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M
    CRM走向行业细分的专业解决方案也许是必然的 来源:星河企服 自2015年开始,中国兴起了一波SaaS软件的风潮,中国的SaaS市场融资达到了惊人的40亿人民币,资本的涌进催生了一波波SaaS行业的创业者,可以说目前处在一个云计算引领的企业服务大时代。云计算技术是SaaS发展的基础,云计算简化了软件运算的过程,同时实现了云端存储;在云计算中,CRM作为SaaS模式里起步最早的软件之一,充分发挥了云计算的性能以实现客户关系的管理,拉近客户与企业销售之间的关系,把控企业销售的各个环节,目的是提升企业销售的成单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CRM从西方传入中国,已经逐渐让中国的企业接受了其理念,市场对于CRM是持有开放态度。可由于部分国外CRM品牌的水土不服,加上国内资本市场的刺激,本土的CRM品牌层出不穷,前有融资金额纷纷过几亿人民币的纷享销客、销售易及六度人和等这样的新一辈CRM产品,后有八百客和Xtools这类的老一辈CRM。国内CRM市场的可谓厮杀激烈,就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笔者将重点分析以下几个CRM品牌:Salesforce、纷享销客、销售易及六度人和EC,并预估行业的发展方向。 Salesforce 谈及CRM领域,就不得不提Salesforce,自1999年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了之后,Salesforce的创始人Marc Benioff致力于发展“no software”的理念,希望用户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软件服务,而不是自己搭建服务器等硬件。经过近20年的发展,Salesforce已经在云计算领域,尤其在SaaS及PaaS领域发展地很成熟了,并且树立了行业标杆。 Salesforce的CRM产品的特点在于按需求进行定制,这也来源于Salesforce的“多租户架构”,通过虚拟分区对客户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制化的配置,并且保证了各用户之间数据的隔断性与安全性,从而达到一个软件服务多个用户的目的。Salesforce CRM的这种特点虽然降低了资源的损耗,易于管理、开发与更新,但是对于客户来说,复杂的实施过程往往头疼不已,并且存在潜在危险,如:2006年初的大规模服务器宕机事件,导致几乎所有用户受到影响。笔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SalesforceCRM——就好比是一座拥有很多房间的大楼,当用户需要使用的时候,房间需要细致的装修,并放入家具以达到入住要求,房间彼此之间不互通,而当整座大楼停电的时候,自然每一户也就停电了。 在美国声名显赫的Salesforce在中国是如何做的呢?答案是两个字:代理。虽然早在2006年,Salesforce就已进入中国,并想打造自己的团队,可经过几年的发展,种种原因让MarcBenioff考虑慢慢淡出中国市场,包括:北美市场竞争对手的崛起——Microsoft dynamic、Oracle云服务加上Google退出了中国。所以目前中国市场是由新加坡办事处的人员进行管理,而Salesforce放宽了在中国的代理政策,并且寻找拥有技术实施能力的团队作为自己中国区的合作伙伴,像:普华永道、德勤及部分纯技术型公司,以满足多租户结构内“装修”的需求。 纷享销客 作为2B企业内最会融资的纷享销客,其产品的战略定位经历了从“纷享平台”→“纷享销客”(CRM)→“纷享逍客”(平台)→“纷享销客”(CRM),产品定位的模糊不清也间接导致了其大量的裁员修整与产品功能并不专业。2015年Q4开始,纷享销客着力于营销推广,从线上新闻客户端到线下的杂志、楼宇、地铁站等等,累计花费1亿多人民币曝光了近4亿次的量,用2C的方法来攻占2B的市场,纷享销客的创始人罗旭这样解答:to B的市场规模与机会足够足够大,采用to C的打法,才能快速获得用户。可事实证明,B端的用户相对来说更加挑剔与谨慎,铺天盖地的广告或许短时间内能吸引他们,可长期来看,租用型SaaS产品的续费会更加偏向于产品的功能。此外,2016年纷享销客裁员近1000名员工,来专注产品,也从侧面说明了之前的方法是有偏差的。 纷享销客的主页面是类似于今目标及明道这类的协同办公的页面,功能涉及企业内部沟通、日志、审批及日程等模块,而CRM的功能需要额外添加,同时CRM功能包括了基础的客户信息管理、商机管理、各种跟进状态、合同及回款等客户关系管理中必要的功能,能满足CRM的基础使用,可是也毫无亮点,无法实现功能及流程的自定义,业务数据的报表也不完善。