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ployer of Record
    HRTech 出海俱乐部正式发布“全球 HR 猎头计划”—为出海企业构建人才与合规的第一道护城河 招海外华人HR,就找出海俱乐部。全球HR专业猎头服务,助力出海企业快速搭建本地团队,实现组织合规落地。 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步伐加快,HRTech 出海俱乐部正式发布“全球 HR 猎头计划”,聚焦为出海企业提供从关键人才招聘到合规入职落地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帮助中国企业在多国市场实现组织力与合规力的双重构建。 近年来,出海企业的海外人才需求持续攀升。根据多家研究机构的数据,超过 70% 的科技与制造类企业 已将国际化纳入核心战略,其中对海外 HR 与管理岗位的需求同比增长超过 60%,成为企业全球化落地中最关键、同时也最稀缺的岗位群体。 全球化进入深水区后,企业竞争的核心已从“速度”转向“组织力”。出海不是一场速度赛,而是一场组织力的考验;HR,是企业全球化的稳定器与加速器。 从市场突破到组织力建设 在多法域监管趋严、人才竞争加剧、地缘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仅依靠市场或资本的扩张已难以支撑长期海外增长。出海企业要想“立得住、走得远”,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可复制的组织体系与本地合规能力。 HR 正是这一体系的核心支点。他们不仅是招聘执行者,更是跨文化协同者、合规守门人与组织架构的搭建者。 全球 HR 猎头计划:以 HR 为起点的组织力解决方案 “全球 HR 猎头计划”专注服务中国出海企业,通过全球化猎头网络与标准化交付体系,帮助企业在北美、欧洲、东南亚与中东等市场快速搭建本地 HR 与管理团队,实现从“人才获取”到“组织落地”的完整闭环。 服务范围包括: 核心岗位招聘: 海外HR负责人、HRD、HRBP、薪酬福利负责人、人才招聘与组织发展负责人; 管理延伸岗位: 本地运营、财务负责人及管理骨干; 合规落地支持: 联动全球 EOR、薪酬外包与签证伙伴,确保合法、安全、透明; 项目全程管理: 从岗位诊断、候选人筛选到入职跟踪,提供数据化可视化报告。 平均周期: 4–8 周内完成核心岗位从推荐到入职。 需求合作联系:https://www.hrtechchina.com/Survey/7091AE3A-9500-3D96-9F91-4E5CC52F282C 海外 HR 人才库:构建全球化交付的先发能力 为确保跨区域项目的可复制交付,HRTech 出海俱乐部同步启动“海外HR人才库”计划,面向北美、欧洲、东南亚与中东市场,长期储备具备本地经验的 HR 与管理骨干(HRD、HRBP、C&B、TA、OD 及本地运营/财务负责人)。 该人才库采用统一评估模型、合规审核与隐私保护机制,形成“快速匹配—合规入职—稳态跟踪”的闭环流程,以供给侧的提前准备保障企业端的确定性与时效性。 如您具备相关专业经验,欢迎投递简历至 chuhai.tips@gmail.com,或添加海外客服微信 hinacshr(备注“HR人才库+姓名+城市”)加入我们的人才生态。 需求合作联系:https://www.hrtechchina.com/Survey/7091AE3A-9500-3D96-9F91-4E5CC52F282C 全球交付网络:统一标准,区域协同 HRTech 出海俱乐部依托全球 HR 专业网络,已构建覆盖 北美、欧洲、东南亚与中东 的高标准交付体系: 专业合作伙伴:联合 NACSHR(北美华人人力资源协会)及欧洲和东南亚等多地猎头机构、合规专家; 统一作业标准:采用标准化岗位画像、候选人评估模型及合规审核流程; 数据化项目管理:可视化进度追踪、候选人报告与绩效指标,确保质量与透明度。 通过这一网络,企业可在不同国家获得一致标准的服务体验,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组织架构的复制与协同。 战略定位:HR 是企业全球化的底层能力 出海企业的成功不止于市场突破,更取决于组织的可持续性。HRTech 出海俱乐部认为,HR 是企业全球化的底层能力——既是稳定器,也是加速器。 通过“全球 HR 猎头计划”,我们希望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人力与组织的基础设施,以人才为起点,让企业的全球化之路更稳、更远。 