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的LinkedIn
欧洲EQT私募约4亿美元收购韩国版名片全能王Remember 控股权:AI 与人口结构变迁交汇处的里程碑交易
HRTech获悉欧洲8月11日,私募基金EQT 通过其 BPEA Private Equity Fund VIII 宣布将收购韩国 AI 驱动的人力资源科技平台(类似中国的名片全能王和美国LinkedIn) Remember & Co. 的控股权,交易金额约为5000亿韩元(约合4亿美元)。该交易仍需取得常规监管批准,预计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EQT 称这笔收购是韩国 HR 科技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交易之一,同时也使 BPEA Fund VIII 的资金动用比例接近九成以上,显示出对该赛道的高度投入与信心。
这笔并购之所以受到全球关注,不仅因为交易规模,更因为标的公司 Remember & Co. 在韩国职场生态中的独特地位。Remember 成立于2013年,最初以“名片管理 App”切入,通过拍摄名片自动结构化识别关键信息,在韩国白领群体中快速普及;随后公司在应用内相继推出“Remember Career”(求职与人才撮合)与“Remember Community”(职场匿名社区)等模块,逐步从单一工具进化为覆盖“人—岗—组织—信息”多维连接的职场网络与 HR 技术平台。这种从工具到网络、从联系人到人才图谱的演进路径,是其被称为“韩国版 LinkedIn”的核心原因之一。
从产品结构看,Remember 目前至少形成四条清晰的业务能力线:
第一,数据中台与身份图谱。依托“名片即数据”的原生优势,Remember 建立起一个庞大且持续自更新的职场数据库:官方披露其自更新数据库已累计收录超过5亿张名片,服务用户超过500万,覆盖韩国绝大多数专业职场人群。这一规模与更新机制,为平台在人才搜索、画像刻画与关系链接上提供了数据壁垒,也为 B 端企业节省了大量“冷启动”与数据清洗成本。
第二,人才撮合与“Scout”式招聘。与传统求职投递不同,Remember 的“Career/Scout”服务强调由招聘方主动出击:企业 HR 或猎头可基于职位、职级、行业、技能、任职公司等条件精确检索目标人才,并向其定向发出“挖角”邀约。对于求职者而言,完善个人资料后可在不高频“海投”的前提下收到更为精准的职位匹配;对于招聘方而言,算法与标签体系显著提升了候选人寻访效率。该“反向匹配”机制与 LinkedIn 上的 Recruiter/消息邀约功能高度同构,是其被市场类比为“韩国版 LinkedIn”的又一产品逻辑依据。
第三,社交网络与社区内容。Remember 在应用内设置“Community”板块,提供匿名或半匿名的职场讨论空间,用户可围绕行业趋势、岗位经验、薪酬福利与公司口碑等话题进行交流。社区内容反哺搜索与匹配,提升用户留存的同时也强化了平台的“内容驱动型网络效应”。这一点与 LinkedIn 在韩国本土化渗透有限、而本地用户对母语内容与同圈层讨论更敏感的现实相契合,使 Remember 在活跃度与本土相关性上具备优势。
第四,企业侧解决方案与商业化延伸。EQT 的新闻稿显示,Remember 已为超过1万家企业客户提供“端到端”招聘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提供以内容驱动的网络拓展、轻量级 CRM 与线索生成工具,目标是把“找人”“联系”“转化”整合到同一职场网络之上。在此基础上,Remember 还通过并购扩张其信息/专家网络能力,例如2022年收购专家网络 Liahnson & Company,以增强行业专家访谈、调研与洞察服务的供给能力,为企业客户的调研与招聘决策赋能。
从生态位置看,Remember 已经在韩国职业社交与招聘领域占据了“高频入口 + 数据底座 + 企业增值”的三角形支点。其被称为“韩国版 LinkedIn”,并非单指其具备简历/职位/人脉的基础功能,更在于它构建了适配韩国本土职场文化的产品组合:一方面,用名片管理这一“高频、低门槛”的工具获取用户与关系沉淀;另一方面,以“Scout/Community”等功能提高平台的互动质量与人才密度,进而把用户网络转化为可交易的招聘与商业机会。这套自下而上、由工具到网络再到交易的路径,使其在韩国市场形成强粘性与较高的迁移成本。早在数年前的学术研究与媒体报道中,Remember 就被认定为韩国最受欢迎的名片管理与职场应用之一,用户基数一度占到韩国全职员工的显著比例,显示其在白领群体中的渗透广度。
