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kday workday
 
						刚刚:Workday宣布11亿美元收购瑞典AI驱动的知识学习平台Sana,打造AI驱动的“未来工作入口”
						HRTech概述:Workday 将以11亿美元收购瑞典AI企业知识平台公司 Sana,计划于2026财年Q4完成交割。Sana 以 AI 智能体(Sana Agents)与 AI 学习平台(Sana Learn)闻名,已服务超100万用户。未来 Sana 将与 Workday 的员工与财务数据深度整合,实现知识检索、流程自动化、内容生成与个性化学习体验,服务 Workday 生态内7,500万用户。此举标志着 Workday 迈向“未来工作入口”战略,加速企业AI变革。
Workday出手11亿美元拿下Sana
2025年9月16日,Workday, Inc.(纳斯达克代码:WDAY)在Workday Rising 2025大会上宣布,已与总部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AI企业知识平台公司Sana签署最终收购协议,交易金额约为11亿美元,将收购Sana全部流通股权。
该交易预计将在Workday 2026财年第四季度(即2026年1月31日前)完成,需满足惯常交割条件。交割完成后,Sana将成为Workday全资子公司,其核心产品Sana Agents和Sana Learn将继续以独立品牌形态发展,并全面融入Workday的AI战略版图。
Sana此次交易的顾问为DLA Piper,Workday方面的财务顾问为Allen & Company LLC,法律顾问为Orrick。
Sana:AI原生的企业知识与学习平台
成立于2016年的Sana,长期专注于AI原生企业知识与学习平台的研发,核心产品包括:
 	
Sana Agents:一套无代码AI智能体构建平台,可用于构建企业内部任务自动化代理,支持文档检索、内容生成、洞察分析、流程执行等全链条工作流,且所有操作通过“Agent System of Record”机制记录,保障安全与合规;
 	
Sana Learn:AI驱动的企业学习管理与内容创作平台,集课程生成、知识库搭建、个性化辅导、互动学习于一体。
目前,Sana已服务全球数百家企业、超过100万名用户。其客户案例包括:
 	
某全球电动车制造商:员工学习参与度提升 275%;
 	
一家拥有7,500名员工的欧洲安装行业分销商:课程开发周期从 4个月缩短至4天;
 	
某全球金融科技公司:内容创作周期从 3周缩短至3小时。
Sana曾获得多轮风险投资支持,投资方包括Merck旗下基金与Polestar创始团队等,凭借其AI原生技术在企业培训和知识管理领域建立了领先地位。
战略意义:打造“未来工作入口”平台
根据Workday产品与技术总裁Gerrit Kazmaier的表述,Sana的加入将成为Workday打造“未来工作入口(front door for work)”战略的核心支点。Workday计划将Sana的知识搜索、智能体和学习系统,与其在人力与财务领域的独特数据上下文深度整合,实现以下目标:
 	
知识与数据融合:实现跨Workday、Google Drive、SharePoint、Office 365等多源数据的统一检索;
 	
智能体驱动工作:通过Sana Agents提供任务自动化、主动推荐、洞察推送、绩效管理等AI服务;
 	
学习与技能重构:利用Sana Learn的AI内容生成与个性化辅导功能,加速员工技能建设、内部流动与再培训计划;
 	
个性化体验升级:基于员工角色、团队构成与绩效数据,主动提供定制化仪表盘、流程工具和学习资源。
届时,全球超过7,500万名Workday用户将能够在同一平台内完成数据获取、流程执行、内容生成与技能学习,极大提升工作效率与体验一致性。
产品互补:强化Workday学习与前端智能化能力
Sana的两大核心产品与Workday现有产品形成互补:
 	
Sana Learn 将为Workday Learning注入AI生成式课程开发、个性化辅导与互动学习等能力,解决企业对“规模化+个性化”学习内容的迫切需求;
 	
Sana Agents 则补足了Workday在前端智能体、跨系统知识检索与工作流执行方面的能力,使员工可以用自然语言发出指令,系统自动完成数据整合、流程审批、绩效分析等任务。
这意味着Workday未来的用户体验将从“提供数据平台”转向“提供智能助手”,从而显著提高员工生产力与系统使用粘性。
行业观察:Workday的AI版图加速成型
长期关注企业HR科技领域的分析师Josh Bersin指出,此次收购不仅是产品线补强,更是Workday整体战略架构的根本性跃迁。通过引入Sana的AI原生架构,Workday将从“后端交易系统”向“前端AI体验平台”转型,从而在以下几个方向强化竞争力:
 	
技术维度:实现AI原生知识图谱、生成式学习内容、智能体平台三位一体的闭环;
 	
用户体验维度:统一知识、数据、行动与学习入口,减少用户在多系统之间切换;
 	
商业维度:借力Sana成熟的企业客户基础与快速迭代的AI产品,将大幅提升Workday的客户粘性与交叉销售潜力。
在全球企业加速投入AI转型、人才再培训与内部流动的大背景下,Workday通过此次收购切入企业知识与学习赛道的“AI上层建筑”,有望显著扩大其在HR科技市场的总体可寻址市场(TAM),并建立长期壁垒。与此同时,SAP收购SmartRecruiters、Oracle强化AI Copilot等竞争者动作频频,Workday此举也被视为正面回应市场竞争的关键举措。
财务与运营前景
Workday目前尚未披露此次收购对未来财务业绩的具体影响,但表示将于后续财报更新指引。本次交易仍需监管及惯常交割程序完成。分析人士预计,此项收购将以增长性投资的形式纳入Workday整体战略支出,短期对利润率或有压力,但将强化其在人才管理与AI企业应用领域的长期增长潜力。
HRTech评论:
这笔价值11亿美元的收购交易,标志着Workday在企业AI平台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未来,Sana的AI能力与Workday在人员与财务数据的优势结合,将重塑企业用户与员工的交互方式,为全球客户带来更智能、更主动、更个性化的工作体验,也为Workday在AI驱动的下一代企业应用竞赛中奠定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Workday近年已多次通过并购快速补充AI能力:包括2023年收购Helios(AI技能匹配引擎)、2024年收购HiredScore(人才智能与内部流动AI平台),以及2025年初收购Paradox部分团队以强化AI招聘助理功能。此次整合Sana,则进一步补齐了Workday在知识检索、任务自动化与AI学习内容生成上的关键能力模块,显示其正以“拼图式并购”策略加速构建AI时代的企业中台能力。
 
新闻来源:
 	
Workday 官方新闻稿(PRNewswire,2025年9月16日)
 	
Josh Bersin《Workday Acquires Sana to Transform Its Learning Platform – And Much More》(2025年9月)
						