在产品的售卖上,CRM功能是绑定在了协同办公功能上,无法单独售卖,这样的售卖方式似乎和现在专注在CRM领域的理念略有差异,可以说尽管目前纷享销客想专注于CRM领域,可还是不想放弃企业服务平台这一块儿沃土。 销售易 销售易自2013年开始正式上线产品,企业战略一直定位在以销售人员为核心,完善销售流程,帮助销售人员进行成单,从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销售易一直视Salesforce为自身的对标企业,尽管目前距离颇远,可是销售易的模式和Salesforce是相似的。销售易于2016年C+轮融资之后推出了自身的PaaS平台,通过将其标准化CRM产品中的模块拆分,全面开放各模块的open API,实现了与企业内部自身别的系统的打通,如:OA、财务及ERP;并且,在此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孕育出了一批适合不同垂直行业的CRM解决方案,像:快消行业、传媒行业和企业服务行业等。 销售易的产品功能全面,包含销售流程中的各项基础功能:销售线索、漏斗、过程可视化、销售行为分析、合同及回款管理等一切涉及到销售过程的功能;另外,销售易也可对客户进行管理,包括客户的信息扫入、信息分类、公海管理和分配客户资源等。销售易产品特点还表现在其自定义的功能上,由于大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权限以及流程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有不同的销售部门,销售易可实现任何流程的自定义并且与其他办公软件的打通,可自然这个实施的过程比较复杂,难度也较高,对项目实施人员的要求较高,这一种方式比较适合大的集团公司,这一类客户群也是销售易想牢牢把握住的。 六度人和(EC) 六度人和作为腾讯及用友投资的SaaS企业,其创始人张星亮是腾讯的第一批产品经理,其在腾讯6年的工作经验,也为他在离开腾讯后,创立SCRM产品EC打下了坚实的基础。EC引入的概念是SCRM——Social+CRM,张星亮认为社交化的沟通在销售过程中已经必不可少,现如今销售与客户的联系除了面谈,无外乎电话、钉钉、微信或者QQ这类的沟通工具,而拥有腾讯背景的EC已经实现了打通微信与QQ,实现了在EC内与QQ或微信的客户进行沟通,同时EC拥有自己的电话系统,并已经嵌入CRM系统系统。由上可见,EC的产品更加重销售与客户的外部沟通过程而不是企业内部的流程管理或沟通协同。 EC的产品功能偏向于销售过程中的前期事项,如:客户线索、客户公海池、跟进状态、标签管理、客户筛选等,而弱化了销售后期的一些事项,如:订单管理、回款管理及合同管理等。另外,EC本身自带的云呼叫功能虽然可以实现内容录音,可是云呼叫的延迟问题一直被广大用户所诟病,所以云呼叫这一块的功能还不成熟。EC的产品由于是标准化,所以一般不针对企业进行个性化定制与开发,所以大型集团公司一般不会考虑EC,而EC的发展方向在于充分融合社交网络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在厮杀激烈CRM市场中进行差异化竞争。 综合比较上面四家不同的CRM企业,能够发现目前国内的CRM市场前景依旧一片光明,首先像Salesforce、Oracle这类的国外CRM产品并没有完全进入中国,只是用代理的模式依靠着合作伙伴在深入中国市场;其次,国内的资本市场对CRM产品是持友好的态度,这一点从纷享销客、销售易或是EC的融资就能看出来;最后,国内的CRM市场目前还没有哪家已经形成垄断地位,诚然销售易在此领域已发展颇大,可涉及到某些行业,如:建材和农牧行业,比不过红圈,而金融行业也不一定比得过EC,可见,国产CRM的竞争颇为激烈,难以垄断。 国内CRM企业的发展大致会分为两个方向,第一点:垂直行业的专业化解决方案,由于不同行业的销售思路与管理方式大相径庭,所以通用型的CRM软件已经越来越难满足不同行业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走向行业细分的专业解决方案是必然的;尤其在集团企业领域,专业且细分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深受欢迎。第二点:转向平台化。尽管纷享销客经历了三次产品方向的战略调整,目前是定为SaaS方向,可那前提是其CRM功能不够成熟。从Salesforce的发展轨迹来看,由点到面是必然的趋势,只有自己能提供的服务范围变广,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越强,越有价值,所以Salesforce收购了十几家其余不同的SaaS产品,并开放了自身的PaaS平台。反观国内,像销售易这样如此专注于CRM领域的企业也已经设计了自己的PaaS平台,可知平台化的发展方向已经是共识。
