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资源技术 人力资源技术
 
						【深度解读】并购潮与私有化正在改写全球HRTech:从 SAP×SmartRecruiters、Workday×Paradox 、Paychex → Paycor到 Dayforce123亿美元的私有化
						
2025 年,HR 科技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由资本主导的深度重构。SAP 宣布收购 SmartRecruiters(估值约 15 亿美元),Workday 收购 Paradox,Paychex 以 41 亿美元并购 Paycor,Dayforce 被 Thoma Bravo 以 123 亿美元私有化,HireRight 也以约 17 亿美元完成退市。如此密集的大额交易,几乎前所未有。
这些交易的背后,是资本市场与私募基金对 HR 科技未来价值的重新定价: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收购补齐短板、扩大版图,以套件化和全流程能力增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私有化带来的“长期主义”让企业摆脱季度财报压力,获得更大的战略灵活度去扩展全球薪资、前线招聘、合规验证等长期增长业务。
HRTechChina 认为,这场并购与私有化浪潮的核心意义在于:行业正进入集中度加速提升的阶段,头部平台形成一体化能力,中端市场加速整合,而传统独立厂商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未来 3–5 年,HR 科技的格局将围绕“平台主导、资本驱动、生态竞合”三大关键词展开。
Workday 收购 Paradox:锁定前线招聘场景
2025 年 8 月,Workday 宣布收购会话式招聘平台 Paradox。Paradox 以候选人体验 AI 和高频量招聘场景见长,其助手 Olivia 已完成超过 1.89 亿次候选人对话,平均能将招聘周期缩短至 3.5 天,候选人转化率超过 70%。
在此之前,Workday 已完成对 HiredScore 的收购,用于人才匹配与编排;同时也收购了 Flowise,增强其 AI Agent 能力。Paradox 的加入,意味着 Workday 从候选人发现、智能对话到招聘、入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 AI 驱动招聘闭环。这让 Workday 在前线招聘市场获得了差异化优势,也确立了其在全球高频量岗位招聘中的领导地位。Paradox202年12月最后C轮融资2亿美元,估值15亿美元。
SAP 收购 SmartRecruiters:补齐 SuccessFactors 短板
SAP 在 2025 年宣布收购 SmartRecruiters,这是其 SuccessFactors 平台的重要补充。SmartRecruiters 作为新一代 ATS,在灵活性、AI 驱动招聘流程和开放生态方面具备领先优势。通过此次收购,SAP 将获得现代化的招聘核心能力,以与 Workday 在人才获取领域形成直接竞争。
这笔交易意味着传统 HCM 巨头正在加速补齐招聘拼图。对 SAP 而言,SmartRecruiters 不仅是功能的叠加,更是进入中端市场、提升候选人体验和招聘速度的关键。
Paychex 41亿美元收购 Paycor:中端市场 HCM 的整合
2025 年 1 月,Paychex 宣布以 41 亿美元收购 Paycor,并于 2025 年 4 月完成交割。这一交易是 HCM 行业中端市场的一次里程碑。
Paycor 长期深耕中小型企业市场,提供云端人力资源与薪资解决方案;而 Paychex 在中小企业薪资服务方面处于美国市场领先地位。两者的结合,意味着 Paychex 能在薪资之外,获得更完整的 HR SaaS 产品线,从而与 ADP、UKG、Workday 等形成更直接的竞争。
对企业用户而言,这一交易将带来更强的集成服务,但也可能导致未来市场的集中度提高,独立厂商的竞争压力加大。
Dayforce 私有化:123 亿美元交易
2025 年 8 月,Dayforce 与 Thoma Bravo 达成协议,以 123 亿美元全现金私有化,股东将获得每股 70 美元的现金溢价。该交易预计在 2026 年初完成。
私有化后的 Dayforce 将获得更大的战略灵活性,尤其是在全球薪资、劳动力管理和 AI 投资方面。资本市场普遍认为,私有化能让公司摆脱短期盈利压力,更专注于长期的产品与市场扩张。
这笔交易也表明,私募股权基金正在积极重塑 HR 科技版图,推动行业内的再次整合。
HRTech行业趋势分析
1. HCM 套件化加速
SAP 与 Workday 的收购显示,大型 HCM 平台正在补齐招聘短板。通过并购 SmartRecruiters、Paradox 等专业厂商,它们将 ATS、人才匹配、候选人体验整合进一体化套件,从而对独立招聘软件形成直接威胁。
2. 一线的招聘成为新战场
Workday 收购 Paradox 表明,一线用工市场正在成为 AI 招聘的最大增量领域。零售、医疗、物流等行业的快速招聘需求,使得会话式 AI 与自动化流程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3. 中端市场整合显著
Paychex 收购 Paycor 是中端市场 HCM 的关键事件,显示该细分市场也进入整合阶段。类似的交易会持续压缩独立厂商的生存空间。
4. 私有化为“二次创业”提供资本工具
Dayforce 与 HireRight等HR科技机构的私有化,反映出私募基金正在推动 HR 科技行业的再平衡。相比公开市场,私有化能让企业更专注长期发展,但也会带来杠杆和整合的风险。
HRTechChina的观点
2025 年的并购与私有化浪潮,已经超越了单一产品层面的整合,而是预示着行业运行逻辑的重构。大型 HCM 平台通过收购 SmartRecruiters、Paradox、HiredScore、Flowise 等,基本补齐了从候选人获取、AI 匹配、对话体验到招聘入职的全链条能力;同时,私有化案例(Dayforce、HireRight)反映出资本市场的再平衡——公开市场追求短期盈利,而私募基金推动长期价值释放。整个行业的走向已经非常清晰:套件化、一体化、AI 驱动,以及资本主导的再平衡。
我们的观察:
 	
平台主导,独立厂商生存空间缩小:SAP、Workday 等巨头通过收购补强招聘与 AI 能力,独立 ATS 与招聘软件被迫转型为生态合作伙伴,未来更多是“竞合”关系而非单纯竞争。
 	
一线招聘将是最大增量场景:零售、医疗、制造、物流等前线岗位招聘成为 AI 招聘的突破口,效率、转化率与体验是核心指标。
 	
中端市场整合提速:Paychex 收购 Paycor 是信号性案例,显示中端 HCM 市场已进入并购整合周期,未来竞争格局会明显集中。
 	
私有化重塑资本节奏:Dayforce 与 HireRight 的私有化说明,PE/VC 正在重塑 HRTech 的资本路径,让企业获得更长的战略窗口,但也带来杠杆与整合风险。
 	
