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作
    【财报】Upwork Q2营收创1.95亿美元新高:AI驱动平台重构自由职业生态,企业级用工战略成未来增长支点 2025年8月,Upwork公布其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业绩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公司实现营收1.949亿美元,同比增长1%;净利润3270万美元,同比增长47%;调整后EBITDA为5710万美元,同比增长40%,EBITDA利润率达到29%,创下平台运营历史最佳水平。 而在这组亮眼的数字背后,Upwork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由职业平台”,而是在AI时代重新定义了**“人机协同工作市场”**的角色,并瞄准了更大体量的企业级灵活用工市场。 AI赋能:从工具到生产力核心 Upwork首席执行官 Hayden Brown 在财报中明确指出,平台在本季度“全面释放了AI驱动的业务价值”。代表性成果之一是平台自研的智能助手 Uma™ 的快速演进。作为平台的“Mindful AI”代表,Uma™不仅完成从搜索推荐到即时面试、任务推荐、视频会议的全链路升级,其自动化提案工具 Proposal Writer 使用率也大幅提升,自由职业者使用该功能提交项目提案的数量增长了58%。 值得注意的是,AI相关工作的总交易额(GSV)同比增长30%,其中 Prompt Engineering 子类增长更是高达51%。AI已不再只是平台的“服务分类”,而成为带动全平台交易结构复杂化、高端化的主轴——AI类项目的人均支出是平台平均的3倍,单一项目的工作时长也创下历史新高。 客户质量上升:平台“深度”优于“广度” 虽然财报显示活跃客户总数从去年同期的86.8万下降至79.6万,下降幅度达8%,但平台整体交易额(GSV)基本持平,仅微降0.6%。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均每位客户的GSV上涨至5002美元,同比增加5%,说明Upwork正逐步摆脱“零散、低价”的平台形象,朝着高价值、高复杂度任务的方向转型。 这与平台在客户体验与货币化策略上的努力密切相关。例如 Upwork 推出的 Business Plus 产品,专门面向 SMB 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包。该产品本季度的交易额同比增长190%,活跃客户数环比增长45%,35%为新客户,说明平台正在成功吸引并转化更高意愿付费的客户群体。 企业用工:Bubty 与 Ascen 提供全栈解决方案 Upwork在本季度最具战略意义的动作,莫过于对荷兰平台 Bubty 的收购以及对美国数字用工平台 Ascen 的收购协议达成。两者将并入Upwork旗下新成立的企业子公司,专门服务中大型企业客户的全套“外部人力资源”需求。 Bubty 提供企业自建人才池和多样化用工管理工具,支持从自由职业者到W-2类合同工的不同合同形式;Ascen 则聚焦于W-2合同工的API集成与管理。这使得Upwork具备了服务“外包、SOW、Staff Augmentation、EOR、AOR”等多元雇佣模式的能力,向着全球6500亿美元的企业灵活用工市场进军。 这也宣告Upwork的定位已经从“自由职业撮合平台”转向“全球用工解决方案提供商”,其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Freelancer.com或Fiverr,而包括 Deel、Remote、Papaya Global 等新一代合规用工基础设施平台。 内部效率革命:AI渗透平台各项运营流程 除了前端客户和项目侧的AI应用,Upwork还披露了其内部AI基础设施的革新成果。AI目前已参与超过35%的平台工程代码产出,并通过微调大模型对任务匹配质量进行评估,大幅缩短开发周期,降低70%以上的迭代成本。 在客户服务方面,AI客服“Upwork Assist”已完成从聊天到语音渠道的覆盖,试点阶段 adoption rate 超过80%。这说明平台正在通过 AI 重新定义内部运营效率与用户支持体验,进一步压缩运营成本空间。 财务表现稳健,持续释放自由现金流 财报还显示,Upwork第二季度自由现金流为6560万美元,同比增长85%;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7250万美元,同比大增近一倍。公司在股票回购上保持谨慎,在过去六个月中回购7092万美元股份,同时保持约6亿美元的现金与市场性证券储备。 公司上调了全年指引,预计全年营收在7.65亿至7.75亿美元之间,调整后EBITDA将达到2.06亿至2.14亿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在1.14至1.18美元之间。 行业趋势:人机共融 + 企业主导 = 下一代工作平台标准 Upwork的这份财报不仅彰显其平台能力和战略前瞻性,也反映出整个行业的发展路径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AI技能与AI工作已成为平台流量和收入的关键引擎,未来平台将围绕AI构建“任务管理+人才匹配+履约交付”的闭环生态。 大型企业对平台化用工的接受度正在上升,尤其是在高技能人才、短期项目和项目制协作场景中,EOR与AOR结合平台撮合将成为主流配置。 平台之间的差异化壁垒将来自于对“合规+服务”的掌控深度,单纯连接人与项目的模式正在过时,服务能力、数据能力与智能化体验才是核心竞争力。 在AI主导的新时代,Upwork 正在以极具战略性的步伐,从撮合市场走向平台化基础设施。在全球人才流动日益复杂、合规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其对AI与企业用工服务的双重投资,或将决定它能否在未来五年里,从“最大自由职业平台”变为“全球工作解决方案平台”的范式级跃迁者。