    CRM
    2017年07月04日
  • CRM
    智能招聘公司Beamery完成500万美元融资,为候选人建立一套CRM管理系统 市场上有很多招聘工具,他们可以追踪求职申请、发布岗位广告、或是测试应聘者的能力。但是对HR来说,企业依然处于被动位置,他们需要等待应聘者主动来申请职位。这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人力资源需求。 Beamery成立于2014年,三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是Abakar Saidov、Sultan Saidov 和 Michael Paterson,他们都是从创业科技加速器 AngelPad 走出的创业校友。 Beamery 会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以及其他招聘工具收集人才信息,并针对每个候选人才建立360度全方位资料视图,为企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数据,帮助HR招聘人员作出更好的招聘决策。Beamery能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帮助某个指定企业分析潜在的工作需求,以及应聘者需要具备哪些工作能力。和销售和市场营销人员经常使用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一样,Beamery更像是一个专门支持招聘的CRM系统。 近日,Beamery完成了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Index Ventures领投,Edenred Capital Partners,GP Ventures和LocalGlobe参投。公司去年已经筹集到2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是Edenred Capital Partners和人力资源科技公司Grupa Pracuj。 Beamery表示,新的资金将用于将扩大团队,并在Bay Area开设新的销售和营销办公室,其核心产品开发人员和工程团队将保留在伦敦。 对于此次投资,Index  Ventures的Jan Hammer认为,Beamery的招聘方式使公司在聘用方面具有战略优势,在招聘方招到人才之前,Beamery已经与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Beamery用户的招聘成本下降了39%,用于搜索候选人的时间也降低了31%。 联合创始人Abakar Saidov认为,Beamery就像Salesforce + Marketo一样,公司是第一个提供API接口的招聘CRM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跟踪从Lead> Application> Hire的整个候选人周期,整个过程使用AI和自动化抓取候选人数据。 Beamery的软件本质上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环境,用于跟踪和连接潜在的候选人以及诸如电子表格之类的工具,同时还插入了用户使用过滤器搜索候选档案的设备; 通过电子邮件营销或活动邀请来吸引潜在雇员; 并查看候选人的响应能力,以便客户可以判断哪些潜在员工最合适。现在没有其它公司为还没有被雇用的员工建立一套系统,这恰恰错失了一块大市场,因为大公司总会有对人才的需求,提前收集好的数据库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匹配人才,这也是公司竞争力所在。 此外,Abakar Saidov告知,Beamery平台不局限特定的部门或工作角色,而是针对“每一个需要招聘的企业。使用Beamery的客户有50家左右,其中包括Facebook,Dropbox,VMware和Criteo等,活跃用户数量约为1000人。 Beamery的竞争对手有 Avature和Smashfly。Avature更加注重通过数据的积累管理人才,Smashfly 主要帮助企业寻找那些可能跳槽的员工,持续与他们保持联络并在企业有招募需求时快速匹配。SmashFly 已于去年完成了 2200 万美元 B 轮融资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techcrunch.com,36kr.com,36kr.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0466.html
    CRM
    2017年04月12日
  • CRM