AI 驱动全面渗透:无论是招聘、薪资还是合规,AI 都已不再是“附加功能”,而是所有产品的核心差异化方向。
对于企业用户而言,这意味着未来三到五年,HR 科技的选择不再是单点工具,而是“平台+生态”的博弈。如何在效率、合规与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将是 CHRO 与 CIO 的核心任务。以上观点仅限于美国市场的观察。我们仅做参考,也欢迎大家一起与HRTech畅谈中国HR科技市场的发展。
来源:公司公告、新闻稿、行业分析报道(Workday、SAP、Paychex、Dayforce、HireRight 等官方发布及公开市场信息)
						
					 
- 
					
												 人力资源技术 人力资源技术
 
						【收购】Workday 宣布收购AI招聘平台Paradox,AI 招聘进入新阶段
						HRTech概述:美国时间2025年8月21日,Workday 宣布签署最终协议,将收购 AI 招聘平台 Paradox。Paradox 以智能对话助手 Olivia 闻名,专注于提升候选人体验,尤其适用于高频量的前线岗位招聘。数据显示,Paradox 已实现超过1.89亿次候选人 AI 对话,候选人转化率超过70%,招聘周期缩短至最快3.5天。更多全球最新资讯,请关注HRTechChina. 
2025年8月21日,加州普莱森顿 —Workday(纳斯达克代码:WDAY)宣布,已与 AI 招聘平台 Paradox 签署最终收购协议。这笔交易不仅是 Workday 在人才获取产品上的扩展,更被业界视为一次将深远改变招聘技术格局的战略举措。
Paradox:从聊天机器人到完整 AI 招聘平台
Paradox 成立于2016年,最早以对话式招聘助手 Olivia 打开市场。当时的聊天机器人尚未进入生成式 AI 阶段,但 Paradox 已经通过移动端、聊天和短信交互,为候选人提供即时响应、自动安排面试、自助答疑等功能。如今,Paradox 已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人才获取套件,覆盖筛选、评估、面试、招聘、入职和员工体验,并在高频量招聘场景(如餐饮、零售、物流和服务业)中建立了领先地位,还记得之前麦当劳的招聘数据泄露的话题吗?
目前,Paradox 已推动 超过1.89亿次 AI 驱动的候选人互动,帮助客户将 候选人转化率提升至70%以上,并将招聘周期缩短至 最快3.5天。其客户群体超过1000家,包括麦当劳、联邦快递、7-11 等全球知名品牌。Chipotle 更是通过 Paradox 将招聘周期缩短了 75%(12天降至4天),并实现候选人流量的倍增。
根据HRTech报道,目前Paradox总融资额超过2.5亿美元,其中2021 年 12 月 27 日,C轮融资金额 2 亿美元是其最后一笔融资。
Workday:打造覆盖全场景的 AI 招聘套件
通过此次收购,Workday 将把 Paradox 的候选人体验 AI 整合到其招聘生态中,形成一个覆盖前线员工、办公室员工以及临时与灵活用工的完整人才获取套件。Workday 现有的 AI 驱动人才发现与匹配(HiredScore)、统一招聘与入职管理(Workday Recruiting),再叠加 Paradox 的对话式候选人交互,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智能化招聘体验。
Workday 产品与技术总裁 Gerrit Kazmaier 表示:“招聘是员工旅程中最关键的时刻,但往往被低效的流程拖累。通过 Paradox 的对话式 AI,我们将帮助客户实现从事务性招聘到转型性招聘的跨越。”
行业分析:Workday 的战略跃迁
全球知名 HR 科技分析师 Josh Bersin 指出,这次收购不仅仅是产品功能的补充,更可能成为 Workday 增长轨迹的分水岭:
 	
打开前线用工市场:全球近30亿前线岗位(零售、医疗、交通、酒店、娱乐等)长期是传统 ERP 覆盖不足的领域。Paradox 的定位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强化中端市场竞争力:Paradox 的轻量化、会话式架构,更适合中大型企业需求,能帮助 Workday 向更多行业和客户群体下沉。
 	
推动架构演进:Paradox 团队与 AI 技术将加速 Workday 平台向“AI 代理(agent)核心架构”转型,这也是整个 HR 科技行业的未来方向。
Bersin 同时提醒,虽然 Workday 此举将对 Maki People、Eightfold、Phenom 等创新公司形成直接压力,但大型 ERP 收购创新厂商后,往往面临 创新速度放缓 的风险,这也意味着市场竞争将更为活跃,催生新的颠覆者。
客户与市场的期待
来自客户的反馈进一步印证了收购价值。Chipotle 人力资源负责人 Ilene Eskenazi 表示,与 Paradox 的合作大幅提升了招聘效率,并解放了餐厅经理的时间,使其能更专注于业务和顾客体验。她期待 Workday 的整合能进一步放大这些成效。
交易细节
根据协议,此次收购预计将在 Workday 2026 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5年10月31日)完成,仍需获得监管审批。Workday 的财务顾问为摩根士丹利,法律顾问为 Orrick;Paradox 的财务顾问为 Qatalyst Partners,法律顾问为 DLA Piper。
人才获取革命的新篇章
从战略层面看,Workday 收购 Paradox 不仅是对招聘流程的优化,更代表了 AI 在人才获取领域的全面渗透。面对近30亿前线劳动力市场,这笔交易标志着 HR 科技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竞争周期:一方面,传统 ERP 正在加速 AI 化;另一方面,创新厂商依旧拥有突破性机会。
正如 Bersin 所言,这笔收购“确立了 Workday 在全球高频量招聘领域的领导地位”,同时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新的战鼓。未来的招聘,不仅是流程的数字化,更是 AI 驱动的人才体验革命。
HRTech也提醒到此次收购不仅拓宽了 Workday 在高频量招聘领域的战局,更在人才获取与 AI 赢未来的路径上构建了独特优势,极可能成为全球 AI 招聘浪潮的重要驱动者。值得注意的是,Workday 作为 HCM 平台,已通过连续收购 HiredScore、Paradox、Rallyteam 等公司,在招聘领域集齐了足够多的关键技术与产品,这使其既与市场上的 ATS、招聘软件厂商形成直接竞争,又因平台生态而维持合作关系,形成“竞合”格局。
						