					 
- 
					
												 workday workday
 
						【深度解读】并购潮与私有化正在改写全球HRTech:从 SAP×SmartRecruiters、Workday×Paradox 、Paychex → Paycor到 Dayforce123亿美元的私有化
						
2025 年,HR 科技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由资本主导的深度重构。SAP 宣布收购 SmartRecruiters(估值约 15 亿美元),Workday 收购 Paradox,Paychex 以 41 亿美元并购 Paycor,Dayforce 被 Thoma Bravo 以 123 亿美元私有化,HireRight 也以约 17 亿美元完成退市。如此密集的大额交易,几乎前所未有。
这些交易的背后,是资本市场与私募基金对 HR 科技未来价值的重新定价: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收购补齐短板、扩大版图,以套件化和全流程能力增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私有化带来的“长期主义”让企业摆脱季度财报压力,获得更大的战略灵活度去扩展全球薪资、前线招聘、合规验证等长期增长业务。
HRTechChina 认为,这场并购与私有化浪潮的核心意义在于:行业正进入集中度加速提升的阶段,头部平台形成一体化能力,中端市场加速整合,而传统独立厂商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未来 3–5 年,HR 科技的格局将围绕“平台主导、资本驱动、生态竞合”三大关键词展开。
Workday 收购 Paradox:锁定前线招聘场景
2025 年 8 月,Workday 宣布收购会话式招聘平台 Paradox。Paradox 以候选人体验 AI 和高频量招聘场景见长,其助手 Olivia 已完成超过 1.89 亿次候选人对话,平均能将招聘周期缩短至 3.5 天,候选人转化率超过 70%。
在此之前,Workday 已完成对 HiredScore 的收购,用于人才匹配与编排;同时也收购了 Flowise,增强其 AI Agent 能力。Paradox 的加入,意味着 Workday 从候选人发现、智能对话到招聘、入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 AI 驱动招聘闭环。这让 Workday 在前线招聘市场获得了差异化优势,也确立了其在全球高频量岗位招聘中的领导地位。Paradox202年12月最后C轮融资2亿美元,估值15亿美元。
SAP 收购 SmartRecruiters:补齐 SuccessFactors 短板
SAP 在 2025 年宣布收购 SmartRecruiters,这是其 SuccessFactors 平台的重要补充。SmartRecruiters 作为新一代 ATS,在灵活性、AI 驱动招聘流程和开放生态方面具备领先优势。通过此次收购,SAP 将获得现代化的招聘核心能力,以与 Workday 在人才获取领域形成直接竞争。
这笔交易意味着传统 HCM 巨头正在加速补齐招聘拼图。对 SAP 而言,SmartRecruiters 不仅是功能的叠加,更是进入中端市场、提升候选人体验和招聘速度的关键。
Paychex 41亿美元收购 Paycor:中端市场 HCM 的整合
2025 年 1 月,Paychex 宣布以 41 亿美元收购 Paycor,并于 2025 年 4 月完成交割。这一交易是 HCM 行业中端市场的一次里程碑。
Paycor 长期深耕中小型企业市场,提供云端人力资源与薪资解决方案;而 Paychex 在中小企业薪资服务方面处于美国市场领先地位。两者的结合,意味着 Paychex 能在薪资之外,获得更完整的 HR SaaS 产品线,从而与 ADP、UKG、Workday 等形成更直接的竞争。
对企业用户而言,这一交易将带来更强的集成服务,但也可能导致未来市场的集中度提高,独立厂商的竞争压力加大。
Dayforce 私有化:123 亿美元交易
2025 年 8 月,Dayforce 与 Thoma Bravo 达成协议,以 123 亿美元全现金私有化,股东将获得每股 70 美元的现金溢价。该交易预计在 2026 年初完成。
私有化后的 Dayforce 将获得更大的战略灵活性,尤其是在全球薪资、劳动力管理和 AI 投资方面。资本市场普遍认为,私有化能让公司摆脱短期盈利压力,更专注于长期的产品与市场扩张。
这笔交易也表明,私募股权基金正在积极重塑 HR 科技版图,推动行业内的再次整合。
HRTech行业趋势分析
1. HCM 套件化加速
SAP 与 Workday 的收购显示,大型 HCM 平台正在补齐招聘短板。通过并购 SmartRecruiters、Paradox 等专业厂商,它们将 ATS、人才匹配、候选人体验整合进一体化套件,从而对独立招聘软件形成直接威胁。
2. 一线的招聘成为新战场
Workday 收购 Paradox 表明,一线用工市场正在成为 AI 招聘的最大增量领域。零售、医疗、物流等行业的快速招聘需求,使得会话式 AI 与自动化流程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3. 中端市场整合显著
Paychex 收购 Paycor 是中端市场 HCM 的关键事件,显示该细分市场也进入整合阶段。类似的交易会持续压缩独立厂商的生存空间。
4. 私有化为“二次创业”提供资本工具
Dayforce 与 HireRight等HR科技机构的私有化,反映出私募基金正在推动 HR 科技行业的再平衡。相比公开市场,私有化能让企业更专注长期发展,但也会带来杠杆和整合的风险。
HRTechChina的观点
2025 年的并购与私有化浪潮,已经超越了单一产品层面的整合,而是预示着行业运行逻辑的重构。大型 HCM 平台通过收购 SmartRecruiters、Paradox、HiredScore、Flowise 等,基本补齐了从候选人获取、AI 匹配、对话体验到招聘入职的全链条能力;同时,私有化案例(Dayforce、HireRight)反映出资本市场的再平衡——公开市场追求短期盈利,而私募基金推动长期价值释放。整个行业的走向已经非常清晰:套件化、一体化、AI 驱动,以及资本主导的再平衡。
我们的观察:
 	
平台主导,独立厂商生存空间缩小:SAP、Workday 等巨头通过收购补强招聘与 AI 能力,独立 ATS 与招聘软件被迫转型为生态合作伙伴,未来更多是“竞合”关系而非单纯竞争。
 	
一线招聘将是最大增量场景:零售、医疗、制造、物流等前线岗位招聘成为 AI 招聘的突破口,效率、转化率与体验是核心指标。
 	
中端市场整合提速:Paychex 收购 Paycor 是信号性案例,显示中端 HCM 市场已进入并购整合周期,未来竞争格局会明显集中。
 	
私有化重塑资本节奏:Dayforce 与 HireRight 的私有化说明,PE/VC 正在重塑 HRTech 的资本路径,让企业获得更长的战略窗口,但也带来杠杆与整合风险。
 	
