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募股权
    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s)13亿美元私有化!猎头巨头迎来新篇章 【海德思哲被收购退市】全球高管猎头巨头Heidrick & Struggles宣布将以约13亿美元被安宏国际(Advent)和Corvex收购并私有化,股东将获每股59美元现金。交易获董事会一致通过,预计2026年一季度完成。CEO汤姆·莫纳罕将继续领导,公司总部仍在芝加哥。德意志银行、瑞银、桑坦德为本次交易提供融资支持。业内认为,此举将助力海德思哲在全球领导力咨询与数字化人才服务领域加速扩张。 2025年10月6日,全球高管猎头与领导力咨询巨头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s International,NASDAQ: HSII)宣布,将以约13亿美元的交易总额被私募股权公司安宏国际(Advent International)和Corvex Private Equity牵头的财团收购,并完成私有化退市。这项交易将为股东带来每股59美元的现金回报,较近期股价有明显溢价。 根据公告,海德思哲董事会已一致批准该交易,预计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仍需获得股东大会与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交易完成后,公司股票将从纳斯达克退市,但仍将以“Heidrick & Struggles”品牌运营,总部继续设于美国芝加哥。 现任首席执行官汤姆·莫纳罕(Tom Monahan)将在交易完成后继续领导公司,总裁汤姆·默里(Tom Murray)及现有管理团队也将留任,以确保业务与客户服务的连续性。 海德思哲董事会主席亚当·沃比(Adam Warby)表示:“这笔交易是董事会经过全面战略审议后的结果。它不仅为股东提供了即时而确定的现金价值,也为公司吸引、留住和培养卓越人才创造了更灵活的空间。” 收购方安宏国际和Corvex私募基金长期关注专业服务与人力资本领域。据悉,交易的债务融资由德意志银行、瑞银投资银行与桑坦德银行提供。部分海德思哲高管也将以个人投资者身份参与本次交易。 安宏国际董事总经理约翰·迪科拉(John DiCola)在声明中指出:“我们与海德思哲管理团队及Corvex共同看好公司在全球领导力咨询领域的长期潜力。未来将支持其加速拓展产品线、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并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业内分析认为,此次私有化标志着传统猎头行业正进入新一轮整合周期。在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推动的人才服务变革中,拥有品牌积淀与全球资源的海德思哲通过引入长期资本,将有望在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张上取得更大灵活性。 作为成立于1953年的高管猎头先驱,海德思哲已在全球超过50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为企业提供高管招聘、领导力评估与组织咨询等服务。此次私有化不仅是资本层面的调整,也被视为其向“数字化人力资本咨询公司”转型的重要一步。 关于海德思哲海德思哲 (Nasdaq: HSII ) 是全球领先的领导力咨询和按需人才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满足全球顶尖企业的高级人才和咨询需求。作为值得信赖的领导力顾问,我们与客户携手合作,培养面向未来的领导者和组织,并将我们的服务和产品整合到高管搜索、包容性、领导力评估与发展、组织和团队加速发展、文化塑造以及按需独立人才解决方案中。海德思哲早在 70 多年前就开创了高管搜索行业。如今,公司提供综合人才和人力资本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通过打造一个又一个领导团队来改变世界。® www.heidrick.com 关于 Advent InternationalAdvent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致力于与管理团队、企业家和创始人携手合作,助力企业转型。我们在五大洲设有 16 个办事处,管理着超过 1000 亿美元的资产*,并在 44 个国家/地区进行了 435 项投资。 自1984年成立以来,我们在五大核心领域积累了专业的市场专长:商业及金融服务、消费品、医疗保健、工业和科技。我们对细分行业的深厚了解进一步巩固了我们的投资策略,从寻找投资机会到与管理层合作执行价值创造计划,这些都贯穿于我们投资策略的方方面面。我们凭借实践操作经验,助力企业发展,加速业务发展。 作为最大的私营合伙企业之一,我们超过 675 名同事利用 Advent 全球资源的完整生态系统,包括我们的投资组合支持小组、行业专家运营合伙人和运营顾问提供的见解,以及定制工具来支持和指导我们的投资组合公司实现其战略目标。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网站或在LinkedIn上与我们联系。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的管理资产 (AUM)。AUM 包括归属于 Advent 咨询客户以及员工和第三方共同投资工具的资产。 关于 Corvex Private EquityCorvex Management LP 由 Keith Meister 于 2010 年创立,致力于投资具有长期良好发展前景的优质企业,并与管理层和董事会合作,以支持长期股东价值。Corvex 秉持业主-经营者理念,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紧密合作,并凭借其在数十家上市公司董事会任职的丰富经验,积累了深厚的公司治理专业知识,这些董事会成员包括美高梅度假村、Illumina、百胜餐饮集团和摩托罗拉系统等。Corvex Private Equity(“Corvex PE”)由 Joe Costa 于 2024 年联合创立,专注于投资中小型公司。Corvex PE 致力于投资拥有深厚客户关系的持久特许经营权,并与管理团队和目标投资者合作,以推动长期价值。
    私募股权
    2025年10月07日
  • 私募股权