					 
- 
					
												 人力资源技术 人力资源技术
 
						Workday刚披露了一起数据泄露事件:社会工程攻击成为企业安全新隐患
						HRTech概述:Workday 确认近期发生数据泄露:黑客通过社会工程手法入侵一家第三方客户关系数据库,窃取了包含姓名、邮箱、电话号码在内的联系信息。Workday 表示,目前“没有迹象”显示其客户租户(customer tenants)或其中的人力资源与员工数据被访问,但未明确受影响个体数量与对象(如员工或客户)。该事件与近期针对 Salesforce 托管数据库的攻击潮高度一致:包括 Google、Cisco、澳航 Qantas、珠宝零售商 Pandora 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均被盗取大量联系人数据。
2025年8月18日 —— 全球人力资源科技巨头 Workday 确认遭遇一起新的数据泄露事件,再次凸显社会工程攻击对企业系统构成的严重威胁。
根据公司在官方博客发布的声明,攻击者未经授权入侵了一家 第三方客户关系管理(CRM)平台,窃取了部分商业联系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地址。
Workday 强调,其 核心系统保持安全,没有迹象显示客户租户数据或员工敏感信息遭到泄露。不过,公司已切断与受影响系统的连接,并提醒客户提高警惕,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钓鱼或欺诈攻击。
更大规模攻击的一部分
调查人员指出,此次事件与近期针对 Salesforce CRM 环境的全球性攻击行动密切相关。过去数月,Google、Cisco、澳洲航空(Qantas)和 Pandora 等大型企业都曾遭遇类似入侵。
安全研究认为,黑客组织 Scattered Spider 和 ShinyHunters 可能是幕后推手。这些组织广泛使用 社会工程学手段,例如冒充 HR 或 IT 部门,通过电话和短信欺骗员工,从而获取系统访问权限。
人为因素成最大隐患
这一事件提醒企业,尽管云平台和企业应用已成为运营核心,但黑客越来越倾向于利用 人为因素 而非技术漏洞突破防线。
专家指出,警觉、身份验证以及防范社会工程攻击的机制,如今已与防火墙和加密等传统技术手段同样重要。企业需要进一步强化多因素认证(MFA)、限制外部连接应用的权限,并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以降低此类风险。
信息来源:Workday 官方博客、相关行业媒体报道
						
					 
- 
					
												 人力资源技术 人力资源技术
 
						Workday收购低代码AI平台Flowise,加速HR与财务领域AI代理构建与创新
						HRTech概述:Workday刚刚宣布收购低代码AI代理构建平台Flowise。这家华人小伙创办的公司Flowise基于开源架构,支持从原型到部署的全流程AI开发,用户可通过可视化界面快速创建从简单聊天机器人到复杂自动化流程的AI代理。此次收购将为Workday客户和合作伙伴带来三大优势:加速AI创新、提供高度定制与透明性、确保负责任的AI开发。全球最新HR科技动态,请关注HRTechChina
2025年8月14日,美国普莱森顿(Pleasanton, CA)——全球领先的AI企业管理平台 Workday, Inc.(NASDAQ: WDAY)宣布已完成对 Flowise(华人Henry Heng创办) 的收购,这是一家专注于低代码AI代理(AI Agent)构建的开源平台提供商。此次收购将为Workday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行业领先的AI代理构建能力,使其能够以更高的速度、灵活性和信心,构建适用于HR与财务的智能代理。
Flowise平台支持AI代理开发的全生命周期——从原型设计、构建、调试、评估到分析,用户可以轻松将AI代理从构想到生产部署。借助直观的可视化构建工具与广泛的AI生态集成能力,Flowise帮助开发者在可控与可扩展之间实现平衡,构建出功能强大、面向企业级应用的智能系统。
Flowise以开源为基础,迄今已在GitHub上获得 超过42,000颗星,处理了数百万次对话与工作流,用户遍布咨询、金融、医疗、客户支持等多个行业。在AWS、Priceline、Accenture、Deloitte、Liverpool Hospital等知名机构中,Flowise已应用于知识检索、客户交互、流程自动化等多种场景,展现了其高度的兼容性与可扩展性。
Workday首席技术官Peter Bailis 表示:
“让AI代理开发变得可靠且易用一直是行业的重大技术挑战。通过将Flowise引入Workday并持续投资其开源基础,我们能够赋能客户与合作伙伴,在Workday平台上快速、安全地构建和部署属于自己的AI代理。Flowise的强大功能让这一过程更加简单、直观且透明。”
Flowise联合创始人兼CEO Henry Heng 补充道:
“我们创立Flowise的初衷是让AI开发变得更容易、更大众化,而我们的开源社区为实现这一愿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入Workday后,我们将借助其全球资源与企业客户网络,进一步加速推动任何人都能在无需深厚技术背景的情况下构建强大的AI代理。”
整合后的客户价值
此次收购将为Workday客户带来三大核心优势:
 	
加速AI创新借助Flowise易用的平台,Workday客户可以更快速地构建和部署HR与财务领域的AI代理,合作伙伴也能以更快速度交付价值、拓展产品服务。
 	
高度定制与透明可控性Flowise提供对代理行为的细粒度控制、构建自定义工具和节点的能力,确保在可扩展性与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同时具备透明化的工作流可观测性。
 	
负责任的AI开发Flowise内置企业级可观测能力、人类介入审批机制(Human-in-the-Loop)与安全部署选项,确保AI代理在透明、可审计的框架中运行,符合负责任AI的最佳实践。
行业意义
Workday是全球AI驱动的企业管理平台领导者,服务超过 11,000家组织,涵盖中型企业以及超过 60%的《财富》500强。此次收购不仅是Workday在AI战略布局上的关键一步,也代表着低代码+开源AI代理构建模式正式进入主流企业应用阶段。这种模式将帮助HR与财务部门在不牺牲安全性与合规性的前提下,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关于WorkdayWorkday是全球领先的AI平台,用于管理企业的人才、资金与智能代理(Agents)。Workday平台以AI为核心设计,帮助客户提升员工能力、优化业务流程,并推动业务持续向前发展。目前,Workday已被全球超过11,000家组织采用,涵盖从中型企业到超过60%的《财富》500强公司。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workday.com。
关于FlowiseFlowise是一款开源的低代码AI代理构建平台,致力于让任何人都能轻松构建并管理AI代理——从简单的对话体验到复杂的多代理工作流。Flowise提供直观的可视化工具、广泛的AI生态集成、内置分析与评估功能,以及完备的治理机制,帮助团队快速、安全、可扩展地部署可信赖的AI代理。其开源项目在GitHub上获得超过42,000颗星标,并在咨询、金融、医疗、客户支持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更多信息请访问 flowiseai.com。
						