AI 驱动全面渗透:无论是招聘、薪资还是合规,AI 都已不再是“附加功能”,而是所有产品的核心差异化方向。
对于企业用户而言,这意味着未来三到五年,HR 科技的选择不再是单点工具,而是“平台+生态”的博弈。如何在效率、合规与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将是 CHRO 与 CIO 的核心任务。以上观点仅限于美国市场的观察。我们仅做参考,也欢迎大家一起与HRTech畅谈中国HR科技市场的发展。
来源:公司公告、新闻稿、行业分析报道(Workday、SAP、Paychex、Dayforce、HireRight 等官方发布及公开市场信息)
						
					 
- 
					
												 workday workday
 
						【财报】Workday公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2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6%
						HRTech概述:Workday公布2026财年Q2财报:营收2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其中订阅收入21.69亿美元,同比增长14.0%。营业收入达2.48亿美元,利润率10.6%,非GAAP营业H利润率更是提升至29%。摊薄每股收益0.84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2.21美元。订阅积压订单规模达253.7亿美元,同比增长17.6%,显示未来业务增长潜力。Workday近期收购AI招聘平台Paradox和低代码AI平台Flowise,并成立Workday Government,服务美国政府客户。
加利福尼亚州普莱森顿, 2025 年 8 月 21 日Workday , Inc. (NASDAQ: WDAY )今天公布了截至 2025 年 7 月 31 日的 2026 财年第二季度业绩。
2026财年第二季度业绩
 	总营收为23.48亿美元,较2025财年第二季度增长12.6%。订阅营收为21.6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0%。
 	营业利润为2.48亿美元,占营收的10.6%;去年同期营业利润为1.11亿美元,占营收的5.3%。第二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营业利润为6.80亿美元,占营收的29.0%;去年同期非公认会计准则营业利润为5.18亿美元,占营收的24.9% 。1
 	每股摊薄净收益为0.84 美元,而2025 财年第二季度每股摊薄净收益为0.49 美元。非公认会计准则每股摊薄净收益为2.21 美元,而去年同期非公认会计准则每股摊薄净收益为1.75 美元。1
 	12个月订阅收入积压订单为79.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4%。总订阅收入积压订单为253.7亿美元,同比增长17.6%。
 	运营现金流为6.16 亿美元,去年同期为5.71 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5.88 亿美元,去年同期为5.16 亿美元。1
 	作为股票回购计划的一部分, Workday 以2.99 亿美元回购了约 120 万股 A 类普通股。
 	截至2025 年 7 月 31 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及有价证券为81.9 亿美元。
新闻评论
Workday首席执行官卡尔·埃森巴赫表示:“Workday本季度业绩表现稳健,这得益于我们的人工智能和平台创新、国际化发展势头以及持续与我们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客户选择Workday,是因为我们帮助他们释放当下的价值,并为未来做好准备——无论是引领人工智能转型、精简运营,还是为员工创造更有意义的工作。”
Workday 首席财务官Zane Rowe表示:“我们第二季度的业绩反映了我们平台的强劲表现,以及我们在多项增长计划上的持续进展。秉承上半年的强劲势头,并考虑到对 Paradox 的收购,我们将 2026 财年的订阅收入预期上调至88.15 亿美元,增幅达 14%,同时将 2026 财年非 GAAP 运营利润率预期上调至约 29%。”
近期业务亮点
 	Workday 迎来了包括 Banamex、家乐福、Masan Group、Memorial Health 和Red Coats在内的新客户,并扩大了与 Google、Nationwide Insurance、澳洲航空、Randstad、东京电子和弗吉尼亚大学的现有合作关系。
 	Workday 达成了最终协议,收购Paradox,这是一家使用对话式 AI 简化求职过程每一步的候选人体验代理,并收购了Flowis e,这是一个可以轻松构建 AI 代理的低代码平台。
 	Workday 推出了新的AI 开发人员工具集,并推出了Workday 代理合作伙伴网络,这是一个由合作伙伴组成的全球生态系统,旨在构建可与 Workday 代理记录系统相连接的 AI 代理。
 	Workday 成立了Workday Government,这是一家致力于服务美国政府的新子公司。
 	Workday 客户社区目前拥有超过 7500 万名签约用户,占财富 500 强企业的 65% 以上。
 	DailyPay 被指定为 Workday 的按需付费战略合作伙伴,让员工在发薪日之前更容易获得应得的工资。
 	Workday 通过扩大团队来扩大其在印度的业务,包括任命Sunil Jose为印度总裁,并承诺从当地数据中心提供服务。
 	Workday 被评为 2025 年 Gartner ®魔力象限™美国地方政府云端 ERP领导者1。
 	Workday VNDLY 在Everest Group 的供应商管理系统 (VMS) PEAK Matrix® 评估 2025 中被评为领导者和明星表演者。
 	Workday 在 2025 年 Gartner ® Peer Insights™ 客户 之声评选中被评为“以服务为中心的企业的云 ERP ”、 “财务规划软件3 ”和“适用于 1,000 名以上员工企业的云 HCM 套件4 ”的客户选择奖。
财务展望
Workday 对截至2025 年 10 月 31 日的2026 财年第三季度提供以下指导:
 	订阅收入达22.35亿美元,增长14.1%
 	非公认会计准则营业利润率为 28.0% 1
Workday 正在更新截至 2026年 1 月 31 日的2026 财年全年业绩指引,具体如下:
 	订阅收入达88.15亿美元,增长14.2%
 	非公认会计准则营业利润率为 29.0% 1
 
关于Workday
Workday是一个用于管理人员、资金和代理 的人工智能平台。Workday 平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旨在帮助客户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工作效率并推动业务持续发展。Workday 已被全球超过 11,000 家企业和各行各业使用,涵盖中型企业到超过 65% 的《财富》500 强企业。欲了解更多关于 Workday 的信息,请访问 workday.com。
© 2025 Workday, Inc. 保留所有权利。Workday 和 Workday 徽标是 Workday, Inc. 的注册商标。所有其他品牌和产品名称均为其各自所有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 
					