    【深度解读】并购潮与私有化正在改写全球HRTech:从 SAP×SmartRecruiters、Workday×Paradox 、Paychex → Paycor到 Dayforce123亿美元的私有化 2025 年,HR 科技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由资本主导的深度重构。SAP 宣布收购 SmartRecruiters(估值约 15 亿美元),Workday 收购 Paradox,Paychex 以 41 亿美元并购 Paycor,Dayforce 被 Thoma Bravo 以 123 亿美元私有化,HireRight 也以约 17 亿美元完成退市。如此密集的大额交易,几乎前所未有。 这些交易的背后,是资本市场与私募基金对 HR 科技未来价值的重新定价: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收购补齐短板、扩大版图,以套件化和全流程能力增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私有化带来的“长期主义”让企业摆脱季度财报压力,获得更大的战略灵活度去扩展全球薪资、前线招聘、合规验证等长期增长业务。 HRTechChina 认为,这场并购与私有化浪潮的核心意义在于:行业正进入集中度加速提升的阶段,头部平台形成一体化能力,中端市场加速整合,而传统独立厂商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未来 3–5 年,HR 科技的格局将围绕“平台主导、资本驱动、生态竞合”三大关键词展开。 Workday 收购 Paradox:锁定前线招聘场景 2025 年 8 月,Workday 宣布收购会话式招聘平台 Paradox。Paradox 以候选人体验 AI 和高频量招聘场景见长,其助手 Olivia 已完成超过 1.89 亿次候选人对话,平均能将招聘周期缩短至 3.5 天,候选人转化率超过 70%。 在此之前,Workday 已完成对 HiredScore 的收购,用于人才匹配与编排;同时也收购了 Flowise,增强其 AI Agent 能力。Paradox 的加入,意味着 Workday 从候选人发现、智能对话到招聘、入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 AI 驱动招聘闭环。这让 Workday 在前线招聘市场获得了差异化优势,也确立了其在全球高频量岗位招聘中的领导地位。Paradox202年12月最后C轮融资2亿美元,估值15亿美元。 SAP 收购 SmartRecruiters:补齐 SuccessFactors 短板 SAP 在 2025 年宣布收购 SmartRecruiters,这是其 SuccessFactors 平台的重要补充。SmartRecruiters 作为新一代 ATS,在灵活性、AI 驱动招聘流程和开放生态方面具备领先优势。通过此次收购,SAP 将获得现代化的招聘核心能力,以与 Workday 在人才获取领域形成直接竞争。 这笔交易意味着传统 HCM 巨头正在加速补齐招聘拼图。对 SAP 而言,SmartRecruiters 不仅是功能的叠加,更是进入中端市场、提升候选人体验和招聘速度的关键。 Paychex 41亿美元收购 Paycor:中端市场 HCM 的整合 2025 年 1 月,Paychex 宣布以 41 亿美元收购 Paycor,并于 2025 年 4 月完成交割。这一交易是 HCM 行业中端市场的一次里程碑。 Paycor 长期深耕中小型企业市场,提供云端人力资源与薪资解决方案;而 Paychex 在中小企业薪资服务方面处于美国市场领先地位。两者的结合,意味着 Paychex 能在薪资之外,获得更完整的 HR SaaS 产品线,从而与 ADP、UKG、Workday 等形成更直接的竞争。 对企业用户而言,这一交易将带来更强的集成服务,但也可能导致未来市场的集中度提高,独立厂商的竞争压力加大。 Dayforce 私有化:123 亿美元交易 2025 年 8 月,Dayforce 与 Thoma Bravo 达成协议,以 123 亿美元全现金私有化,股东将获得每股 70 美元的现金溢价。该交易预计在 2026 年初完成。 私有化后的 Dayforce 将获得更大的战略灵活性,尤其是在全球薪资、劳动力管理和 AI 投资方面。资本市场普遍认为,私有化能让公司摆脱短期盈利压力,更专注于长期的产品与市场扩张。 这笔交易也表明,私募股权基金正在积极重塑 HR 科技版图,推动行业内的再次整合。 HRTech行业趋势分析 1. HCM 套件化加速 SAP 与 Workday 的收购显示,大型 HCM 平台正在补齐招聘短板。通过并购 SmartRecruiters、Paradox 等专业厂商,它们将 ATS、人才匹配、候选人体验整合进一体化套件,从而对独立招聘软件形成直接威胁。 2. 一线的招聘成为新战场 Workday 收购 Paradox 表明,一线用工市场正在成为 AI 招聘的最大增量领域。零售、医疗、物流等行业的快速招聘需求,使得会话式 AI 与自动化流程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3. 中端市场整合显著 Paychex 收购 Paycor 是中端市场 HCM 的关键事件,显示该细分市场也进入整合阶段。类似的交易会持续压缩独立厂商的生存空间。 4. 私有化为“二次创业”提供资本工具 Dayforce 与 HireRight等HR科技机构的私有化,反映出私募基金正在推动 HR 科技行业的再平衡。相比公开市场,私有化能让企业更专注长期发展,但也会带来杠杆和整合的风险。 HRTechChina的观点 2025 年的并购与私有化浪潮,已经超越了单一产品层面的整合,而是预示着行业运行逻辑的重构。大型 HCM 平台通过收购 SmartRecruiters、Paradox、HiredScore、Flowise 等,基本补齐了从候选人获取、AI 匹配、对话体验到招聘入职的全链条能力;同时,私有化案例(Dayforce、HireRight)反映出资本市场的再平衡——公开市场追求短期盈利,而私募基金推动长期价值释放。整个行业的走向已经非常清晰:套件化、一体化、AI 驱动,以及资本主导的再平衡。 我们的观察: 平台主导,独立厂商生存空间缩小:SAP、Workday 等巨头通过收购补强招聘与 AI 能力,独立 ATS 与招聘软件被迫转型为生态合作伙伴,未来更多是“竞合”关系而非单纯竞争。 一线招聘将是最大增量场景:零售、医疗、制造、物流等前线岗位招聘成为 AI 招聘的突破口,效率、转化率与体验是核心指标。 中端市场整合提速:Paychex 收购 Paycor 是信号性案例,显示中端 HCM 市场已进入并购整合周期,未来竞争格局会明显集中。 私有化重塑资本节奏:Dayforce 与 HireRight 的私有化说明,PE/VC 正在重塑 HRTech 的资本路径,让企业获得更长的战略窗口,但也带来杠杆与整合风险。 AI 驱动全面渗透:无论是招聘、薪资还是合规,AI 都已不再是“附加功能”,而是所有产品的核心差异化方向。 对于企业用户而言,这意味着未来三到五年,HR 科技的选择不再是单点工具,而是“平台+生态”的博弈。如何在效率、合规与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将是 CHRO 与 CIO 的核心任务。以上观点仅限于美国市场的观察。我们仅做参考,也欢迎大家一起与HRTech畅谈中国HR科技市场的发展。 来源:公司公告、新闻稿、行业分析报道(Workday、SAP、Paychex、Dayforce、HireRight 等官方发布及公开市场信息)
    私募股权
    2025年08月23日
  • 私募股权