					 
- 
					
												 人力资源技术 人力资源技术
 
						【印度】HRTech公司Darwinbox再获4000万美元投资,加速北美扩张与AI创新布局
						HRTech概述:来自印度的HRTech平台Darwinbox获Teachers’ Venture Growth(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退休金计划)4000万美元投资,加速北美市场扩张与Agentic AI创新。D此次融资继2025年3月1.4亿美元融资后,投资方阵容包括KKR、Partners Group、微软、Salesforce等。全球HR科技最新资讯请关注HRTechChina。2025年8月14日 印度海得拉巴及美国旧金山HRTech消息——全球增长最快的AI驱动人力资本管理(HCM)平台Darwinbox宣布,已获得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退休金计划(Ontario Teachers’ Pension Plan)旗下晚期风险与成长投资部门Teachers’ Venture Growth(TVG)的4000万美元投资。
此次合作将助力Darwinbox加速全球扩张,特别是在北美市场的业务增长,同时进一步推进“AI优先”战略和Agentic AI创新。公司计划率先在HCM平台中支持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实现AI代理与Darwinbox系统的安全交互,为全球企业提供新一代智能化HR解决方案。
Darwinbox自进入北美市场以来已实现三倍年度增长,客户包括EXL、Virtusa、Orion Innovation、Ephicacy、Apollo.io、妮维雅(Nivea)、WeWork、Zara、星巴克和阿迪达斯等知名企业。目前,Darwinbox为全球130个国家超过1000家企业、400多万名员工提供服务。
这笔投资是在2025年3月由Partners Group与KKR领投的1.4亿美元融资之后追加的。TVG通过一次性和二级市场交易取得Darwinbox股份。TVG在帮助高成长科技企业实现国际市场扩张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将借助其全球网络和本地化团队,支持Darwinbox的长期增长。现有投资方还包括KKR、Partners Group、微软(Microsoft)、Salesforce、Peak XV、Lightspeed和TCV。
TVG印度区董事Darius Vakil表示:“我们很高兴与这支卓越的团队合作,他们将Darwinbox打造并发展成领先的HR科技企业。凭借灵活可定制、AI驱动的全栈产品,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公司持续在全球大型企业中实现快速采纳。我们期待通过我们的全球资源与经验,助力Darwinbox的未来发展。”
Darwinbox联合创始人Jayant Paleti则指出:“我们非常高兴欢迎TVG加入下一阶段的扩张之路。正确打造的HR科技能够为企业释放巨大价值,但传统HCM供应商仍未实现这种飞跃。Darwinbox的使命是改变这一现状——以全球化设计、AI为核心、并始终聚焦客户成果,建设下一代HCM公司。”
Darwinbox在产品能力与市场认可度上表现亮眼。Gartner和Forrester均高度评价其功能深度、卓越用户体验与AI创新速度。Darwinbox是Gartner云HCM魔力象限中最年轻的入选厂商,并连续四年在Gartner® Peer Insights™《客户之声》报告中被评为客户之选,评分显著高于竞争对手。
目前,公司正积极扩大在美国、东南亚及中东和北非(MENA)等地区的业务版图,以推动“未来工作”愿景的落地。此次交易中,Avendus Capital担任Darwinbox的财务顾问与投资银行。
关于Teachers’ Venture Growth(TVG)Teachers’ Venture Growth专注于全球范围内的晚期风险投资和成长型股权投资,聚焦具备前沿技术与全球扩张潜力的企业。该团队与拥有远大使命的创始人合作,帮助其拓展产品线、加速地域扩张并在市场中建立领导地位。TVG注重长期价值创造,并通过其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的直接布局,兼顾全球视野与本地执行力。
TVG隶属于安大略省教师退休金计划(Ontario Teachers’ Pension Plan Board,简称Ontario Teachers’),后者是一家全球投资机构,截至2025年6月30日净资产为2696亿加元。Ontario Teachers’为34.3万名在职及退休会员提供完全基金化的固定收益养老金计划,其投资组合涵盖多元资产类别。
关于Darwinbox成立于2015年的Darwinbox,是全球领先的HR科技公司,通过云端HCM软件为企业提供涵盖整个员工生命周期的人才管理解决方案。平台依托新一代员工体验设计与AI驱动技术,助力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战略价值。目前,Darwinbox获得包括KKR、Partners Group、TCV、微软、Salesforce Ventures、Peak XV、Lightspeed、Endiya Partners等在内的全球顶级投资机构支持。
						
					 
- 
					
												 人力资源技术 人力资源技术
 
						【旧金山】请假管理公司Sparrow 完成 3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加速全球 AI 请假管理解决方案扩展
						HRTech概述: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员工请假管理平台 Sparrow 宣布完成 3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由 SLW 领投,累计融资金额达 6400 万美元。Sparrow 是全球首个为企业提供端到端请假管理的解决方案,结合 AI 自动化与合规专长,致力于解决 HR 在员工休假期间面临的法律、薪酬、流程等复杂挑战,提升员工体验与合规效率。
全球员工请假管理技术领导者 Sparrow 宣布,已完成 3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由 SLW 领投,使公司累计融资总额达到 6400 万美元。
Sparrow 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为全球企业打造的端到端请假管理解决方案。公司通过结合深厚的合规专业知识与智能自动化,正在将 HR 最头痛的痛点转化为高效且以员工为中心的体验。
本轮融资将用于扩大 Sparrow 革命性的全球请假管理技术,使其进一步拓展到相关的劳动合规领域。
Sparrow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Deborah Hanus 表示:“请假管理很复杂,也常令人焦虑。它涉及公司多个层面——法律合规、保险、各州机构、薪资、HRBP、管理层与员工。情况总在变化,关键数据又总是不在手边。Sparrow 将这些数据集中统一,使得请假以及相关合规事务真正变得无忧。”
人力资源从业者选择进入 HR 领域,是因为他们热爱“人”本身,而不是文书与合规事务。Sparrow 提供的端到端解决方案确保所有流程都能正确且一致地执行,从而改善 HR 与员工的整体体验,最终提升员工保留率与敬业度。
SHRM(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转型首席官 Andy Biladeau 表示:“通过 SHRM 会员服务,我们为 32.5 万名会员提供免费 HR 实时支持服务,每年处理超过 6 万通电话。其中请假管理问题连续十多年居于榜首。看到 Sparrow 在这一领域带来的深远影响,令人鼓舞。我们也期待支持他们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Aura 公司薪酬与运营高级总监 Angela Barker 表示:“对于分布式员工团队而言,保持请假合规非常困难。Sparrow 的服务在帮助我们理清劳动法规、并与内部政策对齐方面,价值巨大。”
Sparrow 的许多客户都在财务上获得了显著回报。例如 Eightfold AI 的员工运营副总裁 Sonya Miller 就指出:“Sparrow 的价值远超其成本,ROI 达到 6–7 倍。”
SLW 董事总经理 Matt Walsh 表示:“Sparrow 聚焦 HR 中最复杂、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之一,通过 AI 技术自动处理手工、易出错的任务,为公司与员工带来极大便利。他们以独特的合规+自动化能力,打造出以员工体验为核心的流程。随着未来职场更加强调灵活与员工支持,Sparrow 极有可能成为 HCM 堆栈中这一关键领域的领导者。”
此前一轮投资方 WndrCo 的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 Jeffrey Katzenberg 补充道:“我的信念是‘通过做善事来成就好事业’。当员工面临需要请假的人生事件时,优秀的企业会挺身而出,让员工无需在事业与家人之间二选一。通过 Sparrow,企业能提供无缝的请假体验,使员工在回归岗位时更加忠诚、投入,并愿意分享他们感受到的支持。”
目前,已有超过 1000 家“有温度”的企业选择了 Sparrow,包括 OpenAI、Reddit 与 Oura 等。在软件评测平台 G2 上,Sparrow 获得了 4.8/5 的高评分。
关于 Sparrow
Sparrow 是全球首个为现代雇主打造的端到端请假管理解决方案,致力于在员工经历重大人生事件时为其提供支持。其“高科技 + 高服务”模式可自动处理最繁琐的请假流程,同时配备世界一流的请假顾问团队,为美国与加拿大各类请假提供优质体验。包括 OpenAI、Chime、Reddit 在内的众多企业信任 Sparrow,用于降低合规风险、提升员工体验、控制人力成本。
关于 SLW
SLW 最初于 2012 年作为 Silver Lake Waterman 成立,是全球科技投资领导者 Silver Lake 的增长战略业务部门。2024 年,SLW 独立运营,但仍与 Silver Lake 保持协作关系。SLW 致力于与领先科技公司建立长期合作,提供灵活的股权与非稀释性资本支持,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耐心资本与战略支持,陪伴卓越创始人与管理团队共同成长。
						