在商业表现方面,EQT 指出,自 2021 年首尔私募机构 Ark & Partners 入主以来,Remember 的收入在三年内增长超过 12 倍,体现出由工具型产品向平台型企业转型后的增长弹性与变现效率;企业客户数突破 1 万,平台凭借数据规模与 AI 算法显著提升了招聘的速度、准确性和招聘人员生产率。对 EQT 而言,这一标的契合其在 HR 科技与软件领域的投资策略,也是其近月内第二笔重要收购(此前宣布通过 EQT X 收购 Adevinta 西班牙业务),显示其在“人才—数据—交易”型平台上的持续加码。
更重要的是,这笔交易背后是两条宏观曲线的交汇。EQT 在公告中强调,Remember 处在韩国人口结构转型与 AI 驱动的人才管理崛起之交点:韩国职场正面临老龄化加剧、人才错配与职业转型加速,企业更依赖数据化与智能化手段进行“找人—评估—留用”。Remember 的自更新数据库与算法引擎,能够在候选人与岗位之间进行高效率匹配,并将“人脉—内容—机会”联动起来,这与全球 HR 科技“从 ATS/Job Board 向 Talent Intelligence/Network OS 演进”的趋势一致。对于海外市场,Remember 早前在日本市场的用户增长也显示其产品在东亚文化圈具备一定的可复制性,为未来的区域化扩张提供了先例与样板。
从竞合版图看,韩国职业社交与招聘长期存在“三足鼎立”的业态:国际化平台(如 LinkedIn)在跨国公司与高层次岗位有优势;本地招聘门户与猎头在量级与垂直深度上占据传统地位;而 Remember 以“数据 + 网络 + 社区”的复合形态卡位,既承接白领人群的日常管理与交流,又在中高端人才的发掘与撮合上提供更高效的工具。这种“多边网络 + 企业解决方案”的结构,使其不仅是一个“简历库”,更是一个“动态的人才与商业关系网络”。对 EQT 来说,这意味着在财务投资回报之外,还可通过治理、技术与国际化经验,推动 Remember 在产品、变现与区域扩张的“下一拐点”。
与中国市场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的 Remember & Co. 与中国的 名片全能王(CamCard) 在产品起点上有相似之处,均是以“名片扫描识别”切入市场,构建结构化的电子名片数据库。名片全能王由上海合合信息科技开发,自2009年推出以来在国内外积累了庞大用户群,并提供 OCR 识别、多端同步、云端存储等功能,主要定位于个人和企业的人脉管理工具。然而,两者在发展路径与定位上存在显著差异:名片全能王的社交化程度相对有限,虽然有企业版和团队协作功能,但核心仍是“高效管理名片和联系人”;而 Remember 则更早、更彻底地将名片数据转化为职业社交网络的底层资产,叠加招聘撮合、职场社区、轻量 CRM 与线索生成等功能,形成了一个兼具人脉沉淀、机会撮合与数据驱动招聘的平台生态。这种“工具 + 社交 + 招聘”的融合,使 Remember 在韩国市场不仅是人脉管理工具,更是高活跃度的职场网络,类似于 LinkedIn 在全球市场的定位。
交易完成后值得关注的三个方向:
其一,算法与数据资产的“深耕”。名片数据为“静态关系”,但职场关系与履历是“动态关系”。如何持续打通社区内容、互动行为与企业用工需求,形成“画像—匹配—反馈—再训练”的闭环,将决定平台在 AI 招聘与人才情报(Talent Intelligence)赛道的长期护城河。
其二,B 端产品的纵深与标准化。EQT 公告提到的“端到端招聘解决方案”和轻量级 CRM/线索生成功能,未来有望向更标准化、可复制的 SaaS 套件演进,通过订阅 + 增值服务提升 ARPU,并与专家网络、调研服务形成“决策支持—招聘落地”的一体化产品包。
其三,区域扩张与本地化能力。日本市场的阶段性突破显示出文化与商务礼仪相近的东亚市场具备一定“迁移性”,但在数据合规、劳动法规与招聘生态差异显著的情况下,Remember 需要与 EQT 的全球网络协同,在合规、安全与品牌层面搭建可持续的出海能力。
总体而言,EQT 对 Remember & Co. 的控股收购,是对“以数据与网络为核心资产的 HR 科技平台”这一模式的强背书。它验证了一个重要命题:在本地语言文化与职场规则高度独特的市场中,真正能够承载“人脉—信息—机会”的网络型产品,往往来自深耕本土需求、以工具切入并长期运维数据资产的企业。正因如此,Remember 被称为“韩国的 LinkedIn”并非噱头,而是其产品矩阵、数据规模、用户结构与商业化路径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监管审批推进与交易落地,韩国 HR 科技赛道或将迎来以数据智能为底座的“第二增长曲线”,而这一曲线的形态,或许会为其他亚洲市场提供可供参考的样本。
(注:本文关键信息与数据来源于 EQT 发布的并购新闻稿与官网披露、韩国主流媒体与研究文献等公开渠道;具体包括交易金额、用户规模、数据库规模与业务结构等内容。若后续官方披露更新,本文将据此调整与补充。)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