    HRTech行业110亿美元收购案:Thoma Bravo拟私有化Dayforce,揭示HR科技加速整合新趋势 HRTech概述:私募股权巨头Thoma Bravo正与Dayforce洽谈一笔超过110亿美元的收购案,若成将使这家总部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HR软件公司退市。消息公布后,Dayforce股价暴涨28%,市值约106亿美元。这起交易不仅是资本运作,更反映出全球HR科技行业正进入并购驱动的集中化阶段,未来三到五年或将出现更多类似案例,重塑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格局。 近日,私募股权巨头 Thoma Bravo 传出消息,正在与人力资本管理软件提供商 Dayforce Inc. 进行深入洽谈,拟以超过 110亿美元 的估值将这家总部位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公司私有化。若交易达成,这将成为HR科技领域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私募收购之一。 市场反应:股价飙升,资本重估 消息传出后,Dayforce股价在纽约交易时段盘中一度暴涨28%,创下七年多来最大单日涨幅,市值约106亿美元。尽管Dayforce在2021年至2024年间实现超过70%的营收增长,并显著改善盈利能力,但股价自2021年高点起已累计下跌约60%。这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其估值的谨慎,也为私有化创造了条件。 产业格局:私募力量推动新一轮整合 Thoma Bravo近年来在科技领域动作频频: 2025年4月,以106亿美元收购波音的飞行导航及数字资产 2025年7月,以20亿美元收购餐饮软件公司Olo Inc. 近期还传出正在洽谈收购Verint Systems 这些交易表明,Thoma Bravo正在不断加码企业服务和软件市场。 行业观察:HR科技并购潮正在形成 在人力资本管理软件领域,近来并购案例频频: Paychex 以41亿美元 收购 Paycor HCM ADP 以12亿美元收购 WorkForce Software 这些案例与Dayforce收购案共同说明,全球HR科技正进入并购驱动的集中化阶段。 背后逻辑包括: 企业用户更倾向于选择端到端整合平台 AI应用加速,厂商需要规模与研发投入支撑 疫情后估值回落,为资本介入提供了窗口 长远影响:从分散创新走向平台整合 若Thoma Bravo成功完成Dayforce收购,将对HR科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大型平台通过并购扩张份额 中小厂商面临被整合或差异化竞争的压力 企业用户可能受益于一体化服务,但需关注创新放缓与供应商集中度上升 HRTech观察: 这起110亿美元的潜在交易不仅是一桩资本运作,更是HRTech行业发展阶段的标志。随着AI和数字化的加速,平台化和行业整合趋势已不可逆转。未来三到五年,类似的并购案例可能会频繁出现,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格局将迎来新一轮重塑。全球最新HR科技动态,请关注HRTechChina 信息来源:Bloomberg、GlobeNewswire、公司公告与公开市场数据
    私募股权
    2025年08月20日
  • 私募股权
    欧洲EQT私募约4亿美元收购韩国版名片全能王Remember 控股权:AI 与人口结构变迁交汇处的里程碑交易 HRTech获悉欧洲8月11日,私募基金EQT 通过其 BPEA Private Equity Fund VIII 宣布将收购韩国 AI 驱动的人力资源科技平台(类似中国的名片全能王和美国LinkedIn) Remember & Co. 的控股权,交易金额约为5000亿韩元(约合4亿美元)。该交易仍需取得常规监管批准,预计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EQT 称这笔收购是韩国 HR 科技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交易之一,同时也使 BPEA Fund VIII 的资金动用比例接近九成以上,显示出对该赛道的高度投入与信心。 这笔并购之所以受到全球关注,不仅因为交易规模,更因为标的公司 Remember & Co. 在韩国职场生态中的独特地位。Remember 成立于2013年,最初以“名片管理 App”切入,通过拍摄名片自动结构化识别关键信息,在韩国白领群体中快速普及;随后公司在应用内相继推出“Remember Career”(求职与人才撮合)与“Remember Community”(职场匿名社区)等模块,逐步从单一工具进化为覆盖“人—岗—组织—信息”多维连接的职场网络与 HR 技术平台。这种从工具到网络、从联系人到人才图谱的演进路径,是其被称为“韩国版 LinkedIn”的核心原因之一。 从产品结构看,Remember 目前至少形成四条清晰的业务能力线: 第一,数据中台与身份图谱。依托“名片即数据”的原生优势,Remember 建立起一个庞大且持续自更新的职场数据库:官方披露其自更新数据库已累计收录超过5亿张名片,服务用户超过500万,覆盖韩国绝大多数专业职场人群。这一规模与更新机制,为平台在人才搜索、画像刻画与关系链接上提供了数据壁垒,也为 B 端企业节省了大量“冷启动”与数据清洗成本。 第二,人才撮合与“Scout”式招聘。与传统求职投递不同,Remember 的“Career/Scout”服务强调由招聘方主动出击:企业 HR 或猎头可基于职位、职级、行业、技能、任职公司等条件精确检索目标人才,并向其定向发出“挖角”邀约。对于求职者而言,完善个人资料后可在不高频“海投”的前提下收到更为精准的职位匹配;对于招聘方而言,算法与标签体系显著提升了候选人寻访效率。该“反向匹配”机制与 LinkedIn 上的 Recruiter/消息邀约功能高度同构,是其被市场类比为“韩国版 LinkedIn”的又一产品逻辑依据。 第三,社交网络与社区内容。Remember 在应用内设置“Community”板块,提供匿名或半匿名的职场讨论空间,用户可围绕行业趋势、岗位经验、薪酬福利与公司口碑等话题进行交流。社区内容反哺搜索与匹配,提升用户留存的同时也强化了平台的“内容驱动型网络效应”。这一点与 LinkedIn 在韩国本土化渗透有限、而本地用户对母语内容与同圈层讨论更敏感的现实相契合,使 Remember 在活跃度与本土相关性上具备优势。 第四,企业侧解决方案与商业化延伸。EQT 的新闻稿显示,Remember 已为超过1万家企业客户提供“端到端”招聘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提供以内容驱动的网络拓展、轻量级 CRM 与线索生成工具,目标是把“找人”“联系”“转化”整合到同一职场网络之上。在此基础上,Remember 还通过并购扩张其信息/专家网络能力,例如2022年收购专家网络 Liahnson & Company,以增强行业专家访谈、调研与洞察服务的供给能力,为企业客户的调研与招聘决策赋能。 从生态位置看,Remember 已经在韩国职业社交与招聘领域占据了“高频入口 + 数据底座 + 企业增值”的三角形支点。其被称为“韩国版 LinkedIn”,并非单指其具备简历/职位/人脉的基础功能,更在于它构建了适配韩国本土职场文化的产品组合:一方面,用名片管理这一“高频、低门槛”的工具获取用户与关系沉淀;另一方面,以“Scout/Community”等功能提高平台的互动质量与人才密度,进而把用户网络转化为可交易的招聘与商业机会。这套自下而上、由工具到网络再到交易的路径,使其在韩国市场形成强粘性与较高的迁移成本。早在数年前的学术研究与媒体报道中,Remember 就被认定为韩国最受欢迎的名片管理与职场应用之一,用户基数一度占到韩国全职员工的显著比例,显示其在白领群体中的渗透广度。 