					 
- 
					
												 人力资源技术 人力资源技术
 
						【美国】HR科技公司 goHappy 获战略投资,提升前线员工沟通与参与效率
						HRTech概述: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HR科技公司 goHappy 宣布获得 Pamlico Capital 的战略增长投资,继续深耕一线员工沟通领域。goHappy 为企业提供免App短信平台,便捷连接100万+前线员工,覆盖餐饮、医疗、零售等行业。
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2025年7月22日 — 专注于一线员工参与的领先解决方案提供商 goHappy 今日宣布,已获得私募股权公司 Pamlico Capital 的一笔战略增长投资。Pamlico 专注于高增长科技与服务型企业,此次投资将助力 goHappy 进入下一阶段的扩张与创新,进一步实现其愿景:通过提升一线团队参与度,推动企业实现更强业务成果。
goHappy 服务对象涵盖全国各大知名品牌,覆盖餐饮服务、酒店、医疗、制造和零售等行业,用户总数超过 100 万名前线员工。其产品支持关键的员工参与工作流程,提供有价值的分析与基准比对,并实现业内领先的员工触达率。近期推出的 Engagement Hub(参与中心)更进一步,支持企业向员工无缝分享文件、资料与内部资源。
goHappy 首席执行官 Shawn Boyer 表示:“一线员工是大多数企业的基石,但他们却常常缺乏应有的工具与支持。这笔投资将推动我们继续为企业带来真正解决前线挑战的创新产品。我们非常高兴能与 Pamlico Capital 合作,他们与我们价值观一致,愿意共同推进更广泛的一线员工影响力。”
Pamlico Capital 合伙人 Christiane Felts 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 goHappy 合作,并与 Shawn 团队及现有投资方 Growth Street Partners 密切协作。goHappy 所提供的工具正在为企业带来显著价值,解决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关键问题——如何有效连接并激励一线员工。我们期待助力 goHappy 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推动其使命发展。”
此次融资是 goHappy 成长历程中的又一关键里程碑,继其推出 Engagement Hub、奖励与认可(Rewards & Recognition)、员工推荐(Referrals)和劳动力分析(Workforce Analytics)等系列新产品之后。早期投资方 Growth Street Partners 自 2022 年起参投,仍将继续持有公司重要股份。
交易过程中,Vista Point Advisors 担任 goHappy 独家财务顾问,Goodwin Proctor LLP 担任其法律顾问;Pamlico Capital 的法律顾问为 Alston & Bird LLP。
关于 goHappy
goHappy 正在革新企业与一线员工的沟通方式,打造最强大、简单且包容的“免App”一线参与技术平台。其核心能力是帮助企业实现对 100% 一线员工的有效触达。goHappy 团队拥有逾 25 年一线员工服务经验,使命是让每位前线员工都能感受到被重视与连接,从而发挥最大潜能。企业也因此实现更高的沟通效率、员工幸福感与业务增长。了解更多,请访问:www.gohappyhub.com
关于 Pamlico Capital
Pamlico Capital 成立于 1988 年,是一家专注于北美中型市场的私募股权公司,重点投资通信、医疗信息技术、信息服务、软件和技术服务类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目前管理资产约 54 亿美元。详情访问:www.pamlicocapital.com
关于 Growth Street Partners
Growth Street Partners 提供早期成长型资本,聚焦高速成长的 SaaS 及技术服务企业,尤其关注被低估或服务不足的市场。其投资对象多为创始人亲身经历所要解决问题的公司。该机构已成立两支基金,管理资产逾 2 亿美元。官网:www.growthstreetpartners.com
						