需求合作联系:https://www.hrtechchina.com/Survey/7091AE3A-9500-3D96-9F91-4E5CC52F282C 开放合作 · 共建全球 HR 服务生态 HRTech 出海俱乐部正在打造一个开放、协同的全球 HR 服务生态。我们欢迎具备 人才搜寻、人力资源服务、EOR 与合规管理经验的机构与个人加入合作网络,共同服务更多出海企业。 目前,我们已与来自 北美、欧洲、东南亚与中东 的数十家专业机构建立统一的合作与交付体系,形成覆盖主要市场的服务网络。 需求合作联系:https://www.hrtechchina.com/Survey/7091AE3A-9500-3D96-9F91-4E5CC52F282C 联系邮箱:chuhai.tips@gmail.com客服微信:hinacshr (海外客服)官网:www.chuhai.tips HRTech 出海俱乐部全球视野 · 专业深度 · 本地合规支持
    Employer of Record
    2025年10月12日
  • Employer of Record
    EOR(Employer of Record)是全球用工解法,还是一场资本游戏? HRTech概述:在全球远程办公日益普及、跨国用工需求日趋增长的背景下,“Employer of Record”(EOR,名义雇主)这一模式迅速走红,成为人力资源科技公司竞相宣传的卖点。但这真的是全球招聘的灵丹妙药,还是被精心包装的“合规外衣”?知名HR科技观察者、分析师 Matt Charney 在这篇犀利长文中,深度揭示了EOR平台背后的商业模式、法律风险与战略误区。Matt Charney 的文章不仅系统梳理了Deel、Rippling、Remote、Papaya Global等EOR代表企业的操作逻辑,还毫不避讳地指出:尽管EOR表面上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全球雇佣路径,但其本质仍是一种高溢价的中介服务,可能掩盖了供应商锁定、合规责任转嫁、以及战略延迟等深层问题。 对于正考虑全球扩张的企业而言,Matt Charney 提出明确建议:EOR可以是进入新市场的“短期桥梁”,却不应成为长期用工的“终点策略”。HR与招聘负责人必须回归初心,清晰界定EOR的适用场景,审慎评估平台能力,并始终将“人”置于合规与效率之上。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EOR市场的冷静剖析,更是对“全球人才战略”是否真正可持续的深刻反思。无论你是创业者、HRD,还是国际化的HR服务提供商,都值得认真一读。以下是正文: 现在,有一个新的缩写词正在HR科技圈大行其道,各家厂商纷纷将它加进融资PPT里(不,不是“AI”),而是 EOR——Employer of Record,名义雇主。 说实话,这听起来确实不太“性感”。 什么是EOR? 简单说:你想在德国雇个顶尖工程师,或在巴西招个增长黑客,但你不想设立本地公司、搞懂外国税法,或者不小心触发某个政府的审计。 EOR平台——比如Rippling、Remote、Papaya Global、Multiplier,还有其他几百家长得差不多的——会以你的名义成为“法定雇主”,处理工资发放、合规、福利,以及你不想碰的各种繁琐事务。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 确实是——直到你发现你其实是在付高价,雇一个光鲜的“中间人”,在你完全不了解的国家里按下“发工资”按钮,基于一套可能根本站不住脚的合规架构。 工作无国界,但风险也一样 我们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其实,EOR这个概念并不新,几十年前就存在,常常藏在某些外包合同的角落,或某些国际商业咨询服务协议中。那时候,我们通常称之为“外包”或“离岸用工”——典型的里根时代遗产。 然后,疫情来了(你还记得吧?),大家都远程办公了,于是每家VC支持的初创公司都开始喊:“雇佣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尤其当“全世界”意味着不需要提供医保、401(k)、或体面的薪资时。 全球招聘不再只是财富500强的专利,即便是刚拿了几百万美元种子轮的小公司,也能招个波兰的程序员,哪怕他们对那里的劳动法一无所知。 于是,新的EOR平台就来了:界面漂亮、融资充足、自称“下一代全球雇佣解决方案”,按SaaS倍数收费——在如今的“资本寒冬”里,这种故事太容易讲。 “点击一次,在150+个国家雇人”——这确实比“外包”或“离岸”听起来更动人,虽然本质是一样:用高利润率去买便宜劳动力。 但它们不会告诉你:你进入的是一个合规碎片化、费用虚高、合同模糊的世界——当事情出错时,你很可能孤立无援。 EOR靠什么赚钱? 剧透一下:不是靠为雇主省钱。 大多数EOR平台运作的是一种简单却极具吸引力的商业模式——特别对那些按ARR和营收估值的VC来说,简直“印钞机”: 每位员工每月收固定费用,或按工资比例(通常10–15%)收取; 福利方面加价(反正你也没法在韩国去比价医保); 额外收取签证服务、股权激励、法律支持等“高级服务”费用。 你只要在六七个国家雇个几十人,这些加起来就是一大笔开销——只为了“你不拥有你的人”。 这对EOR来说,是个完美的生意模型。 对想延长现金流的小公司来说?就不那么妙了——这些“平台”对客户收取的费用,说好听是“服务溢价”,说难听点,近乎高利贷。 EOR到底是HR解决方案,还是一场空壳游戏? 表面看,EOR就像是一种银弹,帮你快速进入海外市场,不设本地实体也能雇人。但深入看?水很深。 我们先说法律风险。在一些国家,比如西班牙,只有经过官方认证的派遣机构才有资格提供EOR这类服务。 欧盟最近确实有一个“似乎支持”的判决——只要企业不对员工进行日常管理就行。可问题是:你不管人,那你还雇他干嘛? 再来是“常设机构风险”(PE风险)。如果你通过EOR雇佣的员工在当地创造营收、受你直接管理,那你仍然可能触发税务或商业登记责任。 EOR平台会说他们搞定了。你的会计可能会告诉你:你最好再核查一遍。 别忘了“供应商锁定”:你在5个时区雇了30人,一旦你想换平台或自建实体?就像工资发到一半突然换系统一样——代价惨重,风险极高,可能直接断送职业前途。 这是一场“圈地运动” 别搞错了,这是一场圈地竞赛(或者说淘金热)。 EOR市场从2022年的19亿美元,预计将在2028年增长至60–120亿美元,视你参考哪份分析报告而定(当然,也取决于有多少平台烧光钱或被并购)。 原因很简单:投资人喜欢“订阅式收入”,喜欢“粘性高、毛利高、刚需”的生意。EOR正是这种模式的典范。 但问题是:多数平台并不盈利。他们靠融资打价格战、争市场、扩地域。可烧钱总有尽头。 到那时?并购、裁员、涨价,会陆续上演。你的EOR平台倒闭了,或者被整合进另一个HR系统?祝你好运,尤其是还要发全球工资的时候。 那该不该用EOR? 答案是:视情况而定。 重点在于:EOR是一个优秀的短期工具,但非常糟糕的长期策略。理由很简单: 它非常适合测试新市场、临时雇佣一位专家,或搭建小团队; 它不适合大规模、长期、战略性用工。 一旦员工开始产生营收、参与管理或担任核心角色,EOR平台就会带来合规风险,并且很难融入你自己的绩效、薪酬、文化体系中。 如果你有明确的五年全球化战略——那你该自己“盖房子”,而不是一直租。 你要的是雇人?那EOR不错。你要的是全球团队?那你得设实体、搞合规、拥有人。 归根结底:EOR是“包装得很好的全球工资代发平台” 它不是在“重塑工作模式”,不是在“重定义HR”,更不是“就业的未来”。 HR和招聘负责人真正需要做什么? 你不需要是全球税务专家,但你需要参与决策。 因为虽然这个决定往往始于法务或财务,但最终责任一定落到HR头上。 员工入职后,是你要回答问题: 他们签的合同到底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他们不能像纽约的同事一样拿奖金? 他们的医保包不包含试管婴儿? 什么时候能转正?能升职吗? 这不是采购问题,这是人的问题。而系统和“自动合规”并不能解决“人”的复杂性。 所以,HR要做三件事: 设定边界:明确哪些情况能用EOR,使用时间不能无限期。 审慎选商:很多EOR其实是贴牌本地服务商,问清他们是否有当地法律实体、是否真实负责合规。 保持参与感:任何“我们打算在某地雇人”的提议,都要问一句:“这个决定有长期意义吗?” 最终提醒: 问题不在于选了哪个EOR平台。而是你忘了自己为什么用它——然后,继续用了太久。 EOR不会消失,市场只会越来越大。但增长 ≠ 价值,便利 ≠ 战略。 如果你真的想建立全球化人才战略,那就从“像一个全球公司”那样思考: 设立实体、理解法律、落地本地化人力战略。把EOR当成桥梁,而不是终点。 下次有人说“我们直接EOR吧”,请你深呼吸,问几个问题,因为—— 签字的那个人可能不是你,但出事时,收拾残局的,一定是你。 可以参考HR科技云图的出海服务选择适合的EOR机构:
    Employer of Record
    2025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