在商业表现方面,EQT 指出,自 2021 年首尔私募机构 Ark & Partners 入主以来,Remember 的收入在三年内增长超过 12 倍,体现出由工具型产品向平台型企业转型后的增长弹性与变现效率;企业客户数突破 1 万,平台凭借数据规模与 AI 算法显著提升了招聘的速度、准确性和招聘人员生产率。对 EQT 而言,这一标的契合其在 HR 科技与软件领域的投资策略,也是其近月内第二笔重要收购(此前宣布通过 EQT X 收购 Adevinta 西班牙业务),显示其在“人才—数据—交易”型平台上的持续加码。 更重要的是,这笔交易背后是两条宏观曲线的交汇。EQT 在公告中强调,Remember 处在韩国人口结构转型与 AI 驱动的人才管理崛起之交点:韩国职场正面临老龄化加剧、人才错配与职业转型加速,企业更依赖数据化与智能化手段进行“找人—评估—留用”。Remember 的自更新数据库与算法引擎,能够在候选人与岗位之间进行高效率匹配,并将“人脉—内容—机会”联动起来,这与全球 HR 科技“从 ATS/Job Board 向 Talent Intelligence/Network OS 演进”的趋势一致。对于海外市场,Remember 早前在日本市场的用户增长也显示其产品在东亚文化圈具备一定的可复制性,为未来的区域化扩张提供了先例与样板。 从竞合版图看,韩国职业社交与招聘长期存在“三足鼎立”的业态:国际化平台(如 LinkedIn)在跨国公司与高层次岗位有优势;本地招聘门户与猎头在量级与垂直深度上占据传统地位;而 Remember 以“数据 + 网络 + 社区”的复合形态卡位,既承接白领人群的日常管理与交流,又在中高端人才的发掘与撮合上提供更高效的工具。这种“多边网络 + 企业解决方案”的结构,使其不仅是一个“简历库”,更是一个“动态的人才与商业关系网络”。对 EQT 来说,这意味着在财务投资回报之外,还可通过治理、技术与国际化经验,推动 Remember 在产品、变现与区域扩张的“下一拐点”。 与中国市场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的 Remember & Co. 与中国的 名片全能王(CamCard) 在产品起点上有相似之处,均是以“名片扫描识别”切入市场,构建结构化的电子名片数据库。名片全能王由上海合合信息科技开发,自2009年推出以来在国内外积累了庞大用户群,并提供 OCR 识别、多端同步、云端存储等功能,主要定位于个人和企业的人脉管理工具。然而,两者在发展路径与定位上存在显著差异:名片全能王的社交化程度相对有限,虽然有企业版和团队协作功能,但核心仍是“高效管理名片和联系人”;而 Remember 则更早、更彻底地将名片数据转化为职业社交网络的底层资产,叠加招聘撮合、职场社区、轻量 CRM 与线索生成等功能,形成了一个兼具人脉沉淀、机会撮合与数据驱动招聘的平台生态。这种“工具 + 社交 + 招聘”的融合,使 Remember 在韩国市场不仅是人脉管理工具,更是高活跃度的职场网络,类似于 LinkedIn 在全球市场的定位。 交易完成后值得关注的三个方向: 其一,算法与数据资产的“深耕”。名片数据为“静态关系”,但职场关系与履历是“动态关系”。如何持续打通社区内容、互动行为与企业用工需求,形成“画像—匹配—反馈—再训练”的闭环,将决定平台在 AI 招聘与人才情报(Talent Intelligence)赛道的长期护城河。 其二,B 端产品的纵深与标准化。EQT 公告提到的“端到端招聘解决方案”和轻量级 CRM/线索生成功能,未来有望向更标准化、可复制的 SaaS 套件演进,通过订阅 + 增值服务提升 ARPU,并与专家网络、调研服务形成“决策支持—招聘落地”的一体化产品包。 其三,区域扩张与本地化能力。日本市场的阶段性突破显示出文化与商务礼仪相近的东亚市场具备一定“迁移性”,但在数据合规、劳动法规与招聘生态差异显著的情况下,Remember 需要与 EQT 的全球网络协同,在合规、安全与品牌层面搭建可持续的出海能力。 总体而言,EQT 对 Remember & Co. 的控股收购,是对“以数据与网络为核心资产的 HR 科技平台”这一模式的强背书。它验证了一个重要命题:在本地语言文化与职场规则高度独特的市场中,真正能够承载“人脉—信息—机会”的网络型产品,往往来自深耕本土需求、以工具切入并长期运维数据资产的企业。正因如此,Remember 被称为“韩国的 LinkedIn”并非噱头,而是其产品矩阵、数据规模、用户结构与商业化路径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监管审批推进与交易落地,韩国 HR 科技赛道或将迎来以数据智能为底座的“第二增长曲线”,而这一曲线的形态,或许会为其他亚洲市场提供可供参考的样本。 (注:本文关键信息与数据来源于 EQT 发布的并购新闻稿与官网披露、韩国主流媒体与研究文献等公开渠道;具体包括交易金额、用户规模、数据库规模与业务结构等内容。若后续官方披露更新,本文将据此调整与补充。)
    私募股权
    2025年08月12日
  • 私募股权
    【美国】HR科技公司 goHappy 获战略投资,提升前线员工沟通与参与效率 HRTech概述: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HR科技公司 goHappy 宣布获得 Pamlico Capital 的战略增长投资,继续深耕一线员工沟通领域。goHappy 为企业提供免App短信平台,便捷连接100万+前线员工,覆盖餐饮、医疗、零售等行业。 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2025年7月22日 — 专注于一线员工参与的领先解决方案提供商 goHappy 今日宣布,已获得私募股权公司 Pamlico Capital 的一笔战略增长投资。Pamlico 专注于高增长科技与服务型企业,此次投资将助力 goHappy 进入下一阶段的扩张与创新,进一步实现其愿景:通过提升一线团队参与度,推动企业实现更强业务成果。 goHappy 服务对象涵盖全国各大知名品牌,覆盖餐饮服务、酒店、医疗、制造和零售等行业,用户总数超过 100 万名前线员工。其产品支持关键的员工参与工作流程,提供有价值的分析与基准比对,并实现业内领先的员工触达率。近期推出的 Engagement Hub(参与中心)更进一步,支持企业向员工无缝分享文件、资料与内部资源。 goHappy 首席执行官 Shawn Boyer 表示:“一线员工是大多数企业的基石,但他们却常常缺乏应有的工具与支持。这笔投资将推动我们继续为企业带来真正解决前线挑战的创新产品。我们非常高兴能与 Pamlico Capital 合作,他们与我们价值观一致,愿意共同推进更广泛的一线员工影响力。” Pamlico Capital 合伙人 Christiane Felts 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 goHappy 合作,并与 Shawn 团队及现有投资方 Growth Street Partners 密切协作。goHappy 所提供的工具正在为企业带来显著价值,解决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关键问题——如何有效连接并激励一线员工。我们期待助力 goHappy 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推动其使命发展。” 