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count deactivation ban
    【出海】马来西亚议会通过《零工工作者法案 2025》:120 万零工首次获得法律保障 马来西亚议会于 9 月 2 日通过了一项里程碑式的立法:《零工工作者法案 2025》。该法案正式承认零工工作者(如电子打车司机、外卖小哥、自由职业者和数字创作者等)作为独立劳工群体,覆盖约 120 万人。平台必须签订书面协议,明示付款标准、工作安排、保险保障与解约程序,并禁止单方面调价、随意停权与限制多平台工作。此外,工作者将纳入 SOCSO 社会保障并可通过新设的 零工工作者法庭 提出争议处理请求,如恢复账号、工资补偿等。该法案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来自平台、工会、工作者与 ILO 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兼顾灵活性与保障性,是零工经济监管的重要突破。你认为这项改革将如何影响未来数字经济中的劳工政策?欢迎讨论 HRTech出海俱乐部吉隆坡讯 — 2025 年 9 月 2 日,马来西亚下议院正式通过《零工工作者法案 2025》(Gig Workers Bill 2025),标志着约 120 万名零工工作者将首次获得法律层面的制度性保护。这是马来西亚劳动立法的重大突破,也为东南亚地区零工经济监管提供了参考范本。 首次界定零工身份该法案首次将“零工工作者”界定为独立类别,区别于传统雇员和独立承包人,涵盖电子打车司机、外卖配送员、自由职业者、数字内容创作者等群体。此举赋予零工工作者明确的法律身份,解决其长期游离于劳动法保护之外的制度空白。 强制签订书面协议根据新法,所有平台与企业必须与零工签订书面服务协议,内容须明确: 支付标准与方式 工作安排 保险保障(SOCSO) 解约程序 同时,平台不得单方面调整费率、任意停权账号,也不得限制零工在多平台自由接单。此举旨在遏制不公平运营行为,提升工作者的议价能力与安全感。 建立零工法庭,强化争议救济法案设立专门的 零工工作者法庭(Gig Workers Tribunal),为平台与工作者之间的纠纷提供快速、低成本的解决渠道。 平台必须先通过内部机制解决争议,若失败,再进入法庭裁定。 法庭可判令恢复账号、支付拖欠薪资或给予经济补偿。 特别规定:如平台在无正当理由下停权,须支付相当于工作者日均收入 50% 的赔偿金。 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零工工作者将被纳入 SOCSO 社会安全组织体系,获得意外与伤残保障。初期规定平台须为每单收入缴纳 1.25% 作为社保供款。至于退休金(EPF),则计划在未来阶段进一步纳入。此举代表零工首次进入国家社会保障网,减轻了长期面临的风险暴露。 设立三方协商理事会法案同时提出建立由政府、平台代表及工作者代表组成的三方协商理事会,用以讨论佣金率、薪酬结构及算法使用等关键议题。该机制为零工提供了制度化的集体发声与议价渠道,体现出社会对话与制度平衡的精神。 注册与组织权利人力资源部将设立“零工工作者注册处”,统一登记零工与平台。法案亦允许零工组建协会,以集体方式维护权益,并在必要时参与争议解决过程。这为零工集体行动提供了法律基础。 外界反响与改进空间雇主团体普遍认为,该法案在保障劳动者与维持零工经济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人权委员会(SUHAKAM)则呼吁进一步完善,包括明确最低支付标准、保障隐私权、提供法律援助及赋予更强的集体谈判权。 附录:参考来源 Malay Mail: Parliament passes landmark gig workers’ bill in Malaysia The Edge Malaysia: Gig Workers Bill 2025 passed by Dewan Rakyat E2 Consulting Malaysia: Gig Workers Bill 2025 – Employer Guide SUHAKAM: Media Statement No. 37/2025
    account deactivation ban
    2025年09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