					 
- 
					
												 人力资源技术 人力资源技术
 
						Josh Bersin专栏:“人才情报市场”爆发,AI 如何重塑招聘、技能与决策?
						HRTech概述:在当今数据驱动的时代,“人才数据” “People Data ”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Josh Bersin 在其最新分析中指出,人才情报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形成从数据收集(如 Rhetorik)、数据建模(如 Lightcast、Revelio)、到智能平台(如 Galileo、Seekout)的三层架构。Lightcast 收购 Rhetorik 不仅加强了全球人才画像能力,还拓展至销售与营销数据领域。借助 AI,企业HR如今能通过对话式系统实现招聘推荐、技能评估、内部流动等多项功能。这场由数据与AI驱动的革命,正在重塑HR的专业边界。
原文题目:People Data For Sale: How The Talent Intelligence Market Works
作者:Josh Bersin · 2025年7月16日
在我们经济中,**“人力数据市场”**是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部分之一。每位招聘人员、选址专家、人力资源高管、经济学家、大学校长和政府规划者都希望知道:哪些岗位在增长?哪些技能最受欢迎?薪资趋势如何变化?还有更多相关洞察。
虽然很多人了解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发布的公共调查数据,但在其背后,有一个更加先进、由 AI 驱动的产业:“人才数据市场”。
人才数据市场的结构
几十年来,像 Monster.com、LinkedIn 等公司,以及其他数百家公司,通过算法抓取了关于个人、职位和企业的信息。最初,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开发产品和服务。但如今,**“数据采集本身”**已成为一项庞大的商业活动。
大致来说,该市场可以分为三类供应商,且部分公司跨界经营。
第一类:数据聚合商(Data Aggregators)
代表企业包括:Rhetorik(已被 Lightcast 收购)、Lightcast(职位市场数据)、People Data Labs(PDL)、SignalHire、Revelio Labs、Cognism、Coresignal、Draup、Talent Neuron 等。
这些公司专注于大规模采集专业个人档案数据,信息来源包括公共记录、网页抓取(例如 LinkedIn 的公开资料)以及与一些小型数据供应商的合作,有些合作甚至涉及隐秘运作(如以色列的情报公司)。
部分聚合商如 Revelio、Draup、TalentNeuron、Lightcast 等,也会直接销售产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第二类供应商——数据整理与建模者。
第二类:数据整理与建模商(Data Enrichment & Organizers)
这类公司会将数据进行分类、构建技能模型、统一职位名称等,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组织成可用信息。他们的价值在于推理、日常更新以及与通用框架的整合。
代表公司包括:Lightcast(领先者)、Draup、Revelio Labs、TalentNeuron、Findem、ZoomInfo 等。后者多聚焦于销售与金融领域。
他们的技术团队会处理每天新增的数百万条记录,将其整理成职业分类体系(例如职位模型、职业编码),并推演出一个人的技能、雇主、教育背景、薪资与地理位置等信息之间的关联。
随后,这些数据会以 API 接口、数据连接器等形式供第三方平台调用。
这类数据处理非常复杂。例如,一个人的数据链会包含教育、技能、工作经历、雇主、所在城市等;这些又会连接到公司层级的信息,包括企业历史、产品、投资和技术项目等。
当这些公司把数据组织得足够好时,可以回答如下问题:
 	
哪些职位越来越值钱?
 	
AI 工程师的技能是如何细分的?
 	
电动车工程师需要哪些新兴技能?
 	
哪些能源科技正在崛起?哪些公司在使用?我要如何找到这些人才?
这些能力,将使得使用这些平台的企业在人才市场上领先对手数倍。例如,很多公司用 Lightcast 进行选址决策,投资金额甚至高达数亿美元。
第三类:人才智能平台(Talent Intelligence Products)
这是产业链的第三环节。
这类公司(包括几乎所有 HR SaaS 厂商)将上述数据集成进企业的招聘系统、技能分析、规划、内部流动等流程中。它们的任务是将外部人才数据与企业内部数据融合,从而使 HR 系统变得“智能”。
举个例子:你想为某项目寻找最适合的市场或工程人才,但公司 HR 系统只记录了职称和学历。借助上述数据平台,这些系统可以告诉你:谁才是真正合适的人选?甚至还能预测谁具备晋升潜力。
人才数据市场的高价值应用场景
该市场主要面向四大类终端用户:
 	
企业客户:用于人力规划、招聘分析、技能战略。
 	
教育机构:用于课程设计、学生就业评估、经济影响评估。
 	
政府单位:用于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和劳动力投资。
 	
销售与市场团队:用于线索生成、市场细分和客户画像构建。
对企业来说,这类数据对增长与绩效至关重要。随着 AI 系统普及,对高质量人才数据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例如,Galileo 是一款直接接入 Lightcast 数据的 AI 工具。你可以上传10位员工的姓名、职位、简历和会议记录,让 Galileo 进行能力评估、对比与基准分析。这一功能可用于绩效管理、发展辅导、岗位设计与招聘决策。
Josh 本人还尝试过让 Galileo 分析过去 6 个月的公司会议数据,它能自动识别出员工姓名、技能强项与弱项,有些甚至是他自己之前未曾意识到的。
更重要的是,这只是冰山一角。通过这些数据+AI,企业可以:
 	
智能筛选候选人
 	
分析薪酬与外部趋势对比
 	
进行绩效分析与技能对标
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像 Seekout、Galileo、Eightfold 等 AI 系统实现,进入“对话式分析”新时代。
最新动态:Lightcast 为何收购 Rhetorik?
作为行业巨头,Lightcast 最近收购了数据采集公司 Rhetorik。这不仅增强了其人才画像数据源,还标志着其正式进军营销与销售数据市场。
目前 Lightcast 已覆盖三大市场:企业、教育与政府。此次收购将:
 	
丰富 Lightcast 的员工数据维度
 	
拓展销售/市场线索类数据应用
 	
强化其在技能建模、薪酬基准、职业路径等方面的领先地位
借助现有数据科学团队,Lightcast 有望在多个市场领域实现倍增式增长。
AI 正在加速这个市场的演进
Josh 在播客中指出,AI 工具如 Galileo、Microsoft Copilot 等,让每位 HR 或管理者都能轻松使用这些复杂的数据系统。
你不再需要编写报告或查询数据库,只需提问,系统即可给出有洞察力的答案。
Lightcast 也正是意识到 AI 驱动的市场机会,才会加快产品布局,以巩固其市场领先地位。
						