此次融资是 goHappy 成长历程中的又一关键里程碑,继其推出 Engagement Hub、奖励与认可(Rewards & Recognition)、员工推荐(Referrals)和劳动力分析(Workforce Analytics)等系列新产品之后。早期投资方 Growth Street Partners 自 2022 年起参投,仍将继续持有公司重要股份。 交易过程中,Vista Point Advisors 担任 goHappy 独家财务顾问,Goodwin Proctor LLP 担任其法律顾问;Pamlico Capital 的法律顾问为 Alston & Bird LLP。 关于 goHappy goHappy 正在革新企业与一线员工的沟通方式,打造最强大、简单且包容的“免App”一线参与技术平台。其核心能力是帮助企业实现对 100% 一线员工的有效触达。goHappy 团队拥有逾 25 年一线员工服务经验,使命是让每位前线员工都能感受到被重视与连接,从而发挥最大潜能。企业也因此实现更高的沟通效率、员工幸福感与业务增长。了解更多,请访问:www.gohappyhub.com 关于 Pamlico Capital Pamlico Capital 成立于 1988 年,是一家专注于北美中型市场的私募股权公司,重点投资通信、医疗信息技术、信息服务、软件和技术服务类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目前管理资产约 54 亿美元。详情访问:www.pamlicocapital.com 关于 Growth Street Partners Growth Street Partners 提供早期成长型资本,聚焦高速成长的 SaaS 及技术服务企业,尤其关注被低估或服务不足的市场。其投资对象多为创始人亲身经历所要解决问题的公司。该机构已成立两支基金,管理资产逾 2 亿美元。官网:www.growthstreetpartners.com
    私募股权
    2025年07月23日
  • 私募股权
    【重磅】招聘巨头落幕:CareerBuilder 与 Monster总部关闭,解雇员工,出售公司 HRTech概述:CareerBuilder+Monster传出重大消息:公司总部即将关闭,员工被通知永久解雇,并启动整体出售流程。根据公司CEO Jeff Furman签署的邮件,该公司将于2025年8月4日正式解雇位于美国总部的大多数员工,并明确指出“此次解雇将是永久性的”。虽然公司随后通过媒体发布声明称目前“并未进行人员调整”,但内部邮件显示,该公司已根据联邦与州法律中的WARN法案向大多数美国员工发出提前裁员通知。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公司出售及重组计划已进入实质阶段。 CareerBuilder自2017年起由Apollo Global Management与安大略教师退休金计划联合持有;而Monster则在2024年被Randstad出售给Apollo,随后两家公司于2024年9月完成合并。本次整合后并未带来明显业务突破,反而逐步削减管理层,最终走向出售。截至目前,CareerBuilder.com与Monster.com仍正常运营,但此次总部关闭及裁员通知,标志着传统招聘平台向AI驱动的新型招聘平台让位的趋势愈发明显。业内预计,Apollo可能将该公司继续分拆出售,或重塑后寻求IPO。 2025年6月,一个曾统治全球招聘行业的时代正式落下帷幕。据外媒报道,美国老牌招聘平台 CareerBuilder 与 Monster 合并后的新实体,正在进行大规模架构调整:关闭位于芝加哥的美国总部、向多数员工发出永久性解雇通知,并正式启动公司出售流程。 这则消息,不仅揭示了两大招聘巨头的命运,也让我们重新思考“招聘平台”的未来形态。 一、从高光到低谷:招聘双雄的前世今生 在数字招聘的黎明时期,Monster 和 CareerBuilder 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Monster 成立于1994年,是全球第一家互联网招聘网站,曾一度登陆《财富》500强,成为招聘自动化的象征。 CareerBuilder 则依托媒体资源和本地化优势,在2000年代迅速扩张,服务于大量中大型企业,是LinkedIn出现前北美最主流的职位发布平台之一。 然而,随着 AI驱动的人才匹配系统、社交招聘兴起、职位分发渠道多元化,这类以“职位发布+简历搜索”为核心的传统平台,逐渐力不从心。 Monster于2016年被荷兰人力资源巨头 Randstad 以4.29亿美元收购,CareerBuilder则在2017年被Apollo Global与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金计划联合私有化。 直到2024年,这两家企业在Apollo的主导下完成合并,组建成CareerBuilder+Monster,试图以“品牌+资源整合”重启增长。但这一设想,并未获得市场有效反馈。 二、终局:总部关闭、员工解雇、公司待售 2025年6月5日,公司CEO Jeff Furman 向员工发出正式信函,宣布: 关闭美国总部(芝加哥200 North LaSalle Street) 向多数员工发出符合WARN法案的60天解雇通知 明确指出“解雇将是永久性的” 公司正进行出售,未来去向不明 尽管随后公司官方发布声明试图淡化消息,强调“目前并未立即裁员”,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美国员工已收到正式裁撤通知,显示公司运营正处于不可逆的收缩阶段。 这也意味着,Monster 和 CareerBuilder 作为独立品牌的黄金时代正式结束。 三、投资逻辑背后的“剧终脚本” 从收购到合并再到出售,Apollo等金融资本的操作轨迹十分典型: 低价收购“落难巨头” 剥离非核心业务,转手套利 整合品牌资源,压缩成本 最终打包出售或分拆变现 有数据显示,Apollo通过出售CareerBuilder部分资产,已获得7至10倍的投资回报。Monster的交易结构未公开,但在Randstad退出控股后,其市场价值显然已大幅缩水。 这些资本运作,对品牌价值和产品创新的投入极为有限,这也加速了平台的“功能老化”和“市场脱节”。 四、招聘平台何以失宠? 招聘平台之所以走向边缘,有三个根本性原因: 1. 职位信息不再稀缺 随着信息泛滥,职位发布已不具备天然流量优势,尤其是被 LinkedIn、Indeed、Google Jobs 和社交招聘所冲击。 2. 企业更看重“匹配质量”而非“流量数量” 海投简历的模式弊端逐渐显现,企业更倾向于使用AI工具、ATS系统进行精准筛选,减少人力成本。 3. 候选人行为改变 越来越多求职者不再依赖单一平台查找职位,而是主动建立个人品牌,通过社交网络、专业社区等渠道获得职业机会。 五、平台的未来不再是“信息分发”,而是“能力连接” HR Tech 的发展方向,已从“找简历”转向“找能力”: AI 招聘 Agent:如SmartRecruiters的Winston,自动完成筛选、邀约、协调流程 技能型人才市场:如HireEZ、Upwork等平台通过技能标签而非职位分类进行人才组织 企业内部人才流动系统:如Fuel50、Gloat聚焦内部员工机会匹配,挖掘“隐藏人才” 在这个趋势下,传统招聘平台若不进行彻底的技术转型,将被快速边缘化。 