    “奇鱼微办公”从办公一体化切入企业服务,相当于OA+CRM 目前很多企业办公应用采用单点切入的方法,垂直在CRM、HRM等一个细分。但实际上模块之间是分不开的,比如HRM,要计算薪资,一定和考勤打卡相关联。所以目前行业的趋势是将CRM、HRM等协作模块延伸到OA,实现模块串联,奇鱼微办公就是一款将OA+CRM串联的企业协作产品。 奇鱼将企业基础需求串联在一起。在奇鱼的界面,可以看到外勤、审批、日程、公告、项目、人事管理、客户管理等模块,考勤数据可以关联至HRM,外勤可以关联客户,日程可以关联会议助手预约会议室,与企业相关的流程可以在一个页面完成。 奇鱼界面 奇鱼PC界面 奇鱼CEO史有才是百度的创始团队成员,加入百度一直负责百度的渠道建设,历任销售总监、副总裁等职务,拥有15年的销售经验。他认为移动办公应该从大企业入手,大企业服务好了,小企业的要求也就能够满足。蒙牛集团目前就使用奇鱼,每年节约纸质成本三千万。其它客户还包括广之旅、上品折扣、零点咨询、贵州百灵、中海地产等。付费用户有3000多家。 企业服务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产品适配不同行业。在这一方面,奇鱼针对不同行业总结出了一套模板,通过对这些模板的复制,从而实现定制化。但对于大企业而言,这种定制化并不能满足其需求。为了给打企业做定制化,同时降低成本,奇鱼微办公采取插件平台的方式,针对大企业打造内部平台。 此外,CTO吴凯表示,奇鱼以直销为主,目前主要做金融、教育、销售等传统领域。传统行业流程标准化更强,更能够实现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盈利模式上,奇鱼与常见的SaaS产品一致,即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每年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奇鱼微办公年初获5000万A轮融资,接下来的发展计划主要是在产品的深化打磨,以及寻求潜在的市场合作对象上。 来源:36氪,作者:韩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4704.html
    CRM
    2017年02月28日
  • CRM
    移动CRM厂商销售易完成2.8亿元D轮融资 腾讯领投 移动CRM厂商销售易日前宣布获得腾讯领投,红杉资本、经纬中国、真格基金跟投的2.8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同时还发布了基于PaaS平台的教育、财富理财、家装、传媒、医疗等五个行业解决方案。 销售易创始人兼CEO史彦泽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和技术团队扩充,提升PaaS平台的行业解决方案能力,同时加强市场投入与服务团队的建设,更好的服务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拉近和客户的关系,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 销售易PaaS平台于2016年4月推出,同年7月移动PaaS平台推出,这是一个以元数据驱动架构,拖拽式应用开发框架为基础,构建的安全、多租户、全渠道的PaaS平台,帮用户构建新型业务应用程序。 融资方面,2013年11月,销售易获得了红杉资本A轮投资;2014年7月,销售易获得红杉资本B轮投资;2015年3月,销售易获得经纬中国、红杉资本1500万美元C轮融资;2016年4月,销售易完成由经纬中国领投的1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完)
    CRM
    2017年01月13日
  • CRM
    做销售人员的虚拟助手,Tact 获得了1500万美元B轮融资 人们最初开发CRM软件本来是为了便于记录与客户互动交流的过程,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操作繁琐,对销售人员来说使用软件反而吃力不讨好。因此尽管企业花了大价钱上CRM系统,但员工的实际使用率仅仅只有20%到30%。 Salesforce前执行官Chuck Ganapathi出来创立了一家公司叫Tact,不同于大多数创业公司重新开发CRM的思路,Tact是从简化CRM的操作入手,目的是让企业已有的CRM系统更好用。 Tact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结合人工智能,让使用者可以更方便下指令;另一方面是打通了CRM和社交账号之间的数据。 在用户体验方面,有三种交互方式使用Tact:直接触控、发起语音或文本命令。