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监管
    信任AI,还是绕开AI?2025职场人正在重新选择 HRTech概述:德勤《Workforce Trust with AI》(点击可下载)最新调研显示,尽管企业内部AI工具的可及性提升,但员工对生成式AI的信任却大幅下滑——仅三个月内下降35%。43%的员工承认使用未经批准的AI工具,暴露出企业在AI治理与信任建设方面的巨大缺口。研究指出,AI技术的最大挑战已从“可用性”转向“可信度”。当员工不再相信AI,创新也将失去持续动力。视频解读请访问视频号:HRTech 一、AI时代的“信任危机”正在蔓延 AI在企业中无处不在,从简历筛选、绩效评估到客户分析,几乎每个环节都在被智能化。然而,德勤最新发布的《Workforce Trust with AI》报告提醒我们:AI的最大障碍不再是技术成熟度,而是“信任”。 报告基于2025年5月至7月对六大行业、超过1.7万名员工的调研,结果令人警醒——生成式AI(GenAI)在职场的使用率下降了15%,员工对AI的信任度更是在三个月内暴跌35%。这意味着,AI在企业内部虽然普及了,但“敢不用、不想用”的现象却在扩大。 二、数据背后的现实:员工为何“不信任AI”? 在拥有AI工具可用权限的员工中,43%承认自己使用了“未经批准的AI工具”。换句话说,几乎一半的员工在“绕过”企业提供的AI系统,选择自己信任的外部工具。这种“信任错位”背后有三大原因: 可用性差:45%的员工认为企业AI工具“太难用”,不如外部平台便捷。 结果不可靠:37%的人指出官方工具“输出不准、不懂语境”。 缺乏透明性:大量员工反映AI的决策过程“不可解释”,难以信任其公平性。 这揭示了一个核心问题——企业在AI导入阶段往往只关注技术性能,却忽视了员工的“心理信任成本”。 三、信任的断层:谁更信任AI?谁更抵触? 德勤的细分数据发现,高层与基层员工的AI信任差距接近两倍。 企业高管与管理层普遍对AI持积极态度,认为其能提升效率、降低风险; 一线员工则更担忧AI取代岗位、加剧考核压力。 代际差异同样明显: X世代和婴儿潮一代对AI的信任度普遍高于Z世代与千禧一代。 年轻员工虽然更熟悉AI工具,却对其公平性和透明度更敏感。 换言之,“越懂技术的人,越不轻易信任技术”。 四、培训=信任: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报告揭示一个惊人的数字: 接受过AI实操培训的员工,对雇主AI的信任度提升 144%。 培训不仅让员工理解“AI如何工作”,更让他们感受到“AI为何值得信任”。同样重要的是,那些拥有开放沟通与示范机制的企业,AI采纳率更高、员工更积极。 德勤指出,“信任AI”的员工每周平均节省两小时工作时间,并更可能主动向他人推荐AI工具。这种正向循环,正是企业AI转型的关键。 五、企业信任重建三步走:从透明到共创 在德勤的模型中,职场信任的四大支柱包括:人性(Humanity)、能力(Capability)、可靠性(Reliability)、透明度(Transparency)。结合报告结论,企业可从以下三个方向重建AI信任: 让AI“看得见”:公开算法逻辑、用途和数据来源,让员工理解AI不是“黑箱”。 让AI“用得顺”:将AI融入现有流程,而非强制替代人类判断。 让AI“更懂人”:在AI设计中融入人性化体验与反馈机制,建立共创式关系。 信任并非通过制度“要求”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赢得”的。 六、从治理到文化:AI信任是企业竞争力的新指标 德勤认为,AI信任正在成为继“数字化转型指数”之后的第二个关键组织指标(Workforce Trust Index)。 当企业AI的可解释性、伦理框架与人机协作机制逐渐成熟,员工会重新建立“数字信心”。未来的竞争,不仅是算法的比拼,更是信任生态的建设。 对HR而言,这份报告带来的最大启示是: “AI治理不只是IT部门的事,它正在成为HR文化与员工体验的新核心。” 七、结语:信任AI,才能用好AI 生成式AI的崛起改变了工作方式,但决定其成败的仍然是“人”。当员工不再害怕AI、当AI不再被视为“威胁”,信任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 德勤的研究无疑为企业指明方向:从算法信任到组织信任,AI的未来不在机器,而在人心。
    AI监管
    2025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