六、对比中国市场:招聘平台的危与机 对比之下,中国招聘平台依旧活跃,但也正在经历从**“流量平台”向“服务平台”**的关键转变,详细就不多展开了,也值得警示,尤其是类似的广告类型的招聘平台。 不过,中国平台同样面临挑战——如简历真实性、招聘信息合规、职位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 这段开放给大家,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七、HR Tech 的未来:以人为本,而非以简历为本 CareerBuilder 与 Monster 的谢幕,不是结束,而是信号——招聘平台的逻辑必须改变。 从“职位驱动”转向“人+能力驱动” 从“信息收集”转向“智能推荐与互动引导” 从“孤岛式服务”转向“全周期人才管理解决方案” 这不仅是技术的演进,更是对“人与工作的关系”理解方式的升级。 一个时代终结,也标志着新格局的开启。CareerBuilder 与 Monster 的谢幕,值得中国招聘平台深思。 招聘从不只是找人,而是连接机会与能力的过程。 下一代招聘平台,需要站在人力资源科技(HR Tech)的高度,构建更智能、更可信、更以人为本的人才生态。 最后现在买入这两家公司是一个机会吗? 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请注明来源:HRTechChina.com。关注我们,获取全球HR科技一线动态与独家解读。
    私募股权
    2025年06月12日
  • 私募股权
    【美国】AI人才智能平台 HelloSky 完成 55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年经常性收入突破 100 万美元,扩展高管团队 【2025年4月23日,美国加州圣地亚哥】——专注于高管猎头领域的 AI 人才智能平台 HelloSky(前身为 Skyminyr)今日宣布,已完成一笔超额认购的 55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Caldwell Partners、Karmel Capital、True Capital Partners、Hunt Scanlon Ventures 以及来自 Google 与 Cisco 的多位知名天使投资人共同参与。 同时,HelloSky 宣布其年经常性收入(ARR)已突破 100 万美元,并进一步扩展了高管团队。Hugh Burnham 出任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裁,他曾经营一家服务 B2B 科技初创公司的公关与营销公司达21年,2023年该公司被收购。Mike Kelch 出任销售副总裁,曾任职于 Scandit、Leafly 和 GolfNow,在 AI 驱动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客户增长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融资所得将主要用于产品工程开发与市场拓展,进一步加速 HelloSky 在高管招聘领域的渗透。 重新定义高管招聘 与许多“为大众招聘设计后再加装高管功能”的 AI 招聘平台不同,HelloSky 从零开始为高管猎头量身定制,结合先进的数据科学与 AI 技术,专注于精准识别具备高度契合背景与经验的领导人才。 过去五年,HelloSky 构建了一套专有的“数据科学飞轮”,通过持续学习700多位资深高管猎头的行为数据、查询模式和成功案例,不断优化匹配模型,提升搜索复杂岗位时的精准度,甚至可处理以往被视为“无法搜索”的高难度任命任务。 不同于基于 LinkedIn 简历的浅层信息推荐,HelloSky 拥有智能能力标签、关系网络图谱与人才路径分析,可基于深度的工作、教育与投资数据网,智能发现与候选人之间的最优连接路径。 构建统一的人才情报生态系统 HelloSky 集成人才、公司、投资人等多维度数据,形成一个统一的 AI 驱动平台,并配备了动态市场映射、实时追踪和最新推出的 SmartRank™ 技术,重塑高管人才的搜寻与评估流程,用户无需再订阅多个昂贵系统。 SmartRank™ 可将自然语言描述的职位需求转化为结构化图谱,通过算法精准定位最合适的候选人,极大提升匹配效率和成功率。平台还整合投资者数据分析,部分功能可替代 Pitchbook 等工具。同时,平台的“智能标签”系统可评估候选人的营收阶段、可被挖角程度、社交网络评分等维度,帮助客户找到最合适的引才路径。 广泛系统集成与行业认可 HelloSky 已实现与众多主流 ATS(申请人追踪系统)与 TRM(人才关系管理)系统的集成,包括 Ashby、Clockwork、Ezekia、Gem、Greenhouse、Invenias、Loxo、Salesforce 和 Thrive,用户可在统一平台上查看候选人信息、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目前,多个增长迅猛的高管猎头公司如 Bespoke Partners、Caldwell Partners、Eastward Partners、NU Advisory Partners 和 On Partners 已部署 HelloSky,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也开始在其投资组合公司中广泛使用该平台支持人才决策。 HelloSky CEO Alex Bates 表示:“这是高管猎头行业的转折点。AI 不再只是一个未来趋势,而是当下的竞争优势。使用我们平台的机构,正在以更高的精准度与效率快速成长。” HelloSky 近期还入选 G2 软件排名“人才智能软件”高表现者象限,并预计将在 2025 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关于 HelloSky HelloSky 是一家新一代人才智能平台,专为高管招聘市场设计,融合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专有人才图谱,帮助组织以更快、更精准的方式识别并连接关键领导人才。
    私募股权
    2025年04月24日
  • 私募股权
    【印度】HR科技公司 Darwinbox获1.4亿美元融资,加速全球扩张 印度的HR科技公司Darwinbox宣布完成1.4亿美元融资,由KKR和Partners Group共同领投,Gravity Holdings参与。本轮融资将加速其在全球,特别是北美市场的扩张,并推动AI驱动的HR管理创新。 Darwinbox创立于2015年,是一款移动优先、AI赋能的人力资本管理平台。目前,已覆盖全球130个国家的1000多家企业,管理超过300万名员工。其客户包括星巴克、AXA、Cigna等全球知名品牌。 Darwinbox融资新闻可以访问文章最后的链接,更多信息请关注 HRTechChina,获取全球最新HR科技动态! 【2025年3月5日】印度HR科技公司Darwinbox近日宣布完成1.4亿美元融资,由Partners Group和KKR共同领投,Gravity Holdings跟投。本轮融资将助力Darwinbox加速全球扩张,特别是在北美市场的增长,并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HR SaaS(软件即服务)市场的竞争力。