					 
- 
					
												 人力资源技术 人力资源技术
 
						【突发】日本Recruit宣布HR科技部分裁员1300人,Glassdoor合并入Indeed
						HRTech概述:7月11日,日本Recruit Holdings宣布,其HR科技部门将裁员1300人,占总员工数的6%,裁员对象主要为美国的研发及可持续发展团队。这一部门负责运营全球招聘平台Indeed与Glassdoor。CEO出木场久征表示:“AI正在改变世界,我们必须确保产品体验真正卓越。”此次整合也包括将Glassdoor并入Indeed,原CEO将于10月离职。
AI驱动招聘巨头战略大调整,美国招聘科技行业进入洗牌阶段
裁员1300人,重组波及美国核心团队
2025年7月10日(美国时间),日本Recruit Holdings正式宣布其HR Technology事业部将裁员约1300人,占该部门全球员工总数的6%。受影响岗位主要集中在美国,涵盖产品研发、人力与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职能部门。
该部门下属的Indeed和Glassdoor是全球招聘科技市场中的重要玩家。公司在声明中指出,本轮裁员属于战略性组织调整,相关财务影响已纳入2025财年的财务展望,因此公司维持对截至2026年3月31日财年的全年业绩预测不变。Recruit  CEO Deko 在发给员工的内部信中写道:“AI 正在改变世界,我们必须适应,并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真正为用户提供卓越体验。”
CEO更替:Chris Hyams卸任,Deko重掌Indeed
此次裁员之前,Indeed也已完成最高领导层的更替。今年6月,现任CEO Chris Hyams 宣布卸任,由Recruit集团现任CEO出木场久征(Hisayuki “Deko” Idekoba)重新接任Indeed业务的全面领导。
Chris Hyams自2010年加入Indeed,2019年起担任首席执行官。他的离任标志着Indeed在新时代开启战略转型。接任者出木场久征在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表示:“AI正在改变世界,我们必须适应变化,并确保产品体验真正卓越。”
Glassdoor不再独立运营,CEO将于10月离任
本次重组的另一核心动作是Glassdoor的全面整合。Recruit宣布将Glassdoor的品牌、技术与运营团队并入Indeed,以提升招聘流程的统一性和平台体验的连贯性。Glassdoor作为独立平台的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与整合同步,Glassdoor现任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Sutherland-Wong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离任。他在公司服务已有十年,是Glassdoor品牌的关键建设者之一。
此举显示,Recruit正在减少业务线重叠与品牌分散,通过合并资源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并为下一步推出基于AI的“Agentic AI平台”打下基础。
招聘科技行业动荡升级,多平台陷入调整期
Indeed与Glassdoor的重组,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以来,美国招聘科技行业整体处于高度震荡状态,多个知名平台陆续传出裁员、破产或高管变动的消息。
今年6月,老牌招聘平台CareerBuilder因未能完成数字化转型、债务高企,被迫申请破产保护。作为曾与Monster、Indeed并肩发展的主流平台之一,CareerBuilder的退场反映出中型招聘企业在AI转型浪潮中的艰难挣扎。
几乎同一时期,科技招聘平台DICE的母公司DHI Group宣布裁员约100人,占其总员工数超过三成。由于科技行业整体招聘需求疲软,DICE所依赖的B2B订阅模式面临收入压力,公司正在寻求业务重构。
虽然LinkedIn等头部平台尚未出现大规模裁员,但也正在加速AI招聘助手、技能图谱、人才匹配技术的开发,以应对未来的人才获取模式变化。
AI重构招聘平台生态,行业洗牌加速
从裁员规模、高管更替到平台整合,美国招聘科技行业正经历由内而外的“AI重构”。企业客户的招聘预算更加谨慎,对平台效率、数据智能与精准推荐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Recruit的此次大规模调整,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通过精简组织、集中资源、加速AI平台建设,公司试图重新定义“未来招聘平台”的角色——不仅是职位信息的中介,更是智能化、自动化的招聘合作伙伴。
随着AI技术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交汇,这场从业务、产品到组织的全方位洗牌仍将持续。下一阶段的胜出者,将是那些真正理解用AI提升招聘体验、整合资源并高效运营的平台。
附录:2024年05月,Indeed,这家招聘网站宣布裁员约 1000 人,约占其美国员工总数的 8%。这一决定是通过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海姆斯(Chris Hyams)的一封信传达的,主要影响到研发团队和市场团队。与去年因节约成本而裁员 15%不同,此次裁员旨在简化组织结构,以更好地进行决策和实现收入增长。
						