												 workday workday
 
						【收购】Workday 宣布收购AI招聘平台Paradox,AI 招聘进入新阶段
						HRTech概述:美国时间2025年8月21日,Workday 宣布签署最终协议,将收购 AI 招聘平台 Paradox。Paradox 以智能对话助手 Olivia 闻名,专注于提升候选人体验,尤其适用于高频量的前线岗位招聘。数据显示,Paradox 已实现超过1.89亿次候选人 AI 对话,候选人转化率超过70%,招聘周期缩短至最快3.5天。更多全球最新资讯,请关注HRTechChina. 
2025年8月21日,加州普莱森顿 —Workday(纳斯达克代码:WDAY)宣布,已与 AI 招聘平台 Paradox 签署最终收购协议。这笔交易不仅是 Workday 在人才获取产品上的扩展,更被业界视为一次将深远改变招聘技术格局的战略举措。
Paradox:从聊天机器人到完整 AI 招聘平台
Paradox 成立于2016年,最早以对话式招聘助手 Olivia 打开市场。当时的聊天机器人尚未进入生成式 AI 阶段,但 Paradox 已经通过移动端、聊天和短信交互,为候选人提供即时响应、自动安排面试、自助答疑等功能。如今,Paradox 已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人才获取套件,覆盖筛选、评估、面试、招聘、入职和员工体验,并在高频量招聘场景(如餐饮、零售、物流和服务业)中建立了领先地位,还记得之前麦当劳的招聘数据泄露的话题吗?
目前,Paradox 已推动 超过1.89亿次 AI 驱动的候选人互动,帮助客户将 候选人转化率提升至70%以上,并将招聘周期缩短至 最快3.5天。其客户群体超过1000家,包括麦当劳、联邦快递、7-11 等全球知名品牌。Chipotle 更是通过 Paradox 将招聘周期缩短了 75%(12天降至4天),并实现候选人流量的倍增。
根据HRTech报道,目前Paradox总融资额超过2.5亿美元,其中2021 年 12 月 27 日,C轮融资金额 2 亿美元是其最后一笔融资。
Workday:打造覆盖全场景的 AI 招聘套件
通过此次收购,Workday 将把 Paradox 的候选人体验 AI 整合到其招聘生态中,形成一个覆盖前线员工、办公室员工以及临时与灵活用工的完整人才获取套件。Workday 现有的 AI 驱动人才发现与匹配(HiredScore)、统一招聘与入职管理(Workday Recruiting),再叠加 Paradox 的对话式候选人交互,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智能化招聘体验。
Workday 产品与技术总裁 Gerrit Kazmaier 表示:“招聘是员工旅程中最关键的时刻,但往往被低效的流程拖累。通过 Paradox 的对话式 AI,我们将帮助客户实现从事务性招聘到转型性招聘的跨越。”
行业分析:Workday 的战略跃迁
全球知名 HR 科技分析师 Josh Bersin 指出,这次收购不仅仅是产品功能的补充,更可能成为 Workday 增长轨迹的分水岭:
 	
打开前线用工市场:全球近30亿前线岗位(零售、医疗、交通、酒店、娱乐等)长期是传统 ERP 覆盖不足的领域。Paradox 的定位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强化中端市场竞争力:Paradox 的轻量化、会话式架构,更适合中大型企业需求,能帮助 Workday 向更多行业和客户群体下沉。
 	
推动架构演进:Paradox 团队与 AI 技术将加速 Workday 平台向“AI 代理(agent)核心架构”转型,这也是整个 HR 科技行业的未来方向。
Bersin 同时提醒,虽然 Workday 此举将对 Maki People、Eightfold、Phenom 等创新公司形成直接压力,但大型 ERP 收购创新厂商后,往往面临 创新速度放缓 的风险,这也意味着市场竞争将更为活跃,催生新的颠覆者。
客户与市场的期待
来自客户的反馈进一步印证了收购价值。Chipotle 人力资源负责人 Ilene Eskenazi 表示,与 Paradox 的合作大幅提升了招聘效率,并解放了餐厅经理的时间,使其能更专注于业务和顾客体验。她期待 Workday 的整合能进一步放大这些成效。
交易细节
根据协议,此次收购预计将在 Workday 2026 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5年10月31日)完成,仍需获得监管审批。Workday 的财务顾问为摩根士丹利,法律顾问为 Orrick;Paradox 的财务顾问为 Qatalyst Partners,法律顾问为 DLA Piper。
人才获取革命的新篇章
从战略层面看,Workday 收购 Paradox 不仅是对招聘流程的优化,更代表了 AI 在人才获取领域的全面渗透。面对近30亿前线劳动力市场,这笔交易标志着 HR 科技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竞争周期:一方面,传统 ERP 正在加速 AI 化;另一方面,创新厂商依旧拥有突破性机会。
正如 Bersin 所言,这笔收购“确立了 Workday 在全球高频量招聘领域的领导地位”,同时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新的战鼓。未来的招聘,不仅是流程的数字化,更是 AI 驱动的人才体验革命。
HRTech也提醒到此次收购不仅拓宽了 Workday 在高频量招聘领域的战局,更在人才获取与 AI 赢未来的路径上构建了独特优势,极可能成为全球 AI 招聘浪潮的重要驱动者。值得注意的是,Workday 作为 HCM 平台,已通过连续收购 HiredScore、Paradox、Rallyteam 等公司,在招聘领域集齐了足够多的关键技术与产品,这使其既与市场上的 ATS、招聘软件厂商形成直接竞争,又因平台生态而维持合作关系,形成“竞合”格局。
						
					 
- 
					
												 workday workday
 
						Workday收购低代码AI平台Flowise,加速HR与财务领域AI代理构建与创新
						HRTech概述:Workday刚刚宣布收购低代码AI代理构建平台Flowise。这家华人小伙创办的公司Flowise基于开源架构,支持从原型到部署的全流程AI开发,用户可通过可视化界面快速创建从简单聊天机器人到复杂自动化流程的AI代理。此次收购将为Workday客户和合作伙伴带来三大优势:加速AI创新、提供高度定制与透明性、确保负责任的AI开发。全球最新HR科技动态,请关注HRTechChina
2025年8月14日,美国普莱森顿(Pleasanton, CA)——全球领先的AI企业管理平台 Workday, Inc.(NASDAQ: WDAY)宣布已完成对 Flowise(华人Henry Heng创办) 的收购,这是一家专注于低代码AI代理(AI Agent)构建的开源平台提供商。此次收购将为Workday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行业领先的AI代理构建能力,使其能够以更高的速度、灵活性和信心,构建适用于HR与财务的智能代理。
Flowise平台支持AI代理开发的全生命周期——从原型设计、构建、调试、评估到分析,用户可以轻松将AI代理从构想到生产部署。借助直观的可视化构建工具与广泛的AI生态集成能力,Flowise帮助开发者在可控与可扩展之间实现平衡,构建出功能强大、面向企业级应用的智能系统。
Flowise以开源为基础,迄今已在GitHub上获得 超过42,000颗星,处理了数百万次对话与工作流,用户遍布咨询、金融、医疗、客户支持等多个行业。在AWS、Priceline、Accenture、Deloitte、Liverpool Hospital等知名机构中,Flowise已应用于知识检索、客户交互、流程自动化等多种场景,展现了其高度的兼容性与可扩展性。
Workday首席技术官Peter Bailis 表示:
“让AI代理开发变得可靠且易用一直是行业的重大技术挑战。通过将Flowise引入Workday并持续投资其开源基础,我们能够赋能客户与合作伙伴,在Workday平台上快速、安全地构建和部署属于自己的AI代理。Flowise的强大功能让这一过程更加简单、直观且透明。”
Flowise联合创始人兼CEO Henry Heng 补充道:
“我们创立Flowise的初衷是让AI开发变得更容易、更大众化,而我们的开源社区为实现这一愿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入Workday后,我们将借助其全球资源与企业客户网络,进一步加速推动任何人都能在无需深厚技术背景的情况下构建强大的AI代理。”
整合后的客户价值
此次收购将为Workday客户带来三大核心优势:
 	