本轮融资后,Darwinbox的累计融资总额已达2.7亿美元,并且估值或接近9.5亿美元。 强势融资,目标全球市场 成立于2015年的Darwinbox,是一个移动优先、AI驱动的人力资本管理(HCM)平台,为全球1000多家企业提供HR管理解决方案,涵盖招聘、入职、考勤、薪酬、绩效管理等核心HR功能。目前,该平台已覆盖130个国家,管理超过300万名员工,客户包括星巴克(Starbucks)、妮维雅(Nivea)、AXA、Cigna、WeWork、Crisil(标普公司)、T-Systems等全球知名企业。 在全球扩张方面,Darwinbox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目前60%的收入来自印度以外的国际市场,且过去两年,其国际业务增长了五倍,其中美国市场成为其增长最快的区域。为了抓住北美市场机遇,联合创始人Jayant Paleti已搬迁至美国德州,亲自推动公司在当地的市场拓展。 挑战HR行业巨头 Darwinbox的快速增长,令其成为HR科技行业的新兴挑战者。当前,全球HR SaaS市场被Deel、Rippling、SAP、Oracle、Workday等巨头主导。其中,Deel和Rippling的估值均已达到120-130亿美元,远超Darwinbox。但作为新兴力量,Darwinbox凭借一体化HR SaaS平台、强大的本地化适配能力和AI技术优势,正在成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Jayant Paleti在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表示:“HR软件行业的历史悠久,很多传统系统已深入企业运营,但这些系统已经难以满足现代HR管理需求。Darwinbox的核心优势在于,我们不仅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HR SaaS平台,还能满足不同市场的本地化需求。” 资本青睐,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此次融资,除了资金支持外,也进一步巩固了Darwinbox在HR科技行业的市场地位。 KKR印度私募股权负责人Akshay Tanna表示:“Darwinbox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凭借创新和客户导向策略,已成为全球HR科技领域的重要玩家。我们将利用KKR的全球资源,帮助Darwinbox加快国际扩张。” Partners Group私募股权董事总经理Cyrus Driver也表示:“HR科技市场正迎来变革,Darwinbox是其中极具颠覆性的创新者。公司在产品创新、生成式AI和全球扩张方面表现出色,我们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技术驱动增长,AI将成为未来发展核心 2024年,Darwinbox被Gartner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评选为云HCM套件挑战者(Challenger),成为唯一入选的亚洲公司,这进一步验证了其技术创新能力。 近期,Darwinbox推出了一系列重要功能,包括: 多国薪酬管理(multi-country payroll),支持企业在不同国家合规处理薪酬 AI驱动HR管理,优化招聘、员工管理、考勤分析等关键HR流程 Paleti透露,未来Darwinbox将加大对**人工智能(AI)**的投入,构建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HR管理平台。他强调:“我们是HR的核心记录系统(system of record for HR),未来AI将帮助我们实现更多智能化应用。” 全球化布局,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本轮融资后,Darwinbox计划加速拓展北美、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市场,并继续投资AI技术,以提升HR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目前,Darwinbox的投资者包括Microsoft、Salesforce Ventures、Sequoia(现Peak XV)、Lightspeed、TCV等全球顶级资本支持者。其未来发展是否能挑战SAP、Oracle、Workday等传统HR巨头,仍需市场进一步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全球HR科技市场正在迎来新一轮变革,而Darwinbox已成为这场变革中的关键玩家。 结语 随着企业对智能化HR管理的需求持续增长,AI、移动优先、本地化适配正在成为行业趋势。Darwinbox凭借其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已跻身HR SaaS行业的竞争前沿。这家来自印度的HR科技新贵,能否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未来值得持续关注。 ​以下是Darwinbox自成立以来的融资时间线:​ 2016年7月:​Darwinbox完成两轮种子轮融资,总计超过100万美元,投资者包括Endiya Partners、3one4 Capital、Tracxn Labs和StartupXseed Ventures。​ 2017年6月:​Darwinbox获得4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Lightspeed India Partners领投,Endiya Partners、3one4 Capital、Tracxn Labs和StartupXseed Ventures跟投。​ 2019年9月:​Darwinbox完成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红杉资本印度(Sequoia Capital India)领投,现有投资者Lightspeed India Partners、Endiya Partners和3one4 Capital跟投。​ 2021年1月:​Darwinbox获得15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Salesforce Ventures领投,红杉资本印度、Lightspeed India Partners、Endiya Partners和3one4 Capital等现有投资者跟投。​ 2022年1月:Darwinbox​完成7200万美元的D轮融资,由TCV领投,投资后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晋升为独角兽企业。​ 2025年3月:Darwinbox​宣布获得1.4亿美元的E轮融资,由Partners Group和KKR共同领投,Gravity Holdings跟投。
    私募股权
    2025年03月06日
  • 私募股权