类似于Cortana和Siri,用户打开APP并发起语音命令后,Tact就可以自动完成对电话、邮件、日历、相机、Salesforce、LinkedIn以及后台的办公系统的相应操作。用户还可以向机器人客服发起文本命令,去设置提醒、显示当前的季度销售预测,可以减少销售人员切换不同程序浪费的时间。 使用Tact的三种方式 在数据方面,LinkedIn等账号中查找的客户信息可以直接添加到Salesforce中。同时,Tact APP连接了销售人员的CRM和APP两端的业务数据。Tact会将CRM系统中客户的电话、邮件、LinkedIn、Salesforce等数据同步到手机端方便用户查看。在手机端发生的数据例如客户来电或会议也会实时更新到CRM系统中。 与其他平台只缓存一部分数据的方式不同,Tact将所有本地数据都存储在用户设备上,即使用户在飞行状态或没有wifi也能使用。 此外,为了保护公司和客户数据的安全,Tact还集成了移动设备管理(MDM)平台包括Airwatch,MobileIron和Good Technologies,即为应用程序增加了一个安全层和管理功能。管理员既可以及时了解到员工使用Tact的情况,又能够远程管理和擦除用户的应用程序数据。 不过Chuck Ganapathi强调,Tact不会涉及销售线索推荐的功能,开发产品最大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改变销售人员的工作方式。 Tactile公司于2012年成立,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Redwood市。近日公司宣布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Upfront Ventures领投,微软风投(Microsoft Ventures)、Redpoint Ventures以及投资人跟投 。本轮融资完成后,该公司总计获得了超过3000万美元的融资。
    CRM
    2016年12月16日
  • CRM
    联系人管理方案供应商 FullContact 收购印度 CRM 服务商Profoundis,寻求不同于 LinkedIn 的服务方向 8 月 23 日,联系人管理方案供应商 FullContact 宣布收购印度初创企业 Profoundis,具体交易金额不详。   FullContact 致力于以一种更加有序及智能的方式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及联系人信息,在 8 月 10 最新完成的 C 轮融资中, FullContact 获得 2500 万美元,并表示将利用本轮融资进行一些策略性收购。本次收购 Profoundis 将有利于 FullContact 拓展印度业务市场。   Profoundis 创立于 2012 年,总部位于印度喀拉拉邦,致力于为企业营销人员提供客户数据分析及客户关系管理(CRM)服务。公司研发的 Vibe 服务产品,能够与企业现有的营销工具进行无缝协作,可以安装在电子邮件账户中,从而展示联系人全面的信息。该服务与 LinkedIn 在 2012 年收购的通讯录扩展工具 Rapportive 风格类似。   本次收购完成后,Profoundis 将会成为 FullContact 在印度的总部,原有的 70 名员工将会全部保留,其中大部人仍将留在喀拉拉邦。他们不仅要将 Vibe 整合进 FullContact 服务生态系统中,更要让他们“以人为本的数据研究”在 FullContact 的其他服务类别中发挥作用。   目前对于 FullContact 来说,进行收购并拓展服务类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 LinkedIn 被微软收购之后,势必会利用微软的丰富资源加强企业领域的服务项目,所以对于像 FullContact 这样的小型竞争对手来说,就需要关注不同的服务方向以免被 LinkedIn 挤出市场。本次收购无疑表明,FullContact 将致力于技术方面,来寻求与 LinkedIn 不同的发展方向。   FullContact 联合创始人兼 CEO Bart Lorang 指出:“我们能够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我们计划利用 Profoundis 的技术力量推进人类数据研究解决方案,创建一种全新的产品服务。”   Lorang 表示,在未来几年内,将大幅增加喀拉拉邦员工数量,其中不仅包括工程技术人才,还要引进客户服务和本地化等服务人员。此外,公司将继续关注亚洲区域的企业来寻找合适的并购机会,因为这样不仅能拓展他们的服务市场,而且能够丰富他们在世界各地的通讯及相关法规的本地化知识。   本文来自翻译:solidtechnews.com
    CRM
    2016年08月24日
  • CRM