加速AI创新借助Flowise易用的平台,Workday客户可以更快速地构建和部署HR与财务领域的AI代理,合作伙伴也能以更快速度交付价值、拓展产品服务。
 	
高度定制与透明可控性Flowise提供对代理行为的细粒度控制、构建自定义工具和节点的能力,确保在可扩展性与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同时具备透明化的工作流可观测性。
 	
负责任的AI开发Flowise内置企业级可观测能力、人类介入审批机制(Human-in-the-Loop)与安全部署选项,确保AI代理在透明、可审计的框架中运行,符合负责任AI的最佳实践。
行业意义
Workday是全球AI驱动的企业管理平台领导者,服务超过 11,000家组织,涵盖中型企业以及超过 60%的《财富》500强。此次收购不仅是Workday在AI战略布局上的关键一步,也代表着低代码+开源AI代理构建模式正式进入主流企业应用阶段。这种模式将帮助HR与财务部门在不牺牲安全性与合规性的前提下,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关于WorkdayWorkday是全球领先的AI平台,用于管理企业的人才、资金与智能代理(Agents)。Workday平台以AI为核心设计,帮助客户提升员工能力、优化业务流程,并推动业务持续向前发展。目前,Workday已被全球超过11,000家组织采用,涵盖从中型企业到超过60%的《财富》500强公司。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workday.com。
关于FlowiseFlowise是一款开源的低代码AI代理构建平台,致力于让任何人都能轻松构建并管理AI代理——从简单的对话体验到复杂的多代理工作流。Flowise提供直观的可视化工具、广泛的AI生态集成、内置分析与评估功能,以及完备的治理机制,帮助团队快速、安全、可扩展地部署可信赖的AI代理。其开源项目在GitHub上获得超过42,000颗星标,并在咨询、金融、医疗、客户支持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更多信息请访问 flowiseai.com。
						
					 
- 
					
												 workday workday
 
						【印度】招聘智能平台TurboHire 完成 600万美元 A轮融资,以代理型人工智能重新定义招聘流程
						TurboHire,这家企业级招聘智能平台,已从IvyCap Ventures获得6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这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TurboHire发展历程中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将由全球雄心、深度产品创新和全生态系统影响驱动。
此次融资将助力TurboHire实现其通过先进Agentic AI架构变革企业招聘的愿景,帮助组织摆脱过时的招聘实践,拥抱更智能、更灵活的未来。
为何此次融资标志着招聘技术领域的转变
TurboHire的600万美元A轮融资正值人力资源技术领域的重要转折点,人工智能正迅速改变企业招聘方式。
1. 人工智能在招聘领域的采用正在加速
企业正通过人工智能解决招聘过程中的低效问题和人才瓶颈。目前,51%的企业已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招聘,整体人力资源人工智能采用率在一年内从26%跃升至43%。这一增长主要源于实际业务影响——人工智能工具可将招聘成本降低高达30%,且89%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报告称,人工智能显著节省了时间并提升了效率。随着92%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增加人工智能投资,专为企业招聘设计的平台如TurboHire正处于这一采用浪潮的前沿。企业不再满足于尝试单一解决方案,而是 increasingly 寻求能够在招聘生命周期各阶段带来可量化改进的综合人工智能驱动平台。
2. 企业级集成能力成为新竞争优势
全球人力资源科技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404.5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818.4亿美元,但增长将向能够无缝融入现有企业生态系统的平台倾斜。TurboHire以集成优先的策略与现有HRMS/HCM系统对接,解决了企业核心需求:在不进行破坏性系统改造的情况下采用AI技术。这一策略已赢得大型企业的信任,因其复杂环境对经过验证的互操作性有严格要求。采用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上市公司在人工智能部署方面领先,占比达58%,远高于整体43%的平均水平,这反映了从实验性试点向企业级实施的战略转变。凭借其Agentic AI、深度HRMS集成以及经过验证的企业级部署能力,TurboHire不仅跟随人力资源科技趋势,更在塑造智能招聘生态系统如何定义未来工作方式。
备受各行业领先企业信赖
TurboHire 的平台已为全球 100 多家组织重塑招聘流程,其中包括:
Cipla、Tata Motors、PwC、Lenskart、Britannia、JSW Group、RPG Group 和 Ola。
通过与SAP SuccessFactors、Oracle HCM和Workday等一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的无缝集成,TurboHire即使在最复杂的企业环境中也能实现端到端自动化。
关键业务影响:
招聘周期缩短65%
面试工作量减少超过50%
大规模实现一致的候选人体验
招聘人员生产力提升3倍
 