    据称ADP将以近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WorkForce Software,强化定制化薪酬管理领域 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巨头ADP正在洽谈以约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WorkForce Software。这笔交易正处于高级谈判阶段,虽然尚未最终敲定,但预计在未来几周内对外宣布。此次收购有望进一步增强ADP在人力资本管理领域的竞争力,并扩大其在定制化薪酬管理方面的市场份额。 WorkForce Software:定制化薪酬管理的先行者 WorkForce Software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利沃尼亚市,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灵活且创新的薪酬管理解决方案。公司所开发的系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复杂的薪资问题,例如员工间带薪休假的互换、长时间工作后员工的加班费管理等,符合现代企业多样化的需求。这类定制化的功能使得WorkForce Software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许多大型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合作伙伴。 战略背后的投资者 WorkForce Software背后的主要投资者包括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和Insight Partners。Insight Partners自2014年起成为该公司的所有者,而Elliott于2019年宣布对WorkForce进行“重大股权投资”,成为Insight的平等合作伙伴。此次交易将使ADP从这两大投资巨头手中收购WorkForce Software,从而进一步巩固其在薪酬管理技术领域的地位。 ADP:人力资本管理的巨头 自1949年成立以来,ADP一直是全球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领导者,帮助企业处理薪资、福利、时间管理等人力资本管理的方方面面。据公司最新年度报告显示,ADP负责处理全美六分之一员工的薪资。近年来,ADP不断扩展其人力资本管理服务,以应对来自Paycor和Paylocity等其他薪酬服务提供商的激烈竞争。 通过此次收购,ADP计划进一步扩展其在人力资本管理市场中的领导地位,特别是在定制化薪酬管理解决方案领域的实力。此举不仅使ADP在现有市场中占据更多份额,还可能对未来人力资源技术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未来展望 虽然此次谈判已进入高级阶段,但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协议可能会出现延迟,甚至有可能因某些原因未能达成。尽管如此,业内分析师普遍看好这一收购案,认为ADP将借此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薪酬管理市场的领导地位,并为客户提供更多定制化的服务选项。 截至9月25日,ADP的股价下跌了0.5%,收于每股275.25美元,总市值约为1120亿美元。如果此次收购成功,ADP有望继续推动其股价的增长,并在未来的人力资源技术领域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这笔收购不仅对ADP的业务版图意义重大,也反映了全球薪酬管理市场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和个性化需求。未来,ADP与WorkForce Software的强强联合,或将引领新一轮的行业创新。
    私募股权
    2024年09月29日
  • 私募股权
    私募股权公司 EQT收购日本人力资源科技公司 HRBrain 的多数股权 私募股权公司 EQT已同意收购日本人力资源科技公司HRBrain的多数股权,收购金额未公开。 HRBrain 将自己描述为一家 SaaS 提供商,专门为面临劳动力短缺和披露人力资本指标(敬业度、保留率、薪酬、每次雇用成本、绩效等)的新监管要求的日本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提供支持。 HRBrain 表示,迄今为止,它已支持超过 2,500 家公司改善人才参与和管理,使经常性收入增长了 60%,特别是针对其目标中大型公司。 凭借上周 BPEA EQT 中型市场增长基金的资本承诺,HRBrain 计划进一步扩大其在人力资源科技领域的服务。 “HRBrain 面临着就业人口减少、岗位就业加速、人力资本可视化和披露需求等强劲推动力。我们看到了进一步扩展 HRBrain 卓越产品和服务的巨大潜力,我们期待利用 EQT 的技术和软件经验来支持总裁 Hiroki Hori 及其员工加速 HRBrain 的发展。”EQT 合伙人 Tetsuro Onitsuka 说道。 EQT 成立于 1994 年,总部位于瑞典,是全球领先的投资公司之一,管理资产达 37 万亿日元(2,520 亿美元),遍及亚洲、欧洲和北美。它主要投资于房地产和其他公司,但其投资组合还包括美国求职网站 JoinHandshake.com “HRBrain通过SaaS类软件和咨询服务帮助超过2500家企业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与新合作伙伴殷拓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更加专注于推动人力资源领域和人力资本管理的数字化转型(DX)。”将继续持有少数股权并留任首席执行官的Hori表示。 总部位于东京的HRBrain成立于2016年3月,拥有150名员工。 关于HRBrain “HRBrain”系列由“HRBrain人才管理”、组织诊断调查、脉搏调查、人员测评、360度测评、劳动管理、内部聊天机器人等七大服务组成,为企业提供统一的一站式云服务。管理和利用。除了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领域的数字化转型(DX)外,我们还将不断拓展服务范围,为人力资本管理、ESG管理等做出贡献。 HRBrain 公司简介 公司名称:HRBrain Co., Ltd. 地址:东京都品川区神大崎 2-25-2 新东急目黑大厦 5 楼 代表董事兼首席执行官:Hiroki Hori 成立时间:2016 年 3 月 1 日 EQT介绍 EQT成立于1994年,是全球领先的投资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瑞典,目前管理资产约2320亿欧元(约37万亿日元*),资产遍布欧洲、亚洲和北美的20个国家。我在 设有一间办公室。我们以“让企业‘面向未来’(将其转变为对未来具有可持续价值的企业)并为世界创造积极影响”为宗旨开展投资活动。它来自瑞典瓦伦堡家族,他们是160多年的工业资本家,具有企业家精神和长远的经营理念。
    私募股权
    2023年11月28日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