    服务商|想要上天,SaaS还缺一个“插线板” 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SaaS服务市场规模为382亿元,同比增长25.1%。预计2016年国内SaaS市场规模要达到491亿元,2018年逼近900亿。 没有人再质疑企业级SaaS的前景,软件厂商纷纷削尖了脑袋往SaaS里钻。行业虽一片向好,我认为,SaaS行业还需要一个“插线板”。 什么是SaaS插线板? 顾名思义,SaaS插线板是指帮助企业用户将多种SaaS应用串连起来的工具,主要功能就是打通不同厂商所提供的SaaS应用。 为什么要用插线板? 因为企业在使用SaaS产品的时候出现了“不通”的病痛。 随着国内企业对SaaS化产品的认同,SaaS的大市场逐渐成熟,企业越来越多的选择用SaaS产品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包括CRM、ERP、WMS、电商系统、客服系统等等都有了众多的SaaS化的解决方案。 但问题是,不同的SaaS产品来自不同的SaaS服务商,它们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是不通的。这就好比,一个人要吃冰棍就买了冰箱,要热剩饭就买了微波炉,要蒸米饭就买了电饭煲,但是它们的电源插头互不兼容,而这个人又只有一个电源插孔,要用微波炉就得把冰箱拔掉,很是麻烦。于是,他要去找一个通用的插线板,把各种电器串连起来,完成电器之间的协同。 同理,企业需要一个SaaS插线板来专治各种“不通”,把正在使用的多种SaaS产品串连起来,让他们能够打通,能够顺畅协同。 为什么是插线板? 为什么要用插线板来打通多个SaaS产品?原因有三,成本、效率、按需。 让某SaaS厂商响应单个用户的需求去和其他厂商的产品打通,这是不现实的,若想打通几个SaaS产品,企业得自己想办法。企业租用SaaS产品,有密码,无源码,所以用纯技术方式打通两个产品的路是死的。好在还有API接口,让SaaS厂商开放API接口,用API对接的方式可以打通两个SaaS产品,但这样的方式,要人、要技术、要时间,成本高,效率低。 而插线板的优势是即插即用,价格亲民,它已经做好了多种SaaS产品的对接接口,企业拿过来就能用,首先大幅提高了效率,同时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企业自己尝试打通SaaS产品,本质上是反SaaS的,SaaS强调按需租用,用得着就开通,用不着就不开。插线板能够做到,企业需要某CRM的接口和某电商系统的接口打通,就开通这个,后期如果要再加个ERP,那就再开这个ERP的接口,最后,CRM、电商系统、ERP都是打通的。 这是一个纯粹的插线板,一个高尚的插线板,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插线板,往小处说它是一个串连工具,往大讲它可以被认为是一套操作系统。照这样看来,插线板应该是最早的OS,卧槽,我好像发现了一件不了的事情,细思极恐。 为什么现在提插线板? 早些时候,SaaS热潮没来之前,不通的问题是没有机会显露出来的,只有企业使用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SaaS产品之后,才会涉及到产品之间的打通。市场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起了SaaS化的产品,前期未出现的问题,以后将会集中爆发。 SaaS的大趋势必然是走向更加垂直和细分,各垂直领域,各细分行业都会出现SaaS产品,SaaS巨大的市场空间,让每个行业都能容纳2到3家的上市公司。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越来越多的SaaS产品冒出来,企业要使用它们,彼此之间不通的痛点就会越来越疼,插线板的重要性亦将随之凸显。 为什么美国没有插线板? 在研究SaaS的时候,我们一直拿美国进行类比,美国SaaS市场成熟,为什么没有出现插线板式的企业?原因正是因为成熟,市场成熟、产品成熟、用户成熟。 美国人习惯为服务付费,中国人习惯为工具付费。美国SaaS厂商会将“打通”作为一项服务,但这在国内的SaaS产品中还没有出现。更重要的是,美国SaaS厂商对于其他厂商进行联合抱有非常积极的态度,不仅是产品,客户都有可能打通,即美国成熟的SaaS产品本身已经兼具了插线板的功能。比如在美国最大企业云存储服务商Box早期的发展过程中“联合策略”影响深远。 同时,成熟的美国SaaS市场,各个领域已分化出领先的SaaS产品,厂商间的自主联合能够有明确的目标。但国内SaaS市场目前仍是一片乱战,我和你打通了,万一你过不下去了,那工作就白做了。即便如此,联合和打通仍是趋势,比如红圈和钉钉的打通,千米网和网店管家、网仓的打通。 为什么是插线板而不是PaaS? 