首席执行官致辞:智能招聘,高效解决
“企业正面临转型压力,但传统招聘系统僵化、低效且占用高管大量时间。TurboHire将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工作流程与数据整合于单一企业级平台,具备卓越的可配置性和兼容性。这将为致力于人工智能驱动招聘转型的企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在IvyCap的支持下,我们已准备好将这一解决方案推向全球。”
——Deepak Agrawal,TurboHire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下一步:TurboHire 的三大战略支柱
随着 A 轮融资的注入,TurboHire 正迈入一个全新阶段——这一阶段由雄心勃勃的愿景与精准执行共同驱动。在未来 18 至 24 个月内,公司的战略重点将围绕三大核心支柱展开:全球范围内扩大影响力、深化人工智能驱动招聘领域的技术领导力,以及强化其在人力资源科技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角色。
这三大支柱体现了TurboHire的信念:解决大规模招聘问题不仅需要软件解决方案,更需要一个全球灵活、以产品为先、以生态系统为导向的平台。
1. 全球扩张:更深更广
TurboHire已在印度及多个全球企业客户中证明了其影响力。借助此次融资,该公司正加速推进国际市场拓展(GTM)战略,以扩大其在北美、中东、东南亚及欧洲的业务版图。
关键举措包括:
建立具备本地销售、成功支持和技术支持能力的区域团队
定制化GTM策略以适应不同文化和监管环境下的招聘规范
与区域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实施合作伙伴及企业科技平台建立战略联盟
扩展多语言支持能力并确保合规性以满足全球企业标准
TurboHire的目标是成为全球企业现代化并未来化招聘运营的首选AI招聘平台。
2. 产品创新:塑造招聘的未来
在TurboHire,创新不仅是一个部门——它是核心价值观。产品团队致力于重新构想人工智能优先世界中招聘应如何运作。以代理型人工智能为核心,TurboHire不仅在自动化任务,更在构建能够与招聘人员、招聘经理和候选人实时协作的智能代理。
关键投资与创新领域包括:
Agentic AI 演进:更智能、具备上下文感知能力的 AI 代理,可自主执行筛选、排程及候选人沟通等招聘任务
无代码定制化:增强工作流程配置灵活性,使企业能根据独特招聘流程定制 TurboHire,无需技术依赖
数据驱动的招聘智能:通过高级分析、决策支持及可操作洞察,减少偏见、提升招聘质量并驱动绩效
新招聘模块:针对高量招聘、员工推荐计划及高管/CXO招聘等场景定制的解决方案,以支持企业多样化的招聘需求
全球技术基础设施:支持本地化、可扩展性、数据驻留及跨区域安全性的稳健架构
这一支柱确保TurboHire持续突破ATS及招聘平台的边界——提供既前沿又企业级就绪的解决方案。
 
3. 生态系统合作:携手共创规模化价值
TurboHire 认为,真正的转型需要一个互联的生态系统。仅靠软件是不够的——它必须融入每个企业更大的数字转型叙事中。
TurboHire 已经与 SAP SuccessFactors、Oracle HCM、Workday 和 Darwinbox 等一级 HRMS 平台深度集成。下一步是通过与以下合作伙伴的强劲合作来扩大覆盖范围并提升实施成功率:
引领数字化和人才转型项目的全球咨询公司
确保无缝部署和实施的系统集成商与实施合作伙伴
提供评估、入职和学习等领域互补工具的垂直人力资源科技供应商
倡导未来工作解决方案的行业协会和智库
这些合作伙伴关系使 TurboHire 能够提供的不只是技术——它们提供成果,背后是大型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规模。
 
投资者视角:对人工智能驱动的人才招聘充满信心
“TurboHire 不仅仅是在解决一个商业问题——它正在重新定义企业在人工智能优先的世界中如何进行人才招聘。他们能够为大型、复杂的组织提供一个可配置、以结果为导向的平台,这令人印象深刻。凭借强大的产品市场契合度、不断增长的全球需求以及面向未来的科技架构,我们相信 TurboHire 具备引领下一波智能招聘变革的优势。”
——维克拉姆·古普塔(Vikram Gupta),IvyCap Ventures 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
前路漫漫
此次融资不仅是资金注入,更是对 TurboHire 使命的再次肯定——让招聘更快、更公平、更具战略性。该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帮助企业将招聘不仅视为成本中心,更视为驱动收入增长和提升敏捷性的核心职能。
感谢所有客户、合作伙伴及支持者参与这一旅程。下一章才刚刚开始。
						
					 
- 
					
												 workday workday
 
						Workday陷AI招聘监管风暴:美国法院要求其提交识别HiredScore客户的时间表
						
2025年8月,美国加州北区联邦地方法院发布最新裁定,要求全球知名企业服务平台 Workday 在 8 月 20 日前提交一份识别使用 HiredScore AI 招聘技术客户的时间计划表(timeline)。此举旨在推动集体诉讼的下一步进展,该案指控该 AI 工具在招聘过程中对 40 岁以上求职者存在歧视行为,成为当前 HR 科技领域关注的焦点事件。
案件背景:AI招聘引发年龄歧视争议
诉讼最初由一位求职者发起,挑战 Workday 在招聘流程中所使用的 AI 工具,尤其是 2024 年整合的 HiredScore 技术。该技术被指会根据算法对求职者进行评分、筛选或排序,而这一过程可能存在年龄偏见,影响中高龄求职者的申请机会。
法院文件显示,Workday 试图将法律责任限定在其自家开发的“Candidate Skills Match”工具,而非 HiredScore 模块。Workday方面强调两者为“完全不同的技术平台”,HiredScore 可部署于任何招聘系统,理应不受影响。然而,法院拒绝了这一狭义解释,明确指出:凡是曾被HiredScore算法筛选、评分、排序或排除的申请人,均应被纳入集体诉讼范围。
法院最新裁定:提交“客户识别时间表”
根据修订后的法院命令,Workday 并非立即需要交出所有客户名单,而是需要在 2025年8月20日前提交一份时间计划表,说明其如何在未来识别出那些使用了 HiredScore 招聘功能的雇主客户。
此前在5月的庭审文件中,Workday 表示识别这些客户存在“操作上的障碍与复杂性”。但法院法官 Rita Lin 明确指出,“在现有证据下,这些挑战看起来并非无法克服(insurmountable)。”
这一裁定也意味着案件仍处于推进阶段,但法院已释放出对AI招聘技术更高透明度的信号。
监管环境日趋严峻,HR不可掉以轻心
本案并非孤例,而是全球AI招聘合规趋势的一部分。早在2023年,纽约市就已实施《自动化招聘工具审计法》,强制要求使用AI招聘系统的企业进行独立审计并通知候选人。加州和科罗拉多州也将在2026年推出类似法规,要求HR部门全面审查AI工具的公平性与合规性。国内有大量的AI面试应用,这块的监管势必会跟上,目前还没有候选人提出异议,且国内法规的不同还有时间。
在 欧洲,《人工智能法案(AI Act)》更是将“简历筛选工具”明确定义为“高风险AI应用”,需要满足严格的法律义务,包括数据透明度、公平性测试、可解释性要求等。
对HR部门的四点提醒与建议
此次裁定为全球HR专业人士敲响警钟,特别是以下四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定期审计AI招聘系统,确保评分、筛选流程无偏见;
 	及时向候选人披露AI参与招聘流程的事实;
 	密切关注本地与国际的AI合规法规变化;
 	与法务、技术部门协作共建AI招聘治理机制。
随着 AI 技术广泛进入招聘流程,HR 不再只是技术的“使用者”,更是组织中推动“负责任AI(Responsible AI)”实践的关键角色。要确保 AI 在招聘中真正助力公平与效率,HR 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切实行动:
 	
算法透明性(Transparency)明确AI工具的使用范围、影响流程,并将相关信息向候选人和管理层公开。避免“黑箱决策”。
 	
偏见识别与监控(Bias Detection)定期与技术团队合作进行偏差测试,识别是否对年龄、性别、种族等变量存在不公平影响。
 	
候选人通知与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在招聘流程中明确标示AI是否参与了初筛或排序,并尊重候选人对数据使用的知情权。
 	