    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作
    2025年08月09日
  • 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作
    大多数人都假装懂 AI?Pluralsight《2025 AI 技能报告》告诉你真相 “AI 我懂一点。”——可能是今年职场最流行的“半句谎言”。 在技术浪潮迅猛发展的今天,AI 成了每个职场人都挂在嘴边的热词。但 Pluralsight 的《2025 AI Skills Report》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懂 AI,但他们假装懂。 “AI装懂症”:一个在办公室蔓延的现象 这份报告调研了美国与英国的 1,200 位高管与 IT 从业者,揭示了以下令人震惊的数据: 79% 的技术员工承认夸大了自己对 AI 的理解 91% 的 C-suite 高管(CEO/CIO 等)“装懂”AI,反而是最严重的群体 他们这么做并非恶意,而是为了“看起来更专业”、“不被落下” 但这背后却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65% 的企业曾因员工缺乏 AI 技能而不得不叫停 AI 项目,甚至有 38% 的企业因此中止了多个 AI 项目。 AI 工具不敢用,因为“怕被说懒” 在工作中用 ChatGPT 写方案、用 Copilot 辅助编程,听上去是效率神器,但实际情况却是: 61% 的受访者表示: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会被视为“懒惰” 其中在高管圈子里,这种负面观感更高,达到 73% 结果呢?员工开始偷偷用 AI —— 66% 的人观察到同事在“偷偷使用 AI”却不说出口 这就造成了所谓的“影子 AI”(Shadow AI):工具在用,但没人承认,也没人监管,结果可能带来: 安全漏洞(未经批准访问公司数据) 隐私泄露(上传敏感信息到第三方平台) 合规风险(无授权使用 AI 工具) 人人都说“别人不懂”,但自己也没多懂 最有趣的一点是,92% 的人自信自己拥有足够的 AI 技能,但与此同时,88% 的人又认为“同事才是阻碍 AI 推进的那群人”。 这明显是典型的“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不懂的人往往更自信,真正懂的反而更谦虚。 AI 的焦虑不是空穴来风 报告指出,90% 的人担心自己未来被 AI 替代,尤其是从事内容创作、销售、数据分析、市场营销和账单处理的群体。 具体来看: 34% 的人认为自己“很可能”会被 AI 取代 70% 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处于“危险边缘” 91% 的人担心自己的技能会迅速过时 不过也别太悲观:报告同时指出,49% 的企业正在新增 AI 岗位,这也验证了世界经济论坛的判断——到 2030 年,AI 将创造 7800 万个新岗位,数量多于被淘汰的。 企业的应对策略:别裁人,先培训 面对这种“AI 焦虑”,企业正快速行动起来: 59% 提供正式 AI 培训 54% 提供加薪和福利以缓解焦虑 48% 开设 AI 相关讲座 仅有 2% 的公司选择“不作为”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务实:相比重新招人,不如培养原有人才更省成本、风险更低。 AI 真正创造的价值:不仅省时间,还让服务更好 报告显示,AI 工具正在多个领域创造真实价值。企业使用 AI 最常见的场景包括: 网络安全与威胁检测(43%) 数据合成与分析(40%) 客户服务自动化(39%) 内容创作与个性化推荐(35%-36%) 开发者效率提升(37%) 最直接的效益数据包括: 50% 的企业提升了客户服务质量 46% 的员工表示工作质量提升 39% 的人感受到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而在个人层面,84% 的技术人员表示:AI 真的让我的工作变轻松了。 别怕不会,怕的是不敢学 Pluralsight 的报告指出一个现实:AI 技能正在成为每个技术岗位的“基础门槛”,95% 的企业在招聘时会考虑这一能力,70% 将其列为“强烈偏好”甚至“强制要求”。 但幸运的是,现在不是你非得全懂才能入场。你需要的只是一个好起点,比如: 用专业评测工具认清自己的技能短板 选择由行业专家制作的课程来学习 勇敢使用 AI 工具,哪怕一开始只是辅助 因为这波 AI 潮,不等人。
    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作
    2025年04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