插线板跟PaaS平台有几分相似,做的都是整合SaaS的事,但插线板为SaaS产品的存在而存在,本质是企业用以打通“我的各种SaaS应用”的工具。PaaS是平台,分发各种SaaS应用或在其体系里开发SaaS产品。 插线板和PaaS平台的发起点不同,落脚点亦不同。插线板由B端企业发起,挣企业用户的钱;PaaS则躲在SaaS应用背后,不与企业用户直接发生联系,挣的是SaaS厂商的钱。 此外,工具VS平台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不止存在于插线板和PaaS的博弈中,工具最大的价值在于其经济性、易取得性和易用性。故我认为,在企业打通SaaS产品的应用场景中,插线板能够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作者:温二爷 链接: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74550.html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CRM
    2016年06月16日
  • CRM
    大管加:专注人和事,想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 【来源:猎云网(微信:ilieyun)】文/郑桂兰   企业服务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进入爆发年,为企业提供SaaS服务的软件越来越多,比如强调沟通的有“钉钉”,注重项目协作的有“teambition”,着力于销售管理的有“纷享销客”等,都极大程度解决了不同领域的企业需求。   据了解,在中国有超过2200 万家公司,中小企业居多,基于如此大的需求,市场上也出现了想做出差异化服务的产品——来自深圳加号科技的“大管加”希望用技术改变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    大管加创始人吴今平认为,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是“人”和“事”,所以大管加在功能的设定上会更偏向于企业人和事相关的全方位管理。从大管加现有的功能看来,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企业任务管理、客户管理、绩效测评以及企业金融整合在一起,旨在帮助企业管理者提升员工执行力、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提高管理效率。   大管加于去年7月份注册公司,今年4月底上线,玩法上有点类似于tita,但tita可能是为企业提供一种更社会化的协作方式,形成可量化的工作模式,而大管加则更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让企业管理者更能客观对工作本身以及团队成员做出决策。 吴今平告诉记者,高效决策和执行是中小企业非常重要的环节,各层管理者更需要知道的是结果以及针对具体目标的信息反馈,用吴今平的话来讲就是:管理者更注重结果导向。大管加除了是企业的管理工具,还可以为企业主在人事决策时提供客观依据。那么大管加在功能上如何做出差异化?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系统在把目标落实到具体负责人的同时,还能让管理层随时了解下属每一个员工正在执行、已完成和计划要做的任务。   2、简单易用的CRM系统,在帮助业务部门更高效的开发和跟进客户的同时,也让管理者能够轻松筛选积极、优秀的业务人员。   3、KPI绩效考核则可自动根据员工的任务完成情况及考勤、CRM等多个模块的数据进行多维度评分,为企业员工进行实时绩效排名,从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大管加把每一个创新的功能集合成一个系统,除了解决公司内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外,还能简单高效准确的实现员工的KPI考核”。吴今平说到。 目前,大管加同时支持PC、iOS和安卓端,用户已超过300家企业。比较有代表性的用户有招商银行、德勤、富士康等,主要靠SaaS服务费盈利,收费标准按照企业员工人数定夺,暂定每人199元一年。   问及大管加的优势,吴今平认为团队优势占主要部分,尽管大管加只有30人的规模,但核心团队的履历较有优势,大部分有海外教育、工作以及知名企业高管背景。创始人吴今平英国华威大学硕士毕业,曾就职于富士康以及Range Rover (UK);王广仁,首席技术官,曾任腾讯财付通以及招商财富的主要技术负责人,负责产品的RavishAzad,印度理工学院工业设计硕士毕业,曾是App Annie的创始成员。   据悉,加号科技在14年11月份完成了120万的种子轮融资,并由核心创始团队集体出资共380万,用于产品开发和团队建设。目前大管加正在接触pre—A轮融资。