跨部门治理机制(Cross-Functional Governance)组织内部应建立由HR、法务、IT及DEI(多元、公平、包容)负责人组成的 AI 使用评估机制,确保技术部署始终遵循伦理与法规底线。
在AI快速演进的背景下,“Responsible AI”将成为企业HR声誉与组织公信力的核心基石。唯有将责任机制融入招聘流程设计,HR才能真正成为AI时代的赋能者,而非风险承担者。
透明、合规、可解释,是AI招聘未来的底线
随着 AI 技术快速嵌入人力资源流程,HR 不仅要提升效率,更要承担起对候选人公平性的守护责任。Workday 此案将成为AI招聘合规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预示着“算法问责时代”的正式到来。未来,任何一个HR组织若想构建可信的招聘体系,都必须以“透明、合规、可解释”为基础,全面审视其AI招聘工具的使用现状与潜在风险。
						
					 
- 
					
												 workday workday
 
						【重磅】Workday 全新出击中型市场:WorkdayGo 背后的战略转向与行业冲击波
						HRTech概述:Workday 正在进行战略转型,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市场为导向。2025 年春季发布的 350 多项新功能,强调了 AI 驱动的人才再发现和简化的工作流程。Workday 通过 WorkdayGo 进军中型市场,面临 UKG 和 HiBob 等竞争对手的挑战。全球扩张将依赖于在 SAP 和 Oracle 主导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尽管面临 AI 领域的挑战,Workday 的创新和增长承诺值得肯定。更多请关注 HR Tech,为你带来全球最新 HR 科技资讯。
2025 年春季,全球领先的 HCM 云平台 Workday 正式迈出其转型路上的关键一步——推出专为中型企业打造的“WorkdayGo”快速部署方案。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 Workday 正式向更广阔的中型市场渗透,也被行业权威 Josh Bersin 称为“市场导向转型中的里程碑事件”。
WorkdayGo 是什么?不是“简化版”,而是“快装版”
过去十年,Workday 成功定义了大型企业级人力资源与财务系统的标杆,其客户包括 Amazon、Pfizer、Bank of America 等全球巨头。但中型企业却常常因其部署成本高、周期长而望而却步。
WorkdayGo 改变了这一切。
据 Workday 官方介绍,WorkdayGo 是一套预配置、可快速上线、面向 500–5000 员工规模企业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它涵盖招聘、薪酬、员工入职与管理等核心流程,借助 AI 自动化引擎,最多可在 8 周内部署上线,相比传统项目节省了高达 60% 的实施时间。
据 Workday 多家实施伙伴介绍,WorkdayGo 使用标准化模板、预设数据模型和流程配置,客户通过“启动—配置—上线”三步走流程,即可在 6–8 周内完成部署。这种方式大幅降低了项目复杂度,支持“轻咨询+本地化适配”模式,使得中型企业无需依赖长期顾问驻场即可完成上线。
为什么 WorkdayGo 来得正是时候?
 	
中型企业正成为 HR SaaS 增长主战场在全球范围内,员工规模 500–5000 的企业数量远超大型组织,尤其在亚太、欧洲及拉美市场,仍有大量企业尚未完成核心 HR 云端化。这也是为什么 HiBob、UKG、Paycor、Dayforce 等厂商过去两年纷纷发力中型市场。
 	
竞争格局变了,Workday 不能等了HiBob、Personio 等“生于中型市场”的厂商,凭借快、轻、灵的产品模式在全球迅速扩张,已经开始威胁 Workday 的生态边界。WorkdayGo 被视为对这些“新贵”直接反击的产品利器,意在捍卫其在企业人力系统领域的领导地位。
 	
实施伙伴网络的转型机会WorkdayGo 还为系统集成商(SI)与合作伙伴生态提供新的商业路径。以往长周期项目只适合大型实施商,而 Go 模式让中小服务伙伴也能进入生态,在更多国家落地本地化版本,这将大幅提升 Workday 的全球渗透力。
Workday 的“市场导向”战略初见成效
 Kathi Enderes 在其文章中指出,Workday 正在经历一次从“产品驱动”到“市场驱动”的彻底转型。此次春季更新中,Workday 一口气发布了 350 多项新功能,涵盖 AI 人才再发现(Talent Rediscovery)、自动化配置(AI Configurator)、全新 Workday Assistant 助理、全球薪酬适配等。
而 WorkdayGo,则是这些 AI 能力的缩影:让中型企业也能以极小成本享受 AI 带来的效率红利。
中型市场将成 2025–2027 年竞争核心
HRTechChina 观点认为,WorkdayGo 的发布并非“推出新产品”那么简单,而是标志着 HCM 产业进入“全栈产品 × 全市场覆盖”的深水区竞争阶段。谁能以最快速度服务中型企业、以最低门槛交付 AI 价值,谁将在新一轮 HR SaaS 战争中胜出。
Workday 正在以行动表明:它不再只是大企业的选择,也正在成为中型企业的 AI 人力伙伴。
以上信息来源多方解读,其中参考workday、josh bersin、Kathi Enderes等内容
						
					 
- 
					
												 workday workday
 
						HRTech观察:从“人+钱”到“人+钱+AI代理”:Workday品牌定位的演进,标志着HR科技新时代的开启
						HRTech观察:过去三年,Workday对品牌定位的不断更新,折射出HR科技正从流程数字化走向智能代理时代。从“管理人和钱”到“管理人、钱与AI代理”,这一转变不仅是语言升级,更标志着AI代理正式成为企业管理的第三核心资源,开启了“人+AI共事”的新范式。
在2025年5月19日,Workday 发布了其最新一代 AI 产品——Illuminate Agents。这本是一次常规性的AI升级新闻,但若我们留意新闻稿中的一句定位变化,会发现一场“时代的转向”已经静静发生:
“Workday, Inc. (NASDAQ: WDAY), the AI platform for managing people, money, and agents.”
这是 Workday 首次将“agents(代理)”与“people(人员)”和“money(资金)”并列,写入企业品牌定位。表面上看只是一句slogan的更新,实际上却是整个 HR 科技行业迈入“Agentic AI”时代的里程碑。
而这场变革的线索,早已隐藏在 Workday 过去三年的品牌语言变化中。
🕰 Workday品牌定位的三年演进时间线
从这条时间线不难看出,Workday 正在逐步从“应用”到“解决方案”,再向“平台”转型;从“工具支持”走向“智能代理”;从“系统”升级为“智能协作伙伴”。
💡 从“support”到“replace”:AI Agents的崛起不是简单技术演进
此次发布的 Illuminate Agents 不再只是嵌入式AI功能,而是具备执行、理解、判断能力的任务型智能代理(Agentic AI),它们拥有“身份”、“权限”和“上下文认知”。
Workday此次推出的七大新代理包括:
 	