					 
- 
					
												 人力资源技术 人力资源技术
 
						Josh Bersin谈为什么关于 AI 会毁掉工作和人类的恐慌被严重夸大
						HRTech 概述:Josh Bersin驳斥了关于AI将摧毁就业、削弱人类价值的广泛担忧。他指出,尽管AI发展迅猛,但多数企业目前仍处在AI转型的初期阶段,仅10%不到的公司真正实现了深度集成。以Galileo平台为例,Bersin强调,AI实际上正在释放员工的创造力,催生所谓的“超级员工”(Superworker),提升个人与组织的生产力,而非简单替代工作。
文章列举了多个行业和场景中的AI应用情况,包括Chipotle、H&M和中东地区的大型航空公司,均处于流程重构与工具探索阶段。Bersin认为,AI的使用反而创造了更多管理与优化工作的机会,从而使人类在工作中向更高层次的创造与决策迈进。他还指出AI目前仍缺乏情感、同理心、历史理解与人类的复杂动机系统,未来的企业创新仍依赖于人类独有的智慧与精神力量。
他呼吁业界抛弃AI恐慌,聚焦于学习如何善用AI这项工具。AI不会毁掉工作,而是会重塑工作,为未来几十年的职业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详情阅读:
Josh Bersin说自己常被那些盛行的夸张文章和评论惊讶——说 AI 会毁掉就业市场、网络或我们的生活。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认为这是对人类的“存在性”变革。马克·贝尼奥夫(Mark Benioff)宣称,Salesforce 30–50% 的运营现在由 AI 完成。媒体如 The Verge(Nilay Patel)担心所有谷歌的网页流量将消失。
虽然没有人能预测未来,但我每个月都与数百家公司对话,每周与至少 5 家软件厂商会面,所以对现状有较清晰了解。正如我在《超级员工的崛起》中所述,上述很多恐惧其实都没有根据。相反,我坚信 AI 工具和平台将激发个人创造力、业务增长与创新,并由此创造许多岗位、提高工资、改善我们的职场与企业运营。
第一,所谓白领工作将被全面淘汰,目前还没发生
确实,招聘有些疲软,但主要原因是 IT 预算上涨 62%,CEO 正推动业务领导“采用” AI。这种推动效应减缓了招聘速度,几乎所有公司都在思考如何通过自动化重组岗位与职责。
我每天与高级 HR 领导交流,得到的反馈一致:CEO 与 CFO 已下达命令,“别招人了,赶快上 AI”。因此,招聘预算被冻结。
这种推动虽有道理,但很多东西尚未落地,因为像 MS Copilot、SAP Joule、ChatGPT 这样的现成工具,还不够贴合业务流程。目前尚不明确哪些岗位将被改变、哪些常规工作可以被淘汰,也不知道该买或做什么 AI 产品。
以我的 AI 转型四阶段模型为例,我估计当前有 60% 的企业处于阶段 1,30% 处于阶段 2,仅有不到 10% 达到阶段 3(在各业务职能中差异较大)。例如 Chipotle 在招聘中应用 Paradox 到第 3 阶段,H&M 应用 Maki People 也如此,我们自己的 HR Academy 已通过 Galileo Learn 达到阶段 3。
但总体来看,销售自动化、潜在客户生成(我现在每天都会收到许多“Agent”发来的垃圾邮件)、合同管理、营销(我们的 HubSpot 系统并不像想象中智能)、采购、应收账款等领域,AI 还没成熟。这正在到来,但还远远不到成熟阶段。
我希望在贝尼奥夫下次财报电话会上,他能具体说明到底节省了多少钱,并列出那“50% 岗位”。我怀疑他会这样做。根据 LinkedIn 数据,Salesforce 的自然营收增长约 8%,员工人数增长 4%,看起来只是略微提高了效率,不像贝尼奥夫所言那样夸张。
所以,这些承诺确实在未来几年内会兑现,但当前企业级落地仍有 1–2 年的开发周期。
例如上周,我在中东与一家大型航空公司会面,他们的 HR 团队刚开始做流程再造。虽然愿景逐渐明朗,但他们意识到所需产品目前尚未到位。他们正在做设计,并寻找合适的 AI 解决方案。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大部分企业的 AI 转型将主要依赖内部构建,并联动供应商。我们已无法再用“买 Workday 然后启动”的方式实现自动化——AI agent 将高度可配置,公司必须清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它会来……但现在还根本没到那一步。
第二,每一个 AI Agent 都创造了大量新工作
例如我们 Galileo 的 Agent 已有超过 4,000 人启用,它们发现自己有更多“新工作”需要做(如数据查找、流程清理等),因为那些重复、枯燥的工作被 AI 接管了。这就是“超级员工”效应。
就像买电吹风:叶子不会消失,你也不会扔掉扫帚。它只是让你吹叶子的速度快了 10 倍,但接下来你还得收拾、打包、放上路边回收。现在回收公司获得了更多叶子,你还可以修剪灌木(另一个机器人岗位),电吹风公司也赚更多钱。
换句话说,自动化一个任务,会推动我们从事更高价值的事情;越来越多时间会被用于管理这些工具(学习 prompt、找到高质量数据、不断迭代、培训、确保安全)。
本周我看到一个新的 AI 工具,它做 FP&A(财务、预算、计划与管理),每家公司都需要这种工具。旧系统人工处理简直是噩梦。这个新系统将其财务、CRM、HRMS 数据合在一起,自动发现利润缺口、进度滞后和预算超支。原来这要我和 CFO 手动处理几个小时。
这种超级员工效应正在进行中:美国目前失业率仍很低(4.2%),正如我在上一篇关于初级岗位的文章里说明的,工作市场虽有波动,但白领工作将在几十年内继续存在。我们只处在转型期。
我猜想当初互联网兴起(1998 年左右),人们预测“书本”会消失、零售门店会消失。但现实恰恰相反:作家和零售者进化为使用和借助网络。27 年后,我们建立了 Substack、混合电子商务、移动点餐等商业模式,推动图书出版反而繁荣。
写书依然值得,但很多作者更愿透过 Substack 建立受众,而不是被亚马逊“绑架”。超现实吧?这就是“超级员工”效应。一旦你意识到你会看到它无处不在。
这种关于我们工作、职业、生活的“创造性重塑”只会加速。我告诉客户:你们都是开发者!只要用英语(或本语)学习如何“编程与自动化”你的工作、生活与企业。
第三,AI 并不像 AI 工程师认为的那般“智能”
虽说大家痴迷于 AI 超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GAI),但人类基因组比 AI 的高级数学复杂 1,000 倍。我们的基因组是数百万年进化的产物,因此人类擅长“感知、创造、情感与不可预测性”。
70 万亿种蛋白质组成为我们 DNA,每个细胞类型不同。这些 DNA 编码了千万年的学习、进化、环境与经验,有些科学家认为它近乎无限。拜托 Nvidia,不要拿它跟人比。
人类的这些“人类技能”:感知力、同理心、创造力、雄心、激情、毅力、创新力,在 AI 中都找不到。但 AI 是个非常强大的分析引擎,肯定会从经验中学习。
比如 Meta 刚宣布“超级智能实验室”,说到底是为了卖广告(也许还想做“恋爱机器人”)。它的业务由广告驱动,我懒得相信它会彻底改变我们的行业。除了让广告更精准(比如“焦虑中年女性”的广告),我没看到它能改变商业。
另一方面,我对“物理 AI”非常感兴趣——涉及物理、光、动量等方面,比如自动车辆、类人机器人和军用用途。我在中东看到了 Boston Dynamics 的一组爬行机器人网络,用于监测与保障石化厂的安全——非常让人毛骨悚然。
今天我在健身时跟教练聊起那些可以清理 100 磅杠铃的机器人。早年我在炼厂工作时,有一年硫化物泄漏杀死了一名操作工,那次惨剧绝对值得投资数百万来部署机器人监测系统。我猜现在很多化工厂、核电厂都在用这种机器人。我曾在核电站实习时,电厂工作人员总说“别靠那个阀门太近,因为那里有辐射”,但你看不见、感觉不到东西!
所以 AI 有成千上万惊人的用途,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或炼厂机器人可以“感知”或“理解”道路、工厂或天气中的微妙差异。当然随着时间编码这些信号,但人类适应能力更强,我们将始终“超越”这些机器。
第四,是人类创造了新思想、新业务与新工业
再强调:是人类想出新的商业模式、创新、产品与服务,将价值带给世界。如果 AI 这么“聪明”,它为何不会自己成立公司?🙂
每一个突破性产品、科学发现、企业或创意,都是来自人的智慧。我们从出生起就是“学习动物”,具备生存、本能、恐惧、学习、ego、同理心、耐心、宽恕与胜利等复杂能力,正是这些特质造就了 Apple、Microsoft、Nike、Disney 等公司。每一个伟大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人)的主意,他们填补了市场空白。
AI 时代,我们终将迎来一套自动化 agent。买一个机器人,开启它,用它完成日常工作听上去挺诱人(我们用了几天就自动化了编辑与转录流程)。但推动我们的业务转向“智能 HR 与人才体系”的想法,是人类的主意,是我脑海中孕育的概念,是由我们的管理团队与合作伙伴策划打造的。
在压力之下,人类智慧大放异彩:看看乌克兰军队的创造力;看看我们如何迅速应对疫情;看看慢性病或某些残疾患者如何学会应对。这种人类智慧中蕴含神秘,我们拥有历史智能、道德标准。正如英国首席拉比 Jonathan Sacks 在他的经典著作中所言。这就是我所谓的“人类精神之不灭力量”。
每当我在客户面前讲述此类故事时,我感受到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被激发。AI 并没有这种历史智能或时间因果关系。就如我与 Galileo 合作伙伴 Sana 的 CTO 探讨,他也认可 AI 不具备对历史及因果变化的真正理解。我会进一步与科学家们交流,但仍相信人类在学习与适应上远远领先于任何数据系统。
底线: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是安全的
最后的结论是,也是我想传达的核心:AI 是工具。我们可以构建它,也可以教它做我们想要的事。如果我们不加控制,它或许会伤害我们(正如割草机或电锯),但是否使用取决于我们这群高级智慧人类。学习它、理解它、驾驭它,用它改善我们的工作、企业与生活——那就没错了。
生活会继续,经济仍由情感驱动,商业仍由人类的灵感、激情、毅力与努力推动。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