    CRM
    2016年05月26日
  • CRM
    CRM外贸软件行业玩家不少,微匹更关注业务员成长问题 【来源:猎云网】5月5日报道  (文/郑桂兰)   对中国中小企业而言,出口外贸曾是风光无限的领域,但现在做外贸不比08年以前,就搜索渠道和管理而言,同样的渠道获取的询盘数量大大降低,面临同行的竞争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提升搜索效率是目前外贸中小企业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在CRM外贸这块,有华邦云、小满科技等已经在市场跑了不错的成绩,来自深圳的创业团队微匹也在两年前进军了此行业。同样作为一款在线的外贸管理软件,玩法和大部分CRM外贸软件一样,卖服务,不卖软件。但不同的是,微匹会更聚焦业务员的成长,外贸业务员通过搜索可以方便快速找客户、分析客户、跟进客户。   事实上,要改变一个行业的工作方式往往不容易,但是做一个效率提升工具则并不难。简单来讲,微匹其实就是一款工具,主要帮助外贸业务员提升搜索目标客户的速度,实际操作并不复杂。外贸业务员只要在微匹管理页面输入客户的网站,不用翻墙,直接搜索,用户就可以最快速的找到最多数量邮箱,目前主要针对海外公司。   为何要在业务员身上花时间?外贸公司负责人会为这个买单?   微匹创始人冯海明告诉记者:“互联网改变了大家的思考方式,而微匹则希望改变外贸软件所面临的功能庞杂、成本高昂的现状,引导业务员形成良好工作习惯。” 根据冯海明介绍,中小型外贸企业中新业务员会花费很多时间在寻找客户,但老业务员手头的客户资源大多数处于沉睡中,外贸工作无法量化。因此,帮助新业务员减少时间寻找客户比让他管理公司文档还要重要。   “如果新业务员能找到更多客户,公司负责人其实很愿意买单。”   据悉,微匹于今年3月份进行了产品迭代,目前为2.0版本,用户3万+。此版本的核心依旧围绕如何让业务员找到更多客户做服务。此外,冯海明介绍,微匹计划在下个月增加一个新的功能,业务员在搜索到目标客户邮箱的同时,可以鉴定对方的职位。   “这个功能借助了国外的社交数据,假如在众多邮箱里面找到某个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或者部门负责人,那价值就大不一样了。” 冯海明说道。   盈利模式方面,冯海明表示,微匹目前几乎为免费使用的工具,但在客户电子邮件群发方面为收费。未来希望更深入此行业,在用户积累和粘性都不错的情况下,推出增值服务。   微匹团队目前10人左右,团队偏向年轻化,比较重技术,冯海明为连续创业者,在外贸行业有10年以上经验,接下来微匹想增加运营人员,重心转向运营。   据悉,目前微匹正在寻求Pre-A轮融资,希望有行业资源为项目提供支持。
    CRM
    2016年05月05日
  • CRM
    销售易获得1亿元C+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 销售易是一个CRM销售管理工具及移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帮助销售人员管理从潜在客户、到销售项目跟进、再到业务分析的全流程。近日,销售易获得 C+ 轮一亿元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真格基金跟投,融资资金将用来扩充产品和技术团队,加快研发创新的速度,同时,加强市场、销售团队的建设,增加市场投入。 销售易属于仁科互动(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易CRM为公司旗下核心产品,是一款完美融合社交和移动技术的云端CRM产品,帮助企业提升销售团队执行力和业绩。销售易将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和云技术智慧融合,彻底重构PC时代的传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解决其复杂难用、推行困难的弊病,打造最新一代移动CRM。仁科互动成立于2011年7月;2015年5月,销售易正式上线;2013年3月正式推出移动端APP。 2013年11月,销售易曾获得红杉资本的千万级A轮融资。仅隔8个月,在2014年7月,销售易又获得红杉资本的千万级别B轮融资。15年3月,其团队又获得经纬、红杉资本C轮投资,金额为1500万美元。
    CRM
    2016年0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