Contingent Sourcing Agent:加速临时工招聘流程
 	
Contract Intelligence Agent / Negotiation Agent:解析合同内容、识别风险与生成条款
 	
Document Driven Accounting Agent:自动读取发票、生成会计分录
 	
Frontline Agent:为一线员工提供缺勤申报、替岗推荐与薪资合规支持
 	
Self-Service Agent:快速响应员工请求、直接执行操作
 	
Supplier Contracts Agent:解读供应商合同条款并推动采购合规
这些“agent”并非仅是chatbot,而是可以连接业务流程、理解角色身份、执行具体动作的“数字员工”。
在HR场景中,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员工”类别已经诞生——AI Agent。
📐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从“cloud applications for HR”到“AI platform for managing agents”,品牌语言本身就代表了战略导向的转折。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这种转变的深远意义:
1. 品牌语言的改变 = 技术路径的成熟
Workday 并非一家惯于追风口的公司,其产品发展历来强调稳定、内控、合规和实用性。若非对 agentic AI 架构已达到产品化阶段,其不会将“agents”写入品牌主语中。
2. “agents”成为组织资源的第三类
传统企业管理的两大核心资源是:人(people)与钱(money)。Workday将“agents”并列其中,实质是在告诉我们:
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不仅指“人”,也包括“AI劳动力”。
3. 标志着从“数据驱动决策”到“代理驱动运营”的范式跃迁
HR 科技一直在强调“数据驱动”(data-driven),但今天,Workday 正在推动“代理驱动”(agent-driven):
不仅提供数据洞察,更直接执行决策,自动完成任务,从支持系统跃迁为执行系统。
🔍 HR科技行业的三个未来判断
借助 Workday 的这次定位升级,我们可以合理做出以下判断:
✅ 1. AI Agent 将成为未来HR系统的默认功能
招聘、入职、考勤、合同管理、薪酬、绩效等核心流程中,将逐步内嵌可执行的智能代理。
✅ 2. “管理代理”成为HR的新能力
HR的核心职责将不再只是管理员工,也将包括管理“虚拟代理”:配置、授权、监督、优化AI任务执行。
✅ 3. Agentic AI 将成为HR产品差异化的新战场
谁能在HR系统中率先打造稳定、可控、可解释的Agent体系,谁就有望在下一个十年的竞争中抢占主动。
HRTech提醒:别忽视一条新闻稿的措辞变化
很多人可能会忽略品牌语言的力量,但对于一家如 Workday 这样高度理性、产品导向型的企业来说,一句话的修改,往往意味着战略的调整、技术的成熟,甚至行业方向的转弯。
当“agents”成为 Workday 的品牌主语之一,它不仅仅在卖AI工具,更是在定义:未来的企业管理,必须把“代理”当作核心劳动力之一加以思考与设计。
这是一次语言的革命,更是一次时代的揭幕。
						
					 
- 
					
												 workday workday
 
						【财报】Workday 2026财年Q1营收达22.4亿美元,AI平台驱动业绩持续增长
						Workday(纳斯达克代码:WDAY)公布其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实现收入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其中订阅收入达20.59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尽管受到1.66亿美元重组费用影响,GAAP经营利润下降至3900万美元,但非GAAP经营利润达6.77亿美元,占总营收30.2%,同比增长31%。
非GAAP每股稀释后收益为2.23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74美元。自由现金流达到4.21亿美元,同比增长45%。本季度,Workday完成了2.93亿美元的股票回购,并公布新的10亿美元回购计划。
全球领先的AI人力与财务管理平台 Workday,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WDAY)今日发布其截至2025年4月30日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
财务亮点
 	总营收达22.4亿美元,同比增长 12.6%
 	订阅收入为20.59亿美元,同比增长 13.4%
 	GAAP经营利润为3900万美元,占营收的 1.8%
 	非GAAP经营利润为6.77亿美元,占营收的 30.2%,同比增长31%
 	GAAP每股稀释净收益为 $0.25,上年同期为 $0.40
 	非GAAP每股稀释净收益为 $2.23,高于上年同期的 $1.74
 	12个月订阅收入积压达 76.3亿美元,同比增长 15.6%
 	总订阅积压为 246.2亿美元,同比增长 19.1%
 	自由现金流为 4.2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91亿美元增长 45%
 	股票回购支出约为 2.93亿美元,共回购 130万股Class A普通股
 	截至2025年4月30日,现金及等价物共计 79.7亿美元
重组影响
由于2025年2月启动的重组计划,Workday在本季度计入了 1.66亿美元的一次性重组费用,其中包括员工遣散、股票补偿和办公空间减值。此次重组导致GAAP利润同比下降。
 CEO与CFO发言
Workday首席执行官Carl Eschenbach表示:
“我们交出了一份坚实的季度答卷,证明了平台的长期韧性。越来越多的CEO依赖Workday平台来提升企业的效率、灵活性与增长。”
CFO Zane Rowe补充道:
“我们将继续优化内部效率,同时维持对2026财年88亿美元订阅收入的全年指引,并将非GAAP经营利润率预期上调至 28.5%。”
战略进展与客户增长
 	推出 Illuminate Agents,助力企业加速招聘、提升一线员工体验、简化财务流程与员工信息访问。
 	合作伙伴 Evisort 的AI合同管理系统已整合进Workday平台。
 	新增企业客户:Dover Corporation、Mutual of Omaha、United Airlines;
 	深化合作客户:ASDA、Chipotle、CVS Health、Decathlon。
 国际扩张与认可
 	Workday在英国AWS云上线,进一步增强在欧洲市场的云服务能力;
 	宣布将在爱尔兰都柏林设立EMEA总部;
 	连续第五年获评为“全球最具商业道德企业”;
 	荣登Gartner®《2025高等教育SaaS学生信息系统》和《人才招聘软件套件》魔力象限领导者位置。
 未来展望
 	2026财年Q2展望:预计订阅收入 21.6亿美元,同比增长 13.5%;非GAAP经营利润率为 28.0%
 	2026财年全年展望:维持订阅收入 88亿美元指引,同比增长 14%;非GAAP经营利润率上调至 28.5%
Workday表示,其AI平台正成为全球组织在管理“人、财、智能代理”三大核心资产时的首选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1,000家企业使用Workday系统,包括超过60%的《财富》500强公司。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