合0.2美元)和1.12元人民币(约合0.18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0.96元人民币和0.82元人民币;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1.4元人民币(约合0.20美元)和1.26元人民币(约合0.2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1元人民币和0.86元人民币。
2014全财年财务分析:
总营收达到10.798亿元人民币(约合1.741亿美元),比前一财年的9.089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8.8%。
在线招聘服务营收达到8.825亿元人民币(约合1.423亿美元),比前一财年的7.691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4.7%;服务的独立客户数量为335168家,比前一财年的257088家增长了30.4%,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中小企业客户数量增加以及持续向低级城市拓展业务。
其它服务营收达到1.973亿元人民币(约合318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1.398亿元人民币增长了41.1%。校园招聘服务营收达到9480万元人民币(约合153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673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40.8%;评估服务营收达到5540万元人民币(约合89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327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69.2%;其它人力资源相关的营收达到4710万元人民币(约合760万美元),前一财年为3970万元人民币。
毛利润达到9.624亿元人民币(约合1.551亿美元),比前一财年的7.984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0.5%。毛利率为91%,前一财年为92.1%。
运营开支达到7.355亿元人民币(约合1.186亿美元),比前一财年的5.899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4.7%;销售和营销开支达到5.062亿元人民币(约合816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4.414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2.1%;总务与管理开支达到2.292亿元人民币(约合370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1.755亿元人民币增长了30.6%。
运营利润达到2.269亿元人民币(约合366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2.084亿元人民币增长了8.9%;运营利率为21.5%,前一财年为24%。不计入股权奖励开支在内的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运营利润达到2.572亿元人民币(约合4150万美元),前一财年为2.141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达到1.867亿元人民币(约合301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1.558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9.8%;不计入股权奖励开支在内的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净利润达到2.169亿元人民币(约合350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1.615亿元人民币增长了34.3%。
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4.42元人民币(约合0.72美元)和3.94元人民币(约合0.64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5.14元人民币(约合0.82美元)和4.58元人民币(约合0.74美元),前一财年分别为3.8元人民币和3.36元人民币。
资产负债表:
截至2014年6月30日和2013年6月30日,智联招聘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定现金和定期存款总额分别为15.367亿元人民币(约合2.477亿美元)和9.449亿元人民币。
业绩展望:
智联招聘预计,公司2015财年第一财季总营收将介于2.7亿元人民币(约合4350万美元)到2.8亿元人民币(约合4510万美元)之间,此预期根据当前初步状况制定,未来可能会进行调整。(悦潼)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
智联招聘
达内科技与智联招聘结盟 ,开启跨界合作先河?
达内科技前不久宣布,与智联招聘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根据职场人群的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化培训产品及测评产品的研发、推广等方面的深层合作,为求职者和招聘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达内科技为何结盟智联招聘?
达内科技高级运营副总裁孙莹女士表示,之所以选择智联招聘,基于三点考虑:
第一,智联招聘是国内最早的招聘网站之一,7700万求职用户和270万企业用户对于达内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第二,达内与智联合作后,会帮助达内就业服务从传统单一的线下服务向线上线下混合就业服务转变。
第三、达内与智联合作后,达内学员将有机会享受到智联的简历下载、就业促进、能力测评等多样化的就业服务,为达内的培训产品增加附加价值。
对于智联招聘来说,其盈利模式单一,主要是通过广告收费。但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告必然遭到分流。与职业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可以拓展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达内已经在全国34个城市建立100多个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建立软件人才服务中心,这对智联企业用户来说,将是一个新型的招聘渠道。
或开启职业教育与招聘网站合作的先河
这次合作并不意外。招聘和职业教育是有密切联系的。用户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就业,招聘网站是其重要出口;招聘网站又看中职业教育机构的生源。
一家职业教育公司曾对多知网透露,从招聘网站导入的生源占到10%。另有多家职业教育公司曾对多知网透露,将和招聘网站达成深度合作。此外,IT类职业教育网站开课吧自己推出了招聘网站找座儿,向后端延伸。
智联招聘是国内最早一批招聘网站,于今年6月份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当天智联招聘CEO郭盛就曾表示,公司的职业教育产品刚刚开始。
如今,智联招聘与达内达成合作,成为智联招聘进军职业教育领域的开端。
种种迹象显示出,招聘与职业培训,双方正在将业务延伸到对方的领域。未来类似的跨界合作可能会越来越多。
(文章来源: 多知网 王可心)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